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穆的人,很是專業,他們甚至還有空弄了一個總結。


    為李家服務的下人、雜役、佃農等三類,人身權屬於李家的人,總人口數量為5121人。


    共有986戶人家,平均每戶人家,差不多就是五個人。


    “根據年齡結構,我們可以看出,李家對下人壓榨極狠,超過六十歲的老人,十戶,也就是大概五十人當中,才會有一個。”


    這是總結當中,極為平淡的一句話。


    但其背後蘊含的意思,卻讓黃安在一瞬間,感受到了渾身發冷。


    五十人當中,才有一個年齡超過六十歲的老人?


    這未免也太過嚇人了。


    哪怕受製於長期營養不良,沒有好的醫療條件等外界因素,老人的數量,也不該如此稀少才是。


    每一個家庭,連一個老人都沒有。


    造成這樣的古怪現象的原因,黃安隻能想出來一個。


    那就是李家人,人為地排除了佃農中老人的存在。


    或者殺,或者不給飯吃,或者用各種方法,將年齡超過六十歲的老人,間接逼死。


    在一定程度上,世家大族是比資本更狠的存在。


    資本網羅陷阱,能讓人傾家蕩產。


    但直接要人命的事情,是做不出來的。


    畢竟,活著才能壓榨剩餘價值。


    在資本眼裏,老年人是個非常容易壓出利潤的存在。


    疾病、保健品、醫療、旅遊、保險等行業,都是用來收割老人財富的金手指。


    他們巴不得老年人多活幾年。


    但在以農業為主的世家門閥這裏,老年人就是負資產。


    世家不需要幹不動活,隻能吃飯的“廢物”,所以,佃農群體當中的老人,已經被他們人為的“淘汰”掉了。


    這裏的淘汰,指的是死亡。


    用各種手段,逼迫這些幹不動活的老人,間接或者直接地走向死亡。


    所以,才會呈現出這樣一組怪異的數據,和令人細思極恐的現象。


    在以農業生產為主的豐安城,這些人家,每一戶的平均人數,僅僅隻有五個人。


    這是不可想象的。


    黃安看向了統計數據,這些人的年齡,意外的年輕。


    平均隻有二十二歲。


    男女比例,七比三。


    二十二歲,正是人一生當中,最年富力強的時候。


    而男女比例為七比三,這完全和自然生育規律違背。


    一百個人當中,七十個是男子,三十個是女子。


    而按照自然規律,女孩子的數量,也應該是七十個。


    剩下的四十個女孩子,去哪裏了?


    作為身體上處於弱勢的女性群體,也被“自然淘汰”掉了。


    在李家的統治下,四成家庭中的女性,夭折了。


    李家農莊中溺死女嬰的現象,比黃安的封地王家莊,還要來得嚴重得多。


    憑白得了這般具有勞動力和生產力的大量人口,黃安應該很高興才是。


    可想象這些人被壓榨,被剝削,被“淘汰”掉的情況,黃安卻怎麽也高興不起來。


    他雖然不是個大善人,但基本的道德和為人的正義感,還是有一些的。


    因為他本就出身於底層,他能做到感同身受。


    不同於那些幻想穿越回古代的老家的年輕人,黃安的思想,更為成熟。


    他清楚地知道,若是自己能穿越回古代,有99.999%的概率,就是牛馬,是底層百姓。


    在這樣的情況下,黃安怎麽能容忍李家這樣的世家,存在呢?


    他練武,他活著,總有一個要追求的事情。


    黃安覺得,能讓自己快樂的同時,幫助同為底層的百姓,是值得的,也是有意義的。


    “以後,就讓他們安居樂業吧!”


    黃安幽幽一歎,繼續翻看統計冊的總結語。


    五分鍾後,黃安放下統計冊。


    拉過桌上準備好的地圖,開始沉思起來。


    三分鍾後,心緒得到緩和,他拿起了第二份文件——《關於開發李家田產、商鋪等不動產的建議和詳細策劃書》。


    這份策劃書,是黃安之前叫晁穆派人做出來的。


    前後各有兩份,還有其他重要的附屬文件。


    黃安也一並帶回來了。


    後續根據發展的狀況,還會有其他的策劃書。


    對於發展自己的勢力,黃安有自己的想法。


    但一人計短,眾人計長。


    他一個人考慮的,哪有晁穆手下那幫專業人士,來得齊全?


    畢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建立一個勢力,是晁穆他們的強項啊。


    他們有實操後大獲成功的經驗。


    策劃書的開頭,照樣是發展勢力的總結性話語。


    是一個籠統的描述,也就是整體的規劃,像是故事的主線一般。


    黃安看完,隻能說,高瞻遠矚,條理清晰。


    他遠遠不如。


    晁穆他們,對李家財產的再發展和開發計劃,做了詳細的規劃和分類。


    對於農田方麵,他們給出的建議,就是分田,包產到戶!


    文件內容,詳實到了給每家分多少田。


    每一戶詳細的灌溉計劃等細節問題。


    晁穆他們,充分考慮到了大明帝國中,地主階級的特殊性。


    在大明,地主階級,和統治階級,是重合的。


    這種畸形的社會生態,讓黃安的命令,得以完全地施行下去。


    可以說是有利有弊。


    豐安城的農業發展計劃,總共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全盤吸收李家原本的6000餘畝農田。


    借助這些農田,安置暫歸於自己的人手。


    比如說,李家的佃農、下人、雜役等眾。


    甚至還有李家那些,沒有犯罪的族人。


    解決手下人溫飽的問題,順便繼續獲取民心。


    晁穆提出第一階段的計劃,就是將這些城外的農莊,培養成為類似根據地一樣的存在。


    黃安看這個第一階段的計劃,覺得非常眼熟。


    整個第一階段的任務,貫徹落實了一句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一階段,規劃耗時一個半月。


    也就是在七月底,秋收到來之前,完成第一階段的任務。


    這個時間段,需要黃安徹底將李家覆滅後的財產,和人,並入自己麾下,完成消化過程。


    第二階段,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逐漸蠶食豐安城所有土地。


    也就是耕田,包括藥田等。


    隻是在這之前,黃安還需要將城內原本的世家門閥,徹底鏟除。


    等鏟除城內世家門閥後,黃安才能名正言順的,進行土地兼並。


    晁穆他們提供的土地兼並計劃,不是讓黃安當明麵上的大地主,占據所有良田。


    而是用間接控製的方法,培養自己人。


    讓自己的手下聯合起來,成為世家門閥,占據最廣大的農田。


    也就是大明版本的村集體農耕製度。


    從外表看,黃安手裏不會有多少田產。


    但是,真實的情況就是,黃安會成為豐安城最大的世家,占據最廣大的土地。


    這個過程,注定會比較漫長。


    因為所涉及到的人、田、勢力,實在是太複雜了。


    受製於快速拔除城內其他世家大族勢力的計劃進度。


    所以,規劃的時間是四個半月。


    差不到到年底,黃安就需要將整個豐安城,徹底納入掌中。


    使其成為統一的整體,方便未來計劃。


    第三階段,自然是對整合好的農田,進行整體的改造。


    比如,基礎的水利設施、更高效的種植技術、更高產量的種子等。


    當然,還有一點,那就是統一規劃後,劃分專門的藥田,為後續的勢力快速發展,做好掩護。


    第三階段的規劃,至少需要耗時半年的時間,甚至更久。


    而且,從現在,就要開始。


    李家的那些農田,六千餘畝,已經不少了。


    黃安完全可以將這些農田,當做試點。


    種植高產種植、推廣更先進的農耕技術、修建更便利的水利灌溉基礎設施等。


    等這些舉措在李家的農田實驗成功,城內城外其他百姓,自然會更積極,更主動地接受自己的改造。


    整個農田開發計劃,條理清晰,有理有據。


    方方麵麵的細節,基本上全部考慮到了。


    黃安僅僅看了一遍,就直拍大腿。


    太強了,這種規劃能力,遠遠不是自己一個人,就能在短時間內完成的。


    開發計劃,甚至已經精確到每一塊田,每一個山泉、小河流了。


    極為細致,極為驚人。


    除了農田的開發之外,李家在城內各處的商鋪,也做了詳細的規劃。


    農業是發展的基礎,而商業,就是發展的源動力。


    物質,要流動起來,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其物質的原本價值。


    糧食、蔬菜、瓜果、草藥等農產品,將會極大地豐富百姓們的餐桌。


    吃,永遠是生物最大的追求。


    隻要種田的百姓,除掉稅收之後,每個月還能留下結餘,有多餘的糧食,也能在城內打工賺錢。


    那原本一潭死水的豐安城,將會快速盤活,迸發出新的蓬勃生命力。


    發展豐安城,可不僅僅隻有從外麵的城市,購買糧食、布匹、農具等生活物資這一條路。


    隻要有土地,對土地進行科學有效的規劃,那豐安城的百姓,是可以無中生有,讓城內繁榮起來的。


    畢竟,這條路老家那裏,已經走過了,而且已經初見成效了。


    利用商業行為,進行財富地再次分配。


    在這個基礎上,吸引其他城池的人口,或者在本地鼓勵生育,進行人口大爆發的政策扶持。


    龐大的人口數量,能保證勢力的基本盤,越來越大。


    黃安要建立的勢力,是能讓自己和師姐她們依靠,能絕對地保證自身的安全。


    這樣的勢力,隻能是走正道的發展道路,建立起來的。


    勢力的強盛與否,就是黃安在這個異世界安身立命的本錢。


    整個計劃規劃的規模,就像是在刀尖上跳舞一般。


    看似動靜很大,但實則潤物無聲,都在範圍內悄然進行。


    絕對不會引起朝廷,或者幽州那邊大人物們的敵意。


    黃安要做的,就是嚴格按照計劃藍本,悶聲發大財。


    至於李家府邸,或者城南區域,本屬於李家人的房產,自然也被納入了規劃當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修行從清理萬界垃圾場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北岸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北岸河並收藏修行從清理萬界垃圾場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