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的雨加雪,讓原本以碎石和黃褐色夯土鋪成的官道泥濘不堪。
直到臨近東郊臨川王府十裏外的青鬆亭,才見到青石板鋪的主路。
康長明騎在馬上,抖了抖身上的鬥笠,撫著頭頂那頂牛皮縫製而成的帽子,朝前麵望著。
“父親,前麵就到王府了。”
康長明的兒子康悅側身說道。
“把東西看好,不要淋了雨。”
“父親放心,都已安排妥當。”
沒一會,隊伍便來到臨川王府大門口。
隻見袁柄在門前屈身拱手。
“將軍一路辛勞。”
侍從將馬匹和車架牽到後門,康長明和康悅朝著袁柄低頭拱手示意。
“有勞中使。”
“殿下就在內堂,將軍請隨我來。”
於是幾人來到了內堂,隻見六殿下正伏案寫著什麽,見康長明進門,滿臉的心疼憐憫狀。
“末將康長明,叩見殿下。”
父子二人跪地行禮。
“是長明啊!”
“快快請起。”
“謝殿下。”
康長明身著一件青色錦袍,外邊換了一件朱紅色鬥篷。
康悅著銀甲、戴銀盔;腰佩一尺多長的金光寶刀,刀柄是一隻張口的豹子;腳下踏一雙鹿皮翹首靴。
眉毛寬厚,眼神深邃,黝黑的皮膚下藏著一股子勇毅。
“若寡人沒猜錯,身旁這位便是少郎君吧!”
康悅聽後再次低身拱手。
“末將康悅,見過殿下。”
“嗬嗬嗬,好!好啊!”
“自古英雄出少年。”
“郎君神色堅毅,身姿魁梧,寡人今日得見,甚為驚異!”
“來,過來坐。”
於是父子二人便坐到了臨川王左側的位子。
“末將未能事先奏請,冒然造訪,還望殿下恕罪!”
“哎!長明此話就見外了!”
“你有所不知啊,我早已吩咐過下人,若是開國老將來訪,無需向寡人奏報,府中時刻歡迎!”
“特別是你康將軍,寡人望也盼也,沒想到今日便迎來你這位貴客了。”
“殿下垂愛之意,末將感激不盡。”
“隻是前線軍務繁忙,未能抽出空當,末將理應早日來京向殿下叩拜問安。”
“嗬嗬嗬,長明不必拘禮。”
“你身為驃騎將軍,又司職寡人府中司馬。”
“如今於北徐領兵,可見陛下對你是何等信任啊。”
“長明啊,不瞞你說,今日見你如此模樣,寡人心中多有不安。”
“沒想到當年與寡人飲馬淮水那個康長明,已如此蒼老了。”
“誒......話說回來,寡人亦是兩鬢斑白了!”
“殿下千金之軀,仁德寬厚,當百世而常青。”
“末將乃一武夫,當年有幸於殿下身旁當值。”
“南國安邦定國,殿下乃汗馬功勞,末將每每想起,心中無不敬佩!”
“如今廉頗老矣,末將自當堅毅不屈,於北徐州再建功業!”
“好!好啊!”
“康明如此忠義,寡人甚感欣慰。”
“令郎既已隨軍行事,將軍勇武之能亦是後繼有人了!”
“殿下言重了,犬子憨厚,無甚才德,還需在前線多加曆練才是。”
“嗬嗬嗬,說起曆練,文達府上子侄亦隨豫章王去了郢州。”
“你等後輩皆年輕氣盛,還要多向長者討教才是啊!”
臨川王看著康悅,滿臉的笑嗬嗬。
“多謝殿下指點,晚輩定會向軍中將軍虛心討教。”
康悅低頭拱手。
身子也暖和了,敘舊的話也說的差不多了,隻見康長明的臉上逐漸露出了為難之色。
為何這般呢?
自打一進門兒,臨川王就喋喋不休,誇完父親誇兒子,誇完兒子接著就講起對年輕人的期冀,妥妥的一個老領導會見下一代。
臨川王對北徐缺糧草一事隻字不提,這就讓本就木訥的康長明挑不開話題了。
如此從中午說到了夜幕降臨,茶是喝了一杯接著一杯,門外的寒冷早已揮發散去,時不時的還覺得有些悶熱。
於是康長明解下鬥篷,正了正身子。
臨川王依舊維持著笑容,見康長明如此,便欠了欠身。
“來人,速速擺宴,寡人要為長明和康郎君接風洗塵。”
袁柄得令後便安排了下去。
沒一會兒,父子二人的桌子上便擺上了四座小銅鼎,各自盛著熏鹿肉、豬肉脯、仔鵝羹和一些青菜。
又置下兩支玉杯、兩個盛滿酒的壇子。
臨川王舉起金杯:“若論年歲,長明乃我兄長一輩。”
“今日長明兄遠道而來,寡人定要以兄弟之禮相待。”
“殿下萬萬不可!”
康長明俯身跪地叩首。
“自古尊卑有別,我本是藍田草莽,又怎敢與殿下比肩!”
“哎呀,長明快快請起。”
臨川王說著,便起身將他扶了起來。
康悅在一旁杵著,哪裏見過這種架勢。
“長明既然入我府門,就應客隨主便。”
話說到這份兒上了,康長明便緩緩起身,雙眼朦朧,心中泛起了諸多思緒。
沒想到六殿下如此平易近人,沒有一點高姿態,更沒有那些皇族的傲氣。
要說自己輔佐聖主開國有功不假,但能受到皇族親王如此禮遇,真是祖上積德了!
康長明老淚縱橫,端起玉杯一飲而盡。
“痛快!”
“長明忠義壯勇,乃我朝武將魁首也!”
“聖主起兵於雍,長明舉城擁護。”
“昏帝據險於湖,長明率兵破之。”
“鎮竟陵、援司州,盡顯英武之能;監北兗、擊朐城,比肩衛、霍之功。”
“長明戎馬半生,曆經大小百餘戰,驍勇獨步天下;忠義無人能及!”
“縱觀古之將才,孰能敵乎!”
康長明已是知天命的年歲,沉著冷靜乃是多年塑造的基本功,可是臨川王的一番讚揚,真就沒幾個人能不為之動容了。
再看康悅,感動的已是淚眼婆娑,臨川王每說一個字,便如同來回研墨一般,將紅撲撲的底色在他那副硬邦邦的國字臉上緩緩的溶解釋放,最終在臉頰的周圍形成了兩塊兒紅暈,黝黑中透著粉紅。
康長明感激之情難以言表,於是今晚便成了沉醉三日的開始。
父子二人白天被安排到臨川王府各處遊玩觀賞,晚上有臨川王屬官或是府中食客陪著把酒言歡。
如此便過去了三五日。
可是除了第一天晚上見到了臨川王後,康長明就沒在府中見到過他。
都說遲則生變,而如此異樣,對康長明說有兩點不安。
身為北徐左營主帥,無召進京,本是大罪。即便他已上書奏報,但奏表中彈劾蕭辰紙上談兵、禍亂朝綱的內容占了大部分篇幅,加之心情急迫,以至於自己要回京拜見臨川王的事就沒多寫,隻說了句“臣願隻身求糧,以解北徐之急”的話來。
而臨川王以好吃好喝好玩的“三好”招待法招待自己,還一口一個長明兄,卻遲遲不問康長明的來意,這明顯是不想讓自己開口啊。如此一來,康長明隻能帶著滿肚子的陳年老酒回北徐了。
身為左營主帥的顏麵何在?又該如何向老兄弟昌義之和數萬將士交代呢!
正當康長明煩悶之時,忽見揚州治中何敬容來到了門前。
“康將軍,今日由在下陪同二位將軍到東府城遊覽。”
康悅率先起身拱手示意。
何敬容也回了禮。
“何治中稍安。”
康長明麵色陰沉,瞥了他一眼。
“實不相瞞,我二人已到王府多日,而無召回京乃是重罪。”
“我來求見六殿下,就是為了北徐糧草一事。”
“還望治中見諒。”
何敬容聽後微微笑了笑。
“嗬嗬嗬,老將軍多慮了。”
何敬容眯眼笑了笑,神色十分友善。
“老將軍乃我朝武將肱骨,肩負北徐駐防重任,又兼任臨川王司馬,這於情於理,於公於私,將軍都是自家人。”
“現在回到王府,我等理應以親朋之禮相待,二位將軍好生放鬆便是了。”
康長明聽後臉上不由得繃緊了些。
“殿下盛情,老夫自當感激。”
“若以百壇美酒換作幾斛粟米,長明和數萬將士定會銘記殿下恩德。”
“嗬嗬嗬,將軍言重了。”
“早聞老將軍性情耿直,今日得見,果然快人快語。”
“將軍放心,糧草一事,殿下早有安排!”
“哦?治中所言,可是當真?”
“嗬嗬嗬,我乃府中小吏,又怎敢拿將軍打趣呢。”
“將軍還是先隨在下到東府城一遊,是真是假,將軍一看便知。”
說完,何敬容便帶著康長明父子騎馬來到了揚州治所東府城。
城中有臨川王自行組建的軍隊萬餘人,又有東府衛士兩萬餘。
城內武器裝備精致優良;炮車戰車朱漆鮮豔。
馬匹黃牛充盈棚廄;營帳器具一應俱全。
武將或穿銅甲門前操練,或揮彩旗牆上施令;士卒或持長刀各處警戒,或執長戟四處巡查。
部伍士氣飽滿,英姿颯爽。
如此精良的武器裝備,完備的保障條件,康長明隻在數年前攻占梁城時見到過,當然,那支部伍也是臨川王親自率領,和今日眼前的景象相比,著實遜色了些。
而那當年的遜色,亦是南國部伍中的首屈一指。
對了,這話說的當然不是戰力方麵。
康長明稍作思量,而後搖了搖頭,好像對眼前這些並不在乎。
何敬容似乎看出了些什麽。
於是背著手來到他身旁低語:“值此冬日,還有如此豔陽,難得啊。”
康長明瞥了一眼,沒有作聲。
“將軍今日算是來著了。”
“此話怎講?”
“嗬嗬嗬,穀不在倉,而在院場。”
“將軍請隨我來!”
說話間,幾人來到了東府城內的東半邊,此處有穀倉百餘座,又有大片的石板鋪砌而成的院場,雜役們正在把穀倉中的糧食抬出來晾曬。
見此情此景,康長明臉上終於露出一絲輕鬆之意。
“北徐有士卒八萬餘人。”
“依將軍之見,此處粟米可維持多久呢?”
康長明聽後眼前一亮:“眼前粟米成山,麩糠如雪。若為我北徐所得,足以支撐三年!”
何敬容會心一笑。
“嗬嗬嗬,好!”
“不過東府城所儲皆為陳米,將軍不會嫌棄吧?”
“嗬嗬嗬,治中此言,未免小看我軍士卒了。”
“別說是陳米,就是這些麩糠亦夠我軍維持半載了。”
“前線苦寒,將士們能喝上一口熱粥,便能生出三分士氣,若是吃上一餐飯食,足以越過淮水,進軍壽陽!”
“嗬嗬嗬,有將軍此言,壽陽何愁不破!”
“殿下有令!”
康長明父子聽後急忙俯身跪地。
“北徐將士,保國安邦,何其勞苦!寡人日夜憂心,縱躬身戍衛,亦難平心中之願。特從揚州之地,撥陳米三十萬斛,麩糠四十萬斛,支援北徐。康將軍深明大義,乃軍中楷模,望精心押送糧草,以表忠君之意。”
“請將軍在冊上畫押吧!”
何敬容說著,一旁的主簿便遞過一個登記的冊子來。
康長明感動的熱淚盈眶,連連拱手示意。
“殿下一片苦心,老將軍定要銘記啊!”
“殿下之恩,末將永世難忘。”
如此,父子二人帶著隨行將士,用馬車先行護送兩萬斛糧草,踏上了歸途。
南閣裏,皇帝與屠老正在促膝長談。
不為別的,聽聞屠老又生歸隱之意,皇帝哪裏能輕易放手呢!
主仆二人互相給台階,但遲遲沒能達成一致,以至於一場深入的暢談,變成了飯後話閑。
“先生身處南閣,卻已曉通天下之勢。”
“朕曾多番求索,亦不能得其道也!”
“陛下說笑了,陛下乃一代明君,又如何要事事躬親呢!”
“古有漢高祖知人善用,其出身雖為末吏,卻創下不世之功。”
“追根溯源,唯在人心爾!”
“先生所言甚是。”
“不過今日南國,武將年歲已高,文臣多過知命,擢升寒門雖有途徑,但大族之勢......實難逾越啊。”
“而朝中人才,已呈青黃不接之勢。”
“如今文達疾發臥榻,彥達久病待醫,宣達心性散漫,難當大任。”
“唯有弘達、僧達二人,在外任職,隻不過二人之力,不過西北一隅爾。”
“朕亦時常思量,到底是我所托過重,還是人心不一呢?”
“今日聽先生一言,方覺良將賢才,實為難得啊!”
“陛下英明神武,依老朽迂見,陛下還需安神靜心才是。”
“《荀子》有雲: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若將南國比作江河,人才,便是那涓涓細流。”
“重任不為賢能所生,賢能唯以重任所立。”
“陛下隻要順勢而為,多行破格任用,人才乏匱,自當迎刃而解。”
“想來皇室宗親,幾位郡王固然忠心,而長沙王蕭靖曠、西昌侯蕭靖藝亦可獨擋一方。”
“吳平侯蕭子昭仍存安邦定國之誌。”
“若言大族肱骨,徐修仁、周開逸二人,下可治一方州府,上可理一署公務;臧未真、王柬、孫慶緒三人,於內可守律法禮製,於外可行糾察督巡。”
“若言後輩之能,太子勤勉好學,晉王勇於擔當,豫章王行事果斷,皆我南國賢能之士。”
“由此觀之,陛下可無憂矣!”
皇帝聽後露出一抹微笑,隻因屠老這話講得不深不淺,表麵上很合心意。
而皇帝稍作思量後,還是搖了搖頭。
“先生既要離朕而去,何不以實言相告呢!”
屠老聽後眨了眨眼,看來臨別贈言想留個好印象還不成了。
尷尬之際,隻見門外進來一個人。
“蕭辰給陛下問安。”
蕭辰弓著身子,使得二人臉上的褶皺再次被撫平了。
“朕正與先生暢我朝談人才一事,你過來坐吧。”
蕭辰聽後微微一笑,看來這兩個老頭還挺有興致的。
“朕記得蕭卿說過,治國之道,在於民主法治。”
“那麽用人之道,卿觀之如何呢?”
蕭辰稍稍瞥了一眼屠老,隻見他板著臉,眼神有些刻意的躲避著。
“額......恕微臣愚昧。”
“用人之道,乃是君主之術。即便往下說,也是一方大員之學。”
“微臣沒做過高官,所以......不太懂。”
“嗬嗬嗬......”
屠老聽後好像有點兒滿意的意思,但皇帝卻顯得很是失望。
“不過識人之術倒是可以說一說。”
皇帝一愣,和屠老四目相對。
這小子高一句低一句的,這兩個話題,誰虛誰實都分不清了。
“既如此,你可暢所欲言。”
“蕭辰遵旨。”
“要我說,凡人至少有兩麵,或黑或白。”
“但很多人都不止這兩麵,若拿顏色舉例,他們會把黑分成純黑、亮黑、啞光黑;把白分成乳白、雪白、蔥白、象牙白。”
“當然,還有黑白之間的灰色地帶,就不好去形容了。”
“而在我看來,就是這些不好形容的灰色,才是為人處世的根本。”
“有些人性情耿直率真,甘心以黑白區分事物。這類人,最好相處。”
“或逆或順或置之不理,都可以,因為他們心中那杆秤,很清楚。”
“剩下的就是那些搖擺的人了,或是八麵玲瓏,一呼百應;或是甘願忍耐以伺機而動;再或者力行中庸之道,敬百家之言,隻要保住自己,什麽都可以。”
皇帝聽後再次打量著蕭辰,屠老也在一旁若有所思,不作聲。
“恕微臣多嘴了。”
皇帝擺了擺手。
“既為清談,便沒有對錯。”
“適才你所言三色之人,我朝堂之上,定有例舉。”
“蕭卿何不細細說來呢?”
這下可是吹大了,本來想著模模糊糊的說幾句,搪塞一下也就過去了,沒想到還要具體到人了。
蕭辰咽了口唾沫,不知如何是好。
“嗬嗬嗬,也罷。”
“你既然為難,不如朕言其名諱,卿述其性情。”
蕭辰稍稍看了一眼屠老,低聲回應著:“哦!”
“左衛將軍張德繼,如何?”
“張將軍行事謹慎,敢為義舍身,多有壯誌未酬之意。”
蕭辰輕聲說道。
皇帝聽後稍稍點了點頭。
“衛尉少卿伍有常,如何?”
“其誌遠大,其心卻受束縛,手腳略顯拘謹。”
“尚書右仆射袁昂,其人如何?”
“袁公穩如泰山,喜怒不表於色,然......然其壯大宗族之心甚重,誌不可奪。”
皇帝聽後微微笑了笑。
“遊擊右將軍蕭辰,其性若何?”
蕭辰和屠老聽了這話,幾乎同時脖子一挺,愣住了。
“微臣......”
“微臣心性粗糙,生於荒野而難識大體,妄圖謀大局而難免忽視微小。”
“若司職一方尚能應付,若身居高位,恐難成大業。”
“嗬嗬嗬......”
“人貴在有自知之明,蕭卿此言,雖有自輕自賤之嫌,但你一片赤誠之心,朕自然知曉。”
或黑或白或灰,猶如蕭辰心中的那塊石頭,時而沉甸甸,時而軟綿綿。
而皇帝的草草幾句,便如寓清於濁的海水一般,時而波濤洶湧,時而平息如鏡。
至於皇帝是什麽意思,蕭辰也摸不透。
隻覺得今天的屠老很是拘謹罷了。
正是:
浮光掠影夜無痕,主仆上下知幾分。
壯誌欲行天下事,唯有門前遇貴人。
直到臨近東郊臨川王府十裏外的青鬆亭,才見到青石板鋪的主路。
康長明騎在馬上,抖了抖身上的鬥笠,撫著頭頂那頂牛皮縫製而成的帽子,朝前麵望著。
“父親,前麵就到王府了。”
康長明的兒子康悅側身說道。
“把東西看好,不要淋了雨。”
“父親放心,都已安排妥當。”
沒一會,隊伍便來到臨川王府大門口。
隻見袁柄在門前屈身拱手。
“將軍一路辛勞。”
侍從將馬匹和車架牽到後門,康長明和康悅朝著袁柄低頭拱手示意。
“有勞中使。”
“殿下就在內堂,將軍請隨我來。”
於是幾人來到了內堂,隻見六殿下正伏案寫著什麽,見康長明進門,滿臉的心疼憐憫狀。
“末將康長明,叩見殿下。”
父子二人跪地行禮。
“是長明啊!”
“快快請起。”
“謝殿下。”
康長明身著一件青色錦袍,外邊換了一件朱紅色鬥篷。
康悅著銀甲、戴銀盔;腰佩一尺多長的金光寶刀,刀柄是一隻張口的豹子;腳下踏一雙鹿皮翹首靴。
眉毛寬厚,眼神深邃,黝黑的皮膚下藏著一股子勇毅。
“若寡人沒猜錯,身旁這位便是少郎君吧!”
康悅聽後再次低身拱手。
“末將康悅,見過殿下。”
“嗬嗬嗬,好!好啊!”
“自古英雄出少年。”
“郎君神色堅毅,身姿魁梧,寡人今日得見,甚為驚異!”
“來,過來坐。”
於是父子二人便坐到了臨川王左側的位子。
“末將未能事先奏請,冒然造訪,還望殿下恕罪!”
“哎!長明此話就見外了!”
“你有所不知啊,我早已吩咐過下人,若是開國老將來訪,無需向寡人奏報,府中時刻歡迎!”
“特別是你康將軍,寡人望也盼也,沒想到今日便迎來你這位貴客了。”
“殿下垂愛之意,末將感激不盡。”
“隻是前線軍務繁忙,未能抽出空當,末將理應早日來京向殿下叩拜問安。”
“嗬嗬嗬,長明不必拘禮。”
“你身為驃騎將軍,又司職寡人府中司馬。”
“如今於北徐領兵,可見陛下對你是何等信任啊。”
“長明啊,不瞞你說,今日見你如此模樣,寡人心中多有不安。”
“沒想到當年與寡人飲馬淮水那個康長明,已如此蒼老了。”
“誒......話說回來,寡人亦是兩鬢斑白了!”
“殿下千金之軀,仁德寬厚,當百世而常青。”
“末將乃一武夫,當年有幸於殿下身旁當值。”
“南國安邦定國,殿下乃汗馬功勞,末將每每想起,心中無不敬佩!”
“如今廉頗老矣,末將自當堅毅不屈,於北徐州再建功業!”
“好!好啊!”
“康明如此忠義,寡人甚感欣慰。”
“令郎既已隨軍行事,將軍勇武之能亦是後繼有人了!”
“殿下言重了,犬子憨厚,無甚才德,還需在前線多加曆練才是。”
“嗬嗬嗬,說起曆練,文達府上子侄亦隨豫章王去了郢州。”
“你等後輩皆年輕氣盛,還要多向長者討教才是啊!”
臨川王看著康悅,滿臉的笑嗬嗬。
“多謝殿下指點,晚輩定會向軍中將軍虛心討教。”
康悅低頭拱手。
身子也暖和了,敘舊的話也說的差不多了,隻見康長明的臉上逐漸露出了為難之色。
為何這般呢?
自打一進門兒,臨川王就喋喋不休,誇完父親誇兒子,誇完兒子接著就講起對年輕人的期冀,妥妥的一個老領導會見下一代。
臨川王對北徐缺糧草一事隻字不提,這就讓本就木訥的康長明挑不開話題了。
如此從中午說到了夜幕降臨,茶是喝了一杯接著一杯,門外的寒冷早已揮發散去,時不時的還覺得有些悶熱。
於是康長明解下鬥篷,正了正身子。
臨川王依舊維持著笑容,見康長明如此,便欠了欠身。
“來人,速速擺宴,寡人要為長明和康郎君接風洗塵。”
袁柄得令後便安排了下去。
沒一會兒,父子二人的桌子上便擺上了四座小銅鼎,各自盛著熏鹿肉、豬肉脯、仔鵝羹和一些青菜。
又置下兩支玉杯、兩個盛滿酒的壇子。
臨川王舉起金杯:“若論年歲,長明乃我兄長一輩。”
“今日長明兄遠道而來,寡人定要以兄弟之禮相待。”
“殿下萬萬不可!”
康長明俯身跪地叩首。
“自古尊卑有別,我本是藍田草莽,又怎敢與殿下比肩!”
“哎呀,長明快快請起。”
臨川王說著,便起身將他扶了起來。
康悅在一旁杵著,哪裏見過這種架勢。
“長明既然入我府門,就應客隨主便。”
話說到這份兒上了,康長明便緩緩起身,雙眼朦朧,心中泛起了諸多思緒。
沒想到六殿下如此平易近人,沒有一點高姿態,更沒有那些皇族的傲氣。
要說自己輔佐聖主開國有功不假,但能受到皇族親王如此禮遇,真是祖上積德了!
康長明老淚縱橫,端起玉杯一飲而盡。
“痛快!”
“長明忠義壯勇,乃我朝武將魁首也!”
“聖主起兵於雍,長明舉城擁護。”
“昏帝據險於湖,長明率兵破之。”
“鎮竟陵、援司州,盡顯英武之能;監北兗、擊朐城,比肩衛、霍之功。”
“長明戎馬半生,曆經大小百餘戰,驍勇獨步天下;忠義無人能及!”
“縱觀古之將才,孰能敵乎!”
康長明已是知天命的年歲,沉著冷靜乃是多年塑造的基本功,可是臨川王的一番讚揚,真就沒幾個人能不為之動容了。
再看康悅,感動的已是淚眼婆娑,臨川王每說一個字,便如同來回研墨一般,將紅撲撲的底色在他那副硬邦邦的國字臉上緩緩的溶解釋放,最終在臉頰的周圍形成了兩塊兒紅暈,黝黑中透著粉紅。
康長明感激之情難以言表,於是今晚便成了沉醉三日的開始。
父子二人白天被安排到臨川王府各處遊玩觀賞,晚上有臨川王屬官或是府中食客陪著把酒言歡。
如此便過去了三五日。
可是除了第一天晚上見到了臨川王後,康長明就沒在府中見到過他。
都說遲則生變,而如此異樣,對康長明說有兩點不安。
身為北徐左營主帥,無召進京,本是大罪。即便他已上書奏報,但奏表中彈劾蕭辰紙上談兵、禍亂朝綱的內容占了大部分篇幅,加之心情急迫,以至於自己要回京拜見臨川王的事就沒多寫,隻說了句“臣願隻身求糧,以解北徐之急”的話來。
而臨川王以好吃好喝好玩的“三好”招待法招待自己,還一口一個長明兄,卻遲遲不問康長明的來意,這明顯是不想讓自己開口啊。如此一來,康長明隻能帶著滿肚子的陳年老酒回北徐了。
身為左營主帥的顏麵何在?又該如何向老兄弟昌義之和數萬將士交代呢!
正當康長明煩悶之時,忽見揚州治中何敬容來到了門前。
“康將軍,今日由在下陪同二位將軍到東府城遊覽。”
康悅率先起身拱手示意。
何敬容也回了禮。
“何治中稍安。”
康長明麵色陰沉,瞥了他一眼。
“實不相瞞,我二人已到王府多日,而無召回京乃是重罪。”
“我來求見六殿下,就是為了北徐糧草一事。”
“還望治中見諒。”
何敬容聽後微微笑了笑。
“嗬嗬嗬,老將軍多慮了。”
何敬容眯眼笑了笑,神色十分友善。
“老將軍乃我朝武將肱骨,肩負北徐駐防重任,又兼任臨川王司馬,這於情於理,於公於私,將軍都是自家人。”
“現在回到王府,我等理應以親朋之禮相待,二位將軍好生放鬆便是了。”
康長明聽後臉上不由得繃緊了些。
“殿下盛情,老夫自當感激。”
“若以百壇美酒換作幾斛粟米,長明和數萬將士定會銘記殿下恩德。”
“嗬嗬嗬,將軍言重了。”
“早聞老將軍性情耿直,今日得見,果然快人快語。”
“將軍放心,糧草一事,殿下早有安排!”
“哦?治中所言,可是當真?”
“嗬嗬嗬,我乃府中小吏,又怎敢拿將軍打趣呢。”
“將軍還是先隨在下到東府城一遊,是真是假,將軍一看便知。”
說完,何敬容便帶著康長明父子騎馬來到了揚州治所東府城。
城中有臨川王自行組建的軍隊萬餘人,又有東府衛士兩萬餘。
城內武器裝備精致優良;炮車戰車朱漆鮮豔。
馬匹黃牛充盈棚廄;營帳器具一應俱全。
武將或穿銅甲門前操練,或揮彩旗牆上施令;士卒或持長刀各處警戒,或執長戟四處巡查。
部伍士氣飽滿,英姿颯爽。
如此精良的武器裝備,完備的保障條件,康長明隻在數年前攻占梁城時見到過,當然,那支部伍也是臨川王親自率領,和今日眼前的景象相比,著實遜色了些。
而那當年的遜色,亦是南國部伍中的首屈一指。
對了,這話說的當然不是戰力方麵。
康長明稍作思量,而後搖了搖頭,好像對眼前這些並不在乎。
何敬容似乎看出了些什麽。
於是背著手來到他身旁低語:“值此冬日,還有如此豔陽,難得啊。”
康長明瞥了一眼,沒有作聲。
“將軍今日算是來著了。”
“此話怎講?”
“嗬嗬嗬,穀不在倉,而在院場。”
“將軍請隨我來!”
說話間,幾人來到了東府城內的東半邊,此處有穀倉百餘座,又有大片的石板鋪砌而成的院場,雜役們正在把穀倉中的糧食抬出來晾曬。
見此情此景,康長明臉上終於露出一絲輕鬆之意。
“北徐有士卒八萬餘人。”
“依將軍之見,此處粟米可維持多久呢?”
康長明聽後眼前一亮:“眼前粟米成山,麩糠如雪。若為我北徐所得,足以支撐三年!”
何敬容會心一笑。
“嗬嗬嗬,好!”
“不過東府城所儲皆為陳米,將軍不會嫌棄吧?”
“嗬嗬嗬,治中此言,未免小看我軍士卒了。”
“別說是陳米,就是這些麩糠亦夠我軍維持半載了。”
“前線苦寒,將士們能喝上一口熱粥,便能生出三分士氣,若是吃上一餐飯食,足以越過淮水,進軍壽陽!”
“嗬嗬嗬,有將軍此言,壽陽何愁不破!”
“殿下有令!”
康長明父子聽後急忙俯身跪地。
“北徐將士,保國安邦,何其勞苦!寡人日夜憂心,縱躬身戍衛,亦難平心中之願。特從揚州之地,撥陳米三十萬斛,麩糠四十萬斛,支援北徐。康將軍深明大義,乃軍中楷模,望精心押送糧草,以表忠君之意。”
“請將軍在冊上畫押吧!”
何敬容說著,一旁的主簿便遞過一個登記的冊子來。
康長明感動的熱淚盈眶,連連拱手示意。
“殿下一片苦心,老將軍定要銘記啊!”
“殿下之恩,末將永世難忘。”
如此,父子二人帶著隨行將士,用馬車先行護送兩萬斛糧草,踏上了歸途。
南閣裏,皇帝與屠老正在促膝長談。
不為別的,聽聞屠老又生歸隱之意,皇帝哪裏能輕易放手呢!
主仆二人互相給台階,但遲遲沒能達成一致,以至於一場深入的暢談,變成了飯後話閑。
“先生身處南閣,卻已曉通天下之勢。”
“朕曾多番求索,亦不能得其道也!”
“陛下說笑了,陛下乃一代明君,又如何要事事躬親呢!”
“古有漢高祖知人善用,其出身雖為末吏,卻創下不世之功。”
“追根溯源,唯在人心爾!”
“先生所言甚是。”
“不過今日南國,武將年歲已高,文臣多過知命,擢升寒門雖有途徑,但大族之勢......實難逾越啊。”
“而朝中人才,已呈青黃不接之勢。”
“如今文達疾發臥榻,彥達久病待醫,宣達心性散漫,難當大任。”
“唯有弘達、僧達二人,在外任職,隻不過二人之力,不過西北一隅爾。”
“朕亦時常思量,到底是我所托過重,還是人心不一呢?”
“今日聽先生一言,方覺良將賢才,實為難得啊!”
“陛下英明神武,依老朽迂見,陛下還需安神靜心才是。”
“《荀子》有雲: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若將南國比作江河,人才,便是那涓涓細流。”
“重任不為賢能所生,賢能唯以重任所立。”
“陛下隻要順勢而為,多行破格任用,人才乏匱,自當迎刃而解。”
“想來皇室宗親,幾位郡王固然忠心,而長沙王蕭靖曠、西昌侯蕭靖藝亦可獨擋一方。”
“吳平侯蕭子昭仍存安邦定國之誌。”
“若言大族肱骨,徐修仁、周開逸二人,下可治一方州府,上可理一署公務;臧未真、王柬、孫慶緒三人,於內可守律法禮製,於外可行糾察督巡。”
“若言後輩之能,太子勤勉好學,晉王勇於擔當,豫章王行事果斷,皆我南國賢能之士。”
“由此觀之,陛下可無憂矣!”
皇帝聽後露出一抹微笑,隻因屠老這話講得不深不淺,表麵上很合心意。
而皇帝稍作思量後,還是搖了搖頭。
“先生既要離朕而去,何不以實言相告呢!”
屠老聽後眨了眨眼,看來臨別贈言想留個好印象還不成了。
尷尬之際,隻見門外進來一個人。
“蕭辰給陛下問安。”
蕭辰弓著身子,使得二人臉上的褶皺再次被撫平了。
“朕正與先生暢我朝談人才一事,你過來坐吧。”
蕭辰聽後微微一笑,看來這兩個老頭還挺有興致的。
“朕記得蕭卿說過,治國之道,在於民主法治。”
“那麽用人之道,卿觀之如何呢?”
蕭辰稍稍瞥了一眼屠老,隻見他板著臉,眼神有些刻意的躲避著。
“額......恕微臣愚昧。”
“用人之道,乃是君主之術。即便往下說,也是一方大員之學。”
“微臣沒做過高官,所以......不太懂。”
“嗬嗬嗬......”
屠老聽後好像有點兒滿意的意思,但皇帝卻顯得很是失望。
“不過識人之術倒是可以說一說。”
皇帝一愣,和屠老四目相對。
這小子高一句低一句的,這兩個話題,誰虛誰實都分不清了。
“既如此,你可暢所欲言。”
“蕭辰遵旨。”
“要我說,凡人至少有兩麵,或黑或白。”
“但很多人都不止這兩麵,若拿顏色舉例,他們會把黑分成純黑、亮黑、啞光黑;把白分成乳白、雪白、蔥白、象牙白。”
“當然,還有黑白之間的灰色地帶,就不好去形容了。”
“而在我看來,就是這些不好形容的灰色,才是為人處世的根本。”
“有些人性情耿直率真,甘心以黑白區分事物。這類人,最好相處。”
“或逆或順或置之不理,都可以,因為他們心中那杆秤,很清楚。”
“剩下的就是那些搖擺的人了,或是八麵玲瓏,一呼百應;或是甘願忍耐以伺機而動;再或者力行中庸之道,敬百家之言,隻要保住自己,什麽都可以。”
皇帝聽後再次打量著蕭辰,屠老也在一旁若有所思,不作聲。
“恕微臣多嘴了。”
皇帝擺了擺手。
“既為清談,便沒有對錯。”
“適才你所言三色之人,我朝堂之上,定有例舉。”
“蕭卿何不細細說來呢?”
這下可是吹大了,本來想著模模糊糊的說幾句,搪塞一下也就過去了,沒想到還要具體到人了。
蕭辰咽了口唾沫,不知如何是好。
“嗬嗬嗬,也罷。”
“你既然為難,不如朕言其名諱,卿述其性情。”
蕭辰稍稍看了一眼屠老,低聲回應著:“哦!”
“左衛將軍張德繼,如何?”
“張將軍行事謹慎,敢為義舍身,多有壯誌未酬之意。”
蕭辰輕聲說道。
皇帝聽後稍稍點了點頭。
“衛尉少卿伍有常,如何?”
“其誌遠大,其心卻受束縛,手腳略顯拘謹。”
“尚書右仆射袁昂,其人如何?”
“袁公穩如泰山,喜怒不表於色,然......然其壯大宗族之心甚重,誌不可奪。”
皇帝聽後微微笑了笑。
“遊擊右將軍蕭辰,其性若何?”
蕭辰和屠老聽了這話,幾乎同時脖子一挺,愣住了。
“微臣......”
“微臣心性粗糙,生於荒野而難識大體,妄圖謀大局而難免忽視微小。”
“若司職一方尚能應付,若身居高位,恐難成大業。”
“嗬嗬嗬......”
“人貴在有自知之明,蕭卿此言,雖有自輕自賤之嫌,但你一片赤誠之心,朕自然知曉。”
或黑或白或灰,猶如蕭辰心中的那塊石頭,時而沉甸甸,時而軟綿綿。
而皇帝的草草幾句,便如寓清於濁的海水一般,時而波濤洶湧,時而平息如鏡。
至於皇帝是什麽意思,蕭辰也摸不透。
隻覺得今天的屠老很是拘謹罷了。
正是:
浮光掠影夜無痕,主仆上下知幾分。
壯誌欲行天下事,唯有門前遇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