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和謝莉斯聽入了迷,對華夏美食發出了由衷的感慨,也勾起了謝莉斯的好奇,“還有什麽其它的美味呢?”


    畢竟保羅是見多識廣的,他提出的問題更為具體,“關於羊肉、禽肉和素食你們是如何利用的呢?”


    賈曉臻作為這次華夏飲食文化分享的主角,繼續娓娓道來那豐富多彩的華夏美食故事。


    賈曉臻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率先打開了話匣子:“從現在開始,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北方草原的羊肉,那可真是一種獨特的美食體驗。” 他微微仰起頭,仿佛看到了遠方的草原,“想象一下,廣袤無垠的草原上,夕陽的餘暉灑在大地上,草原牧民們圍坐在篝火旁,炙烤著羊肉。那場景,簡直就是一種獨特的‘食材中心主義’美學。” 賈曉臻邊說邊用手比劃著,仿佛自己正置身於草原之中。


    保羅好奇地問道:“那這種‘食材中心主義’美學具體是怎樣的呢?”


    賈曉臻笑了笑,繼續說道:“在草原上,羊肉是絕對的主角。牧民們尊重每一塊羊肉,他們用最原始、最純粹的方式來烹飪羊肉,讓羊肉的美味發揮到極致。在呼和浩特,羊肉的烹飪方法雖然不算繁多,清燉、做餡兒、燒烤、紅燜,再加上涮肉,僅此而已,但每一種方法都蘊含著當地人對羊肉的深厚情感。”


    謝莉斯接著問:“那這些烹飪方法有什麽特別之處嗎?”


    賈曉臻興致勃勃地說:“先說清燉吧,把新鮮的羊肉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再放上一些簡單的調料,用小火慢慢燉煮。這樣煮出來的羊肉,肉質鮮嫩,湯汁鮮美,喝上一口湯,仿佛能感受到草原的清新氣息。做餡兒就更有意思了,把羊肉剁碎,加入蔥薑蒜等調料,包進餃子或包子裏。當你咬開一口,那滿滿的羊肉餡會讓你陶醉在濃鬱的肉香中。”


    王啟明這時補充道:“沒錯,我曾經去過呼和浩特,那裏的燒烤羊肉真的是一絕。羊肉被切成小塊,用竹簽串起來,放在炭火上烤。烤的時候,要不斷地翻麵,刷上油和調料,直到羊肉表麵變得金黃酥脆。咬上一口,外焦裏嫩,香氣四溢。”


    朱漢騰也忍不住說道:“紅燜羊肉也非常棒。把羊肉切成大塊,先用油煸炒一下,然後加入各種調料和香料,加水燜煮。煮到羊肉軟爛入味,湯汁濃稠,用來拌飯簡直是人間美味。”


    保羅點了點頭,說道:“聽起來真的很誘人。那涮肉又是怎樣的呢?”


    賈曉臻笑著回答:“涮肉就更有講究了。把羊肉切成薄片,放在滾燙的火鍋裏輕輕一涮,幾秒鍾後就可以撈出來。蘸上自己喜歡的醬料,入口即化,那種鮮嫩的口感讓人欲罷不能。而且,在吃涮肉的時候,大家圍坐在一起,邊吃邊聊,氛圍特別好。”


    謝莉斯感歎道:“真沒想到,羊肉有這麽多的吃法,而且當地人還怎麽吃都吃不膩。”


    王啟明笑著說:“這就是羊肉的魅力所在。對於草原上的人來說,羊肉不僅僅是一種食物,更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是他們對家鄉的熱愛和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朱漢騰也表示讚同:“是啊,每一種烹飪方法都體現了當地人的智慧和對美食的追求。而且,不同的季節,羊肉的口感也會有所不同,所以他們總能在不同的時候品嚐到羊肉的不同美味。”


    賈曉臻麵帶微笑,眼中流露出對往事的回憶,緩緩說道:“我有一位內蒙古朋友,他常常回憶起小時候的生活。那時候,豬肉憑票供應,要是家裏能得到半截五花,那簡直是如獲至寶。” 他邊說邊用手比劃著五花肉的大小,“家裏人會想盡各種辦法充分利用這來之不易的半截五花。他們會先煉出豬油儲存起來,那煉出的豬油香氣撲鼻,在當時可是非常珍貴的。肥瘦相間的部分呢,會用來燉煮,經過長時間的燉煮,肉變得軟爛入味,入口即化。瘦一點的部分就用來炒菜,能為飯菜增添不少香味。要是再節省些,還能做成炸醬拌麵,那味道,至今都讓他難以忘懷。”


    保羅好奇地問道:“那在內蒙古,當時的羊肉又是怎樣的情況呢?”


    賈曉臻笑了笑,繼續說道:“在內蒙古,羊卻從未緊缺過。當地人大都保持著對羊的粗獷而濃烈的熱愛。在他們眼中,隻有大塊結實的肉才配得上稱為羊肉,這才符合遊牧文化的粗野之道。所以,在內蒙古吃羊肉,無需含蓄和矜持,這是對美食的尊重。” 他拿起桌上的水杯,輕輕喝了一口水。


    王啟明接過話茬:“我曾經去過內蒙古,那裏的羊肉還有很多種吃法。比如手把肉,就是將羊肉煮熟後,直接用手拿著吃。這種吃法最能體現羊肉的原汁原味,隻需要蘸上一點鹽,就能品嚐到羊肉的鮮美。還有羊肉湯,用新鮮的羊肉熬製而成,湯鮮味美,在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整個人都暖和起來了。”


    朱漢騰也補充道:“沒錯,而且內蒙古的羊肉餃子也非常好吃。羊肉餡調製得恰到好處,既保留了羊肉的鮮美,又不會有膻味。餃子皮擀得薄厚適中,煮出來晶瑩剔透。一口咬下去,滿滿的都是羊肉的香味,讓人回味無窮。”


    保羅點了點頭,說道:“聽起來真的很誘人。那這種對羊肉的熱愛和獨特的飲食文化是怎麽形成的呢?”


    賈曉臻思考了一下,說道:“這與內蒙古的遊牧文化密切相關。在長期的遊牧生活中,羊成為了他們重要的生活資源。羊不僅提供了食物,還提供了皮毛等生活用品。而且,草原上的環境也適合養羊,所以羊在內蒙古人的生活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這種對羊的依賴和熱愛,逐漸形成了獨特的飲食文化。在他們看來,羊肉是大自然的饋贈,應該以最直接、最豪放的方式來享受。”


    謝莉斯感慨地說:“原來是這樣,真的很有意思。不同的地域文化造就了不同的美食文化。”


    朱漢騰率先開口,他微笑著看著大家,說道:“除了豬肉和羊肉,雞鴨魚肉也是華夏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部分。禽類與人類關係密切,它們既是日常美食,也是節日供品,蘊含著濃厚的文化意味。” 他拿起筷子,指了指桌上的一盤雞肉,“就像在廣州,白切雞是當地的特色美食。不過,一開始並非每個外地人都能一下子接受它。”


    保羅好奇地問道:“為什麽呢?白切雞有什麽特別之處嗎?”


    朱漢騰耐心地解釋道:“白切雞講究的是原汁原味,它的烹飪方法比較簡單,就是用開水燙熟,然後切塊裝盤。這種做法保留了雞肉的鮮嫩口感,但對於一些習慣了重口味的人來說,可能會覺得味道有些淡。然而,當你慢慢品嚐,你會發現它的獨特魅力。雞肉鮮嫩多汁,皮黃肉白,再蘸上一點薑蒜汁,那味道真的是妙不可言。而且,逐漸接受白切雞的過程,其實就是融入這座城市的過程。”


    謝莉斯點了點頭,說道:“原來是這樣,真有意思。那南京的鴨子呢?”


    朱漢騰接著說:“在南京,鹽水鴨、烤鴨、鹹板鴨以及鴨血粉絲湯,這些都是南京人日常生活中充滿味覺記憶的美食。無論是街頭巷尾的鴨子店,還是逢年過節的餐桌,都少不了它們的身影。鹽水鴨鹹香適中,肉質鮮嫩;烤鴨皮脆肉嫩,香氣四溢;鹹板鴨口感緊實,越嚼越香;鴨血粉絲湯更是將鴨血、鴨腸、鴨肝等食材與粉絲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味道鮮美,營養豐富。” 他邊說邊比劃著,仿佛在向大家展示這些美食的製作過程。


    這時,王啟明接過話茬,他把話題引向了海邊的美食。他興致勃勃地說:“華夏綿長的海岸線賦予了沿海居民獨特的味覺記憶,那是由魚蝦塑造的細膩而豐富的味道。”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對海邊美食的喜愛,“就像在寧波的海鮮麵館裏,有一種大頭紅蝦,細細品味能嚐出一絲甜味。還有那被海邊人稱為沙蒜的海葵,因其形似蒜頭而得名。沙蒜以吞食泥沙為生,周身黑灰色,所以它的味道充滿了礦物質的氣息。”


    保羅驚訝地說:“哇,聽起來好神奇!我還從來沒有聽說過沙蒜呢。”


    王啟明笑著說:“沙蒜可是海邊的一種特色美食。它的口感很獨特,有些人可能一開始不太習慣,但隻要嚐過一次,就會被它的味道所吸引。海水的味道在不同時節各不相同,沒有一個詞能精準形容。在海邊,人們可以根據不同的季節品嚐到不同的海鮮,這也是一種獨特的享受。”


    賈曉臻聽著大家的討論,也忍不住加入進來。他說道:“沒錯,華夏的美食文化真的是豐富多彩。每一種美食都有它的故事和文化背景。我們在品嚐美食的同時,也在感受著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


    賈曉臻又把話題轉到素食上。他說,雖然肉食能充分激活味蕾,但素食在華夏飲食中也有其獨特地位。素菜通常會與肉菜搭配,出現在餐桌上,當然,也可能出現在貧寒之家或佛寺中。不過,聰明的華夏人想出了 “素菜葷做” 的方法,大大提升了素食的可能性。


    “你們知道嗎?北京有個很有名的素食餐廳主廚梁鳴。” 賈曉臻放下刀叉,微笑著說,“他以前可是做粵菜的,十幾年前才轉行做素食。”


    朱漢騰好奇地問,“哦?那他有什麽特別的地方嗎?”


    賈曉臻興致勃勃地繼續說道:“梁鳴招聘廚師的標準很特別,他不招隻做素菜的廚師。他覺得呀,沒有葷菜的基礎,素菜很難做好。畢竟葷菜廚師接觸的食材多,技術也全麵,手法還細膩。” 說著,賈曉臻用手比劃著各種烹飪動作,“隻有這樣的技藝,才能讓素菜有新的活力。”


    王啟明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這倒是很有意思的觀點。那他做的素菜肯定有獨特之處吧?”


    賈曉臻笑著回答:“那是當然。他做的菜不僅味道好,還能讓人感受到他對食材的深刻理解。就像他常說的,隻有懂得葷菜的烹飪技巧,才能更好地把握素菜的精髓。”


    保羅一邊聽一邊點頭,“看來這位主廚真的很有想法。”


    謝莉斯也說道:“是啊,我都有點好奇他做的菜是什麽味道了。”


    大家嬉笑起來。


    賈曉臻麵帶微笑,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今天我再給你們介紹兩道非常有特色的美食,一道是華夏明珠市的招牌菜‘炸腐衣排’,還有一個是我四川朋友的泡菜故事。” 大家都饒有興趣地看著賈曉臻,期待他接下來的分享。


    賈曉臻清了清嗓子,說道:“這道‘炸腐衣排’啊,它借鑒了‘炸豬排’的做法。首先要選用福建古田的猴頭菇,把猴頭菇泡發後進行水煮,這樣就能去除它的苦澀味。然後用百裏香等味料鹵製,鹵好後把水分擠幹,再和土豆、山藥、洋蔥以及雞蛋一起攪打成泥。接著用豆衣把它們包裹成豬排的形狀,上鍋蒸。蒸好冷卻後,掛上麵糊,裹上麵包糠,放進烤箱烤。等上桌的時候,你們看,它看起來和炸豬排簡直毫無差別。再配上芝麻、芥末籽和日式炸豬排醬,哇,那味道,真的讓人忍不住想配上一碗白飯。” 賈曉臻邊說邊用手比劃著每一個步驟,仿佛在現場製作這道美食。


    保羅好奇地問道:“這道菜的口感怎麽樣呢?”


    朱漢騰接過話茬:“我來補充一下,這‘炸腐衣排’的口感真的非常奇妙。它的外皮酥脆,咬下去‘嘎吱’作響,就像炸豬排的外皮一樣。而裏麵的餡料則是軟糯細膩,猴頭菇的鮮美、土豆山藥的綿密、洋蔥的清甜和雞蛋的香味完美融合在一起,每一口都充滿了層次感。再加上鹵製時所用的百裏香等味料的獨特香氣,真的是讓人回味無窮。”


    王啟明也點頭表示讚同:“沒錯,這道菜真的是將素食的魅力發揮到了極致。它不僅在外觀上模仿了炸豬排,而且在口感和味道上也毫不遜色。”


    賈曉臻接著說:“還有我那位四川朋友的泡菜故事。他掌握著傳奇的泡菜秘方。在四川,泡菜分為新泡菜和老泡菜兩種。新泡菜泡一個晚上就能成為餐桌上的小菜,像‘洗澡泡菜’或‘跳水泡菜’;老泡菜則需要較長時間,一般超過一年,鹹酸可口,常被用作炒菜的配料,比如酸菜魚中的酸菜。朋友說,製作泡菜關鍵的一步是把菜洗淨後在太陽下曬一個禮拜,排出水分,這樣泡出來的菜更易入味。”


    謝莉斯問道:“那你朋友的泡菜有什麽特別之處嗎?”


    朱漢騰笑著說:“我曾經嚐過他做的泡菜,真的是非常獨特。新泡菜口感清脆,帶著淡淡的酸味和甜味,非常開胃。老泡菜則更加濃鬱,酸味和鹹味恰到好處,用來炒菜能增添獨特的風味。而且,他做的泡菜味道很純正,沒有那種刺鼻的異味。”


    王啟明接著說:“是啊,而且他這位朋友並不在意‘泡菜大師傳人’的噱頭,退休後開了家麻將園。招牌上最顯眼的是‘無線上網’。雖然如此,慕名來打麻將的人很多,因為麻將園的臊子麵很好吃,十元一碗,秘訣就在於朋友自己研製的酸菜。”


    保羅驚訝地說:“哇,原來是這樣。看來這泡菜不僅可以用來做菜,還能成為美食的秘密武器。”


    朱漢騰接著說:“現在很多人對素食有道德評價,認為素食更健康、更簡潔,但華夏老祖宗可能並不這麽認為。素食和肉食隻是取材不同,烹飪過程都講究且層次豐富,好的素食同樣能讓人的味覺神經興奮起來。就像這道‘炸腐衣排’,它就是素食中的佼佼者。”


    王啟明感慨道:“沒錯,華夏人對主食有著深厚的情感。主食在飲食結構中占據主導地位,它看似平凡,卻能在城鎮化的浪潮中溫暖遊子的心。就像肉食追求‘膾不厭細’,兩千年前華夏人就對肉食烹飪的刀工有苛刻要求,而當人們酒足飯飽後,素菜就像一股清流,為腸胃帶來舒緩。素菜在宴席上雖像綠葉襯托紅花,但它也有自己的魅力。全素宴成為檢驗廚師技藝的試金石,因為素菜要想吸引人,‘好吃’是關鍵。”


    大家聽了都紛紛點頭,沉浸在華夏飲食文化的魅力中。保羅和謝莉斯不時提出一些問題,賈曉臻、王啟明和朱漢騰則耐心地解答,進一步分享自己對美食的感受和理解。


    在這個美好的午餐時光,他們仿佛穿越時空,領略了不同地域的美食風情,感受到了華夏人對美食的熱愛與智慧。


    餐廳裏彌漫著歡聲笑語,大家一邊品嚐著美食,一邊繼續著關於美食文化的討論,享受著這場美食文化的盛宴。


    “保羅先生,花生可是葷素主食通用的好食材啊。” 賈曉臻說。


    “是嗎?這個有什麽說法嗎?” 保羅反問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國匠精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農夫在城有點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農夫在城有點樂並收藏國匠精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