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鎮壓武將暴動的第一步,是給虞安授了個諸衛將軍的身份。
詔書下來的時候,常公極力壓製心頭的怒火。等退了朝,顧不上新皇的身份,在他麵前直接摔了板子。要不是怕皇太後惱了眾臣,恐怕這四下無人的時候,常公都能夠衝上去,狠狠地將新皇扯下龍椅揍上一頓。
他越想越氣,偏偏詔書已下,又不能半路奪回毀屍滅跡,再不情願,這虞十二的諸衛將軍身份卻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他現在最憤怒的是新皇的愚蠢和偏執。
新皇當年仍為太/子的時候,東宮輔臣們就心裏明白,這一位雖稱不上爛泥扶不上牆,卻也是當真沒有繼承大統的能耐。如果按著老皇帝的培養,不長歪的話,這位興許還能成為一位守陳之君,無功無過,到了史官也能在史書上寫兩句穩妥的評價。
其實包括常公自己最開始也是這麽認為的,可是等到老皇帝第一次表露出廢太/子的想法後,新皇整個人就陡然間變了。常公很憤怒,這種憤怒就像是被迫買了一件次品一樣,想退貨,可早就過了退貨的期限,如今,隻能硬著頭皮幫他打理江山。
“聖上。”常公強自壓下心頭的怒火,將新皇擋在身前,等了片刻,方才退出大殿的諸位輔臣也一並走了回來,常公咬牙道,“這詔書是聖上自己的意思?那虞十二,不過是個小小官吏,即便卻有幾分能耐,但也擔不起這諸衛將軍之位,聖上當真是看得起他。”
他說這話的時候,眼神還掃了裴宋兩家幾眼,見裴家麵露難堪,宋家卻有意避開視線,心知定然是宋家又讓女兒在虞十二的耳邊吹了枕頭風。這虞十二,他還有旁的用處,眼下卻是糟蹋了一枚好棋子。
新皇也是被武將暴動的事,折騰的滿頭包,好不容易自動跳出來個願意領命的,也沒細想什麽,隨手就給了個諸衛將軍職位。要是知道常公會這麽生氣,他大概就會先想一想,不過詔書既然已經下了,收回來那就打自己的臉,作為皇帝,他不樂意。
“不過就是個諸衛將軍,朕想冊封誰就冊封誰!再說了,朕讓他當這個將軍,那些武將就會聽他的話,乖乖地降服!”新皇不耐煩聽常公說教,怒道,“常相公若是這麽多意見,早朝時怎麽不見你說一說如何處理武將暴動一事?朕讓人去鎮壓了,你這話就翻了翻!”
其他幾人見新皇動怒了,連忙跪下。偏偏常公一人,耿著脖子,不肯退後一步:“聖上難不成忘了麽,今次之事,乃是因為聖上一意孤行,要削減武將的俸祿,這才引起暴動!聖上如今突然授了虞十二為諸衛將軍,聖上可曾想過那些武將會怎麽認為?”
新皇原本就因為暴動的事心裏不痛快,加上這些日子就連皇太後也動不動每日在那念叨自己一次,心裏頭早已壓抑久了,又恨又怨的,聽得常公的嗬斥,當下炸了:“混賬東西!”
常公一震,終歸想起眼前這人已不再是當年東宮的太/子,而是九五之尊了,當下咬牙跪倒:“是臣失禮了。”
“還算清楚。”新皇握了握拳頭,長籲一口氣。削減俸祿的事,確是由他自己提出的,暴動一出,他就後悔了,可是礙著麵子,他是死活不願收回成命的,不然豈不是告訴那些粗鄙的武夫,他這個皇帝好說話的很,鬧一鬧什麽事都沒有了。
“你們都退下吧,朕要靜一靜。”
新皇一揮衣袖,轉身不願再搭理他們。
常公輕聲歎息,隻得起身,從大殿走了出去。不想,才走出沒兩步,就有女官匆匆來尋,說是皇太後有請。
“都是哀家教子無妨,惹出了這麽樁事情來,偏偏聖上的脾氣還……”皇太後的臉色並不比平日好多少。原以為兒子如願成了皇帝,那些苗頭不對的皇子能殺的殺了,跑的也跑了,剩下的那幾個看著就沒多大能耐,自己終於能睡上安穩覺,不必擔心有人來搶兒子的帝位了,結果……
皇太後都這麽說了,常公就是心裏頭再有所不滿,也不能再在皇太後麵前表露出來,隻能應了幾聲,又道是自己無能,沒能輔佐好聖上。
彼此客套夠了,皇太後輕輕咳嗽兩聲,終是道:“被聖上封諸衛將軍的這人……”
“是虞家十二郎,單名一個安,字紹謙。”
“此人可用?”
常公搖頭:“此人臣原本另有他用,隻可惜……也罷,不過是枚棋子,暴動一事,若不死個把人,臣等也無旁的理由將那些領頭之人一並斬殺了。”那些鬧事的武將,雖莽撞,卻也並不笨,知道但凡真出了什麽事,新皇必然會要他們的項上人頭。可若是隻圍堵那些公卿世家,不惹出什麽人命來,那些朝臣也奈何不了他們。
兩人又就鎮壓一事商議好了一些細節,待從皇太後的宮中出來,麵對在宮外等著自己的裴宋兩家,常公隻冷笑一聲,道:“你們打的好主意!那虞十二,連如今城中參與暴動一事的武將集結了多少人馬都不知,竟也被你們逼的要冒頭領這個命!你們也當真舍得自己的女兒成了那寡婦!”
裴家的臉色變了變,宋家倒是強撐著笑了笑,如今心底實際上也是悔的半死。說到底,七娘那丫頭枕頭風實在是吹得太過了。
一個沒上過戰場,甚至根本連校場都沒下過的文官,突然授封成了諸衛將軍,即便隻是參與暴動的一個小小兵卒,這時候也能翻上幾個白眼。更何況,虞安手裏頭其實並沒有兵權,甚至他唯一能差使動的,還是新皇手裏的那三衛的人馬。
鎮壓第一日,虞安想到的是先禮後兵。
因為從未學過兵法,他隻能在授封將軍之後惡補了一夜,又在宋凝脂的指點之下,想出了先禮後兵的方法,寫了幾張帖子,命人送到各位帶頭的將軍手裏。
如今留在奉元城中的幾位大將軍,當年都曾陪著老聖上和人拚過血汗,頗得老聖上的器重,不少人甚至身上還有爵位勳位。因此,接下這張帖子的,大多是給的老聖上的麵子,想從新皇封的這位諸衛將軍的嘴裏,知道新皇究竟是怎麽想的。
哪知,這一入虞家,才吃上一口茶,大將軍們被氣得砸了杯子。
事情的起因,說到底,是因為“規矩”二字。
說是吃茶,實則虞安的帖子是請了幾位大將軍吃宴。當日已經許久不曾賓客盈門的虞家,門前再度停下車馬,又有人高馬大的兵將護送幾位大將軍,浩浩蕩蕩而來,場麵十足。
家中女眷全然避開,退居後宅,將招待的活計全部交由家中郎君們。
前麵吃的什麽,喝的什麽,自有人安排。女眷們便安心在後宅坐下。看著幾個兒媳婦都安安分分地坐在身旁,尤其是幾個小的嘴巴甜,還乖巧,秦氏臉上也掛起了笑,摟著孫子孫女說了會兒話。
秦氏沒什麽遠瞻,一直不大能理解虞伯欽對十二郎得勢怎麽那麽不高興,這會兒瞧見裴氏捧著肚子坐在底下,難免又念了幾句:“你平日也勸勸十二郎,這要是他阿爹心裏不痛快,就忍著讓罵幾句,等功績做出來了,他阿爹自己也就閉嘴了。”
裴氏為難道:“可十二郎……他不願聽我的……”
秦氏板起臉:“你是十二郎的正妻,怎麽就勸不動他了?他屋子裏除了你也就一個宋姨娘,難不成宋姨娘說的話,他反倒能聽進去?”
還真是這樣。可裴氏到底不敢反駁什麽,隻能自認倒黴,摸著肚子點了點頭。
一直在旁坐著的袁氏和桑梓相互看了一眼,微微歎了口氣,也是作罷不願觸這個黴頭。
秦氏正在那說著話,前麵似乎突然喧鬧了起來。她皺了皺眉頭,遣了侍娘前去打探,不多會兒,便又急匆匆返回,福身稟道:“前麵……幾位大將軍生氣了。”
好端端的怎會突然生氣?
想起那幾位大將軍的威儀,秦氏有些不安,可後宅這裏都是女流之輩,去了前麵到底容易被人議論,當即有些猶豫。想了想,喚來身邊的婆子,讓她去前頭仔細打探下情況。
那婆子在秦氏身邊好些年,也是個穩重的,當即就去了。回來後也不遮著掩著,麵露鄙夷,直接道:“十二郎身邊的那位宋姨娘身著青衣小帽,打扮成仆從模樣,竟混在其中把盞待客。”
話才停歇,屋子裏頓時一片抽氣聲。
秦氏愕然:“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她看向裴氏,見十二郎媳婦兒也是滿臉震驚,想來不至於是她的主意,當下臉就青了,“一個姨娘,哪裏來的那麽大膽子,竟然女扮男裝混在仆從裏頭去給大將軍倒酒?”
婆子哼哼笑了兩聲,隻差沒當著夫人們的麵,往地上吐兩口唾沫:“也不知十二郎是如何想的,聽話裏的意思,讓宋姨娘女扮男裝也是無奈,原先是想著讓她坐在屏風後的,後來怕大將軍們不喜,故而才作青衣小帽的打扮。”
這一回,秦氏的臉是徹底黑了。
作者有話要說:漸進尾聲了。
詔書下來的時候,常公極力壓製心頭的怒火。等退了朝,顧不上新皇的身份,在他麵前直接摔了板子。要不是怕皇太後惱了眾臣,恐怕這四下無人的時候,常公都能夠衝上去,狠狠地將新皇扯下龍椅揍上一頓。
他越想越氣,偏偏詔書已下,又不能半路奪回毀屍滅跡,再不情願,這虞十二的諸衛將軍身份卻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他現在最憤怒的是新皇的愚蠢和偏執。
新皇當年仍為太/子的時候,東宮輔臣們就心裏明白,這一位雖稱不上爛泥扶不上牆,卻也是當真沒有繼承大統的能耐。如果按著老皇帝的培養,不長歪的話,這位興許還能成為一位守陳之君,無功無過,到了史官也能在史書上寫兩句穩妥的評價。
其實包括常公自己最開始也是這麽認為的,可是等到老皇帝第一次表露出廢太/子的想法後,新皇整個人就陡然間變了。常公很憤怒,這種憤怒就像是被迫買了一件次品一樣,想退貨,可早就過了退貨的期限,如今,隻能硬著頭皮幫他打理江山。
“聖上。”常公強自壓下心頭的怒火,將新皇擋在身前,等了片刻,方才退出大殿的諸位輔臣也一並走了回來,常公咬牙道,“這詔書是聖上自己的意思?那虞十二,不過是個小小官吏,即便卻有幾分能耐,但也擔不起這諸衛將軍之位,聖上當真是看得起他。”
他說這話的時候,眼神還掃了裴宋兩家幾眼,見裴家麵露難堪,宋家卻有意避開視線,心知定然是宋家又讓女兒在虞十二的耳邊吹了枕頭風。這虞十二,他還有旁的用處,眼下卻是糟蹋了一枚好棋子。
新皇也是被武將暴動的事,折騰的滿頭包,好不容易自動跳出來個願意領命的,也沒細想什麽,隨手就給了個諸衛將軍職位。要是知道常公會這麽生氣,他大概就會先想一想,不過詔書既然已經下了,收回來那就打自己的臉,作為皇帝,他不樂意。
“不過就是個諸衛將軍,朕想冊封誰就冊封誰!再說了,朕讓他當這個將軍,那些武將就會聽他的話,乖乖地降服!”新皇不耐煩聽常公說教,怒道,“常相公若是這麽多意見,早朝時怎麽不見你說一說如何處理武將暴動一事?朕讓人去鎮壓了,你這話就翻了翻!”
其他幾人見新皇動怒了,連忙跪下。偏偏常公一人,耿著脖子,不肯退後一步:“聖上難不成忘了麽,今次之事,乃是因為聖上一意孤行,要削減武將的俸祿,這才引起暴動!聖上如今突然授了虞十二為諸衛將軍,聖上可曾想過那些武將會怎麽認為?”
新皇原本就因為暴動的事心裏不痛快,加上這些日子就連皇太後也動不動每日在那念叨自己一次,心裏頭早已壓抑久了,又恨又怨的,聽得常公的嗬斥,當下炸了:“混賬東西!”
常公一震,終歸想起眼前這人已不再是當年東宮的太/子,而是九五之尊了,當下咬牙跪倒:“是臣失禮了。”
“還算清楚。”新皇握了握拳頭,長籲一口氣。削減俸祿的事,確是由他自己提出的,暴動一出,他就後悔了,可是礙著麵子,他是死活不願收回成命的,不然豈不是告訴那些粗鄙的武夫,他這個皇帝好說話的很,鬧一鬧什麽事都沒有了。
“你們都退下吧,朕要靜一靜。”
新皇一揮衣袖,轉身不願再搭理他們。
常公輕聲歎息,隻得起身,從大殿走了出去。不想,才走出沒兩步,就有女官匆匆來尋,說是皇太後有請。
“都是哀家教子無妨,惹出了這麽樁事情來,偏偏聖上的脾氣還……”皇太後的臉色並不比平日好多少。原以為兒子如願成了皇帝,那些苗頭不對的皇子能殺的殺了,跑的也跑了,剩下的那幾個看著就沒多大能耐,自己終於能睡上安穩覺,不必擔心有人來搶兒子的帝位了,結果……
皇太後都這麽說了,常公就是心裏頭再有所不滿,也不能再在皇太後麵前表露出來,隻能應了幾聲,又道是自己無能,沒能輔佐好聖上。
彼此客套夠了,皇太後輕輕咳嗽兩聲,終是道:“被聖上封諸衛將軍的這人……”
“是虞家十二郎,單名一個安,字紹謙。”
“此人可用?”
常公搖頭:“此人臣原本另有他用,隻可惜……也罷,不過是枚棋子,暴動一事,若不死個把人,臣等也無旁的理由將那些領頭之人一並斬殺了。”那些鬧事的武將,雖莽撞,卻也並不笨,知道但凡真出了什麽事,新皇必然會要他們的項上人頭。可若是隻圍堵那些公卿世家,不惹出什麽人命來,那些朝臣也奈何不了他們。
兩人又就鎮壓一事商議好了一些細節,待從皇太後的宮中出來,麵對在宮外等著自己的裴宋兩家,常公隻冷笑一聲,道:“你們打的好主意!那虞十二,連如今城中參與暴動一事的武將集結了多少人馬都不知,竟也被你們逼的要冒頭領這個命!你們也當真舍得自己的女兒成了那寡婦!”
裴家的臉色變了變,宋家倒是強撐著笑了笑,如今心底實際上也是悔的半死。說到底,七娘那丫頭枕頭風實在是吹得太過了。
一個沒上過戰場,甚至根本連校場都沒下過的文官,突然授封成了諸衛將軍,即便隻是參與暴動的一個小小兵卒,這時候也能翻上幾個白眼。更何況,虞安手裏頭其實並沒有兵權,甚至他唯一能差使動的,還是新皇手裏的那三衛的人馬。
鎮壓第一日,虞安想到的是先禮後兵。
因為從未學過兵法,他隻能在授封將軍之後惡補了一夜,又在宋凝脂的指點之下,想出了先禮後兵的方法,寫了幾張帖子,命人送到各位帶頭的將軍手裏。
如今留在奉元城中的幾位大將軍,當年都曾陪著老聖上和人拚過血汗,頗得老聖上的器重,不少人甚至身上還有爵位勳位。因此,接下這張帖子的,大多是給的老聖上的麵子,想從新皇封的這位諸衛將軍的嘴裏,知道新皇究竟是怎麽想的。
哪知,這一入虞家,才吃上一口茶,大將軍們被氣得砸了杯子。
事情的起因,說到底,是因為“規矩”二字。
說是吃茶,實則虞安的帖子是請了幾位大將軍吃宴。當日已經許久不曾賓客盈門的虞家,門前再度停下車馬,又有人高馬大的兵將護送幾位大將軍,浩浩蕩蕩而來,場麵十足。
家中女眷全然避開,退居後宅,將招待的活計全部交由家中郎君們。
前麵吃的什麽,喝的什麽,自有人安排。女眷們便安心在後宅坐下。看著幾個兒媳婦都安安分分地坐在身旁,尤其是幾個小的嘴巴甜,還乖巧,秦氏臉上也掛起了笑,摟著孫子孫女說了會兒話。
秦氏沒什麽遠瞻,一直不大能理解虞伯欽對十二郎得勢怎麽那麽不高興,這會兒瞧見裴氏捧著肚子坐在底下,難免又念了幾句:“你平日也勸勸十二郎,這要是他阿爹心裏不痛快,就忍著讓罵幾句,等功績做出來了,他阿爹自己也就閉嘴了。”
裴氏為難道:“可十二郎……他不願聽我的……”
秦氏板起臉:“你是十二郎的正妻,怎麽就勸不動他了?他屋子裏除了你也就一個宋姨娘,難不成宋姨娘說的話,他反倒能聽進去?”
還真是這樣。可裴氏到底不敢反駁什麽,隻能自認倒黴,摸著肚子點了點頭。
一直在旁坐著的袁氏和桑梓相互看了一眼,微微歎了口氣,也是作罷不願觸這個黴頭。
秦氏正在那說著話,前麵似乎突然喧鬧了起來。她皺了皺眉頭,遣了侍娘前去打探,不多會兒,便又急匆匆返回,福身稟道:“前麵……幾位大將軍生氣了。”
好端端的怎會突然生氣?
想起那幾位大將軍的威儀,秦氏有些不安,可後宅這裏都是女流之輩,去了前麵到底容易被人議論,當即有些猶豫。想了想,喚來身邊的婆子,讓她去前頭仔細打探下情況。
那婆子在秦氏身邊好些年,也是個穩重的,當即就去了。回來後也不遮著掩著,麵露鄙夷,直接道:“十二郎身邊的那位宋姨娘身著青衣小帽,打扮成仆從模樣,竟混在其中把盞待客。”
話才停歇,屋子裏頓時一片抽氣聲。
秦氏愕然:“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她看向裴氏,見十二郎媳婦兒也是滿臉震驚,想來不至於是她的主意,當下臉就青了,“一個姨娘,哪裏來的那麽大膽子,竟然女扮男裝混在仆從裏頭去給大將軍倒酒?”
婆子哼哼笑了兩聲,隻差沒當著夫人們的麵,往地上吐兩口唾沫:“也不知十二郎是如何想的,聽話裏的意思,讓宋姨娘女扮男裝也是無奈,原先是想著讓她坐在屏風後的,後來怕大將軍們不喜,故而才作青衣小帽的打扮。”
這一回,秦氏的臉是徹底黑了。
作者有話要說:漸進尾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