翌日,臘月初九,皇帝即與眾大臣決定好了諡號,追諡帝太後為穆恭簡和慎元平皇後,以繼後禮葬入章陵,與平帝、昭純平後三人常伴地下。
聽到下葬禮儀的規格不過繼後之禮而已,我不由得想起獻哲貴妃與敦惠德妃,心下不住地感歎起來:她們二人固然不比係穆恭平後,到底係幸運之人,被同葬章陵雙妃園寢,渾然不似恭肅淑妃,與其她嬪禦一同合葬妃陵,規格狹小,儀製簡單,毫不起眼。然則皇帝亦格外看重自身的血脈。若非如此,如何不將穆恭平後以嫡後禮喪?隻怕他心裏頭依舊記著自己係嫡後昭純平後所出,一旦將穆恭平後以嫡後禮喪,到底顯得自己的生母無足輕重了。
念及昭純平後與皇帝,我不由得想起了稚奴。
前段時日穆惠莊太子與穆德安公主離世之時,他偶感風寒,病情甚是嚴重,故而不曾前來雍和殿行祭奠、祝禱祈福之禮。昨日為著臘八節的習俗,康複已然痊愈的他一早便入宮來,與其他皇嗣一般無二地行請安之禮,與諸妃齊聚一堂。用過了臘八粥,聽聞穆恭平後的訃告,隨即在雍和殿暖閣換好了素服,為穆恭平後服喪,虔心祭奠,為之祈福祝禱。稚奴如此誠心誠意的行徑,叫帝後與吾等一應看在眼裏,不由得讚歎他孝心可嘉。
穆恭平後喪儀期間,宮廷民間、前朝禦殿皆無人敢吹笙奏樂行紅綢喜事,皆身著白衣素服,寂靜的氛圍在無聲無息之中流露出無盡的哀痛與悲傷,普天同悲。禦殿之中、雍和殿內到處皆是白幡與披麻戴孝的宮人沉默寂靜地矗立著。偶爾幾個宮人的素服一角被寒冷刺骨的風吹得飛揚起來,如同紛飛的白幡,抖擻出無盡的淒涼。來往宮人身上的暗綠色麻製素服配上額頭上綁著的一根白布條,恍若融入了鋪天蓋地的雪花之中,其悲哀沉痛之情與天地渾然一體。
今歲的新春與往年不同,為著三樁喪儀的出現,天地之間不見一絲一毫的喜慶,無人膽敢露出笑顏。
待到十二月二十五日,浩浩蕩蕩的一行人身著素服,滿臉哀傷地在帝後二人的帶領下,扶著穆恭平後的棺槨出了月華門,一步步沿著京都朱雀道出來,抵達葬有曆代帝王遺體的皇陵,將穆恭平後的梓宮正式葬入章陵。除卻帝後二人,禦殿所有嬪禦皆不得出宮,隻得在雍和殿裏頭,與所有皇嗣一同行悼念之禮,每日如此,直至翌年三月初八,過了整整三個月,這才結束。
固然朝政大事不得懈怠,皇帝依舊顯示出自己的誠意與孝心,每日抽出數個時辰來,前往雍和殿親自悼念穆恭平後。聽聞穆恭平後逝世的消息之後,皇帝隨即以藍筆批改奏折,一直過了二十七日,於正月四日,才恢複朱批。
皇帝前朝政事已然如此,禦殿之內的新歲家宴亦如此簡潔。固然新春佳節的好日子近在眼前,天下臣民皆慶賀亦在所難免,到底看在穆恭平後山陵崩的麵子上,其規格與儀製較前些年小了許多。民間百姓的新春恭賀禮儀愈加簡陋起來,不複來往拜年,隻一味地為穆恭平後哭喪。並非皇後與吾等一力苛刻,到底係身處國喪之間,不得過分歡慶,茲事體大。
皇帝甚至起了舉國為穆恭平後守孝三年的念頭,到底為前朝大臣一力勸解,直言眼下邊疆要地之上,它國士兵偶有燒殺搶掠之舉,隱隱有侵犯我朝疆土之意,故而實在不宜三軍縞素,為穆恭平後服喪。皇帝掂量再三,隨即抹去了這一念頭。
然則該有的禦殿家宴卻是必不可少,故而元旦之日,安孝大長公主、桐王、焀王、端柔長公主一同簡裝出席,一來為著在世之人到底需得好生過好自己的日子,二則亦不可太過精致,以免與穆恭平後的喪儀相衝。
自從貞媛貴姬離世之後,其生母安孝大長公主隨即消失在眾人的眼中,隻一味地幽居在駙馬府中,與自己的夫君一同為貞媛貴姬祈福誦經,每日如此,隻盼著她早日升入極樂。
桐王與安孝大長公主一母同胞,二人甚是鍾愛幽居的日子,故而當日出現一回之後,近些年來,若非皇帝詔書下達,隻怕我再無機會識得廬山真麵目。
焀王為著邊疆戰事甚是和睦,不過一些它國流匪時不時前來侵占邊疆百姓、焚燒房屋,故而留下一二要緊的得力手下,隨即快馬加鞭進京:一則赴宴;二則為自己的生母行祭奠之禮、作祈福祝禱之舉。
端柔長公主地位低微,無論她亦或其生母恭肅淑妃皆不受重視,今日入宮前來不過為著一家團圓之意。何況,她不比安孝大長公主、桐王、焀王之流,可隨意自由出入禦殿。若非皇帝此番特意下旨宣她前來,隻怕她根本就沒有機會得以入宮。故而宴席之上,要緊的人物不過帝後、安孝大長公主、二王、諸位皇嗣罷了。
今歲的宴席仍舊開在曲水殿,主人公卻換成了皇帝庶出長姊——端柔長公主,一應菜肴皆換上了素食,名曰九華宴。是日,滿座皆身著素服,個個安靜如啞。
皇帝庶出長姊——端柔長公主辦了一場九華宴。
九華宴,顧名思義,有九種新鮮花卉模樣的糕點,精致巧妙,令人讚不絕口,包含海棠酥、菊花酥、梅花酥、蘭花酥、玫瑰酥、蓮花酥、海棠酥、芙蓉糕、桂花糕九樣。
宴席之上,長公主戴九翟冠,冠身覆以皁縠,前後飾珠牡丹二、蕊頭八、翠葉三十六,左右飾珠翠穰花鬢二,承以小連雲六,冠上翠頂雲一,上飾珠九、珠翠雲十一,冠前部飾珠翠翟九,大珠翟二,末底小珠翟三、翠翟四,相間排列,皆口銜珠滴,冠底翠口圈,綴金珠寶鈿花,冠頂插金鳳二,口銜長珠結二,另金簪二。
九翟冠上有銀絲翟鳥九,嘴銜珠滴,冠胎以銅絲編出圓錐形框,表敷一層黑羅紗,前後各一描金細竹絲編博山,冠下接金口圈,裏裱錦紵,冠左右金鳳簪各一對,嘴銜長珠結。
身著大衫紅,直領,對襟,大袖,隨用紵絲、紗、羅。霞帔二,並列,深青,飾織金繡雲鳳紋,金墜鈒鳳紋。
鞠衣圓領,青色,前胸後背飾金繡雲鳳紋。
另大帶、玉革帶、玉花采結綬、玉佩、青襪舄等。
宴席之上,帝、後、妃眾人雲集,曲水殿內一派融融景象。
皇帝眼見眾人皆到場,隨即語帶哀痛,舉杯道:“為著母後與兩位皇嗣離世,朕心甚痛。今日囑托皇室宗親一齊到場,不過為了與大家一同哀悼此等情愫。來,咱們一同舉杯,祭奠母後與二位英年早逝的皇嗣。”說著,舉起了手中的酒杯。
眾人亦隨之起身,舉起酒杯,麵色凝肅道:“敬穆恭平後與二位英年早逝的皇嗣。”
“今日多虧了端柔長公主,咱們這才有口福,品嚐這象征四季的花卉糕點。”待到重新坐下,皇後率先打破了僵局,笑語連連,麵容甚為欣喜,手中拈起一塊玫瑰酥,細細品嚐著。
皇帝亦欣悅笑道:“長姐對糕點之道,鑽研甚為精深,朕自幼便領教過。彼時,朕時常一下學便往恭肅淑妃所居的興樂宮,前去叨擾一番。”
“為著母妃的緣故,孤自幼便習得一身好廚藝。如今,母妃固然離世,孤到底編纂了一番《花卉時節糕點之方》,可堪比《隨園食單》。”端柔長公主滿臉的笑意,終究忍不住一絲感慨,語氣微微自豪。
折淑妃見狀,急忙撇開話題,笑道:“想來便係恭肅淑妃在天有靈,得知自己的廚藝並非後繼無人,亦稱得上是心滿意足了。何況,早先有駙馬與長公主恩愛無雙,如何叫人不豔羨。”
端柔長公主夫君——駙馬魏琉,乃當日魏庶人之嫡出兄長,正因昔日平帝看重魏氏一族,且魏臘身居司徒之位,故而下旨賜婚。魏琉與端柔長公主郎才女貌,可謂天作之合,彼時人皆廣為傳頌。然則,自魏庶人李代桃僵、欺君罔上一案後,固然風光不再,到底為著駙馬一職,魏琉免卻刑罰之責。然則至今,魏氏一族大勢所趨,除卻駙馬魏琉,已然空寂無人,一片寥落。何況,前不久,魏琉便與二王一同殞命,巧合至極,可謂令人驚奇。
早先,端柔長公主與皇帝姐弟情深。縱然並非一母同胞,到底自幼一同長大,情分匪淺,故而自魏駙馬離世之後,皇帝示意皇後下懿旨接端柔長公主入宮,久居禦殿,抑或來日時機,遇見良人,再嫁為人婦。
我拈起一塊造型唯美的芙蓉糕,柔軟而散發著濃鬱的芬芳,心下感歎:難為了端柔長公主忍著喪夫之痛,強顏歡笑為禦殿諸人開設九華宴,費盡心思自恭肅淑妃留下的食譜中鑽研出這九種糕點,黃紅柳綠,斑斕五彩,鮮嫩嫵媚,嬌軟柔脆,模樣新奇而美觀,令人望之垂涎欲滴,食之精致而可口,令人不禁嘖嘖稱讚。
固然心意好,到底折淑妃此言不合時機,令端柔長公主想起了魏駙馬離世一事,眼神麵容一時黯淡下去,仿若一朵燭花,隨風搖曳之下,漸漸微弱而渺小。
皇帝微微不悅地瞧了一眼折淑妃,折淑妃這才醒悟過來,麵色通紅起來,愧疚道:“妾妃失言,還望陛下、長公主恕罪。”
“無妨。”端柔長公主大度待人之心,禦殿諸妃皆知,此番自然不會責備折淑妃一時口誤。
固然與禦殿關係甚少,到底需與駙馬時常入宮請安。大楚國內,男子三妻四妾實屬慣例,到底為著尊卑有別,不可委屈對待,駙馬隻可有公主一位妻子。
縱使前朝有些駙馬三妻四妾,亦在妻子的挑選之下。即便納了妾室,到底看妻子的意思,可謂舉步維艱,隻得放下念頭,免得叫自己的丈人怪罪。
此時,就在眾人無聲之際,端柔長公主拍掌兩下,宮人自曲水殿角落端出玉九子鈴,並拔絲蘋果、翡翠白菜蒸餃、銀絲卷。
玉製九子鈴乃端柔長公主年幼時所得。
彼時,端柔長公主參拜莊嚴寺,見佛麵有光相,機緣偶遇風簷前忽然懸掛的玉製九子鈴,故而得平帝賞賜,稱謂機緣湊巧、佛緣深重。自得了恩賜之後,端柔長公主一向好生收藏,珍惜寶貝,從不示人。如今九華宴上,端柔長公主如此大方,擺出玉九子鈴,隻怕用意不淺。
聽到下葬禮儀的規格不過繼後之禮而已,我不由得想起獻哲貴妃與敦惠德妃,心下不住地感歎起來:她們二人固然不比係穆恭平後,到底係幸運之人,被同葬章陵雙妃園寢,渾然不似恭肅淑妃,與其她嬪禦一同合葬妃陵,規格狹小,儀製簡單,毫不起眼。然則皇帝亦格外看重自身的血脈。若非如此,如何不將穆恭平後以嫡後禮喪?隻怕他心裏頭依舊記著自己係嫡後昭純平後所出,一旦將穆恭平後以嫡後禮喪,到底顯得自己的生母無足輕重了。
念及昭純平後與皇帝,我不由得想起了稚奴。
前段時日穆惠莊太子與穆德安公主離世之時,他偶感風寒,病情甚是嚴重,故而不曾前來雍和殿行祭奠、祝禱祈福之禮。昨日為著臘八節的習俗,康複已然痊愈的他一早便入宮來,與其他皇嗣一般無二地行請安之禮,與諸妃齊聚一堂。用過了臘八粥,聽聞穆恭平後的訃告,隨即在雍和殿暖閣換好了素服,為穆恭平後服喪,虔心祭奠,為之祈福祝禱。稚奴如此誠心誠意的行徑,叫帝後與吾等一應看在眼裏,不由得讚歎他孝心可嘉。
穆恭平後喪儀期間,宮廷民間、前朝禦殿皆無人敢吹笙奏樂行紅綢喜事,皆身著白衣素服,寂靜的氛圍在無聲無息之中流露出無盡的哀痛與悲傷,普天同悲。禦殿之中、雍和殿內到處皆是白幡與披麻戴孝的宮人沉默寂靜地矗立著。偶爾幾個宮人的素服一角被寒冷刺骨的風吹得飛揚起來,如同紛飛的白幡,抖擻出無盡的淒涼。來往宮人身上的暗綠色麻製素服配上額頭上綁著的一根白布條,恍若融入了鋪天蓋地的雪花之中,其悲哀沉痛之情與天地渾然一體。
今歲的新春與往年不同,為著三樁喪儀的出現,天地之間不見一絲一毫的喜慶,無人膽敢露出笑顏。
待到十二月二十五日,浩浩蕩蕩的一行人身著素服,滿臉哀傷地在帝後二人的帶領下,扶著穆恭平後的棺槨出了月華門,一步步沿著京都朱雀道出來,抵達葬有曆代帝王遺體的皇陵,將穆恭平後的梓宮正式葬入章陵。除卻帝後二人,禦殿所有嬪禦皆不得出宮,隻得在雍和殿裏頭,與所有皇嗣一同行悼念之禮,每日如此,直至翌年三月初八,過了整整三個月,這才結束。
固然朝政大事不得懈怠,皇帝依舊顯示出自己的誠意與孝心,每日抽出數個時辰來,前往雍和殿親自悼念穆恭平後。聽聞穆恭平後逝世的消息之後,皇帝隨即以藍筆批改奏折,一直過了二十七日,於正月四日,才恢複朱批。
皇帝前朝政事已然如此,禦殿之內的新歲家宴亦如此簡潔。固然新春佳節的好日子近在眼前,天下臣民皆慶賀亦在所難免,到底看在穆恭平後山陵崩的麵子上,其規格與儀製較前些年小了許多。民間百姓的新春恭賀禮儀愈加簡陋起來,不複來往拜年,隻一味地為穆恭平後哭喪。並非皇後與吾等一力苛刻,到底係身處國喪之間,不得過分歡慶,茲事體大。
皇帝甚至起了舉國為穆恭平後守孝三年的念頭,到底為前朝大臣一力勸解,直言眼下邊疆要地之上,它國士兵偶有燒殺搶掠之舉,隱隱有侵犯我朝疆土之意,故而實在不宜三軍縞素,為穆恭平後服喪。皇帝掂量再三,隨即抹去了這一念頭。
然則該有的禦殿家宴卻是必不可少,故而元旦之日,安孝大長公主、桐王、焀王、端柔長公主一同簡裝出席,一來為著在世之人到底需得好生過好自己的日子,二則亦不可太過精致,以免與穆恭平後的喪儀相衝。
自從貞媛貴姬離世之後,其生母安孝大長公主隨即消失在眾人的眼中,隻一味地幽居在駙馬府中,與自己的夫君一同為貞媛貴姬祈福誦經,每日如此,隻盼著她早日升入極樂。
桐王與安孝大長公主一母同胞,二人甚是鍾愛幽居的日子,故而當日出現一回之後,近些年來,若非皇帝詔書下達,隻怕我再無機會識得廬山真麵目。
焀王為著邊疆戰事甚是和睦,不過一些它國流匪時不時前來侵占邊疆百姓、焚燒房屋,故而留下一二要緊的得力手下,隨即快馬加鞭進京:一則赴宴;二則為自己的生母行祭奠之禮、作祈福祝禱之舉。
端柔長公主地位低微,無論她亦或其生母恭肅淑妃皆不受重視,今日入宮前來不過為著一家團圓之意。何況,她不比安孝大長公主、桐王、焀王之流,可隨意自由出入禦殿。若非皇帝此番特意下旨宣她前來,隻怕她根本就沒有機會得以入宮。故而宴席之上,要緊的人物不過帝後、安孝大長公主、二王、諸位皇嗣罷了。
今歲的宴席仍舊開在曲水殿,主人公卻換成了皇帝庶出長姊——端柔長公主,一應菜肴皆換上了素食,名曰九華宴。是日,滿座皆身著素服,個個安靜如啞。
皇帝庶出長姊——端柔長公主辦了一場九華宴。
九華宴,顧名思義,有九種新鮮花卉模樣的糕點,精致巧妙,令人讚不絕口,包含海棠酥、菊花酥、梅花酥、蘭花酥、玫瑰酥、蓮花酥、海棠酥、芙蓉糕、桂花糕九樣。
宴席之上,長公主戴九翟冠,冠身覆以皁縠,前後飾珠牡丹二、蕊頭八、翠葉三十六,左右飾珠翠穰花鬢二,承以小連雲六,冠上翠頂雲一,上飾珠九、珠翠雲十一,冠前部飾珠翠翟九,大珠翟二,末底小珠翟三、翠翟四,相間排列,皆口銜珠滴,冠底翠口圈,綴金珠寶鈿花,冠頂插金鳳二,口銜長珠結二,另金簪二。
九翟冠上有銀絲翟鳥九,嘴銜珠滴,冠胎以銅絲編出圓錐形框,表敷一層黑羅紗,前後各一描金細竹絲編博山,冠下接金口圈,裏裱錦紵,冠左右金鳳簪各一對,嘴銜長珠結。
身著大衫紅,直領,對襟,大袖,隨用紵絲、紗、羅。霞帔二,並列,深青,飾織金繡雲鳳紋,金墜鈒鳳紋。
鞠衣圓領,青色,前胸後背飾金繡雲鳳紋。
另大帶、玉革帶、玉花采結綬、玉佩、青襪舄等。
宴席之上,帝、後、妃眾人雲集,曲水殿內一派融融景象。
皇帝眼見眾人皆到場,隨即語帶哀痛,舉杯道:“為著母後與兩位皇嗣離世,朕心甚痛。今日囑托皇室宗親一齊到場,不過為了與大家一同哀悼此等情愫。來,咱們一同舉杯,祭奠母後與二位英年早逝的皇嗣。”說著,舉起了手中的酒杯。
眾人亦隨之起身,舉起酒杯,麵色凝肅道:“敬穆恭平後與二位英年早逝的皇嗣。”
“今日多虧了端柔長公主,咱們這才有口福,品嚐這象征四季的花卉糕點。”待到重新坐下,皇後率先打破了僵局,笑語連連,麵容甚為欣喜,手中拈起一塊玫瑰酥,細細品嚐著。
皇帝亦欣悅笑道:“長姐對糕點之道,鑽研甚為精深,朕自幼便領教過。彼時,朕時常一下學便往恭肅淑妃所居的興樂宮,前去叨擾一番。”
“為著母妃的緣故,孤自幼便習得一身好廚藝。如今,母妃固然離世,孤到底編纂了一番《花卉時節糕點之方》,可堪比《隨園食單》。”端柔長公主滿臉的笑意,終究忍不住一絲感慨,語氣微微自豪。
折淑妃見狀,急忙撇開話題,笑道:“想來便係恭肅淑妃在天有靈,得知自己的廚藝並非後繼無人,亦稱得上是心滿意足了。何況,早先有駙馬與長公主恩愛無雙,如何叫人不豔羨。”
端柔長公主夫君——駙馬魏琉,乃當日魏庶人之嫡出兄長,正因昔日平帝看重魏氏一族,且魏臘身居司徒之位,故而下旨賜婚。魏琉與端柔長公主郎才女貌,可謂天作之合,彼時人皆廣為傳頌。然則,自魏庶人李代桃僵、欺君罔上一案後,固然風光不再,到底為著駙馬一職,魏琉免卻刑罰之責。然則至今,魏氏一族大勢所趨,除卻駙馬魏琉,已然空寂無人,一片寥落。何況,前不久,魏琉便與二王一同殞命,巧合至極,可謂令人驚奇。
早先,端柔長公主與皇帝姐弟情深。縱然並非一母同胞,到底自幼一同長大,情分匪淺,故而自魏駙馬離世之後,皇帝示意皇後下懿旨接端柔長公主入宮,久居禦殿,抑或來日時機,遇見良人,再嫁為人婦。
我拈起一塊造型唯美的芙蓉糕,柔軟而散發著濃鬱的芬芳,心下感歎:難為了端柔長公主忍著喪夫之痛,強顏歡笑為禦殿諸人開設九華宴,費盡心思自恭肅淑妃留下的食譜中鑽研出這九種糕點,黃紅柳綠,斑斕五彩,鮮嫩嫵媚,嬌軟柔脆,模樣新奇而美觀,令人望之垂涎欲滴,食之精致而可口,令人不禁嘖嘖稱讚。
固然心意好,到底折淑妃此言不合時機,令端柔長公主想起了魏駙馬離世一事,眼神麵容一時黯淡下去,仿若一朵燭花,隨風搖曳之下,漸漸微弱而渺小。
皇帝微微不悅地瞧了一眼折淑妃,折淑妃這才醒悟過來,麵色通紅起來,愧疚道:“妾妃失言,還望陛下、長公主恕罪。”
“無妨。”端柔長公主大度待人之心,禦殿諸妃皆知,此番自然不會責備折淑妃一時口誤。
固然與禦殿關係甚少,到底需與駙馬時常入宮請安。大楚國內,男子三妻四妾實屬慣例,到底為著尊卑有別,不可委屈對待,駙馬隻可有公主一位妻子。
縱使前朝有些駙馬三妻四妾,亦在妻子的挑選之下。即便納了妾室,到底看妻子的意思,可謂舉步維艱,隻得放下念頭,免得叫自己的丈人怪罪。
此時,就在眾人無聲之際,端柔長公主拍掌兩下,宮人自曲水殿角落端出玉九子鈴,並拔絲蘋果、翡翠白菜蒸餃、銀絲卷。
玉製九子鈴乃端柔長公主年幼時所得。
彼時,端柔長公主參拜莊嚴寺,見佛麵有光相,機緣偶遇風簷前忽然懸掛的玉製九子鈴,故而得平帝賞賜,稱謂機緣湊巧、佛緣深重。自得了恩賜之後,端柔長公主一向好生收藏,珍惜寶貝,從不示人。如今九華宴上,端柔長公主如此大方,擺出玉九子鈴,隻怕用意不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