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著陛下親自冊封我的身份,無論如何,有這一重身份擺著,她們到底不會叫我吃苦一分。”我麵容安好,仔細勸解道:“何況,出宮為國祈福乃是一樁好事,亦有助我為鸞儀積累陰德。”
正說著,鸞儀聽聞消息,趕忙入內,徑直撲向我的懷中,啜泣道:“母妃別走,母妃別走······”哭聲令人聞之心碎。
鸞儀的一番話,再度勾起吾等離愁心緒,不禁淚滿麵容。
我柔和地捧起鸞儀的臉,溫和道:“母妃隻是有事要出宮一趟,屆時便可回來,鸞儀不必擔心。”言畢,眼中的淚花到底滾滾落了下來,兩行清淚滑過我的臉頰,帶來一種濕潤的感覺。
“母妃會回來麽?”鸞儀抬起頭,稚嫩明亮的雙眼盯著我,甚是認真,頗有嫋舞年幼時的清亮神韻。
“這是自然。”我嘴角含著一縷如春風般柔軟的笑意,為鸞儀拭去臉上的淚痕。
眼見如此,鸞儀破涕為笑,我吩咐鶯月帶她下去用午膳。內殿這兒亦由淩合安排著,擺上了滿滿一桌的美味佳肴。隻是如今,再如何美味,終究不及吾等的離愁別緒。
“咱們且來用一番午膳。”我強自笑道:“隻怕接下來的二載年華,咱們沒這樣的機會了。”
“隻是你離宮後,鸞儀該交托何人撫育?”斂敏憂心忡忡,甚是擔憂。
“是啊。”婺藕連忙放下剛拾起的碗筷,道:“我與敏姐姐皆有一位皇子,隻怕平日裏自顧亦不暇,遑論照看鸞儀了。若由其她嬪禦撫養,到底該交托何人?究竟何人會如你一般,將鸞儀視如己出。”言畢,目色憂憂。
“我心中早已想好一位人選。”我安然自若,對她們平和笑道:“正是皇後。”
斂敏與婺藕微微睜大眼睛,隨即會意地點點頭,和適道:“你倒當真為鸞儀選了個好養母。”
斂敏讚同道:“皇後膝下無子,此番有了鸞儀,定會妥善照看,一力扶持。何況,為著皇後之尊,鸞儀身份想必會較其她帝姬分外尊貴。縱使她人意圖謀害,亦不能夠。何況,鸞儀不過一介帝姬而已。”
“皇後的為人,咱們自然都清楚。然則”婺藕似是思及一事,吞吞吐吐起來,“當日,清歌你害得皇後降為保儀,身入安和院。此事到底······”
婺藕並未繼續說下去。然則,她的意思我自然明白——她擔心為著我的緣故,鸞儀會受皇後荼毒。
斂敏搖了搖頭,說道:“皇後與當日的琅貴妃截然不同,二人有著雲泥之別。若皇後意圖報複,隻怕清歌早早受苦遭殃,如何會穩坐此處。何況,當日真正陷害皇後之人,並非清歌。清歌亦屬一卒子,為人算計。皇後正心明理,自然懂得此理。”
婺藕聞言,點點頭,眉宇之間,依舊憂慮道:“隻是眼下清歌離宮在即,我分外擔憂。固然身居瑤華宮中或毫無意外,到底這遙遙一路,險象迭生,萬一發生一些意外,隻怕······”
“如此,隻看陛下的安排了。”沉吟片刻,我放下銀箸,透過窗,望向窗外,飛去那遙遠無邊的黑色幕布,無邊無際,對自己的前途深感無措。
瑤華宮內殿裏頭擺滿了雕琢成五福捧壽、三星報喜的碩大冰塊,兼之風輪轉轉,涼氣微散,殿外夏日的炎熱遲遲入不得我的瑤光殿,仿佛被一道冰晶製成的珠簾擋在了外頭,內外寒暑分明,無人可接近,生死由命。
皇帝的旨意在我送走斂敏與婺藕之後,便下達了。我領著瑤光殿一眾宮人下跪儀門前,深深行禮:聖人用心,方悟真宰,婦女勤道,自昔罕聞。婉妃林氏,素以端懿,作貴姬藩國,雖居榮貴,每在精修。屬太後忌辰,永懷追福,以茲求度,雅誌難違。用敦宏道之風,特遂由衷之請,宜度為女道士,道號‘玉真’,特入瑤華宮祈福禱願二載。特賜縷金銀線繡地錦緇衣一件。
旨意不外乎冊我為道姑,號曰‘玉真妃’,入瑤華宮為國祈福二載。
另有一事值得一提:皇帝額外下賜我整整九枚金瓜子,以作補償。
打造金瓜子所用碎金的冶煉隨其天性,古樸可愛,渾然天成。唯有王公貴族、名流大賈方得君王恩賜,可顯示他人,以作炫耀。賞賜金瓜子於受賞的人而言,係一種榮耀和皇恩的彰顯。當日,我前後三次不過共得了八枚金瓜子。如今,皇帝一次便賞我九枚,可謂驚動禦殿諸妃,紛紛傳言我乃皇帝心中至寶。亦有不少嫉恨之流,妒忌得雙眼通紅,夜不能寐——她們如何曉得我的危難之處······
聖旨下達之時,稚奴正急匆匆出現在彤華宮儀門外,聞得此言,趕忙上前焦急問道:“密華,密華姐姐,父皇當真要你離宮、入寺廟為國祈福?”上氣不接下氣,語氣難以置信。
我平和笑道:“不過二載年華,轉瞬即逝,快得很。屆時,我還等著看你的封王盛宴呢。”帶著他一同入內,跨過門檻,語氣毫不在意。
稚奴麵色不甘,眸色凝重,甚是焦慮。
“有‘玉真妃’的名頭,無人敢為難我。你無需如此擔憂。”我安慰道,拍拍他的手,拉他落座內殿。
“隻是如此一來,咱們有兩年光景不得相見,我——”稚奴麵容甚是憂愁,欲言又止,方坐下又站起。
“不過兩年罷了。”我嘴角含著一縷溫柔的笑意,安慰道:“屆時,隻怕你的封王盛宴與成親喜事會一塊兒辦,亦未可知。雙喜臨門,再算上我重返禦殿,便是三喜臨門了。”落座正殿,語氣愈發柔和。
稚奴淚光點點,頗為不舍,欲言又止,終究歎了一口氣,收起了期期艾艾之色,信誓旦旦道:“你放心,我一定替你看護好鸞儀。”眼眸熠熠生輝、鄭重其事。
“如此,再好不過。既養在皇後膝下,又有你在旁看護,想來這二載時光,定能順利地淌過。”我端起茶盞,啜飲一口祁門茶。
“你打算請母後看護鸞儀這二載?”稚奴詫異問道。
“不錯。”我對他笑道:“皇後位分至尊,心思端正良善,足智多謀,有她作為鸞儀的養母,自然再好不過。”
稚奴嚅囁著,終究隻道出一個字,“好。我定與母後一同照看鸞儀,不叫她受一分委屈。”
“有你與皇後、斂敏與婺藕,我自然萬分安心。”如此,我徹底心安了。
四月二十乃穀雨,陰雨連綿的一日,為著皇帝的旨意,禦殿莊嚴而肅穆,諸妃皆來相送,場麵、儀仗聲勢尤為浩大。
“妾妃等恭送玉真妃娘娘。”諸妃齊齊行禮,聲勢浩大。
在皇帝、皇後、稚奴與禦殿諸妃或喜或悲的目光中,我與倚華、鶯月、淩合四人出月華門,浩浩蕩蕩,預備坐上馬車,一路遙遙,預備前往瑤華宮。
月華門前,“妾妃就此拜別陛下、皇後。”我深深下跪,叩頭行禮,眼中強忍著淚水方不曾落下。
皇帝情懷牽動,走上前,亦無聲無息地將我抱入懷中,低聲愧疚道:“皆是朕無能。來日,朕一定好好補償你與鸞儀。”
“陛下言重了。”頓了頓,我體貼入懷道:“能為國本祈福,妾妃心甘情願。”汪汪地望著他的眼中淚水登時湧出,接連不斷。
言止於此,撲上前抱住我的鸞儀已然在皇後懷中深深啜泣,斂敏、婺藕更是淚流滿麵,甚是感傷。其餘諸妃眼眸殷殷,眼眸夾帶歡喜地看著我坐上馬車。
“陛下,這時辰不早了,玉真妃該上路了。”秦斂看了看日頭,不忍提醒道。
“陛下,一旦誤了吉時,那可就······”懿貴姬亦在旁勸解道:“玉真妃自有神佛庇佑,陛下大可放心。”
如此,皇帝方鬆開了手,我自他的懷中脫離出來,深深看一眼這眼前景象,忍著淚上車坐定,遙遙前往瑤華宮。
一路上,固然掀開車簾,車外美景如畫,樹影斑駁,石子伶俐,花草葳蕤,固然不比禦殿,到底蘊含了‘天然去雕飾’之意。然則,隨著馬車顛簸起伏,坐在車內的我心中百感交集,始終心不在焉,思來想去,到底放心不下斂敏、婺藕與鸞儀。
待到遙遙一路,山水美景如畫,夕陽遍灑金珠,霞光四射之際,我方抵達瑤華宮。
當日,為著嘉慎帝姬身染天花,曾被琅貴妃安排入皇家寺廟——福佑寺。閑暇時餘,禦殿之內無人提及福佑寺與瑤華宮。
瑤華宮屬皇家道觀,與福佑寺相對,皆遠在京都郊外三十六裏地,位處三天子都中央。整座宮殿接連著羽山主峰——覆船山,愈加顯得巍峨高聳,氣場聲勢磅礴。
羽山四周環繞著東西兩天目山、障山、白山、九龍山、金紫山六座山峰,景色甚為怡人。自外而內,依次是鐵圍山、須彌山、石門。
正說著,鸞儀聽聞消息,趕忙入內,徑直撲向我的懷中,啜泣道:“母妃別走,母妃別走······”哭聲令人聞之心碎。
鸞儀的一番話,再度勾起吾等離愁心緒,不禁淚滿麵容。
我柔和地捧起鸞儀的臉,溫和道:“母妃隻是有事要出宮一趟,屆時便可回來,鸞儀不必擔心。”言畢,眼中的淚花到底滾滾落了下來,兩行清淚滑過我的臉頰,帶來一種濕潤的感覺。
“母妃會回來麽?”鸞儀抬起頭,稚嫩明亮的雙眼盯著我,甚是認真,頗有嫋舞年幼時的清亮神韻。
“這是自然。”我嘴角含著一縷如春風般柔軟的笑意,為鸞儀拭去臉上的淚痕。
眼見如此,鸞儀破涕為笑,我吩咐鶯月帶她下去用午膳。內殿這兒亦由淩合安排著,擺上了滿滿一桌的美味佳肴。隻是如今,再如何美味,終究不及吾等的離愁別緒。
“咱們且來用一番午膳。”我強自笑道:“隻怕接下來的二載年華,咱們沒這樣的機會了。”
“隻是你離宮後,鸞儀該交托何人撫育?”斂敏憂心忡忡,甚是擔憂。
“是啊。”婺藕連忙放下剛拾起的碗筷,道:“我與敏姐姐皆有一位皇子,隻怕平日裏自顧亦不暇,遑論照看鸞儀了。若由其她嬪禦撫養,到底該交托何人?究竟何人會如你一般,將鸞儀視如己出。”言畢,目色憂憂。
“我心中早已想好一位人選。”我安然自若,對她們平和笑道:“正是皇後。”
斂敏與婺藕微微睜大眼睛,隨即會意地點點頭,和適道:“你倒當真為鸞儀選了個好養母。”
斂敏讚同道:“皇後膝下無子,此番有了鸞儀,定會妥善照看,一力扶持。何況,為著皇後之尊,鸞儀身份想必會較其她帝姬分外尊貴。縱使她人意圖謀害,亦不能夠。何況,鸞儀不過一介帝姬而已。”
“皇後的為人,咱們自然都清楚。然則”婺藕似是思及一事,吞吞吐吐起來,“當日,清歌你害得皇後降為保儀,身入安和院。此事到底······”
婺藕並未繼續說下去。然則,她的意思我自然明白——她擔心為著我的緣故,鸞儀會受皇後荼毒。
斂敏搖了搖頭,說道:“皇後與當日的琅貴妃截然不同,二人有著雲泥之別。若皇後意圖報複,隻怕清歌早早受苦遭殃,如何會穩坐此處。何況,當日真正陷害皇後之人,並非清歌。清歌亦屬一卒子,為人算計。皇後正心明理,自然懂得此理。”
婺藕聞言,點點頭,眉宇之間,依舊憂慮道:“隻是眼下清歌離宮在即,我分外擔憂。固然身居瑤華宮中或毫無意外,到底這遙遙一路,險象迭生,萬一發生一些意外,隻怕······”
“如此,隻看陛下的安排了。”沉吟片刻,我放下銀箸,透過窗,望向窗外,飛去那遙遠無邊的黑色幕布,無邊無際,對自己的前途深感無措。
瑤華宮內殿裏頭擺滿了雕琢成五福捧壽、三星報喜的碩大冰塊,兼之風輪轉轉,涼氣微散,殿外夏日的炎熱遲遲入不得我的瑤光殿,仿佛被一道冰晶製成的珠簾擋在了外頭,內外寒暑分明,無人可接近,生死由命。
皇帝的旨意在我送走斂敏與婺藕之後,便下達了。我領著瑤光殿一眾宮人下跪儀門前,深深行禮:聖人用心,方悟真宰,婦女勤道,自昔罕聞。婉妃林氏,素以端懿,作貴姬藩國,雖居榮貴,每在精修。屬太後忌辰,永懷追福,以茲求度,雅誌難違。用敦宏道之風,特遂由衷之請,宜度為女道士,道號‘玉真’,特入瑤華宮祈福禱願二載。特賜縷金銀線繡地錦緇衣一件。
旨意不外乎冊我為道姑,號曰‘玉真妃’,入瑤華宮為國祈福二載。
另有一事值得一提:皇帝額外下賜我整整九枚金瓜子,以作補償。
打造金瓜子所用碎金的冶煉隨其天性,古樸可愛,渾然天成。唯有王公貴族、名流大賈方得君王恩賜,可顯示他人,以作炫耀。賞賜金瓜子於受賞的人而言,係一種榮耀和皇恩的彰顯。當日,我前後三次不過共得了八枚金瓜子。如今,皇帝一次便賞我九枚,可謂驚動禦殿諸妃,紛紛傳言我乃皇帝心中至寶。亦有不少嫉恨之流,妒忌得雙眼通紅,夜不能寐——她們如何曉得我的危難之處······
聖旨下達之時,稚奴正急匆匆出現在彤華宮儀門外,聞得此言,趕忙上前焦急問道:“密華,密華姐姐,父皇當真要你離宮、入寺廟為國祈福?”上氣不接下氣,語氣難以置信。
我平和笑道:“不過二載年華,轉瞬即逝,快得很。屆時,我還等著看你的封王盛宴呢。”帶著他一同入內,跨過門檻,語氣毫不在意。
稚奴麵色不甘,眸色凝重,甚是焦慮。
“有‘玉真妃’的名頭,無人敢為難我。你無需如此擔憂。”我安慰道,拍拍他的手,拉他落座內殿。
“隻是如此一來,咱們有兩年光景不得相見,我——”稚奴麵容甚是憂愁,欲言又止,方坐下又站起。
“不過兩年罷了。”我嘴角含著一縷溫柔的笑意,安慰道:“屆時,隻怕你的封王盛宴與成親喜事會一塊兒辦,亦未可知。雙喜臨門,再算上我重返禦殿,便是三喜臨門了。”落座正殿,語氣愈發柔和。
稚奴淚光點點,頗為不舍,欲言又止,終究歎了一口氣,收起了期期艾艾之色,信誓旦旦道:“你放心,我一定替你看護好鸞儀。”眼眸熠熠生輝、鄭重其事。
“如此,再好不過。既養在皇後膝下,又有你在旁看護,想來這二載時光,定能順利地淌過。”我端起茶盞,啜飲一口祁門茶。
“你打算請母後看護鸞儀這二載?”稚奴詫異問道。
“不錯。”我對他笑道:“皇後位分至尊,心思端正良善,足智多謀,有她作為鸞儀的養母,自然再好不過。”
稚奴嚅囁著,終究隻道出一個字,“好。我定與母後一同照看鸞儀,不叫她受一分委屈。”
“有你與皇後、斂敏與婺藕,我自然萬分安心。”如此,我徹底心安了。
四月二十乃穀雨,陰雨連綿的一日,為著皇帝的旨意,禦殿莊嚴而肅穆,諸妃皆來相送,場麵、儀仗聲勢尤為浩大。
“妾妃等恭送玉真妃娘娘。”諸妃齊齊行禮,聲勢浩大。
在皇帝、皇後、稚奴與禦殿諸妃或喜或悲的目光中,我與倚華、鶯月、淩合四人出月華門,浩浩蕩蕩,預備坐上馬車,一路遙遙,預備前往瑤華宮。
月華門前,“妾妃就此拜別陛下、皇後。”我深深下跪,叩頭行禮,眼中強忍著淚水方不曾落下。
皇帝情懷牽動,走上前,亦無聲無息地將我抱入懷中,低聲愧疚道:“皆是朕無能。來日,朕一定好好補償你與鸞儀。”
“陛下言重了。”頓了頓,我體貼入懷道:“能為國本祈福,妾妃心甘情願。”汪汪地望著他的眼中淚水登時湧出,接連不斷。
言止於此,撲上前抱住我的鸞儀已然在皇後懷中深深啜泣,斂敏、婺藕更是淚流滿麵,甚是感傷。其餘諸妃眼眸殷殷,眼眸夾帶歡喜地看著我坐上馬車。
“陛下,這時辰不早了,玉真妃該上路了。”秦斂看了看日頭,不忍提醒道。
“陛下,一旦誤了吉時,那可就······”懿貴姬亦在旁勸解道:“玉真妃自有神佛庇佑,陛下大可放心。”
如此,皇帝方鬆開了手,我自他的懷中脫離出來,深深看一眼這眼前景象,忍著淚上車坐定,遙遙前往瑤華宮。
一路上,固然掀開車簾,車外美景如畫,樹影斑駁,石子伶俐,花草葳蕤,固然不比禦殿,到底蘊含了‘天然去雕飾’之意。然則,隨著馬車顛簸起伏,坐在車內的我心中百感交集,始終心不在焉,思來想去,到底放心不下斂敏、婺藕與鸞儀。
待到遙遙一路,山水美景如畫,夕陽遍灑金珠,霞光四射之際,我方抵達瑤華宮。
當日,為著嘉慎帝姬身染天花,曾被琅貴妃安排入皇家寺廟——福佑寺。閑暇時餘,禦殿之內無人提及福佑寺與瑤華宮。
瑤華宮屬皇家道觀,與福佑寺相對,皆遠在京都郊外三十六裏地,位處三天子都中央。整座宮殿接連著羽山主峰——覆船山,愈加顯得巍峨高聳,氣場聲勢磅礴。
羽山四周環繞著東西兩天目山、障山、白山、九龍山、金紫山六座山峰,景色甚為怡人。自外而內,依次是鐵圍山、須彌山、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