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昭文吏治建設(6)
直播公主一臉懵:聖君是我? 作者:越青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陛下,減少科舉取士數量之事,臣請陛下三思!”
盡管已知陛下減少科舉取士數量之心,王展還是忍不住進言。
學子們日夜苦讀,為的就是入仕報國。減少取士之數,會讓多少學子的理想前程化為泡影?國朝也將減少多少能臣幹吏?
與其減少取士,不如廢除恩蔭。
朱宣伊垂下眼眸:“此事再議。”
【除此之外,朱宣伊改革了科舉的科目。
此前,科舉科目較為單一,隻有一科,考試內容有三部分。
一是記誦題,相當於填空題、名詞解釋題,考察考生對經書的熟悉程度;
二是策論題,針對時政寫議論文,點明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三是理解題,從《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中選取一句話,寫一篇作文。
朱宣伊將取消了記誦題,保留策論和閱讀理解,但將此分為兩科:一是重策論的時策科;二是重經義的經義科。】
朱宣伊想過增加科舉科目,但還沒想過把原科目拆分為二。
“策論科考察考生對時政的見解,選拔濟世之臣。經義科考察考生對經義的熟悉程度和理解程度,選拔博學多識之士。”朱宣伊忽然靈光一現,緩緩吐出兩個字,“分流?”
王清然對此大為讚賞:“科舉不是選拔死記硬背之人,學子對經義典籍應以理解為上,不必強求學子一字不差地背誦原文。”
禮部尚書郭寂亦認可,道:“一分為二,擇一報考,考試時間大大縮短,每科半天即可。如此,考生便不用在考場受苦。”
【同時,朱宣伊增加律法科、術算科。】
“什麽?”有臣子驚訝到失態,“術算微末之術,怎可入科舉?”
這話太史令周回可就不同意了。
他道:“此言差矣,從已得後世書籍可知,後世將術算稱為數學,乃是一門大學問。且,發展科學、探索宇宙,怎麽能沒有數學?”
朱宣伊:“律法科考察法律知識,選拔司法人才,律法科進士可以入司法監察部門;術算科考察數學和天文知識,此科進士可入太史局、工部等部門。大胤需要這些人才,以科舉選拔,有何不可?”
劉斐然:“陛下聖明!”
【所以,從昭文時期開始,大胤的科舉分為時策、經義、律法、術算四科。】
學生甲臉色蒼白:“每榜錄取160人,那麽平均每科40人……時策、經義二科80人,更少了!更少了!”
學生甲不通律法,不擅術算,若科舉改革,他隻能報考時策或者經義科。
壓力更大了,前途更加渺茫了,學生甲幾欲落淚。
太難了吧!
如學生甲這樣的人數不勝數,有些人卻是歡欣雀躍。
原因無它,這些人擅長術算。
這些人激動得原地轉:“我也能科舉,我也有機會中進士!太好了太好了!”
“不拘一格廣納人才!這就是昭文氣度、盛世氣象!”
【時策具有較強的包容性,一直很受歡迎,是最熱門的科目。
律法科因為就業方向為權力較大的司法監察係統,熱度僅在時策之下,有時甚至超過時策。
經義科出了很多史官,《紫雲記》的作者許樹就是經義科的進士。
術算科的專業性很強,考錄比其他三科更公正一些,因為正確答案隻有一個。】
“就業?”朱宣伊敏銳地捕捉到這個詞,“若朕沒記錯,自第一期視頻起,青橘已經提了四次就業。方尚書,就業與經濟發展關係研究如何?”
方知清道:“陛下,臣反複翻閱後世書籍,回憶青橘所言,日日思考,已明白‘經濟’一詞為何意,正在結合大胤實際,撰寫文章。”
朱宣伊非常滿意,目露讚賞:“方愛卿博學多才、聰穎絕倫的國之棟梁!”
越觀唐心道:方才還是方尚書,現在就是方愛卿了,怎麽從未聽見越愛卿……
【別看術算科的人才多在太史局和工部係統,有些人不僅精通術算,而且觸類旁通,擅長水利、建造、發明創造等,因為其思維較嚴密,有很多術算科進士在地方當官取得不錯的政績。】
許多熟讀經史子集的學子紛紛表示不相信。
太極殿,臣子們不約而同看向王鹽——
好像,確實不錯。
不過,王鹽精通術算,也精通經義。
【對了,術算科的人寫公文是有名的簡潔。】
這下,不管是學子還是朝臣都很相信。
朱宣伊順口表揚:“王尚書之文章簡潔明了、層次分明、邏輯嚴密,諸卿可學之。”
王鹽為陛下稱讚而微微高興時,腦中閃過一個念頭:為什麽不是王愛卿?
看來,工部的一些研究項目,要抓緊推進了!
【時間來到開明元年冬至,朱宣伊在洛京南郊舉行郊祀,按照慣例,應當對一定品級官員進行恩蔭,但是呢,朱宣伊表示拒絕。
為什麽?
朝廷的官員已經很多了,且被恩蔭者大多才能一般,較為庸碌。
朱宣伊選擇用賞賜代替恩蔭,並且賜民酒肉,這種做法她一直延續下去,用以替代了聖節蔭補,賞賜的對象常常僅限於婦女兒童、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賞賜不局限於物質,還有公費看病次數等。】
柴刀農民不可置信:“陛下讓我等免費看病?”
天可憐見,去年,他的父親因為沒錢抓藥,所以病死了……
【對於高官或者富裕人家來說,公費看病連雞肋都不算,但對於家境一般甚至貧苦的人家,這個機會很珍貴。
一場疾病,是有可能讓一個普通的家庭走向貧困甚至崩潰的——現在也是這樣,很多人家是因病致貧。
是以,許多大胤人保留著公費看病的次數,非到不得已不使用,有些人可能一輩子沒用過。】
是真的,陛下會以賞賜的形式給予百姓免費看病的次數!
“爹啊!”柴刀農民丟了柴刀,跪地痛哭,“爹啊,您要是活到宣伊陛下在位時該多好啊!”
不管是公文文風改革還是增加科舉科目,這些對平民來說太遙遠了,他們聽個新鮮熱鬧。
可是,免費看病次數,這與他們切身相關。
人活著,要吃飯要睡覺,不要生病,怕的就是生病。
小病好說,或是忍一忍,或是吃一些常見的不昂貴的藥就好了。
大病就……
怕生病時痛苦,更怕生大病沒錢治。
陛下給予這個恩典真的很好,可他們真希望一輩子用不上。
盡管已知陛下減少科舉取士數量之心,王展還是忍不住進言。
學子們日夜苦讀,為的就是入仕報國。減少取士之數,會讓多少學子的理想前程化為泡影?國朝也將減少多少能臣幹吏?
與其減少取士,不如廢除恩蔭。
朱宣伊垂下眼眸:“此事再議。”
【除此之外,朱宣伊改革了科舉的科目。
此前,科舉科目較為單一,隻有一科,考試內容有三部分。
一是記誦題,相當於填空題、名詞解釋題,考察考生對經書的熟悉程度;
二是策論題,針對時政寫議論文,點明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三是理解題,從《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中選取一句話,寫一篇作文。
朱宣伊將取消了記誦題,保留策論和閱讀理解,但將此分為兩科:一是重策論的時策科;二是重經義的經義科。】
朱宣伊想過增加科舉科目,但還沒想過把原科目拆分為二。
“策論科考察考生對時政的見解,選拔濟世之臣。經義科考察考生對經義的熟悉程度和理解程度,選拔博學多識之士。”朱宣伊忽然靈光一現,緩緩吐出兩個字,“分流?”
王清然對此大為讚賞:“科舉不是選拔死記硬背之人,學子對經義典籍應以理解為上,不必強求學子一字不差地背誦原文。”
禮部尚書郭寂亦認可,道:“一分為二,擇一報考,考試時間大大縮短,每科半天即可。如此,考生便不用在考場受苦。”
【同時,朱宣伊增加律法科、術算科。】
“什麽?”有臣子驚訝到失態,“術算微末之術,怎可入科舉?”
這話太史令周回可就不同意了。
他道:“此言差矣,從已得後世書籍可知,後世將術算稱為數學,乃是一門大學問。且,發展科學、探索宇宙,怎麽能沒有數學?”
朱宣伊:“律法科考察法律知識,選拔司法人才,律法科進士可以入司法監察部門;術算科考察數學和天文知識,此科進士可入太史局、工部等部門。大胤需要這些人才,以科舉選拔,有何不可?”
劉斐然:“陛下聖明!”
【所以,從昭文時期開始,大胤的科舉分為時策、經義、律法、術算四科。】
學生甲臉色蒼白:“每榜錄取160人,那麽平均每科40人……時策、經義二科80人,更少了!更少了!”
學生甲不通律法,不擅術算,若科舉改革,他隻能報考時策或者經義科。
壓力更大了,前途更加渺茫了,學生甲幾欲落淚。
太難了吧!
如學生甲這樣的人數不勝數,有些人卻是歡欣雀躍。
原因無它,這些人擅長術算。
這些人激動得原地轉:“我也能科舉,我也有機會中進士!太好了太好了!”
“不拘一格廣納人才!這就是昭文氣度、盛世氣象!”
【時策具有較強的包容性,一直很受歡迎,是最熱門的科目。
律法科因為就業方向為權力較大的司法監察係統,熱度僅在時策之下,有時甚至超過時策。
經義科出了很多史官,《紫雲記》的作者許樹就是經義科的進士。
術算科的專業性很強,考錄比其他三科更公正一些,因為正確答案隻有一個。】
“就業?”朱宣伊敏銳地捕捉到這個詞,“若朕沒記錯,自第一期視頻起,青橘已經提了四次就業。方尚書,就業與經濟發展關係研究如何?”
方知清道:“陛下,臣反複翻閱後世書籍,回憶青橘所言,日日思考,已明白‘經濟’一詞為何意,正在結合大胤實際,撰寫文章。”
朱宣伊非常滿意,目露讚賞:“方愛卿博學多才、聰穎絕倫的國之棟梁!”
越觀唐心道:方才還是方尚書,現在就是方愛卿了,怎麽從未聽見越愛卿……
【別看術算科的人才多在太史局和工部係統,有些人不僅精通術算,而且觸類旁通,擅長水利、建造、發明創造等,因為其思維較嚴密,有很多術算科進士在地方當官取得不錯的政績。】
許多熟讀經史子集的學子紛紛表示不相信。
太極殿,臣子們不約而同看向王鹽——
好像,確實不錯。
不過,王鹽精通術算,也精通經義。
【對了,術算科的人寫公文是有名的簡潔。】
這下,不管是學子還是朝臣都很相信。
朱宣伊順口表揚:“王尚書之文章簡潔明了、層次分明、邏輯嚴密,諸卿可學之。”
王鹽為陛下稱讚而微微高興時,腦中閃過一個念頭:為什麽不是王愛卿?
看來,工部的一些研究項目,要抓緊推進了!
【時間來到開明元年冬至,朱宣伊在洛京南郊舉行郊祀,按照慣例,應當對一定品級官員進行恩蔭,但是呢,朱宣伊表示拒絕。
為什麽?
朝廷的官員已經很多了,且被恩蔭者大多才能一般,較為庸碌。
朱宣伊選擇用賞賜代替恩蔭,並且賜民酒肉,這種做法她一直延續下去,用以替代了聖節蔭補,賞賜的對象常常僅限於婦女兒童、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賞賜不局限於物質,還有公費看病次數等。】
柴刀農民不可置信:“陛下讓我等免費看病?”
天可憐見,去年,他的父親因為沒錢抓藥,所以病死了……
【對於高官或者富裕人家來說,公費看病連雞肋都不算,但對於家境一般甚至貧苦的人家,這個機會很珍貴。
一場疾病,是有可能讓一個普通的家庭走向貧困甚至崩潰的——現在也是這樣,很多人家是因病致貧。
是以,許多大胤人保留著公費看病的次數,非到不得已不使用,有些人可能一輩子沒用過。】
是真的,陛下會以賞賜的形式給予百姓免費看病的次數!
“爹啊!”柴刀農民丟了柴刀,跪地痛哭,“爹啊,您要是活到宣伊陛下在位時該多好啊!”
不管是公文文風改革還是增加科舉科目,這些對平民來說太遙遠了,他們聽個新鮮熱鬧。
可是,免費看病次數,這與他們切身相關。
人活著,要吃飯要睡覺,不要生病,怕的就是生病。
小病好說,或是忍一忍,或是吃一些常見的不昂貴的藥就好了。
大病就……
怕生病時痛苦,更怕生大病沒錢治。
陛下給予這個恩典真的很好,可他們真希望一輩子用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