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清早,蕭辰和裴淵明騎著快馬回到了蕭子昭署部的營帳裏。
蕭子昭早已知曉他們兩個昨天夜裏出去的事情,試想蕭辰還能做什麽,無非是搜集臨川王具體說是蕭子昭拉攏諸將軍一同參奏蕭靖藝的證據罷了!
人活一口氣,有臨川王這座大樹靠著,難道還怕他一個毛頭小子不成!
侍中、驃騎大將軍臨川王大帳外,數十個寺人端著洗漱器具排著長隊候著。
不一會兒,身著錦袍的袁炳輕輕推開帳門,朝他們招了招手。
蕭子昭在大帳外的一角,見狀後急忙小跑過來,朝袁炳低身拱手。
“袁炳給刺史問安。”
袁炳低頭拱手。
“總管不必多禮,都是自家人,嗬嗬嗬。”
蕭子昭說著,便上前撫了撫袁炳得胳膊。
“殿下剛剛醒來,正要召見刺史。”
“哦,那我這就進去,多謝了。”
於是袁炳掀起布簾,蕭子昭低頭走了進去。
臨川王正在修麵,隻穿了一件絲綢材料的褥衣,那如同茭白一般的皮膚讓蕭子昭這個文人雅士見了都有些害羞。
於是蕭子昭低頭拱手。
“殿下喚我?”
“嗯。”
“坐吧。”
於是蕭子昭湊到跟前,低身站在了臨川王身邊。
“蕭辰既奉命持節來此,一定有什麽事要做吧?”
“回殿下,蕭辰十分謙和,就連那幹癟臭魚都吃得津津有味,看來是懼怕殿下之威,不敢造次了。”
“嗬嗬嗬......”
臨川王聽後甚是滿意。
“且不說他是真是假,畢竟這是我北徐大營,不比在宮裏,他還能怎樣!”
“殿下所言甚是,不過昨夜他與裴淵明去了左營康長明處,據探報說,昌義之也在帳中!”
“左營?康長明與蕭辰並無瓜葛,他去作甚呢!”
“還有那個昌義之,竟敢擅離職守,真是不把寡人放在眼裏了!”
“末將也是這麽想,怕不是因為那封奏表,這兩人一定是心存不滿,再經蕭辰這麽一番蠱惑,恐怕伺機報複也說不定!”
“兩隻老犬罷了!”
“南國邊境綿長,大小戰事連年不斷。而他們二人,除了輔佐陛下開國踐祚,已有數年未建功勳了。”
“你還記得二州刺史張稷之死,皆因那康長明趕赴救援時搖擺不定,失了戰機,堂堂一個開國老將、直閣將軍,竟然讓一群暴民搶了先,真是笑話!”
蕭子昭見狀急忙補刀:“張稷乃陛下心腹之人,又屢立戰功,經此一事,恐怕康長明也隻能止步於東堂了。”
“五州都督那邊,有何動向啊?”
“回殿下,自從我等上表後,那蕭靖藝終日惶恐,寢食難安,昨日於宴席上亦不敢輕易言語。”
“嗯,你行事縝密,寡人甚是放心,這件事就由你去善後吧!”
“末將遵命!”
“對了殿下,若是蕭辰這兩日想見殿下,我該如何應對呢?”
臨川王朝著修麵的寺人擺了擺手,而後擦幹了臉麵。
“見與不見,他能奈我何?”
“他既是奉旨勞軍,就讓他體會一下邊關苦寒再說吧!”
“末將明白了。”
蕭辰見臨川王還沒有召見的意思,也並未理會。
反倒是裴淵明有些坐不住了。
“常侍,臨川王身為主帥,卻遲遲不召見朝廷來使,這可是忤逆之罪!”
“常侍何不上表參奏一番,老朽願一同署名!”
蕭辰理了理錦袍,端坐著喝茶沒接話。
“常侍,你倒是說句話啊!”
見裴淵明有些急躁,蕭辰這才欠身給他續了杯茶。
“老將軍稍安勿躁。”
“我來之前和陛下、七殿下商議過了,像如今這種情形,乃是意料之中。”
“他不召見我們,就是擺明了不讓我們了解更多情況。”
“可陛下不是給了你聖旨,你為何不轉交於臨川王呢!”
“哎,讀個聖旨當然簡單。可昨夜我們在康將軍帳中所商議的,是個新情況,我得修書一封,呈奏給陛下才是。”
“常侍之意,是要力主分兵而戰嗎?”
裴淵明欠著身子,原本昨晚的事隻當成了私下探討,可沒想到蕭辰卻要來真的了。
“昨夜我想了想,還有一些細節,請將軍給我出出主意。”
“常侍請講吧,我知無不言!”
“嗯。”
“據我所知,臨川王本身並無統將領兵之能,將軍說呢?”
裴淵明的臉一下子就綠了。
這都是什麽話,人家如今是主帥,即便沒那個能力,也輪不到別人坐這個位子啊!
況且朝廷裏真就沒什麽人可用,有臨川王坐鎮,陛下更多的是有個心安罷了。
見裴淵明遲疑,蕭辰故意湊上前去。
“難道我說錯了?”
“額......單從馭將之能來看,臨川王從輔佐聖主開國踐祚,又到定撫東南數郡,其功勳甚偉,不過大多是因其所部將軍能征善戰,有勇有謀,才成就一番功績。”
“好!那我繼續說了。”
“如果說分兵成立,我軍左右兩麵各自為戰,自主能力就會加強。而康昌明、昌義之和蕭靖藝三位將軍乃是朝中武將之首,陛下若能給他們放權,他們一定會鞠躬盡瘁,加之他們求功心切,相比聽從當前主帥的安排行事,他們一定會更加用心!”
裴淵明聽後皺了皺眉頭。
“請恕我直言。”
“將軍請講。”
“常侍所言分兵之策,本無前例可循,況且十餘萬將士沒有主帥,實在與禮製相悖,到時候三軍呼應不成,恐會壞了大事!”
“將軍所言甚是!”
“嗯?”
裴淵明聽得一愣,既然如此,你還力主分兵做什麽!
“這就是分兵之策需要賭一賭的地方。”
“賭?”
“對,一旦分兵成功,臨川王於正麵迎敵,兩側兵力已不受其直接控製,到那時,他自然會為了自保而穩紮穩打,我們賭的就是他是否會止步不前。”
“畢竟是皇族貴胄,南國的安危亦是他個人的安危,倘若此戰因其退縮而失敗,他又有何顏麵去見陛下!”
“此外,他手下有蕭靖藝、建安王等忠勇武將,還有陸明霞、到茂公、何敬容等謀士,他們又怎能眼睜睜的看著左右兩側的將軍搶了大功呢!”
裴淵明捋捋胡須,稍作點頭。
“常侍所言,乃是激將之法,以分兵之策,逼迫臨川王等人主動出擊,此策若成,多方皆可得利”
“不過臨川王會不會被激起戰意,我實在不敢賭,畢竟此局事關南國安危,我勸常侍你亦要三思而行啊!”
“所以我有一事求將軍。”
“常侍請講。”
“我想勞煩將軍親自回一趟京都,將奏表交給陛下。”
“可是陛下有交代,讓我護你周全,如果僅留常侍一人在這,恐怕......”
“嗬嗬嗬,沒事,將軍就放心吧。”
“我這就去寫。”
過了一個時辰左右,蕭辰將手書交給了裴淵明,裴淵明又向蕭辰引薦了一位老將,名喚歐陽僧寶,乃是宮中帶過來的屯騎校尉。
此人極為勇毅,隻是年歲有些高罷了,武藝不在裴淵明之下,足以接替他保護蕭辰的任務。
於是裴淵明帶幾個貼身侍衛,騎快馬踏上了回京之路。
蕭辰的帳外,都是從宮裏跟過來的侍衛,去掉跟裴淵明走了的,還剩百十餘人,安全保障也很充分。
卻說蕭子昭聽聞裴淵明出了大營,急忙小跑到蕭辰的帳外,見還有宮中侍衛在,不禁泛起了尋思。
隻他一人回京,一定是有什麽要緊事了。
“刺史蕭子昭前來拜見蕭使。”
歐陽僧寶見蕭子昭過來說話,先是稍稍拱手,而後厲聲說道:“常侍還在休息,刺史請回吧!”
蕭子昭聽得一愣,這要是在平時早就上去揣他了。
可畢竟是宮裏來的侍衛,打狗還得看主人。
於是蕭子昭轉而一笑。
“若是我沒認錯,汝乃屯騎校尉歐陽兄了?”
歐陽僧寶此時有五十多快六十歲的樣子,他蕭子昭才三十幾歲,論輩分怎麽說也得叫一聲叔伯了。
見他這般失禮,歐陽僧寶隻是眯著眼,點了點頭。
“正是!”
這一句回答,語氣比對麵蕭子昭這個刺史還硬朗。
蕭子昭見狀隻得微微一笑。
看來蕭辰是有備而來了,這個屯騎校尉可是名聲在外,數年前在上林苑裏為了保護陛下,赤手空拳與豹子搏鬥,實打實的一員猛將!
沒想到陛下能把他安排給蕭辰,可見陛下用心良苦了!
“既如此,我就先回了。”
蕭辰在帳內聽到了二人的對話,這小子就是來看看蕭辰在做什麽的,既然這樣,怎麽能讓人空手而歸呢!
於是蕭辰將一張帶著字跡的糙紙攥在手裏走到了門口。
“門外何人啊?”
話是這麽問,但蕭辰正欠著布簾看著蕭子昭呢。
歐陽僧寶聞聲後回身拱手。
“回常侍,蕭刺史前來求見!”
“哦!是蕭刺史啊,請進吧。”
說著,蕭辰便將那張糙紙揉成了團,扔在了門簾底下,而後急忙跑到榻上假裝整理著衣襟。
蕭子昭於門口低頭拱手。
“臣蕭子昭,參見蕭使。”
“哎呦,刺史不必拘禮啊,快請坐。”
蕭辰說著,特地背對蕭子昭,續著炭火煮茶。
那蕭子昭借著低頭的機會,從地上拾起了一個紙團,進而揣進了袖子裏。
“蕭使在休息,我本不該打擾,隻是大營守衛來報,說您啟程回京了,所以我便過來看看。”
“奧,沒有沒有。”
蕭辰轉過身,續上了一杯茶遞了過來。
“是宮中飛鴿傳書,說有要事召裴將軍回去,具體是什麽事,我也不清楚。”
“既已來到了北徐,難不成刺史還保護不了我這條小命嘛!”
“嗬嗬嗬......蕭使說笑了,按禮製陛下使節本該有護衛三百。”
“可您來北徐,隻帶了區區百人,足見陛下和使節對我外軍頗為信任!”
“是嗎?能帶那麽多人啊!不過要我說,帶這一百人都多了。”
“嗬嗬嗬......”
“不知使節接下來還有何安排呢?”
蕭子昭抿了一口茶。
蕭辰也跟著喝了一杯。
“也沒什麽安排,刺史對我如此關照,即便有安排,無非就是走個形式,看一下軍隊布防,士卒飲食,訓練狀態這些。”
“不會打擾大家吧?”
“使節既來勞軍,我北徐將士感激還來不及,怎麽能說是打擾呢!”
“嗬嗬嗬,那就好,那就好。”
看來還讓巡視,也讓到處查看,啥都答應了,就是不說麵見臨川王的事。
既如此,就借機四處看看吧!
蕭辰心裏知道,如果分兵的計劃成了,那麽昌義之、康長明和蕭靖藝三人一定會做出些名堂來,到那時候即便臨川王的人心眼再多、再厭戰,也得想辦法搶功,絕不會待在原地,畢竟手底下有那麽多人要安排呢,如此天賜良機,又怎麽甘心錯過呢!
但要是分兵不成,就不是這麽回事了。
因為從當前臨川王安排的防務來看,三個將軍分兵兩側,昌義之和康長明屯兵洛口東南側作為左軍,而蕭子昭所部在洛口以東的淮河下遊,作為右軍,臨川王自己的軍隊正對洛口,距離不過十裏,是正麵戰場所在,他每下一道指令,左右二軍就要按照命令走一步,根本沒有自主性可言,如此一來,能不能取勝還真就不知道了。
“敢問蕭刺史貴庚啊?”
蕭子昭聽了這話倒有些措手不及,沒想到這豎子還跟自己嘮起家常了,看來是對自己無微不至的關心和臨川王的帥威所折服,多少有點這個意思。
“回使節,末將已三十有七。”
“刺史為政清廉,功勳卓越,我早有耳聞。不瞞你說,能與刺史這般朝廷肱骨結交,在下真是三生有幸啊!”
“末將不敢,使節此話真是折煞我也!”
“子昭乃是殿下和陛下一手提拔,對陛下和南國忠心耿耿,天地可鑒!”
“至於位居人臣,亦是陛下錯愛。”
“子昭自出任刺史以來,夜夜枕戈待旦,行事如履薄冰,終日惶惶不安,隻因聖主恩澤降身,實在馬虎不得啊。”
謔!這小詞兒甩的。
蕭辰是忍了又忍,千萬不能當人家麵笑出來不是。
“是啊,殿下身擔大任,置自身安危於不顧;刺史您亦不辭勞苦為陛下分憂。反觀我蕭辰,竟然心存疑慮,對殿下有偏見,我真是......羞愧萬分!”
“還望子昭兄和殿下海涵!”
蕭辰的臉上一陣酸楚襲來,起身拱手作禮。
蕭子昭著實被蕭辰這一番自我譴責所感動了。
不說他如何豎子,也不說他有多不招人喜歡,單單說他能這般醒悟,就是他內心的動容,是他接連不順意所煥發出來的思考,更是自己和臨川王的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良苦用心!
“常侍如此忠義,子昭......又如何不羞愧呢!”
說著,蕭子昭滿是自責,低著頭示意著。
“我與常侍雖在政見上有相左之處,不過你我忠君報國之心如出一轍。”
“殿下多次教誨於我,要習人之長,容人之短。”
“今日見常侍如此仁義之心,子昭不得不反思已過,還望常侍摒棄前嫌,與我和殿下一起,拱衛南國大業!”
“常侍忠義,請受子昭一拜!”
蕭子昭說著,雙腿一軟,便跪在了破布蒙著的土地上。
“哎呀!使不得!使不得啊!”
“刺史乃千金之軀,你我一見如故,能成為好友乃是蕭辰求之不得。”
“既如此,子昭願與常侍義結金蘭,同輔南國。”
蕭辰稍稍低下頭,並未做回應。
這下可是把蕭子昭給懵住了,什麽意思?我說結拜成兄弟還不同意嗎?
“常侍是嫌我地位卑賤不成?”
“不不不,刺史乃一方大員,於朝中亦有坐席,反觀我蕭辰卻是無甚地位......我......”
蕭子昭的腦子快速轉動著,他有什麽可堅持的呢!
自己是刺史,不比你散騎常侍差啊,雖說你新晉了子爵,但我也是吳平縣侯!
“還請子昭兄見諒,我實在有難言之隱啊!”
聽蕭辰這麽說,蕭子昭的好奇心頓時就被激發了。
還有難言之隱?什麽難言之隱?
話說這蕭辰來自番邦,在南國無親無故的,還能有什麽顧慮?莫非之前的傳言,他這個蕭和陛下的蕭是同族了?
如果是同族,他是皇族親王輩?還是皇子一輩?
蕭子昭側過身子,皺起了眉頭。
“實不相瞞,我雖來自番邦,可這蕭姓......”
“常侍且慢!”
蕭子昭幡然醒悟!急忙以正麵相對,揚起手打斷了蕭辰。
而後又走到帳門前,掩了掩布簾。
“既是難言之隱,子昭就不便多問了。”
蕭辰聽後微微點了點頭。
“既然不能結為兄弟,子昭冒昧懇請,你我二人以手足之禮相待,常侍意下如何?”
手足之禮?那就是兄弟關係了。
蕭辰想了想,自從入宮以來,先是皇帝,再是臨川王,七殿下,易瓊,這幾人和自己都是手足之禮相待,不過最踏實最舒服的也就是易瓊和七殿下了。
也罷,多一個不多。
“如此......甚好,蕭辰見過兄長。”
蕭辰深深作揖。
“常侍快快免禮!”
話說蕭子昭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但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從蕭辰來到南國那天起,一連串的大事都和他有關,以至於平步青雲,如今又受到重用,這也許就是最好的證明了。至於他和陛下的關係,還是不知道的好。
而蕭辰呢,心中也有自己的打算。
這蕭子昭聽上去唯臨川王之令是從,可是換位思考一下,同為蕭姓,同根同源,理應位居人臣,過榮華富貴的日子,現實也是如此。
不過他這個蕭和皇帝的蕭是堂兄弟,隔了一代人。
能做到地方刺史不得不說靠的是臨川王的極力舉薦,原本是食邑一方的侯爵,日子過得也很從容,隻不過誰又不想往上爬呢!
要不是蕭子昭的二弟蕭子建嗜酒成性,搶擄民女,以至於被開除軍籍貶為庶人,他蕭子昭也就不會受到牽連。
論才幹和謀略蕭子昭足以獨當一麵,配得上朝廷肱骨的稱謂,隻不過血脈關係隔了一層,想要拋開旁人直接和陛下搞關係還是困難了些。最終也隻得依附於臨川王門下,如此才保障了今日的地位了。
蕭子昭心中更是思緒萬千。
看蕭辰那年歲,準是子侄一輩了,還好陛下已經立了儲君,若是這小子早來幾年,估計現在的太子也要苦惱了。
做的好不如生的好,今日蕭辰的難言之隱,也解開了自己和臨川王揣測已久的疑問,可是要不要告訴臨川王,還得另說著。
所謂靠山,前提他要是座山。
臨川王這座山看著是高聳巍峨,可種種跡象表明,他這座山也時不時的掉落著石頭。
結黨營私、謀害異己、魚肉百姓、踐踏朝綱。
等到聖主緩過勁兒來,少不了要整治一番了。
正是:
無中生有有作無,虛中露實實當虛。
霧雪風霜皆為表,溝壑窪穀亦成渠。
蕭子昭早已知曉他們兩個昨天夜裏出去的事情,試想蕭辰還能做什麽,無非是搜集臨川王具體說是蕭子昭拉攏諸將軍一同參奏蕭靖藝的證據罷了!
人活一口氣,有臨川王這座大樹靠著,難道還怕他一個毛頭小子不成!
侍中、驃騎大將軍臨川王大帳外,數十個寺人端著洗漱器具排著長隊候著。
不一會兒,身著錦袍的袁炳輕輕推開帳門,朝他們招了招手。
蕭子昭在大帳外的一角,見狀後急忙小跑過來,朝袁炳低身拱手。
“袁炳給刺史問安。”
袁炳低頭拱手。
“總管不必多禮,都是自家人,嗬嗬嗬。”
蕭子昭說著,便上前撫了撫袁炳得胳膊。
“殿下剛剛醒來,正要召見刺史。”
“哦,那我這就進去,多謝了。”
於是袁炳掀起布簾,蕭子昭低頭走了進去。
臨川王正在修麵,隻穿了一件絲綢材料的褥衣,那如同茭白一般的皮膚讓蕭子昭這個文人雅士見了都有些害羞。
於是蕭子昭低頭拱手。
“殿下喚我?”
“嗯。”
“坐吧。”
於是蕭子昭湊到跟前,低身站在了臨川王身邊。
“蕭辰既奉命持節來此,一定有什麽事要做吧?”
“回殿下,蕭辰十分謙和,就連那幹癟臭魚都吃得津津有味,看來是懼怕殿下之威,不敢造次了。”
“嗬嗬嗬......”
臨川王聽後甚是滿意。
“且不說他是真是假,畢竟這是我北徐大營,不比在宮裏,他還能怎樣!”
“殿下所言甚是,不過昨夜他與裴淵明去了左營康長明處,據探報說,昌義之也在帳中!”
“左營?康長明與蕭辰並無瓜葛,他去作甚呢!”
“還有那個昌義之,竟敢擅離職守,真是不把寡人放在眼裏了!”
“末將也是這麽想,怕不是因為那封奏表,這兩人一定是心存不滿,再經蕭辰這麽一番蠱惑,恐怕伺機報複也說不定!”
“兩隻老犬罷了!”
“南國邊境綿長,大小戰事連年不斷。而他們二人,除了輔佐陛下開國踐祚,已有數年未建功勳了。”
“你還記得二州刺史張稷之死,皆因那康長明趕赴救援時搖擺不定,失了戰機,堂堂一個開國老將、直閣將軍,竟然讓一群暴民搶了先,真是笑話!”
蕭子昭見狀急忙補刀:“張稷乃陛下心腹之人,又屢立戰功,經此一事,恐怕康長明也隻能止步於東堂了。”
“五州都督那邊,有何動向啊?”
“回殿下,自從我等上表後,那蕭靖藝終日惶恐,寢食難安,昨日於宴席上亦不敢輕易言語。”
“嗯,你行事縝密,寡人甚是放心,這件事就由你去善後吧!”
“末將遵命!”
“對了殿下,若是蕭辰這兩日想見殿下,我該如何應對呢?”
臨川王朝著修麵的寺人擺了擺手,而後擦幹了臉麵。
“見與不見,他能奈我何?”
“他既是奉旨勞軍,就讓他體會一下邊關苦寒再說吧!”
“末將明白了。”
蕭辰見臨川王還沒有召見的意思,也並未理會。
反倒是裴淵明有些坐不住了。
“常侍,臨川王身為主帥,卻遲遲不召見朝廷來使,這可是忤逆之罪!”
“常侍何不上表參奏一番,老朽願一同署名!”
蕭辰理了理錦袍,端坐著喝茶沒接話。
“常侍,你倒是說句話啊!”
見裴淵明有些急躁,蕭辰這才欠身給他續了杯茶。
“老將軍稍安勿躁。”
“我來之前和陛下、七殿下商議過了,像如今這種情形,乃是意料之中。”
“他不召見我們,就是擺明了不讓我們了解更多情況。”
“可陛下不是給了你聖旨,你為何不轉交於臨川王呢!”
“哎,讀個聖旨當然簡單。可昨夜我們在康將軍帳中所商議的,是個新情況,我得修書一封,呈奏給陛下才是。”
“常侍之意,是要力主分兵而戰嗎?”
裴淵明欠著身子,原本昨晚的事隻當成了私下探討,可沒想到蕭辰卻要來真的了。
“昨夜我想了想,還有一些細節,請將軍給我出出主意。”
“常侍請講吧,我知無不言!”
“嗯。”
“據我所知,臨川王本身並無統將領兵之能,將軍說呢?”
裴淵明的臉一下子就綠了。
這都是什麽話,人家如今是主帥,即便沒那個能力,也輪不到別人坐這個位子啊!
況且朝廷裏真就沒什麽人可用,有臨川王坐鎮,陛下更多的是有個心安罷了。
見裴淵明遲疑,蕭辰故意湊上前去。
“難道我說錯了?”
“額......單從馭將之能來看,臨川王從輔佐聖主開國踐祚,又到定撫東南數郡,其功勳甚偉,不過大多是因其所部將軍能征善戰,有勇有謀,才成就一番功績。”
“好!那我繼續說了。”
“如果說分兵成立,我軍左右兩麵各自為戰,自主能力就會加強。而康昌明、昌義之和蕭靖藝三位將軍乃是朝中武將之首,陛下若能給他們放權,他們一定會鞠躬盡瘁,加之他們求功心切,相比聽從當前主帥的安排行事,他們一定會更加用心!”
裴淵明聽後皺了皺眉頭。
“請恕我直言。”
“將軍請講。”
“常侍所言分兵之策,本無前例可循,況且十餘萬將士沒有主帥,實在與禮製相悖,到時候三軍呼應不成,恐會壞了大事!”
“將軍所言甚是!”
“嗯?”
裴淵明聽得一愣,既然如此,你還力主分兵做什麽!
“這就是分兵之策需要賭一賭的地方。”
“賭?”
“對,一旦分兵成功,臨川王於正麵迎敵,兩側兵力已不受其直接控製,到那時,他自然會為了自保而穩紮穩打,我們賭的就是他是否會止步不前。”
“畢竟是皇族貴胄,南國的安危亦是他個人的安危,倘若此戰因其退縮而失敗,他又有何顏麵去見陛下!”
“此外,他手下有蕭靖藝、建安王等忠勇武將,還有陸明霞、到茂公、何敬容等謀士,他們又怎能眼睜睜的看著左右兩側的將軍搶了大功呢!”
裴淵明捋捋胡須,稍作點頭。
“常侍所言,乃是激將之法,以分兵之策,逼迫臨川王等人主動出擊,此策若成,多方皆可得利”
“不過臨川王會不會被激起戰意,我實在不敢賭,畢竟此局事關南國安危,我勸常侍你亦要三思而行啊!”
“所以我有一事求將軍。”
“常侍請講。”
“我想勞煩將軍親自回一趟京都,將奏表交給陛下。”
“可是陛下有交代,讓我護你周全,如果僅留常侍一人在這,恐怕......”
“嗬嗬嗬,沒事,將軍就放心吧。”
“我這就去寫。”
過了一個時辰左右,蕭辰將手書交給了裴淵明,裴淵明又向蕭辰引薦了一位老將,名喚歐陽僧寶,乃是宮中帶過來的屯騎校尉。
此人極為勇毅,隻是年歲有些高罷了,武藝不在裴淵明之下,足以接替他保護蕭辰的任務。
於是裴淵明帶幾個貼身侍衛,騎快馬踏上了回京之路。
蕭辰的帳外,都是從宮裏跟過來的侍衛,去掉跟裴淵明走了的,還剩百十餘人,安全保障也很充分。
卻說蕭子昭聽聞裴淵明出了大營,急忙小跑到蕭辰的帳外,見還有宮中侍衛在,不禁泛起了尋思。
隻他一人回京,一定是有什麽要緊事了。
“刺史蕭子昭前來拜見蕭使。”
歐陽僧寶見蕭子昭過來說話,先是稍稍拱手,而後厲聲說道:“常侍還在休息,刺史請回吧!”
蕭子昭聽得一愣,這要是在平時早就上去揣他了。
可畢竟是宮裏來的侍衛,打狗還得看主人。
於是蕭子昭轉而一笑。
“若是我沒認錯,汝乃屯騎校尉歐陽兄了?”
歐陽僧寶此時有五十多快六十歲的樣子,他蕭子昭才三十幾歲,論輩分怎麽說也得叫一聲叔伯了。
見他這般失禮,歐陽僧寶隻是眯著眼,點了點頭。
“正是!”
這一句回答,語氣比對麵蕭子昭這個刺史還硬朗。
蕭子昭見狀隻得微微一笑。
看來蕭辰是有備而來了,這個屯騎校尉可是名聲在外,數年前在上林苑裏為了保護陛下,赤手空拳與豹子搏鬥,實打實的一員猛將!
沒想到陛下能把他安排給蕭辰,可見陛下用心良苦了!
“既如此,我就先回了。”
蕭辰在帳內聽到了二人的對話,這小子就是來看看蕭辰在做什麽的,既然這樣,怎麽能讓人空手而歸呢!
於是蕭辰將一張帶著字跡的糙紙攥在手裏走到了門口。
“門外何人啊?”
話是這麽問,但蕭辰正欠著布簾看著蕭子昭呢。
歐陽僧寶聞聲後回身拱手。
“回常侍,蕭刺史前來求見!”
“哦!是蕭刺史啊,請進吧。”
說著,蕭辰便將那張糙紙揉成了團,扔在了門簾底下,而後急忙跑到榻上假裝整理著衣襟。
蕭子昭於門口低頭拱手。
“臣蕭子昭,參見蕭使。”
“哎呦,刺史不必拘禮啊,快請坐。”
蕭辰說著,特地背對蕭子昭,續著炭火煮茶。
那蕭子昭借著低頭的機會,從地上拾起了一個紙團,進而揣進了袖子裏。
“蕭使在休息,我本不該打擾,隻是大營守衛來報,說您啟程回京了,所以我便過來看看。”
“奧,沒有沒有。”
蕭辰轉過身,續上了一杯茶遞了過來。
“是宮中飛鴿傳書,說有要事召裴將軍回去,具體是什麽事,我也不清楚。”
“既已來到了北徐,難不成刺史還保護不了我這條小命嘛!”
“嗬嗬嗬......蕭使說笑了,按禮製陛下使節本該有護衛三百。”
“可您來北徐,隻帶了區區百人,足見陛下和使節對我外軍頗為信任!”
“是嗎?能帶那麽多人啊!不過要我說,帶這一百人都多了。”
“嗬嗬嗬......”
“不知使節接下來還有何安排呢?”
蕭子昭抿了一口茶。
蕭辰也跟著喝了一杯。
“也沒什麽安排,刺史對我如此關照,即便有安排,無非就是走個形式,看一下軍隊布防,士卒飲食,訓練狀態這些。”
“不會打擾大家吧?”
“使節既來勞軍,我北徐將士感激還來不及,怎麽能說是打擾呢!”
“嗬嗬嗬,那就好,那就好。”
看來還讓巡視,也讓到處查看,啥都答應了,就是不說麵見臨川王的事。
既如此,就借機四處看看吧!
蕭辰心裏知道,如果分兵的計劃成了,那麽昌義之、康長明和蕭靖藝三人一定會做出些名堂來,到那時候即便臨川王的人心眼再多、再厭戰,也得想辦法搶功,絕不會待在原地,畢竟手底下有那麽多人要安排呢,如此天賜良機,又怎麽甘心錯過呢!
但要是分兵不成,就不是這麽回事了。
因為從當前臨川王安排的防務來看,三個將軍分兵兩側,昌義之和康長明屯兵洛口東南側作為左軍,而蕭子昭所部在洛口以東的淮河下遊,作為右軍,臨川王自己的軍隊正對洛口,距離不過十裏,是正麵戰場所在,他每下一道指令,左右二軍就要按照命令走一步,根本沒有自主性可言,如此一來,能不能取勝還真就不知道了。
“敢問蕭刺史貴庚啊?”
蕭子昭聽了這話倒有些措手不及,沒想到這豎子還跟自己嘮起家常了,看來是對自己無微不至的關心和臨川王的帥威所折服,多少有點這個意思。
“回使節,末將已三十有七。”
“刺史為政清廉,功勳卓越,我早有耳聞。不瞞你說,能與刺史這般朝廷肱骨結交,在下真是三生有幸啊!”
“末將不敢,使節此話真是折煞我也!”
“子昭乃是殿下和陛下一手提拔,對陛下和南國忠心耿耿,天地可鑒!”
“至於位居人臣,亦是陛下錯愛。”
“子昭自出任刺史以來,夜夜枕戈待旦,行事如履薄冰,終日惶惶不安,隻因聖主恩澤降身,實在馬虎不得啊。”
謔!這小詞兒甩的。
蕭辰是忍了又忍,千萬不能當人家麵笑出來不是。
“是啊,殿下身擔大任,置自身安危於不顧;刺史您亦不辭勞苦為陛下分憂。反觀我蕭辰,竟然心存疑慮,對殿下有偏見,我真是......羞愧萬分!”
“還望子昭兄和殿下海涵!”
蕭辰的臉上一陣酸楚襲來,起身拱手作禮。
蕭子昭著實被蕭辰這一番自我譴責所感動了。
不說他如何豎子,也不說他有多不招人喜歡,單單說他能這般醒悟,就是他內心的動容,是他接連不順意所煥發出來的思考,更是自己和臨川王的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良苦用心!
“常侍如此忠義,子昭......又如何不羞愧呢!”
說著,蕭子昭滿是自責,低著頭示意著。
“我與常侍雖在政見上有相左之處,不過你我忠君報國之心如出一轍。”
“殿下多次教誨於我,要習人之長,容人之短。”
“今日見常侍如此仁義之心,子昭不得不反思已過,還望常侍摒棄前嫌,與我和殿下一起,拱衛南國大業!”
“常侍忠義,請受子昭一拜!”
蕭子昭說著,雙腿一軟,便跪在了破布蒙著的土地上。
“哎呀!使不得!使不得啊!”
“刺史乃千金之軀,你我一見如故,能成為好友乃是蕭辰求之不得。”
“既如此,子昭願與常侍義結金蘭,同輔南國。”
蕭辰稍稍低下頭,並未做回應。
這下可是把蕭子昭給懵住了,什麽意思?我說結拜成兄弟還不同意嗎?
“常侍是嫌我地位卑賤不成?”
“不不不,刺史乃一方大員,於朝中亦有坐席,反觀我蕭辰卻是無甚地位......我......”
蕭子昭的腦子快速轉動著,他有什麽可堅持的呢!
自己是刺史,不比你散騎常侍差啊,雖說你新晉了子爵,但我也是吳平縣侯!
“還請子昭兄見諒,我實在有難言之隱啊!”
聽蕭辰這麽說,蕭子昭的好奇心頓時就被激發了。
還有難言之隱?什麽難言之隱?
話說這蕭辰來自番邦,在南國無親無故的,還能有什麽顧慮?莫非之前的傳言,他這個蕭和陛下的蕭是同族了?
如果是同族,他是皇族親王輩?還是皇子一輩?
蕭子昭側過身子,皺起了眉頭。
“實不相瞞,我雖來自番邦,可這蕭姓......”
“常侍且慢!”
蕭子昭幡然醒悟!急忙以正麵相對,揚起手打斷了蕭辰。
而後又走到帳門前,掩了掩布簾。
“既是難言之隱,子昭就不便多問了。”
蕭辰聽後微微點了點頭。
“既然不能結為兄弟,子昭冒昧懇請,你我二人以手足之禮相待,常侍意下如何?”
手足之禮?那就是兄弟關係了。
蕭辰想了想,自從入宮以來,先是皇帝,再是臨川王,七殿下,易瓊,這幾人和自己都是手足之禮相待,不過最踏實最舒服的也就是易瓊和七殿下了。
也罷,多一個不多。
“如此......甚好,蕭辰見過兄長。”
蕭辰深深作揖。
“常侍快快免禮!”
話說蕭子昭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但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從蕭辰來到南國那天起,一連串的大事都和他有關,以至於平步青雲,如今又受到重用,這也許就是最好的證明了。至於他和陛下的關係,還是不知道的好。
而蕭辰呢,心中也有自己的打算。
這蕭子昭聽上去唯臨川王之令是從,可是換位思考一下,同為蕭姓,同根同源,理應位居人臣,過榮華富貴的日子,現實也是如此。
不過他這個蕭和皇帝的蕭是堂兄弟,隔了一代人。
能做到地方刺史不得不說靠的是臨川王的極力舉薦,原本是食邑一方的侯爵,日子過得也很從容,隻不過誰又不想往上爬呢!
要不是蕭子昭的二弟蕭子建嗜酒成性,搶擄民女,以至於被開除軍籍貶為庶人,他蕭子昭也就不會受到牽連。
論才幹和謀略蕭子昭足以獨當一麵,配得上朝廷肱骨的稱謂,隻不過血脈關係隔了一層,想要拋開旁人直接和陛下搞關係還是困難了些。最終也隻得依附於臨川王門下,如此才保障了今日的地位了。
蕭子昭心中更是思緒萬千。
看蕭辰那年歲,準是子侄一輩了,還好陛下已經立了儲君,若是這小子早來幾年,估計現在的太子也要苦惱了。
做的好不如生的好,今日蕭辰的難言之隱,也解開了自己和臨川王揣測已久的疑問,可是要不要告訴臨川王,還得另說著。
所謂靠山,前提他要是座山。
臨川王這座山看著是高聳巍峨,可種種跡象表明,他這座山也時不時的掉落著石頭。
結黨營私、謀害異己、魚肉百姓、踐踏朝綱。
等到聖主緩過勁兒來,少不了要整治一番了。
正是:
無中生有有作無,虛中露實實當虛。
霧雪風霜皆為表,溝壑窪穀亦成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