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聽了種諤的奏對,天顏霽開,以為取西夏真個有那麽容易,遂決計西征,召集文武兩班,會議軍事。孫固諫奏道:“大凡出兵是很容易的,收兵卻就難了,陛下還當審慎,勿輕出兵!”神宗道:“而今西夏正是有隙可乘,我國不從速出兵,略定河西,豈不坐使廣大的邊地,被遼國取去嗎?這個機會,是決不可失卻的!”孫固又奏道:“陛下就是定要出兵,亦當宣布西夏的罪狀,以伐罪為目的,不宜便想滅人國家,奪人土地。戰勝之後,隻可把他分裂起來,命他的酋長自守;若是整個地把他吞並,臣不敢謂然。”
神宗笑道:“卿這種論調,真同漢朝的酈生一樣迂闊了!”王珪進奏道:“陛下的主見甚是。兵貴神速,須要即日出兵,不可遲疑!”
孫固複奏道:“然則命何人作統帥呢?”神宗道:“朕已定見任命李憲。”
孫固再奏道:“李憲嗎,他乃是個宦官,怎麽好命他作統帥呢?征伐外國,乃是一樁最重要的事件,乃使閹人作統帥,不見得中國太無人了麽?就是那些將士,亦未必肯用命?”
神宗不悅道:“怎見得將士便不肯用命呢?難道不同是食君之祿嗎?”當下即由王珪、蔡確議定,五路出兵。孫固乃又奏道:“而今既決定五路出兵,沒有一個總帥發策指示,就使成功,那些兵亦定要發生變亂的!”
神宗道:“朕豈不知要個總帥?隻是現在沒這麽一個可當大任的人。”呂公著即進奏道:“這等重大的軍事,當然要先擇總帥,既是沒人作總帥,倒不如不出兵為是。”孫固接口奏道:“呂公著的奏議很是,願陛下俯納!”
神宗決意道:“卿等不必多阻攔,朕意已決,這回兵是定要出的!”孫固、呂公著見神宗隻是不聽,沒奈何,隻得退出。神宗於是降詔,命李憲出熙河,種諤出鄜延,高遵裕出環壞慶,劉昌祚涇原,王中正出河東:五路並進。會議而畢,傳旨已定,神宗退朝回宮。高太後聽得此事,忙命內監:“召官家來!”內監領旨,即刻去了。一會神宗進來,請過安,一旁侍坐。高太後問道:“聽得已決定五路出兵,往伐西夏,已傳旨了,是嗎?”
神宗對道:“是。”高太後再問道:“五路中果有高遵裕一路麽?”神宗又對道:“有。”高太後道:“這一路軍馬撤回來的好,不然,定要誤事的。”神宗奏問道:“什麽緣 故呢?”高太後道:“大凡行軍,第一要主帥得人。因為主帥得人,將校才不致妄動,進行攻取才不致失機。能夠這樣,才可望有勝無敗,就是不幸而致失敗,還能整飭部伍,從容而退,不會大受損折,所以行軍的事,選任主帥,是最宜審慎,不可隨意的。這五路軍馬,其他四路,我不曉得他們勝任也否,但是高遵裕一路,我知道他實不勝任。高遵裕是我從父,我深知他的才能氣度。他報國的忠心,原不後於別人,隻是氣度太小,不能容人功勞高過他,這是他大大的短處。這個短處,是很易致敗的! 怎麽說呢?因為既不能容人功高於我,那麽攻城奪地,總想自己一人獨任,把功勞盡歸自己一身,不許部下獨有所得。行軍乃是要乘機得時的,哪一處有機可乘,哪一處得了時會,就該讓那一處神速先進,先立功勞,不能少有所待的。如果定要專待一人,便不免患得患失,顧東顧西,弄到坐失時機,一處不能有功。而敵人方麵,倒得從容準備防禦之策,且更將乘隙以謀反攻了。到了最後,終於失敗下場,所以高遵裕,命他鎮守疆土是可以,命他領兵攻取,恐怕不能建功,而且還要取敗。依我的意見,不如把他撤回來的好。”
神宗道:“母後不必過慮,經略使一向在環慶很有威聲,諒不會臨陣失機的!況且原有五路軍馬並進,他既不肯容人功高於他,攻取戰鬥自必不肯後人,這正可以爭成功勳哩!”高太後知道神宗個性剛愎說了不聽,隻得聽他了。這且不提。那李憲、種諤、高遵裕、劉昌祚、王中正五人,奉到詔命,各個調齊軍馬,建旗伐鼓,挾矢張弓,分道進兵。秋七月的日光,勢力更來得猛烈。三軍將士,一個個汗涔涔下,那些戰馬,隻是喘個不息,滿身的毛,好像雨灑了一般,沒有一根乾燥的。可憐!功還未建,馬已汗透了。那西夏的諜者探聽得這五路齊出的驚人消息,不敢怠慢,走馬如飛,去報告西夏國母。梁氏得報,忙召集諸將,會議防禦方策。原來西夏主李元昊,已在仁宗慶曆八年死了,傳給子李諒祚,又在熙寧元年死了,傳給子李秉常,就是現被幽囚的國主。這些年來,西夏雖仍承襲朝廷封賜,然而不時擾邊,以英宗治平三年,及熙寧元、二、三、四年,這幾回最為厲害,所以神宗便立意要想滅卻他。而在西夏諸將,卻因朝廷近年來無有良將守邊,不免輕視一切,簡直無一人畏憚上國威嚴。當下聽得朝廷五路來伐,不但不懼,而且一致向梁氏主戰。有的道:“宋朝現在那班邊將,盡是些酒囊飯袋,隻能吃喝,不能做事情的。而今他們五路齊來,還不是一樣的來送死嗎?隻要一戰,就可把他們一網打盡了!”有的道:“李憲乃是個宦官,怎知兵事?種諤又是個敗軍之將,怎可言勇?看了他們的將官,就可曉得他們此來是必敗的啦!”有的道:“當著現在秋高馬肥,我們也正要去與他們周旋周旋的,而今他們居然來了,豈不正好爭戰一場嗎?”有的道:\"這正是天賜機會給我們建功立業咧!”大家握拳振臂,躍躍欲試。
忽一老將獨排眾議道:“不可,不可。宋朝的將官固是些無勇無謀的,但是這數十萬士卒,卻不少勇夫,而今鼓勇振奮而來,頭一陣亦實在不可輕敵。不如用堅壁清野的老法子,不與拒戰,縱使他各路深入,消沉他的銳氣,疲勞他的士卒。但聚集勁兵於靈夏,派遣驍騎抄截他的糧運。等到他的銳氣已消,士卒已疲,糧餉又絕,這數十萬人馬,一則日久生心,一則饑餓難忍,不待擊他,他自己會潰退的。這樣安坐而得全功,比較與他兵對兵將對將地拚頸血擲頭顱苦戰而求全功,不便宜多了麽?且到他潰退的時候,諸位將軍總可引軍追擊,各奮威武,殺個痛快。”梁氏聽了大喜道:“將軍真所謂老謀深算了!”諸將聽了最後還有他們砍殺的機會,也都樂了,齊聲讚成道:“畢竟老將軍的策劃高我們一籌,我等願依從老將軍的建議。”梁氏遂采用此策略,傳令諸將照計而行。諸將領命而退,各去布置去了。這邊環慶經略使高遵裕一路,共領步兵騎兵八萬七千,從慶州出發,進攻西夏。進至通遠軍,有西夏守軍攔住進路,高遵裕便麾兵進攻,直闖將去。
西夏守兵不敵,即時敗走。高遵裕遂恢複通遠軍地,大喜道:“西夏軍兵這等不經戰,這一前進,還不穩建大功,平定西夏嗎?”當時劉昌祚的一路,共領兵馬五萬六千,出涇原殺入西夏,亦受高遵裕指揮節製。進至磨移隘,遇著西夏十萬大兵扼險拒守,不能前進,劉昌祚道:“高經略的人馬還不見到,我軍又恰遇大敵,人馬比我要多一倍,若不亟鼓朝氣進攻,而紮了營等待高經略到來,雖然人馬加多了,我軍銳氣卻已不知不覺消沉將盡,殊非取勝之道,而今隻好先進攻了。”部將道:“正該如此。”劉昌祚遂發令進攻,一個當他兩個,殺得西夏軍紛紛潰退,奔還靈州。劉昌祚乘著勝勢,隨後追趕,一直趕到靈州城下,把靈州城圍住,八麵攻打。高遵裕正從通遠軍再往前進,忽紅旗飛報:“劉將軍一戰大破西夏十萬大軍,奪了磨移隘,乘勝追趕西夏軍向靈州去了!”高遵裕一驚。正行進間,又有紅旗飛報:“劉將軍已追到靈州城下,把靈州城圍住了!”高遵裕又一驚,傳令三軍,兼程進行。
紅旗連接報:“劉將軍就要攻破靈州了!”“劉將軍就要攻破靈州了!”高遵裕大驚,想道:攻破靈州是件絕大的功勞,若被劉昌祚得去了,我再建什麽功勞去呢?想了一會,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計策,任你是張子房、諸葛亮,莫想像得出。即高遵裕當時坐在馬上,亦是十分喜悅,以為這計策,他生平頭一遭想出的。他自語道:“嗬,有了!命令劉昌祚即刻停止攻打,待我到了再戰,這件大功勞不依然留著歸了我嗎?”說罷,即遣飛騎,馳往令劉昌祚停止攻打。劉昌祚看看要打破城池了,忽高遵裕使者馳到,傳令道:“經略使有令,劉將軍著即停止攻打,等待大軍到來再戰!”劉昌祚聽了,不敢不遵,歎了口氣,即傳令停戰,按甲息兵以待高遵裕大軍。過了三日,高遵裕大軍才到。高遵裕到了,見劉昌祚果然遵令停了戰,沒有把靈州破了,五髒六腑,都覺得異常舒暢,以為這件功勞,好好放在那裏,隻要把它拾了起來就是。於是傳令兩路士卒,一齊攻城。不料偏偏不如他所預料的,這座城池竟變堅固了,圍攻十八日,還是攻它不下。這是什麽緣故呢?原來高遵裕的大軍,是趕路累得疲乏了,劉昌祚的部眾,是銳氣已經降落了,靈州城裏,是得著三日的空隙,一切已布置周備了;以喪失了銳氣的軍隊,攻守備完固的堅城,所以便攻不下。一鼓既不能有功,於是士卒益敝,銳氣益落,越攻不能下。
這日,高遵裕與劉昌祚兩軍正在繼續攻城,忽然大水洶湧而至,頓時平地水深七八尺,把全部人馬齊陷在水裏。原來西夏守軍見高遵裕、劉昌祚隻顧指揮三軍晝夜攻打城池,不提防別的,便遣人潛往靈州南麵,決黃河七級渠,淹灌宋軍。當下高遵裕、劉昌祚見四麵八方,大水驟至,白浪滔天,嚇得打馬就逃。兩路十四萬三千人馬,隨波逐浪地亂竄 。會泅水的,或是得地利的,逃出生命,不會泅水的,與在窪地的,一命喪亡。及至逃出大水,計點人馬,隻剩得六萬四千,溺斃了過半數。這時候又入嚴冬,天氣奇冷,這些幸得不死於水的人馬,因衣服被水濕透,此時複為寒迫,凍得一片聲號寒,渾身兒打戰,於是又凍死兩萬多。其餘不死於水而又不死於寒冷的,滿想可以保全了,不料正潰走間,驀地聽得後麵人喊馬嘶,西夏追兵又到。高遵裕、劉昌祚,連忙指揮殘兵迎敵。 那些殘兵竟都不聽指揮,隻管奔逃。
高遵裕呼道:“劉將軍,這怎麽是好呢?”劉昌祚應道:“此時還有什麽遲疑的呢? 逃呀! 軍心已經到這樣,糧道又被敵兵抄絕,不逃何待?”高遵裕聽了,不自覺早把鞭兒在馬身上連打了數鞭,那馬已勉竭疲駑奔跑起來。那些殘兵,毫無抵抗的任西夏軍砍瓜切菜般地追殺了一陣,可憐又殺死了大半。等到高遵裕一路奔回慶州,劉昌祚一路奔回涇原,所剩存的軍馬,隻得一萬三千了。還有三路軍馬,李憲統領熙、秦七軍,並及吐蕃首領董氈兵三萬,殺入西夏境內,破西市、新城,襲取女遮穀,收複古蘭州,一路連捷,好不威風!種諤率鄜延兵九萬三千,出綏德城攻米脂,一戰克捷,遂破米脂,從米脂再進,又破石堡城,直指夏州,駐軍於索家坪。方要進戰,忽然一夜北風,萬裏彤雲,漫天大雪,已是四望皎然,成了一片琉璃世界,而空中還在搓錦扯絮地飄個不住。種諤與大校劉歸仁,率領數騎,且登山賞雪。登土阜高處,極目一望,但見遠遠的青鬆翠竹,就像裝在純潔晶瑩的玻璃盆裏,益顯得青翠可愛。間或有一株兩株紅梅,飄落三五朵花兒,掉在雪上,又如大塊素色的吳綾,灑了幾點胭脂,又鮮豔又美觀,分外精神,分外奪目。種諤道:“要不是有王事在身,此時攜三數友朋,煮酒烹茗,對雪聯句,或是清談,真是人生一件最愜意的賞心樂事!”劉歸仁道:“可不是嗎?而今隻好讓王恭獨去做仙中人,把詩思留在灞橋驢子背上了!”
說著,相對喟然,感慨係之。忽見一騎快馬,踏雪飛馳而來,種諤驚謂劉歸仁道:“瞧!這不是藍旗嗎?”劉歸仁望了望,答道:“正是。”又問道:“這藍旗不過是來報事罷了,為何驚慌呢?”種諤道:“不然。藍旗不過是來報事,這是不錯的,但瞧他在風雪裏這等沒命地疾奔而來,定必不是件尋常的事哩!”說猶未了,藍旗早到,報到:“後麵糧餉輜重,盡被西夏軍抄截去了!”劉歸仁大驚道:“那麽一軍人都死了!而今軍中正沒有了糧餉,等待後麵糧餉接濟;而今被敵軍截去,我軍豈不要餓死嗎?”也不顧種諤,即策馬回營,帶領所部士兵,先行潰退。種諤禁止不住,士兵聽得又嘩噪起來,隻得亦隨著潰走。可憐這些人馬,又冷又饑,一路上死亡枕藉,退回汛地,隻剩下三萬人馬了。王中正一路六萬軍馬,殺入宥州,進至奈王井,亦因食盡糧絕,餓死三萬多人,退還慶州。惟李憲的一路,因先時各路捷音奏報到朝,神宗大喜,詔命李憲總領五路直搗夏都。李憲奉詔,領兵東上,紮營於天都山下,焚燒了西夏的南牟內殿並倉庫,殺敗西夏統軍新都喇不丹,進次葫蘆河。忽接各路失敗的消息,李憲便不再進,亦即班師。
所以各路都到了靈州境地,李憲獨沒有到達,也就沒有喪師。
這正是:
漫天風雪歸無路,血染屍橫膽已摧。
要知各路軍失敗後,神宗又將如何措置,下回分解。
神宗笑道:“卿這種論調,真同漢朝的酈生一樣迂闊了!”王珪進奏道:“陛下的主見甚是。兵貴神速,須要即日出兵,不可遲疑!”
孫固複奏道:“然則命何人作統帥呢?”神宗道:“朕已定見任命李憲。”
孫固再奏道:“李憲嗎,他乃是個宦官,怎麽好命他作統帥呢?征伐外國,乃是一樁最重要的事件,乃使閹人作統帥,不見得中國太無人了麽?就是那些將士,亦未必肯用命?”
神宗不悅道:“怎見得將士便不肯用命呢?難道不同是食君之祿嗎?”當下即由王珪、蔡確議定,五路出兵。孫固乃又奏道:“而今既決定五路出兵,沒有一個總帥發策指示,就使成功,那些兵亦定要發生變亂的!”
神宗道:“朕豈不知要個總帥?隻是現在沒這麽一個可當大任的人。”呂公著即進奏道:“這等重大的軍事,當然要先擇總帥,既是沒人作總帥,倒不如不出兵為是。”孫固接口奏道:“呂公著的奏議很是,願陛下俯納!”
神宗決意道:“卿等不必多阻攔,朕意已決,這回兵是定要出的!”孫固、呂公著見神宗隻是不聽,沒奈何,隻得退出。神宗於是降詔,命李憲出熙河,種諤出鄜延,高遵裕出環壞慶,劉昌祚涇原,王中正出河東:五路並進。會議而畢,傳旨已定,神宗退朝回宮。高太後聽得此事,忙命內監:“召官家來!”內監領旨,即刻去了。一會神宗進來,請過安,一旁侍坐。高太後問道:“聽得已決定五路出兵,往伐西夏,已傳旨了,是嗎?”
神宗對道:“是。”高太後再問道:“五路中果有高遵裕一路麽?”神宗又對道:“有。”高太後道:“這一路軍馬撤回來的好,不然,定要誤事的。”神宗奏問道:“什麽緣 故呢?”高太後道:“大凡行軍,第一要主帥得人。因為主帥得人,將校才不致妄動,進行攻取才不致失機。能夠這樣,才可望有勝無敗,就是不幸而致失敗,還能整飭部伍,從容而退,不會大受損折,所以行軍的事,選任主帥,是最宜審慎,不可隨意的。這五路軍馬,其他四路,我不曉得他們勝任也否,但是高遵裕一路,我知道他實不勝任。高遵裕是我從父,我深知他的才能氣度。他報國的忠心,原不後於別人,隻是氣度太小,不能容人功勞高過他,這是他大大的短處。這個短處,是很易致敗的! 怎麽說呢?因為既不能容人功高於我,那麽攻城奪地,總想自己一人獨任,把功勞盡歸自己一身,不許部下獨有所得。行軍乃是要乘機得時的,哪一處有機可乘,哪一處得了時會,就該讓那一處神速先進,先立功勞,不能少有所待的。如果定要專待一人,便不免患得患失,顧東顧西,弄到坐失時機,一處不能有功。而敵人方麵,倒得從容準備防禦之策,且更將乘隙以謀反攻了。到了最後,終於失敗下場,所以高遵裕,命他鎮守疆土是可以,命他領兵攻取,恐怕不能建功,而且還要取敗。依我的意見,不如把他撤回來的好。”
神宗道:“母後不必過慮,經略使一向在環慶很有威聲,諒不會臨陣失機的!況且原有五路軍馬並進,他既不肯容人功高於他,攻取戰鬥自必不肯後人,這正可以爭成功勳哩!”高太後知道神宗個性剛愎說了不聽,隻得聽他了。這且不提。那李憲、種諤、高遵裕、劉昌祚、王中正五人,奉到詔命,各個調齊軍馬,建旗伐鼓,挾矢張弓,分道進兵。秋七月的日光,勢力更來得猛烈。三軍將士,一個個汗涔涔下,那些戰馬,隻是喘個不息,滿身的毛,好像雨灑了一般,沒有一根乾燥的。可憐!功還未建,馬已汗透了。那西夏的諜者探聽得這五路齊出的驚人消息,不敢怠慢,走馬如飛,去報告西夏國母。梁氏得報,忙召集諸將,會議防禦方策。原來西夏主李元昊,已在仁宗慶曆八年死了,傳給子李諒祚,又在熙寧元年死了,傳給子李秉常,就是現被幽囚的國主。這些年來,西夏雖仍承襲朝廷封賜,然而不時擾邊,以英宗治平三年,及熙寧元、二、三、四年,這幾回最為厲害,所以神宗便立意要想滅卻他。而在西夏諸將,卻因朝廷近年來無有良將守邊,不免輕視一切,簡直無一人畏憚上國威嚴。當下聽得朝廷五路來伐,不但不懼,而且一致向梁氏主戰。有的道:“宋朝現在那班邊將,盡是些酒囊飯袋,隻能吃喝,不能做事情的。而今他們五路齊來,還不是一樣的來送死嗎?隻要一戰,就可把他們一網打盡了!”有的道:“李憲乃是個宦官,怎知兵事?種諤又是個敗軍之將,怎可言勇?看了他們的將官,就可曉得他們此來是必敗的啦!”有的道:“當著現在秋高馬肥,我們也正要去與他們周旋周旋的,而今他們居然來了,豈不正好爭戰一場嗎?”有的道:\"這正是天賜機會給我們建功立業咧!”大家握拳振臂,躍躍欲試。
忽一老將獨排眾議道:“不可,不可。宋朝的將官固是些無勇無謀的,但是這數十萬士卒,卻不少勇夫,而今鼓勇振奮而來,頭一陣亦實在不可輕敵。不如用堅壁清野的老法子,不與拒戰,縱使他各路深入,消沉他的銳氣,疲勞他的士卒。但聚集勁兵於靈夏,派遣驍騎抄截他的糧運。等到他的銳氣已消,士卒已疲,糧餉又絕,這數十萬人馬,一則日久生心,一則饑餓難忍,不待擊他,他自己會潰退的。這樣安坐而得全功,比較與他兵對兵將對將地拚頸血擲頭顱苦戰而求全功,不便宜多了麽?且到他潰退的時候,諸位將軍總可引軍追擊,各奮威武,殺個痛快。”梁氏聽了大喜道:“將軍真所謂老謀深算了!”諸將聽了最後還有他們砍殺的機會,也都樂了,齊聲讚成道:“畢竟老將軍的策劃高我們一籌,我等願依從老將軍的建議。”梁氏遂采用此策略,傳令諸將照計而行。諸將領命而退,各去布置去了。這邊環慶經略使高遵裕一路,共領步兵騎兵八萬七千,從慶州出發,進攻西夏。進至通遠軍,有西夏守軍攔住進路,高遵裕便麾兵進攻,直闖將去。
西夏守兵不敵,即時敗走。高遵裕遂恢複通遠軍地,大喜道:“西夏軍兵這等不經戰,這一前進,還不穩建大功,平定西夏嗎?”當時劉昌祚的一路,共領兵馬五萬六千,出涇原殺入西夏,亦受高遵裕指揮節製。進至磨移隘,遇著西夏十萬大兵扼險拒守,不能前進,劉昌祚道:“高經略的人馬還不見到,我軍又恰遇大敵,人馬比我要多一倍,若不亟鼓朝氣進攻,而紮了營等待高經略到來,雖然人馬加多了,我軍銳氣卻已不知不覺消沉將盡,殊非取勝之道,而今隻好先進攻了。”部將道:“正該如此。”劉昌祚遂發令進攻,一個當他兩個,殺得西夏軍紛紛潰退,奔還靈州。劉昌祚乘著勝勢,隨後追趕,一直趕到靈州城下,把靈州城圍住,八麵攻打。高遵裕正從通遠軍再往前進,忽紅旗飛報:“劉將軍一戰大破西夏十萬大軍,奪了磨移隘,乘勝追趕西夏軍向靈州去了!”高遵裕一驚。正行進間,又有紅旗飛報:“劉將軍已追到靈州城下,把靈州城圍住了!”高遵裕又一驚,傳令三軍,兼程進行。
紅旗連接報:“劉將軍就要攻破靈州了!”“劉將軍就要攻破靈州了!”高遵裕大驚,想道:攻破靈州是件絕大的功勞,若被劉昌祚得去了,我再建什麽功勞去呢?想了一會,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計策,任你是張子房、諸葛亮,莫想像得出。即高遵裕當時坐在馬上,亦是十分喜悅,以為這計策,他生平頭一遭想出的。他自語道:“嗬,有了!命令劉昌祚即刻停止攻打,待我到了再戰,這件大功勞不依然留著歸了我嗎?”說罷,即遣飛騎,馳往令劉昌祚停止攻打。劉昌祚看看要打破城池了,忽高遵裕使者馳到,傳令道:“經略使有令,劉將軍著即停止攻打,等待大軍到來再戰!”劉昌祚聽了,不敢不遵,歎了口氣,即傳令停戰,按甲息兵以待高遵裕大軍。過了三日,高遵裕大軍才到。高遵裕到了,見劉昌祚果然遵令停了戰,沒有把靈州破了,五髒六腑,都覺得異常舒暢,以為這件功勞,好好放在那裏,隻要把它拾了起來就是。於是傳令兩路士卒,一齊攻城。不料偏偏不如他所預料的,這座城池竟變堅固了,圍攻十八日,還是攻它不下。這是什麽緣故呢?原來高遵裕的大軍,是趕路累得疲乏了,劉昌祚的部眾,是銳氣已經降落了,靈州城裏,是得著三日的空隙,一切已布置周備了;以喪失了銳氣的軍隊,攻守備完固的堅城,所以便攻不下。一鼓既不能有功,於是士卒益敝,銳氣益落,越攻不能下。
這日,高遵裕與劉昌祚兩軍正在繼續攻城,忽然大水洶湧而至,頓時平地水深七八尺,把全部人馬齊陷在水裏。原來西夏守軍見高遵裕、劉昌祚隻顧指揮三軍晝夜攻打城池,不提防別的,便遣人潛往靈州南麵,決黃河七級渠,淹灌宋軍。當下高遵裕、劉昌祚見四麵八方,大水驟至,白浪滔天,嚇得打馬就逃。兩路十四萬三千人馬,隨波逐浪地亂竄 。會泅水的,或是得地利的,逃出生命,不會泅水的,與在窪地的,一命喪亡。及至逃出大水,計點人馬,隻剩得六萬四千,溺斃了過半數。這時候又入嚴冬,天氣奇冷,這些幸得不死於水的人馬,因衣服被水濕透,此時複為寒迫,凍得一片聲號寒,渾身兒打戰,於是又凍死兩萬多。其餘不死於水而又不死於寒冷的,滿想可以保全了,不料正潰走間,驀地聽得後麵人喊馬嘶,西夏追兵又到。高遵裕、劉昌祚,連忙指揮殘兵迎敵。 那些殘兵竟都不聽指揮,隻管奔逃。
高遵裕呼道:“劉將軍,這怎麽是好呢?”劉昌祚應道:“此時還有什麽遲疑的呢? 逃呀! 軍心已經到這樣,糧道又被敵兵抄絕,不逃何待?”高遵裕聽了,不自覺早把鞭兒在馬身上連打了數鞭,那馬已勉竭疲駑奔跑起來。那些殘兵,毫無抵抗的任西夏軍砍瓜切菜般地追殺了一陣,可憐又殺死了大半。等到高遵裕一路奔回慶州,劉昌祚一路奔回涇原,所剩存的軍馬,隻得一萬三千了。還有三路軍馬,李憲統領熙、秦七軍,並及吐蕃首領董氈兵三萬,殺入西夏境內,破西市、新城,襲取女遮穀,收複古蘭州,一路連捷,好不威風!種諤率鄜延兵九萬三千,出綏德城攻米脂,一戰克捷,遂破米脂,從米脂再進,又破石堡城,直指夏州,駐軍於索家坪。方要進戰,忽然一夜北風,萬裏彤雲,漫天大雪,已是四望皎然,成了一片琉璃世界,而空中還在搓錦扯絮地飄個不住。種諤與大校劉歸仁,率領數騎,且登山賞雪。登土阜高處,極目一望,但見遠遠的青鬆翠竹,就像裝在純潔晶瑩的玻璃盆裏,益顯得青翠可愛。間或有一株兩株紅梅,飄落三五朵花兒,掉在雪上,又如大塊素色的吳綾,灑了幾點胭脂,又鮮豔又美觀,分外精神,分外奪目。種諤道:“要不是有王事在身,此時攜三數友朋,煮酒烹茗,對雪聯句,或是清談,真是人生一件最愜意的賞心樂事!”劉歸仁道:“可不是嗎?而今隻好讓王恭獨去做仙中人,把詩思留在灞橋驢子背上了!”
說著,相對喟然,感慨係之。忽見一騎快馬,踏雪飛馳而來,種諤驚謂劉歸仁道:“瞧!這不是藍旗嗎?”劉歸仁望了望,答道:“正是。”又問道:“這藍旗不過是來報事罷了,為何驚慌呢?”種諤道:“不然。藍旗不過是來報事,這是不錯的,但瞧他在風雪裏這等沒命地疾奔而來,定必不是件尋常的事哩!”說猶未了,藍旗早到,報到:“後麵糧餉輜重,盡被西夏軍抄截去了!”劉歸仁大驚道:“那麽一軍人都死了!而今軍中正沒有了糧餉,等待後麵糧餉接濟;而今被敵軍截去,我軍豈不要餓死嗎?”也不顧種諤,即策馬回營,帶領所部士兵,先行潰退。種諤禁止不住,士兵聽得又嘩噪起來,隻得亦隨著潰走。可憐這些人馬,又冷又饑,一路上死亡枕藉,退回汛地,隻剩下三萬人馬了。王中正一路六萬軍馬,殺入宥州,進至奈王井,亦因食盡糧絕,餓死三萬多人,退還慶州。惟李憲的一路,因先時各路捷音奏報到朝,神宗大喜,詔命李憲總領五路直搗夏都。李憲奉詔,領兵東上,紮營於天都山下,焚燒了西夏的南牟內殿並倉庫,殺敗西夏統軍新都喇不丹,進次葫蘆河。忽接各路失敗的消息,李憲便不再進,亦即班師。
所以各路都到了靈州境地,李憲獨沒有到達,也就沒有喪師。
這正是:
漫天風雪歸無路,血染屍橫膽已摧。
要知各路軍失敗後,神宗又將如何措置,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