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日子,嶽文謙心情一直不錯。
此前嶽雲繡,總覺得自家父親隻要一回家,便會把烏雲陰霾也一並帶回來。
再加上,時常憂心國事,長籲短歎。
看的讓人揪心又陰鬱。
她很好奇,不知為何,最近幾日,父親回來以後,每日笑臉盈盈不說,晚間還要小酌兩杯。
奇怪的緊
莫不是,帝君要給自家父親升官了?
也許是吧
不過朝廷也沒派人來傳旨,父親也從未提起。
算了,不想了。
然後又和自己身邊丫鬟嘰嘰喳喳,
討論起,哪家的胭脂水粉好用。
正討論的興起,丫鬟猛然間想起什麽事來,驚呼道
“哎呀!!!遭了!!!遭了!!!”
“老爺的酒,溫過了時辰了……”
嶽文秀頓時也反應過來,
“完蛋了……”
父親說過,
溫酒不可太過,入口尚有餘溫,便為最佳。
溫得過了,便失了其中風味。
自家丫鬟,隻有十三歲,
還是近一年多來才招的,母親念及自己大了。
平日起居或是出門,沒有個下人,多有不便。
聽她說,她是和家裏人是從北邊逃難來的,
當初嶽趙氏,去皇城外三十裏的靈泉寺,燒香拜佛。
正好撞見她跪在路邊,求人替她安葬自己的母親。
當時這一幕,把嶽趙氏看得淚雨漣漣。
為此,回來還和自家父親爭了嘴,說父親為官多年,天地下落難的百姓反而越來越多。
不過,父親並未反駁。
丫鬟原名叫徐招娣,嶽趙氏覺得寓意不好,便給她改名雲蘭。
用自己母親的話來說,雖然丫頭歲數小,但是,心思同樣也沒那麽多。
其實,更多的還是可憐這小姑娘身世的意思,便收入府中。
養著也正好,給她作伴。
自己和丫鬟聊天,這一走神,酒就給燙過了時辰。
但願父親一會,不會品出來罷……
正這般想著,家裏負責灑掃浣洗的王婆,便來詢問。
“小姐,酒可曾好了?”
“夫人讓我來叫你,老爺就要回來了,該吃飯了。”
“哎!就來就來,莫催啦王嬸兒。”
說完,還俏皮一笑
右相一家,言傳身教,待人溫和,對自家下人說話,也是溫言細語,不擺架子,
那怕辦錯了事,也不會嗬斥打罵他們。
這讓王婆一開始,受寵若驚,逢人便說自己東家的好,
自己是修了幾輩子福氣,能遇到相爺一家這麽好的人。
所以,王婆在嶽府,一幹就是二十多年
從那會嶽文謙還是知縣的時候,她便在嶽家幫傭。
最後也是跟著自家相爺一家,一路來到了帝都。
就連,嶽雲錦、嶽雲繡兩兄妹,都是她幫著一手帶大的。
嵩國其他好壞暫且不論,
在人身地位這方麵,相較於前朝,那是大有提升。
官府明令禁止,禁止人口買賣、典身賣身這些,隻可采用雇傭製。
主家待遇不好或是幫傭者另有去處,隻要契約到期,是走是留,用或不用。
皆是隨心所欲,全憑個人意願,
不過,如今世道艱難,這些規矩法度,也漸漸的形同虛設了,
許多底層家庭,被逼得賣兒賣女,
俗話說的好,有人賣就有人買。
土地兼並,災害連連,加上兵禍,物價飛漲。實在養不起怎麽辦?
明著不讓賣,私底下卻盛行成風。
別說帝國管不過來,就算是朝廷想改變,也是無能為力。
李如璋一開始穿越過去的時候,都震驚了。
在這種封建王朝,居然還有這麽開明的政策。
屬實不易
嶽文謙今日回來比往日早些,
太陽還未落山,便下了值,
自家妻子詢問,如何這般早,
嶽文謙解釋,最近沒了邊患戰事,事情便少了許多,沒什麽事,所以下值得早。
飯菜剛好上桌,嶽雲繡殷勤的替自己父親斟了一杯酒,
這番舉動,看得嶽文謙是頻頻點頭,
自家女兒,終究是長大了,懂事了。
總算有點女兒家的樣子了,再過兩年,就到了出閣的年紀了。
想到這兒,臉上不禁浮起一抹笑意。
端起酒杯,便一飲而盡。
酒一入喉,便覺得味道不對。
酒味如何這般寡淡?
莫不是商家摻水了?
於是,他開口詢問另一邊的王婆。
“酒水是否還是在之前那家沽的?”
王婆正在吃飯,聽聞自家相爺詢問,
也是連忙答道
“不曾啊,怎麽了老爺?”
“一直都是之前那家,不曾換過酒家。”
嶽文謙聽到王婆的回答,若有所思,然後點頭示意自己知道了。
然後麵帶微笑,看著自家女兒。
嶽雲繡一開始還故作鎮定,開口詢問自家父親。
為何一直盯著她看,可是臉上沾染了飯食?或是有何不潔之物?
嶽文謙不作答,依舊笑意盈盈看著自家女兒。
嶽雲繡最後見賴不過去,先是嘻嘻一笑,接著又委屈巴巴道
“女兒貪玩,溫壞了爹爹的酒,請爹爹責罰。”
說完,委屈巴巴的伸出了手掌。
小時候他們兄妹犯錯,總是會被父親打板子,
不過如今她這般大了,肯定也不會再被打手心了。
見自家女兒這古靈精怪討饒的樣子,
嶽文謙終於是一副無可奈何的搖了搖頭道
“阿繡啊,你這般調皮,日後嫁人可如何是好啊……”
“父親,你看你,又來了……”
這回輪到嶽雲繡無奈了
父親總是拿自己姻緣說事。
“好啦,好啦,你也是一把年紀了,還這般無聊,拿女兒做調笑……”
看到女兒吃癟,
妻子趙氏拉偏架道
一家人其樂融融,若是旁人看到,也會羨慕不已。
用飯完畢,趙氏帶著女兒和下人開始收拾殘局。
嶽文謙,淨了手,坐在客廳開始喝茶,
這時,自家兒子嶽雲錦居然回來了,
嶽文謙坐在客廳
聽見自家老妻詢問兒子是否用過晚飯,
而嶽雲錦一邊答話,一邊往客廳方向走來。
走到近前,先是對嶽文謙端正行了禮,
在得到嶽文謙的許可以後,他便開口道
“父親,今日路過城北的時候,撞見一隊北虜。”
“哦?你怎知是北虜?”
嶽雲錦回答道
“好辨認的緊,那群北虜,一看便是從北地而來,甲胄內裏全是獸皮,獸毛,就連頭盔都綴有動物毛發。
“說是使者,各個膀大腰圓,更像是戰兵更多。
要不是一應儀仗俱全。孩兒都以為是北虜打進來了。”
“沿途百姓都嚇壞了,一個個雞飛狗跳,關門閉戶,有些個人連鞋子都跑掉了。”
說完還忍不住笑了起來,
哪知道一抬頭,便看見自家父親鐵青著臉,
才反應過來,自己方才失言了,
嶽文謙沒有斥責兒子,而是問道
“北虜使者什麽時候進的城?有多少人?”
嶽雲錦連忙作答
“大約酉時一刻,就在我回家的時候,我往家走,看他們行進方向,應當是驛館那邊。”
嶽文謙點了點頭,此事他也已知曉,
隻是不曾想,北虜居然速度這般快,
三日之前,他便接到邊關文書,
北虜那邊遣使來朝
這幾日他都在思量,北虜此行的目的,
在嶽文謙看來,北虜此番到訪,多半還是因為潼關一戰,
如今,自己前腳剛接到文書,對方居然後腳就已經到了,
嶽文謙思考了一會,回過神來,
又詢問自家兒子,
“今日也不休沐,為何回來了?”
方才,嶽雲錦見自家父親,一直在思考問題,便不敢開口打擾。
此刻見父親開口詢問,
便恭敬答道
“無事,隻是有些想念二位大人,念及你們二位身體是否康健,便想著回來看看。”
聽到自家兒子這般說法,嶽文謙終於麵色緩和,也是露出慈愛欣慰的表情。
然後徹底拋開北虜來使的疑問,
開始詢問,自家兒子,在公事上,是否用心,是否有疑難不解之處。
嶽雲錦也是一一作答,然後父子二人,又說了會話。
嶽文謙還有公事,便讓兒子先去休息。
果然第二天,例行朝會說是有使者入朝覲見。
所以如同當初大捷一般,今日朝會,整個在帝都的官員都要參加。
外邦覲見,是件大事,召集朝中大臣,共同商議,這也是帝國曆來的慣例。
右相一大早便洗漱完畢,天才微亮,便騎著老驢便往皇城方向去。
進到皇城內,一路上值守的軍士,紛紛見禮。
來到承天殿門外,嶽文謙從驢背上下來,匆匆拾階而上。
上得台階,便見大殿中間,已然影影綽綽。
看來還有比他還早到的。
門口值守的黃門,見到嶽文謙的到來,
先是行了一禮,然後迎上去道
“問相公好,相公居然來得這般早”
嶽文謙反問道
“其他官員到了?”
“回相公話,沒有,先到的隻有幾部堂官。”
所謂堂官,就是一個部門的一把手,負責人。
嶽文謙點點頭邁開步子,往大殿裏走去。
這邊剛送完右相
隻見大殿廣場外,又有一人,乘輦而來,一直走到大殿外的高階前,才有人攙扶著這耄耋老者下來。
整個嵩國,能有此殊榮的,不用問便知道是左相。
侍從攙扶著左相,晃晃悠悠的沿階走了上去,
黃門一路小跑下了台階,去迎接。
左相年逾七旬,已然是年老體弱,走完台階,就已累的氣喘籲籲。
在門口稍駐了一會,才繼續往大殿裏去。
進得大殿,兩邊官員也是紛紛讓路,越過一眾官員來到最前麵,早已經有黃門又搬來椅子,伺候左相坐下。
卯時一刻,其他官員便陸陸續續趕來。
如之前一樣,大殿站不下,無數官員站在大殿廣場外,把外麵碩大的廣場,都占去一半,從上往下看去,烏泱泱一片。
僅僅是帝都便有這麽多官員,也是深刻展示了,嵩國的冗官的弊病。
卯時二刻,又從延福門外,奔走進一隊軍士,正是皇城禁軍。
平日他們職責,一方麵是保護帝君和諸位大臣的安全。
再者,也是維持朝會秩序。
而今天,他們有一個更重要的作用,那便是震懾北虜。
北虜凶蠻,蠻橫無理。
據驛館回報,住在驛館當天,便對驛館官吏,打罵嗬斥不止。
引得一眾驛館官吏,氣憤不已,繼而引發衝突。
驛館請求帝君,應當盡早召見這群蠻子,盡快了卻此間事情,好讓他們早點離去。
而朝廷,也很想知道,北虜此次前來到底所為何事?
所以,事不宜遲,朝廷第二日,便召見了北虜使者。
帝君宣了旨意,黃門便扯著尖利刺耳的公鴨嗓子,大聲傳旨。
“宣,北虜使者瑾見~”
不多時,一群北虜便從延福門一路趾高氣昂的進來,
一邊走一邊還交頭接耳,時不時對廣場上的一眾官員,評頭論足,繼而發出哄笑或是喧嘩。
引得兩邊官員紛紛怒目而視或是蹙眉不止,
禦史台的人,更是火冒三丈,
化外之人,不通禮數。
皇城之內,帝君麵前,怎敢如此放蕩形骸,不遵體統,此等輕狂行徑,簡直是藐視天威,果真是一群不知禮儀的邊地蠻子。
當下也是出言嗬斥,讓他們噤聲,
北虜聽不懂嵩國話,由通譯翻譯過來才明白對方是在斥責自己,當下也是紛紛大怒或是譏笑不止。
然後隻見這群北虜相互交頭接耳一番後,不但沒有收斂,反而又是引發一陣哄笑,
觀其言行,多半不是在什麽好的言語,
就在這群北虜肆無忌憚之時,北虜領頭之人,轉頭對這些人說了幾句,
然後,就見那些北虜居然紛紛安靜了下來,
令人驚奇的,看此人麵貌,竟然是個嵩國人!!!
這些北虜蠻子,竟然對一個嵩國人,言聽計從。
來到高階之下,這群北虜便準備拾階而上,結果又被旁邊軍士拿兵器架住,
引得北虜這邊吵嚷怒罵不斷,就連領頭嵩國人,都質疑是什麽意思。
經過通譯翻譯才知道,瑾見帝君不允許這麽多人,隻允許領頭幾人進去,其他人候著就行。
這次北虜倒是沒有太大的情緒波動,隻是看著最前麵那人,等候他的言語,
隻見那北虜領頭人,對他們吩咐了幾句,又從北虜當中點出兩個人隨行,
隨即,便轉身往台階上走去。
此前嶽雲繡,總覺得自家父親隻要一回家,便會把烏雲陰霾也一並帶回來。
再加上,時常憂心國事,長籲短歎。
看的讓人揪心又陰鬱。
她很好奇,不知為何,最近幾日,父親回來以後,每日笑臉盈盈不說,晚間還要小酌兩杯。
奇怪的緊
莫不是,帝君要給自家父親升官了?
也許是吧
不過朝廷也沒派人來傳旨,父親也從未提起。
算了,不想了。
然後又和自己身邊丫鬟嘰嘰喳喳,
討論起,哪家的胭脂水粉好用。
正討論的興起,丫鬟猛然間想起什麽事來,驚呼道
“哎呀!!!遭了!!!遭了!!!”
“老爺的酒,溫過了時辰了……”
嶽文秀頓時也反應過來,
“完蛋了……”
父親說過,
溫酒不可太過,入口尚有餘溫,便為最佳。
溫得過了,便失了其中風味。
自家丫鬟,隻有十三歲,
還是近一年多來才招的,母親念及自己大了。
平日起居或是出門,沒有個下人,多有不便。
聽她說,她是和家裏人是從北邊逃難來的,
當初嶽趙氏,去皇城外三十裏的靈泉寺,燒香拜佛。
正好撞見她跪在路邊,求人替她安葬自己的母親。
當時這一幕,把嶽趙氏看得淚雨漣漣。
為此,回來還和自家父親爭了嘴,說父親為官多年,天地下落難的百姓反而越來越多。
不過,父親並未反駁。
丫鬟原名叫徐招娣,嶽趙氏覺得寓意不好,便給她改名雲蘭。
用自己母親的話來說,雖然丫頭歲數小,但是,心思同樣也沒那麽多。
其實,更多的還是可憐這小姑娘身世的意思,便收入府中。
養著也正好,給她作伴。
自己和丫鬟聊天,這一走神,酒就給燙過了時辰。
但願父親一會,不會品出來罷……
正這般想著,家裏負責灑掃浣洗的王婆,便來詢問。
“小姐,酒可曾好了?”
“夫人讓我來叫你,老爺就要回來了,該吃飯了。”
“哎!就來就來,莫催啦王嬸兒。”
說完,還俏皮一笑
右相一家,言傳身教,待人溫和,對自家下人說話,也是溫言細語,不擺架子,
那怕辦錯了事,也不會嗬斥打罵他們。
這讓王婆一開始,受寵若驚,逢人便說自己東家的好,
自己是修了幾輩子福氣,能遇到相爺一家這麽好的人。
所以,王婆在嶽府,一幹就是二十多年
從那會嶽文謙還是知縣的時候,她便在嶽家幫傭。
最後也是跟著自家相爺一家,一路來到了帝都。
就連,嶽雲錦、嶽雲繡兩兄妹,都是她幫著一手帶大的。
嵩國其他好壞暫且不論,
在人身地位這方麵,相較於前朝,那是大有提升。
官府明令禁止,禁止人口買賣、典身賣身這些,隻可采用雇傭製。
主家待遇不好或是幫傭者另有去處,隻要契約到期,是走是留,用或不用。
皆是隨心所欲,全憑個人意願,
不過,如今世道艱難,這些規矩法度,也漸漸的形同虛設了,
許多底層家庭,被逼得賣兒賣女,
俗話說的好,有人賣就有人買。
土地兼並,災害連連,加上兵禍,物價飛漲。實在養不起怎麽辦?
明著不讓賣,私底下卻盛行成風。
別說帝國管不過來,就算是朝廷想改變,也是無能為力。
李如璋一開始穿越過去的時候,都震驚了。
在這種封建王朝,居然還有這麽開明的政策。
屬實不易
嶽文謙今日回來比往日早些,
太陽還未落山,便下了值,
自家妻子詢問,如何這般早,
嶽文謙解釋,最近沒了邊患戰事,事情便少了許多,沒什麽事,所以下值得早。
飯菜剛好上桌,嶽雲繡殷勤的替自己父親斟了一杯酒,
這番舉動,看得嶽文謙是頻頻點頭,
自家女兒,終究是長大了,懂事了。
總算有點女兒家的樣子了,再過兩年,就到了出閣的年紀了。
想到這兒,臉上不禁浮起一抹笑意。
端起酒杯,便一飲而盡。
酒一入喉,便覺得味道不對。
酒味如何這般寡淡?
莫不是商家摻水了?
於是,他開口詢問另一邊的王婆。
“酒水是否還是在之前那家沽的?”
王婆正在吃飯,聽聞自家相爺詢問,
也是連忙答道
“不曾啊,怎麽了老爺?”
“一直都是之前那家,不曾換過酒家。”
嶽文謙聽到王婆的回答,若有所思,然後點頭示意自己知道了。
然後麵帶微笑,看著自家女兒。
嶽雲繡一開始還故作鎮定,開口詢問自家父親。
為何一直盯著她看,可是臉上沾染了飯食?或是有何不潔之物?
嶽文謙不作答,依舊笑意盈盈看著自家女兒。
嶽雲繡最後見賴不過去,先是嘻嘻一笑,接著又委屈巴巴道
“女兒貪玩,溫壞了爹爹的酒,請爹爹責罰。”
說完,委屈巴巴的伸出了手掌。
小時候他們兄妹犯錯,總是會被父親打板子,
不過如今她這般大了,肯定也不會再被打手心了。
見自家女兒這古靈精怪討饒的樣子,
嶽文謙終於是一副無可奈何的搖了搖頭道
“阿繡啊,你這般調皮,日後嫁人可如何是好啊……”
“父親,你看你,又來了……”
這回輪到嶽雲繡無奈了
父親總是拿自己姻緣說事。
“好啦,好啦,你也是一把年紀了,還這般無聊,拿女兒做調笑……”
看到女兒吃癟,
妻子趙氏拉偏架道
一家人其樂融融,若是旁人看到,也會羨慕不已。
用飯完畢,趙氏帶著女兒和下人開始收拾殘局。
嶽文謙,淨了手,坐在客廳開始喝茶,
這時,自家兒子嶽雲錦居然回來了,
嶽文謙坐在客廳
聽見自家老妻詢問兒子是否用過晚飯,
而嶽雲錦一邊答話,一邊往客廳方向走來。
走到近前,先是對嶽文謙端正行了禮,
在得到嶽文謙的許可以後,他便開口道
“父親,今日路過城北的時候,撞見一隊北虜。”
“哦?你怎知是北虜?”
嶽雲錦回答道
“好辨認的緊,那群北虜,一看便是從北地而來,甲胄內裏全是獸皮,獸毛,就連頭盔都綴有動物毛發。
“說是使者,各個膀大腰圓,更像是戰兵更多。
要不是一應儀仗俱全。孩兒都以為是北虜打進來了。”
“沿途百姓都嚇壞了,一個個雞飛狗跳,關門閉戶,有些個人連鞋子都跑掉了。”
說完還忍不住笑了起來,
哪知道一抬頭,便看見自家父親鐵青著臉,
才反應過來,自己方才失言了,
嶽文謙沒有斥責兒子,而是問道
“北虜使者什麽時候進的城?有多少人?”
嶽雲錦連忙作答
“大約酉時一刻,就在我回家的時候,我往家走,看他們行進方向,應當是驛館那邊。”
嶽文謙點了點頭,此事他也已知曉,
隻是不曾想,北虜居然速度這般快,
三日之前,他便接到邊關文書,
北虜那邊遣使來朝
這幾日他都在思量,北虜此行的目的,
在嶽文謙看來,北虜此番到訪,多半還是因為潼關一戰,
如今,自己前腳剛接到文書,對方居然後腳就已經到了,
嶽文謙思考了一會,回過神來,
又詢問自家兒子,
“今日也不休沐,為何回來了?”
方才,嶽雲錦見自家父親,一直在思考問題,便不敢開口打擾。
此刻見父親開口詢問,
便恭敬答道
“無事,隻是有些想念二位大人,念及你們二位身體是否康健,便想著回來看看。”
聽到自家兒子這般說法,嶽文謙終於麵色緩和,也是露出慈愛欣慰的表情。
然後徹底拋開北虜來使的疑問,
開始詢問,自家兒子,在公事上,是否用心,是否有疑難不解之處。
嶽雲錦也是一一作答,然後父子二人,又說了會話。
嶽文謙還有公事,便讓兒子先去休息。
果然第二天,例行朝會說是有使者入朝覲見。
所以如同當初大捷一般,今日朝會,整個在帝都的官員都要參加。
外邦覲見,是件大事,召集朝中大臣,共同商議,這也是帝國曆來的慣例。
右相一大早便洗漱完畢,天才微亮,便騎著老驢便往皇城方向去。
進到皇城內,一路上值守的軍士,紛紛見禮。
來到承天殿門外,嶽文謙從驢背上下來,匆匆拾階而上。
上得台階,便見大殿中間,已然影影綽綽。
看來還有比他還早到的。
門口值守的黃門,見到嶽文謙的到來,
先是行了一禮,然後迎上去道
“問相公好,相公居然來得這般早”
嶽文謙反問道
“其他官員到了?”
“回相公話,沒有,先到的隻有幾部堂官。”
所謂堂官,就是一個部門的一把手,負責人。
嶽文謙點點頭邁開步子,往大殿裏走去。
這邊剛送完右相
隻見大殿廣場外,又有一人,乘輦而來,一直走到大殿外的高階前,才有人攙扶著這耄耋老者下來。
整個嵩國,能有此殊榮的,不用問便知道是左相。
侍從攙扶著左相,晃晃悠悠的沿階走了上去,
黃門一路小跑下了台階,去迎接。
左相年逾七旬,已然是年老體弱,走完台階,就已累的氣喘籲籲。
在門口稍駐了一會,才繼續往大殿裏去。
進得大殿,兩邊官員也是紛紛讓路,越過一眾官員來到最前麵,早已經有黃門又搬來椅子,伺候左相坐下。
卯時一刻,其他官員便陸陸續續趕來。
如之前一樣,大殿站不下,無數官員站在大殿廣場外,把外麵碩大的廣場,都占去一半,從上往下看去,烏泱泱一片。
僅僅是帝都便有這麽多官員,也是深刻展示了,嵩國的冗官的弊病。
卯時二刻,又從延福門外,奔走進一隊軍士,正是皇城禁軍。
平日他們職責,一方麵是保護帝君和諸位大臣的安全。
再者,也是維持朝會秩序。
而今天,他們有一個更重要的作用,那便是震懾北虜。
北虜凶蠻,蠻橫無理。
據驛館回報,住在驛館當天,便對驛館官吏,打罵嗬斥不止。
引得一眾驛館官吏,氣憤不已,繼而引發衝突。
驛館請求帝君,應當盡早召見這群蠻子,盡快了卻此間事情,好讓他們早點離去。
而朝廷,也很想知道,北虜此次前來到底所為何事?
所以,事不宜遲,朝廷第二日,便召見了北虜使者。
帝君宣了旨意,黃門便扯著尖利刺耳的公鴨嗓子,大聲傳旨。
“宣,北虜使者瑾見~”
不多時,一群北虜便從延福門一路趾高氣昂的進來,
一邊走一邊還交頭接耳,時不時對廣場上的一眾官員,評頭論足,繼而發出哄笑或是喧嘩。
引得兩邊官員紛紛怒目而視或是蹙眉不止,
禦史台的人,更是火冒三丈,
化外之人,不通禮數。
皇城之內,帝君麵前,怎敢如此放蕩形骸,不遵體統,此等輕狂行徑,簡直是藐視天威,果真是一群不知禮儀的邊地蠻子。
當下也是出言嗬斥,讓他們噤聲,
北虜聽不懂嵩國話,由通譯翻譯過來才明白對方是在斥責自己,當下也是紛紛大怒或是譏笑不止。
然後隻見這群北虜相互交頭接耳一番後,不但沒有收斂,反而又是引發一陣哄笑,
觀其言行,多半不是在什麽好的言語,
就在這群北虜肆無忌憚之時,北虜領頭之人,轉頭對這些人說了幾句,
然後,就見那些北虜居然紛紛安靜了下來,
令人驚奇的,看此人麵貌,竟然是個嵩國人!!!
這些北虜蠻子,竟然對一個嵩國人,言聽計從。
來到高階之下,這群北虜便準備拾階而上,結果又被旁邊軍士拿兵器架住,
引得北虜這邊吵嚷怒罵不斷,就連領頭嵩國人,都質疑是什麽意思。
經過通譯翻譯才知道,瑾見帝君不允許這麽多人,隻允許領頭幾人進去,其他人候著就行。
這次北虜倒是沒有太大的情緒波動,隻是看著最前麵那人,等候他的言語,
隻見那北虜領頭人,對他們吩咐了幾句,又從北虜當中點出兩個人隨行,
隨即,便轉身往台階上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