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三千之數的佃農
修行從清理萬界垃圾場開始 作者:北岸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行了,都回去吧!”
黃安看著眼前這幫秋後的螞蚱,隨意擺了擺手,然後直接轉身離去,繼續忙活自己的事情。
張隨安、馬山他們,注視著黃安離去的背影,不約而同地輕歎了一口氣,滿臉惆悵,隻覺得心力憔悴。
李家的下場,讓他們兔死狐悲,心有戚戚焉。
黃安的冷淡,收銀子後的翻臉,更讓他們感到莫大的恐懼。
他們發現,自己根本搞不懂黃安的意思。
這個人,心思太深,行事完全不講邏輯的。
好像是從另一個世界來的一樣,和他們這些人,完全不一樣。
一時間,他們不知道冷著臉的黃安,到底是何想法。
難不成,真要對他們這麽多世家之人動手?
“可能,可能是黃公子聽了李家罪惡,心緒不佳吧?”
張隨安說了一句。
他似乎隻能找到這個理由,說服自己。
順便說服其他人。
“應該是的。這李家真是可惡啊!也幸好我家子弟,沒這般喪盡天良。”
“李家留下那麽大一個爛攤子,黃公子和趙城主,手下想必很缺人......”
“......”
張隨安的話,打開了一個話茬子。
一眾人痛罵著李家,借此發泄心中的恐懼。
順便,增強對自己的信心。
他們認為自己是安全的唯一原因,是因為黃安和趙顏手下,沒有多少可用之人。
管理豐安城,必須少不了他們這些本地家族豪強的輔助。
這是他們唯一的依仗。
不多時,三三兩兩,結伴而歸。
一番商談,互相安慰,給對方打氣,笑容重新出現在了他們的臉上。
雖然笑容很尬,很虛,但總算能笑起來了。
可是,他們不清楚的是,這條唯一的依仗,正是黃安給他們特意留下的。
困獸猶鬥,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道理,黃安很懂。
他手下,有許多武者,連銅皮境武者,都有十五人。
質量很高,但受控於人數不足的原因。。
所以,是無法同時大規模地對這些世家動手的。
與其正麵硬碰硬,撕破臉皮,不如徐徐圖之。
而這,需要計劃。
將人逼到絕境,是不可取的,不如給他們留一條看得到的退路。
有了退路,他們就不會困獸猶鬥,死命抵抗,而是會選擇避讓。
一步一步,逐漸落到隱藏在生路後麵的陷阱當中。
在和張隨安這些人見麵的時候,黃安就已經,故意將自己和趙顏缺乏能用的手下這一缺點,暴露了出來。
當時的他,說的是,“兩個月後,手下三個百戶所的人,將會歸隊到幽州城去。”
這句話,就是黃安故意讓這些人認為,自己和趙師姐是有求與他們的。
如今看來,這一手非常成功。
他已經派了兩人,阮天縱和汪正業,在城內打聽讀書算賬的,非世家出生的人才。
此計,可解人手不足的問題。
小小一個豐安城,足足三十萬人。
寒門子弟估計也有很多的,黃安毫不擔心人手會不夠用。
他唯一擔心的,就是自己在短時間內,找不到足夠的人手。
所幸,他已經采取多種手段,來搜尋人才了。
比如,在趙家武館外施粥的孟雲。
甚至,他親自出手,將丁治手下的得力幹將薛巢,也給挖了過來。
人才的培養,可從來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尤其是對於黃安這種,對手下的能力和道德水平,要求都比較高的,就更難了。
他隻能借助於豐安城的群眾基礎。
第二日一大早,清晨六點,天色才亮沒多久。
公審大會還未開始,但廣場內外,已經擠了更多的看熱鬧的百姓。
人數,比昨日還要多很多。
黃安甚至估摸著,連城外的村民,可能都已經過來了。
不得已,他派人從看熱鬧的百姓當中,雇傭了超過一千人的隊伍,充當臨時的維持秩序的人員。
又趕緊安排、擴大在廚房忙活的雜役數量,抓緊時間熬煮消暑的湯,填肚子的餅。
今日的公審大會,被判處死刑,該當眾行刑的李家罪人的數量,達到了十五個。
十五顆腦袋,完全不頂用。
百姓們,肯定是不滿意的。
實在是因為李家人所犯的罪,太天怒人怨了。
此外,還有寬鬆的《大明律》,使得一部分李家人,能逃脫被當眾砍頭處死的結局。
銅皮境武者所在的家族,確實是有特權的。
雖然在《大明律》中沒有明說,但是,裏麵規定了,武者殺人,是可以花銀消罪的。
就殺十五個人,百姓不滿意,黃安也不滿意。
練武辦事,要的就是一個心中暢快。
這些人不死,他心中不痛快。
所以,昨日的一幕再現。
黃安三言兩語,說服耳根子越發軟弱的駱飛瑤。
再次以李家人豢養匪徒,甚至本身就是匪徒,殺人劫財的理由,將足足三十個李家罪大惡極之人,當眾砍頭。
今日,一共砍了四十五個腦袋!
天底下哪裏有不流血的革命?
黃安此舉,就是一種隱形的革命。
革世家門閥,地主階級的命。
鮮血混成了一條小溪,濃鬱的血腥氣,讓大半個廣場上的百姓,都能輕易聞到。
台下的張隨安、馬山這些人,坐立難安。
臉上陣陣害怕。
甚至有激靈的,已經想著等今日結束,晚上回去,就叫家族中那些混賬東西,趕緊逃跑。
至少要跑出豐安城,熬過這段最危險的時間再說。
他們覺得,黃安已經殺紅眼了。
尤其是昨日傍晚,他們這些人可都得到了消息。
說自家豢養的一些青皮流氓,已經被兩個銅皮境的武道高手,親自帶人抓住了。
他們知道這些人都是黃安指示的,他們也知道這是黃安的意思。
但是,他們就是不敢當麵去求情。
他們害怕了。
砍掉的腦袋,地上的鮮血溪流,就是黃安權威的象征。
短短兩天時間,黃安、趙顏、駱飛瑤三人的名聲,已經傳遍了整個豐安城。
尤其是黃安,他一手策劃公審大會,一手持鐵劍,親自為百姓伸冤,砍李家人腦袋。
他在豐安城,包括在城外一些村莊中的名聲,越發響亮。
公審大會還未完成,獲取民心這一項重要的任務,已然完成了一大半。
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第三日,天氣陰沉。
但好懸沒有下雨。
公審大會依舊。
而高台上,已經不見了黃安的蹤跡。
隻留下趙顏和駱飛瑤主持大局。
百姓的憤怒,經過滾滾人頭,涓涓血流,已經被發泄得差不多了。
最後一天砍掉的腦袋,就像是例行公事一樣。
砍了三十二個。
趙顏和駱飛瑤,完全有能力,控製好場中的局勢,不出現前日那種嚇人的亂子。
黃安將目標,放在了如何處理李家農田的事情上。
土地,是對百姓,同樣也是對世家最為重要的東西。
土地是一切財產的來源。
在這個以農耕為主的大明豐安城,農田就是百姓們的命根子。
李家世代,用各種或正當,或肮髒的手段,不斷蠶食普通百姓們的土地,進行土地兼並。
超過六千畝的耕地,絕對是一筆極大的財富。
如今處於夏季,很快就到了秋收的時節。
黃安必須優先處理這些農田的事情。
李家雖然倒了,但是種田的百姓和佃農,卻是一個也沒少。
李家在城外,通過強取豪奪,或者建設,共持有大大小小五個莊子。
這些農莊,就分布在農田四周的區域。
如今,這些農莊都控製在黃安的手裏。
他之前安排張時和姚亮,維持五個農莊的秩序,並且抓捕管理農莊的李家人,或者忠誠於李家,替李家辦事的管事。
在早上的時候,張時就派人將這些農莊中,村民們的身份信息統計冊子,親手送到了黃安的手裏。
這五個農莊,共有612戶人,總人口達到了3214人。
其中賣身於李家的佃農,就有2211人。
剩餘的1003個人,即將也處於賣身為奴的境地。
說是佃農,實則就是農奴。
世家大族,有無數手段,可以將一個正常的溫飽耕種家庭,打落成一個賣兒賣女,甚至將全家都被迫賣掉的農奴家庭。
一代為奴,世世代代都為奴。
就永遠也看不到翻身的希望了。
在豐安城主府中的戶籍統計卷宗上,甚至沒有這些人的信息。
他們中的一大半,都是李家的隱匿人口。
當然,這3214人,現在並不是都生活在農莊當中,在農田忙活。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進城了。
他們進城,不是打工,也不是當小販子,賺銅錢補貼家用。
而是進入李家府邸,在李家府邸充當下人和雜役。
因為如今是夏季,農活還不是那麽繁忙,他們這些農人,有手腳靈活,機靈的,就被另作他用了。
世家大族,可是比資本家還要狠得存在啊。
他們根本不會給人一個喘息的機會。
黃安當即將農莊村民的身份信息記錄冊,以及之前統計好的,在李家府邸,被看守起來的下人和雜役的統計冊子,交給了晁穆。
他需要晁穆幫忙,將兩個統計冊當中,重合的人,全部篩選出來。
並且,為李家的下人、雜役,以及在城外各處農莊的村民,建立一個類似戶口本一樣的檔案表。
這個工作,很是繁雜。
若是靠黃安自己派人去幹,對照著人名和籍貫,一一對比,排除,再整合統計。
那估計要耗費至少兩天的時間,估計眼睛都能看花了。
但交給晁穆,就很容易了。
借助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直接大數據掃描,然後電腦對比整理。
短短五分鍾,黃安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一摞像模像樣的登記冊。
每一個下人、雜役、村民的姓名、性別、年齡、有無殘疾、婚配、家庭情況等基本信息,就全部登記在冊。
登記冊是紙質的,材料和幽州城記錄公文的材料,一模一樣。
筆跡也和黃安的一模一樣。
甚至不考慮時間上的差距的話,黃安能直接將其交到趙師姐和駱飛瑤手上去。
黃安拿上登記冊,又帶上晁穆準備好的,《關於開發李家田產、商鋪、府邸等不動產的建議和詳細策劃書》,匆匆叮囑了幾句後,就直接離開了。
回到李家府邸後院的庫房當中,黃安攤開記錄冊,就直接開始研讀。
黃安看著眼前這幫秋後的螞蚱,隨意擺了擺手,然後直接轉身離去,繼續忙活自己的事情。
張隨安、馬山他們,注視著黃安離去的背影,不約而同地輕歎了一口氣,滿臉惆悵,隻覺得心力憔悴。
李家的下場,讓他們兔死狐悲,心有戚戚焉。
黃安的冷淡,收銀子後的翻臉,更讓他們感到莫大的恐懼。
他們發現,自己根本搞不懂黃安的意思。
這個人,心思太深,行事完全不講邏輯的。
好像是從另一個世界來的一樣,和他們這些人,完全不一樣。
一時間,他們不知道冷著臉的黃安,到底是何想法。
難不成,真要對他們這麽多世家之人動手?
“可能,可能是黃公子聽了李家罪惡,心緒不佳吧?”
張隨安說了一句。
他似乎隻能找到這個理由,說服自己。
順便說服其他人。
“應該是的。這李家真是可惡啊!也幸好我家子弟,沒這般喪盡天良。”
“李家留下那麽大一個爛攤子,黃公子和趙城主,手下想必很缺人......”
“......”
張隨安的話,打開了一個話茬子。
一眾人痛罵著李家,借此發泄心中的恐懼。
順便,增強對自己的信心。
他們認為自己是安全的唯一原因,是因為黃安和趙顏手下,沒有多少可用之人。
管理豐安城,必須少不了他們這些本地家族豪強的輔助。
這是他們唯一的依仗。
不多時,三三兩兩,結伴而歸。
一番商談,互相安慰,給對方打氣,笑容重新出現在了他們的臉上。
雖然笑容很尬,很虛,但總算能笑起來了。
可是,他們不清楚的是,這條唯一的依仗,正是黃安給他們特意留下的。
困獸猶鬥,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道理,黃安很懂。
他手下,有許多武者,連銅皮境武者,都有十五人。
質量很高,但受控於人數不足的原因。。
所以,是無法同時大規模地對這些世家動手的。
與其正麵硬碰硬,撕破臉皮,不如徐徐圖之。
而這,需要計劃。
將人逼到絕境,是不可取的,不如給他們留一條看得到的退路。
有了退路,他們就不會困獸猶鬥,死命抵抗,而是會選擇避讓。
一步一步,逐漸落到隱藏在生路後麵的陷阱當中。
在和張隨安這些人見麵的時候,黃安就已經,故意將自己和趙顏缺乏能用的手下這一缺點,暴露了出來。
當時的他,說的是,“兩個月後,手下三個百戶所的人,將會歸隊到幽州城去。”
這句話,就是黃安故意讓這些人認為,自己和趙師姐是有求與他們的。
如今看來,這一手非常成功。
他已經派了兩人,阮天縱和汪正業,在城內打聽讀書算賬的,非世家出生的人才。
此計,可解人手不足的問題。
小小一個豐安城,足足三十萬人。
寒門子弟估計也有很多的,黃安毫不擔心人手會不夠用。
他唯一擔心的,就是自己在短時間內,找不到足夠的人手。
所幸,他已經采取多種手段,來搜尋人才了。
比如,在趙家武館外施粥的孟雲。
甚至,他親自出手,將丁治手下的得力幹將薛巢,也給挖了過來。
人才的培養,可從來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尤其是對於黃安這種,對手下的能力和道德水平,要求都比較高的,就更難了。
他隻能借助於豐安城的群眾基礎。
第二日一大早,清晨六點,天色才亮沒多久。
公審大會還未開始,但廣場內外,已經擠了更多的看熱鬧的百姓。
人數,比昨日還要多很多。
黃安甚至估摸著,連城外的村民,可能都已經過來了。
不得已,他派人從看熱鬧的百姓當中,雇傭了超過一千人的隊伍,充當臨時的維持秩序的人員。
又趕緊安排、擴大在廚房忙活的雜役數量,抓緊時間熬煮消暑的湯,填肚子的餅。
今日的公審大會,被判處死刑,該當眾行刑的李家罪人的數量,達到了十五個。
十五顆腦袋,完全不頂用。
百姓們,肯定是不滿意的。
實在是因為李家人所犯的罪,太天怒人怨了。
此外,還有寬鬆的《大明律》,使得一部分李家人,能逃脫被當眾砍頭處死的結局。
銅皮境武者所在的家族,確實是有特權的。
雖然在《大明律》中沒有明說,但是,裏麵規定了,武者殺人,是可以花銀消罪的。
就殺十五個人,百姓不滿意,黃安也不滿意。
練武辦事,要的就是一個心中暢快。
這些人不死,他心中不痛快。
所以,昨日的一幕再現。
黃安三言兩語,說服耳根子越發軟弱的駱飛瑤。
再次以李家人豢養匪徒,甚至本身就是匪徒,殺人劫財的理由,將足足三十個李家罪大惡極之人,當眾砍頭。
今日,一共砍了四十五個腦袋!
天底下哪裏有不流血的革命?
黃安此舉,就是一種隱形的革命。
革世家門閥,地主階級的命。
鮮血混成了一條小溪,濃鬱的血腥氣,讓大半個廣場上的百姓,都能輕易聞到。
台下的張隨安、馬山這些人,坐立難安。
臉上陣陣害怕。
甚至有激靈的,已經想著等今日結束,晚上回去,就叫家族中那些混賬東西,趕緊逃跑。
至少要跑出豐安城,熬過這段最危險的時間再說。
他們覺得,黃安已經殺紅眼了。
尤其是昨日傍晚,他們這些人可都得到了消息。
說自家豢養的一些青皮流氓,已經被兩個銅皮境的武道高手,親自帶人抓住了。
他們知道這些人都是黃安指示的,他們也知道這是黃安的意思。
但是,他們就是不敢當麵去求情。
他們害怕了。
砍掉的腦袋,地上的鮮血溪流,就是黃安權威的象征。
短短兩天時間,黃安、趙顏、駱飛瑤三人的名聲,已經傳遍了整個豐安城。
尤其是黃安,他一手策劃公審大會,一手持鐵劍,親自為百姓伸冤,砍李家人腦袋。
他在豐安城,包括在城外一些村莊中的名聲,越發響亮。
公審大會還未完成,獲取民心這一項重要的任務,已然完成了一大半。
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第三日,天氣陰沉。
但好懸沒有下雨。
公審大會依舊。
而高台上,已經不見了黃安的蹤跡。
隻留下趙顏和駱飛瑤主持大局。
百姓的憤怒,經過滾滾人頭,涓涓血流,已經被發泄得差不多了。
最後一天砍掉的腦袋,就像是例行公事一樣。
砍了三十二個。
趙顏和駱飛瑤,完全有能力,控製好場中的局勢,不出現前日那種嚇人的亂子。
黃安將目標,放在了如何處理李家農田的事情上。
土地,是對百姓,同樣也是對世家最為重要的東西。
土地是一切財產的來源。
在這個以農耕為主的大明豐安城,農田就是百姓們的命根子。
李家世代,用各種或正當,或肮髒的手段,不斷蠶食普通百姓們的土地,進行土地兼並。
超過六千畝的耕地,絕對是一筆極大的財富。
如今處於夏季,很快就到了秋收的時節。
黃安必須優先處理這些農田的事情。
李家雖然倒了,但是種田的百姓和佃農,卻是一個也沒少。
李家在城外,通過強取豪奪,或者建設,共持有大大小小五個莊子。
這些農莊,就分布在農田四周的區域。
如今,這些農莊都控製在黃安的手裏。
他之前安排張時和姚亮,維持五個農莊的秩序,並且抓捕管理農莊的李家人,或者忠誠於李家,替李家辦事的管事。
在早上的時候,張時就派人將這些農莊中,村民們的身份信息統計冊子,親手送到了黃安的手裏。
這五個農莊,共有612戶人,總人口達到了3214人。
其中賣身於李家的佃農,就有2211人。
剩餘的1003個人,即將也處於賣身為奴的境地。
說是佃農,實則就是農奴。
世家大族,有無數手段,可以將一個正常的溫飽耕種家庭,打落成一個賣兒賣女,甚至將全家都被迫賣掉的農奴家庭。
一代為奴,世世代代都為奴。
就永遠也看不到翻身的希望了。
在豐安城主府中的戶籍統計卷宗上,甚至沒有這些人的信息。
他們中的一大半,都是李家的隱匿人口。
當然,這3214人,現在並不是都生活在農莊當中,在農田忙活。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進城了。
他們進城,不是打工,也不是當小販子,賺銅錢補貼家用。
而是進入李家府邸,在李家府邸充當下人和雜役。
因為如今是夏季,農活還不是那麽繁忙,他們這些農人,有手腳靈活,機靈的,就被另作他用了。
世家大族,可是比資本家還要狠得存在啊。
他們根本不會給人一個喘息的機會。
黃安當即將農莊村民的身份信息記錄冊,以及之前統計好的,在李家府邸,被看守起來的下人和雜役的統計冊子,交給了晁穆。
他需要晁穆幫忙,將兩個統計冊當中,重合的人,全部篩選出來。
並且,為李家的下人、雜役,以及在城外各處農莊的村民,建立一個類似戶口本一樣的檔案表。
這個工作,很是繁雜。
若是靠黃安自己派人去幹,對照著人名和籍貫,一一對比,排除,再整合統計。
那估計要耗費至少兩天的時間,估計眼睛都能看花了。
但交給晁穆,就很容易了。
借助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直接大數據掃描,然後電腦對比整理。
短短五分鍾,黃安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一摞像模像樣的登記冊。
每一個下人、雜役、村民的姓名、性別、年齡、有無殘疾、婚配、家庭情況等基本信息,就全部登記在冊。
登記冊是紙質的,材料和幽州城記錄公文的材料,一模一樣。
筆跡也和黃安的一模一樣。
甚至不考慮時間上的差距的話,黃安能直接將其交到趙師姐和駱飛瑤手上去。
黃安拿上登記冊,又帶上晁穆準備好的,《關於開發李家田產、商鋪、府邸等不動產的建議和詳細策劃書》,匆匆叮囑了幾句後,就直接離開了。
回到李家府邸後院的庫房當中,黃安攤開記錄冊,就直接開始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