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城的大雪剛停,禦道兩側各官署差役正揮著掃帚清掃著積雪。
明正堂裏,幾個小寺人端著火盆置在陛下的書桌前麵,側邊的寺人端來一碗雞湯送了過來:“陛下,貴嬪娘娘特地差人送來烏雞湯,陛下快趁熱喝了吧。”
想必那寺人是初次伺候皇帝,本就腳下哆嗦,手裏顫抖。
見皇帝不吭聲,還以為自己做錯了什麽,於是想抬頭看看狀況,可他這一不留神,那碗湯水正蹭到桌案邊兒,進而打翻在了地上。
“小人該死,小人該死,陛下恕罪。”
寺人急忙跪地叩首求饒。
陛下見狀迷著眼並未作聲。
幾個小寺人見狀後上前用袖子吸幹地上的湯水,而後跪在地上都不敢言語。
“你去崇明堂瞧瞧,俞中使傷勢如何了!”
“是。”
寺人聽罷後起身退去。
“啟稟陛下,六殿下在門外求見。”
張德繼立在門口拱手。
“哦?六弟怎麽回來了,讓他進來吧。”
“是!”
“皇兄!皇兄啊!臣弟救駕來遲,罪該萬死啊!”
臨川王雙膝跪地,連連磕著頭。
“臣弟不能護皇兄周全,又有何顏麵......苟活於世!”
隻見他老淚縱橫,拔出佩劍便要往脖子上抹。
“宣達快快住手!”
皇帝緊張的光著腳從錦墊上小跑了過來。
張德繼見狀亦驅身上前,及時抱住了臨川王的身子。
“宣達啊宣達,你何以至此啊!”
皇帝一把攬過臨川王的手,幾近於哽咽。
“我離開建康不過數日,便有索虜行刺聖駕,若臣弟駐守外城,又如何允許此等事發生呢!”
“都怪臣弟,武功和智謀皆不如人......”
“請皇兄......容我以死謝罪!”
此時的臨川王已哭成了淚人兒,皇帝見他如此自責,心中不由得生出憐憫疼愛之情。
“六弟冒雪趕來探望,忠義至此,我又如何會怪罪於你呢!”
“來,快起來說話。”
於是皇帝將臨川王攙起,一同坐到了錦墊上。
隻見臨川王滿臉通紅,手掌發著紅白相間的斑點。
明顯是一路沒有停歇,直奔京都而來的,不然手心也不會被凍成那樣。
“那索虜可曾抓到?”
臨川王朝堂下望了望張德繼。
“回殿下,陛下已下旨,越城左右衛二營於事發當天便封鎖了外城,可時至今日,還一無所獲。”
“哼!無恥索虜,近日還到我北兗州挑釁,幸虧皇兄深謀遠慮,派出大軍禦敵,我來京都時,那索虜已被驅至武州一帶了。”
“有我在北地拱衛,還請皇兄放心!”
“嗯,北地有宣達坐鎮,朕無憂矣!”
“皇兄,外城防務如今由王德重掌管,不過他剛剛接手,便有索虜行刺於宮中。”
“按理說這王德重,平日裏行事極為謹慎,可如今竟有如此疏漏,臣弟甚是擔心啊!”
臨川王看看皇帝,又側身瞧了瞧張德繼。
沒人作聲。
隻見皇帝捋了捋胡須稍作點頭。
“宣達即來,朕正好有事相商。”
“哦?皇兄請講。”
“朕欲派康長明鎮守北兗州,行刺史之職,你意下如何啊?”
話說這康長明乃是皇帝自己的人,早年間便隨皇帝起義建立南國,如今已年近五十,仍然能開動三百石弓。雖說他沒有大功績,可禁不住皇帝一直給他機會,如今兩國在北兗州地區發生摩擦,正是一個立功的好時機。
“額......康將軍名聲在外,實乃我軍上將,隻不過......”
“宣達但說無妨。”
“那臣弟就直說了。康將軍年歲已高,恐怕不再適合領兵作戰。但我聽巷間傳聞,康將軍英雄不減當年,仍可開動數百石虎筋弓,若能親眼目睹......定可力排眾議,臣弟,也不枉這一番崇敬之情了。”
“嗬嗬嗬,宣達所言,更像是在發問啊!”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臣弟不敢。康將軍雖無直閣之名,卻已成朱衣之實,此時門外雪景正盛,何不請康將軍為我們展示射藝呢!”
“嗬嗬嗬......”
皇帝聽了這話,無奈的笑了笑,看來要是想安排康長明去北邊,還真要費點兒心思了。
“也罷, 上陣殺敵,當有壯士之勇!宣達既有如此興致,德繼......就去安排一下吧。”
“是!”
東堂殿外,侍衛搬來皮鼓,拿著短槌等待著命令。
臨川王和皇帝批著獸皮鬥篷,於廊間胡床上端坐。
身後有從紫光堂趕來的袁昂、孫慶緒、臧未真,和前院署衙來的韋懷文、王柬、馮巨基等人立在一旁。
“來人,取虎筋弓來!”
“是!”
皇帝一聲令下,侍衛雙手托著虎筋弓跪到了一旁。
“康將軍,這虎筋弓經過調修,已有三百石之力,你可不要小視啊。”
隻見康長明甩開鬥篷,屈膝跪地行禮。
“陛下放心,區區索虜用不了三百石之力,吾必取其上將首級!”
說話間,康長明接過了虎筋弓。
雖說皇帝愛他這個將才,可這副高傲自大的性格依舊像年輕時候一樣,自己也不思量一下,上了歲數還有沒有那個能力了,眾人見狀皆為他捏了一把汗。
“嗬嗬嗬,康將軍果然精神抖擻,陛下今日隻為觀賞雪景,請將軍來,是為了助興而已,將軍......切勿勉強啊,嗬嗬嗬......”
臨川王在一旁溜著縫兒,康長明哪裏聽得了這般譏諷,於是轉身撐起了虎筋弓。
“既然虎筋弓有如此力道,就以內朝瓦片做靶,將軍意下如何?”
臨川王看著康長明說道。
康長明並未回應,隻見他右腿外斜,向外側退了一小步,形成前後馬步,強行蓄力後,腰腹間便迸發出一股洪流,湧到了臂膀之上。
可正要開弓時,忽聽得右肩咯吱作響。
壞了,肌肉拉傷!
康長明心裏知道今日事態的嚴重性,這要是射不到靶子,丟的可不是自己的臉。
隻聽得‘嗖’的一聲,箭矢的白羽推著銅箭刺穿陣陣風絲,滑破一縷縷緩緩下墜的雪片飛了出去......
要說內朝,離東堂殿門前的連廊沒有八十步也得有七十多步,若是能射中上麵的瓦片,那麽呂布轅門射戟、李廣開弓射虎、花榮百步穿楊也便有了媲美之人。
眾人的眼睛隨著虎筋弓射出的箭矢,向前移動著。
隻見內朝房頂濺起一陣碎雪,簷上瓦片隨之炸裂,掉在了地上。
“真乃呂布在世也!”
臨川王看傻了眼,不由得為之一歎!
皇帝原本緊繃的臉也急促的釋放出一絲微笑來。
“康將軍寶刀未老,著實令人欽佩!”
王柬也在一旁稱讚到。
康長明望了望前方屋簷上散落的雪花,正如當年於百餘敵軍中射倒的那杆大旗一般,讓人心生振奮。
而後康長明稍稍轉身,雙手捧著虎筋弓,跪地朝皇帝行禮。
“末將請赴北地,抵禦敵軍!”
“好,嗬嗬嗬,這虎筋弓隨朕多年,今日便贈與你了。”
康長明聽了這話,內心激動不已。
“末將願以此弓直取洛陽,收複北疆!”
臨川王上前扶起了康長明:“好!好啊!”
“有康將軍坐鎮,我北徐防務如虎添翼,南北一統,指日可待也!”
話是這麽說,可康長明隻覺得肩膀處隱隱作痛,看來剛才真是用力過度了,連同雙腿也跟著打著哆嗦。
猛地用這麽大力氣,不傷身才怪。
可這一切的一切,怎麽能讓臨川王看出來呢。
於是他硬生生的用左手拄著左膝站了起來,立在一旁不說。
這個小細節被一側的韋懷文看的一清二楚,不僅如此,康長明脖領上的汗珠也暴露在了韋懷文這一邊。
同為武將的馮巨基,心裏也有些許懷疑,隻不過嘴上不說罷了。
皇帝的心情說不出來的喜悅,自己的人去了前線,怎麽說也是對臨川王的一種牽製,親情是親情,軍務是軍務,絕對不能一家獨大。
如此,眾人隨著皇帝朝明正堂走著,隻有韋懷文故意放慢腳步,等了等康長明。
侍衛接過他手中的虎筋弓,隻見康長明稍微喘了一口氣。
“長明何至於此呢?”
韋懷文輕聲說道。
既然韋懷文這位老大哥都看出來了,康長明也就不再做掩飾。
“我早年右臂中箭,今日恐舊傷發作矣!”
“既如此,你還執意要去北兗州?”
“陛下之意,懷文兄不會不知吧?事到如今,我還有何退路可言呢!”
“此乃軍務大事,怎可逞一時之能!”
韋懷文按捺不住內心的衝動,聲音稍微大了些。
前麵的王柬聞聲後轉過身來,眉開眼笑:“開三百石弓實屬不易,韋將軍可是要先我一步從康將軍這學射藝嗎?嗬嗬嗬。”
“王尚書若有雅興,何不做前軍先鋒沙場上見高低,如此才是真本事!”
韋懷文摔了個冷臉子,拂袖離去不說。
“哎?這......”
王柬聽了這話,下不來台了。
要說這韋懷文可是從來不開玩笑的人。
“我並未譏諷於他,韋將軍何故如此啊!”
王柬吃了啞巴虧,滿臉委屈的朝著康長明訴苦。
康長明在一旁擺了擺手,也揚長而去,隻留王柬一人在柱子旁邊。
臨川王心裏別提多喪氣,回到明正堂便痛飲了幾杯濃茶做掩飾。
“嗬嗬嗬,你慢些。”
“皇兄見笑了,此茶甚好,我頗為喜愛。”
“嗬嗬嗬,宮內茶飲無非就那麽幾樣,你若是喜歡,帶些回去便是了。朝中諸事繁雜,朕一時還脫不開身,這些茶點就當朕為你踐行吧!”
“臣弟謝恩。”
臨川王拱手示意。
“說到此次索虜入侵,和以往有些不同。”
“之前隻是對我邊疆局部進行騷擾,可如今徐、青、冀三州邊關都有索虜侵擾,怕是蓄謀已久啊。”
“嗯,朕也從奏報中看出了些許異樣。”
“索虜本不可怕,隻是多麵作戰,臣弟分身乏術,恐不能全麵顧及,如今有康將軍坐鎮北兗州,還需再擇人選,確保三州防務無懈可擊,如此一來便可主動應敵,伺機重奪壽陽城,鞏固我北部疆土。”
“不知皇兄......做何考量?”
“宣達言之有理,你對朝中臣卿甚為了解,又掌軍政大權,可有良將舉薦呢?”
臨川王就等這句話呢。
剛才康長明舍命張弓,得到了去北兗州的機會,有那老家夥在,自己便如同被束縛了手腳。
原本氣惱的他沒想到這麽快就又來翻身的機會了。
皇帝也是被興奮衝昏了頭,剛用了平衡之策,想想可憐的六弟,又怎麽忍心將其玩弄於股掌之中呢!於是又生出愛惜手足之心來。
“皇兄這麽一說,我倒想起一個人來。”
“哦?你且說來。”
“吳平侯蕭子昭,此人戰功卓越,帶兵嚴肅,不怒自威,若讓他任職三州都督,東邊戰事可平矣!”
皇帝聽了這話倒也沒怎麽驚訝,這吳平侯在背後趨炎附勢,巴結臨川王,而在皇帝麵前就是個妥妥的小迷弟,隻要有機會都會幫著皇帝重溫昔日戰場上的英勇事跡,況且多次被委任邊關要職,也都完成的不錯。再說蕭子昭這人,從不邀功請賞,行事低調的很,是個大才。
反觀臨川王這邊,之前對蕭子昭兄弟二人的行事雖有褒有貶,可為了長遠考慮,長沙王的勢力不能掉以輕心。
當前階段二人的關係表麵上還不錯,可長沙王終究是地方郡王中的代表,他配合救災成效顯著,治理一方頗有功績,說不定什麽時候就會被重用,如果此時不壓一壓他,等他得了勢,恐怕自己就被動了,如此權衡後,蕭子昭就成了臨川王不得不用的人。
“嗯,子昭有勇有謀,就算宣達不說,朕心中也有安排。”
“那麽......你覺得西昌候蕭靖藝能否擔當此大任呢?”
此時的西昌侯正任仁威將軍,持節都督雍、梁、秦三州軍事,其地位自然比普通將軍要高。最重要的,他是長沙王蕭靖曠的親弟弟,而長沙王的地位在朝中絕不可小視。
雖說是一脈相承,可早年他們的父親在宮裏被陷害,彼時的皇帝是雍州刺史,作為弟弟他並沒有迅速出兵相救,此事眾人皆知,恐怕那兄弟倆也不會這麽快就忘了。
此時皇帝想要重用蕭靖藝,自然也是對長沙王的一種側麵安撫。等到日後委以重任,也能讓他兄弟二人多一些忠心了。
臨川王聽後眨了眨眼,露出了一副為難的樣子來。
“陛下有所不知......誒,還是算了,臣弟實難開口。”
“哦?此處隻有你我兄弟二人,你但說無妨。”
“既如此,臣弟便說了。”
臨川王向前欠了欠身:“靖藝雖我宗族之人,又頗受皇兄喜愛,有此一麵,他便想更進一步,故而極力為裴淵明之子裴之禮作保說媒於嬛兒,以此獲得丁貴嬪信任,雖說此事乃宗族之喜,可我聽聞靖藝得到貴嬪應允後便自視高貴,露出貪婪本性,在齊興、永寧二郡大肆囤地斂財,置百姓生存於不顧,朝中臣工對其雖頗有言詞,可他終究是皇族一脈,眾人是敢怒而不敢言啊!”
“皇兄,值此要緊關頭,若是差遣蕭靖藝趕赴前線,恐怕......難以服眾。”
皇帝聽後皺了皺眉頭,要說臨川王這話也不是空穴來風,這蕭靖藝自從得到丁貴嬪的青睞後,雖然嘴上低調,可背地裏多少有些自大,可他斂財囤地,倒沒聽說過。
“宣達此言不無道理,不過單單憑借傳聞,便棄之不用,我擔心會冷落了人心啊。”
“靖藝乃已故兄長之血脈,我視其為已出。靖藝為人謙虛,不喜妄語,上陣殺敵,乃其此生之誌,況且其兄長沙王,亦是當年隨我征戰立國之士,故而無真憑實據之前,我很難不用他啊!”
“若兄長在世,亦會理解我舉賢不避親之舉吧。”
皇帝說完,抿了一口茶。
臨川王稍作思量,轉而微微一笑:“皇兄言之有理,前線戰事吃緊,擇賢良用之,乃當務之急,子昭為人忠厚,又久經沙場,實乃良將也,臣弟還是堅持舉薦子昭趕赴北地,不知皇兄意下如何?”
皇帝捋了捋胡須,輕輕點頭:“嗯,子昭為人果敢忠義,都說我南國不乏良將賢才,當此之時,亦是他報國之機。”
“皇兄言之有理,如今朝中賢能不可盛數,良將實難羅列,既如此,皇兄可無憂矣!”
“嗯,我有意讓靖藝出任南北兗、北徐、青、冀五州都督,統攬軍務,至於子昭,可使其先為兗州刺史,兼顧青、冀二州軍務,待他上了前線,再做觀察,如此安排,宣達意下如何啊?”
話都說到這份兒了,蕭子昭和蕭靖藝二人又各有安排,那還爭什麽呢!
得了,就這樣吧。
“皇兄運籌帷幄,實乃秦漢天子不能及也!”
“為了鞏固朝廷政令,臣弟還想舉薦幾人,懇請皇兄準許。”
“你且說來。”
“北徐州刺史張豹,本為北國降將,自從歸降我朝後,兢兢業業,為政頗有業績,臣弟欲舉薦其為南徐州刺史。”
皇帝瞧了瞧臨川王,繼續維持著笑容。
“繼續說。”
“揚州治中何敬容,為人忠孝,腹有才學,實乃青年文臣之首,臣弟欲舉薦其為秘書丞,於陛下身邊候令,亦可受朝政熏陶,早些成長起來。”
“嗯,敬容賢能,朕早有任用之意,宣達既然與朕同心,朕就準奏了。”
“多下陛下。”
臨川王低頭拱手。
見他還有話說,於是皇帝笑了笑。
“還有嗎?”
“額,恕臣弟直言,太子天資聰慧,平日喜好出遊郊外,結交良師益友。始興王有記室劉孝儀,崇文尚古,實乃不可多得之賢才,此人若能侍奉太子左右,傳授古製法度,既可成就我朝禮儀之國也!”
“嗯,朕聽僧達說過此人,既如此,就命他為太子洗馬,以備後用吧!”
於是臨川王低身向前跪地:“皇兄任人唯賢,南北賢士必聞聲而至,四海番邦定忠心朝貢,南國盛世,指日可待也!”
“嗬嗬嗬,快起來吧。”
這一番稱讚,皇帝的內心是沾沾自喜,老六終究是老六,給點兒甜頭便可安撫,看來自己的聖明燭照也不是嘴上說說的。
崇明軒裏,俞三福還在昏迷,這次他傷的可不輕。
隻因到庫中取書時,看到房梁上的火油已經燃起,大喊一聲後便往牆角躲去。
可那地動帶來的衝擊波沒等他跑到牆角,便從後邊推了一把,直接把他扔到了牆上,撞了個不省人事。
俞三福也是五十多歲的人了,哪裏還經得住這般折騰。
萬幸的是牆角的一大塊帷布掉落後形成了一塊保護罩,剛好將他裹在裏麵,如此一來,俞三福算是沒傷到要害部位,但他的背部、腿部和手臂均被木削刺中,這幾天從身上取出來的小尖刺便有十餘個,原本白白嫩嫩的小臉兒也被撞的紅腫不退。
此時,幾個小寺人正在屋裏給他喂湯藥。
門口處有一小寺人正在朝裏麵探頭探腦。
伍有常帶著侍衛巡邏,正撞見他。
“爾乃何人,鬼鬼祟祟,來此作甚!”
被伍有常這一聲大喝,小寺人嚇得一哆嗦,急忙俯首跪地:“將軍饒命,我是鹿鳴堂喜兒,因中使對我有恩,聽聞他身受重傷,便想來此處探望。”
伍有常又仔細瞧了瞧:“喜兒?”
喜兒也抬頭看了看他:“小人由俞中使一手帶大,如今在鹿鳴堂當值,本想找中使學習些前宮規製,可誰曾料到中使他......”
喜兒說著,便劈裏啪啦的掉起了眼淚。
“小人奉令看管鹿鳴堂,今日一時魯莽,還請將軍恕罪。”
喜兒再次跪地叩首。
“罷了,你既有少府指令,這前宮亦可自由出入。不過此乃東堂要地,你日後行事還要小心些,去吧。”
“謝將軍。”
喜兒逃過一劫,便向門口的小寺人詢問了俞三福的情況,而後散些銀兩作罷。
卻說姚兒公主這幾日在含章殿裏如坐針氈,沒想到元固竟然是刺客,前番那般親昵,難道就是為了利用自己,進宮行刺嗎?
昔日一幕幕的甜蜜,如今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姚兒依然想不通,若是元固有意為之,為什麽要兜那麽大的圈子呢?
街巷間邂逅不像是有意安排,對自己那份傾慕之心也絕非一時興起,既如此,他又如何舍得拋下自己呢!
“啟稟公主,丁貴嬪前來探望。”
富貴兒跪在門口傳話。
姚兒擦擦眼淚,剛要起身,又似乎想到了什麽,於是直接趴在榻上哭了起來。
“姚兒啊,你這是怎麽了?”
丁貴嬪來到塌邊,聲音很是親切。
姚兒聽罷,哭得越發厲害了。
“有什麽委屈就跟我說,即便我不能解決,還有你父皇為你做主呢。”
丁貴嬪朝周圍看著,想尋找答案,可那些寺人婢女皆跪地不作聲。
於是她撫著姚兒的肩膀安慰起來:“勤政堂被毀亦非你我所料,好在你父皇無恙,你可要當心身子啊。”
“娘娘,我......我召那店家入宮,難免有同謀之嫌。可是誰又知道,那賊子見我識破他心中意圖,便將我打暈在地,姚兒我......有口難辨啊!”
“什麽?你被那刺客打暈了?”
丁貴嬪聽後驚訝萬分,沒聽說有這等事啊。
再次朝後邊瞧了瞧:“你等既然知道公主受傷,何故隱瞞不報!”
“小人該死......”
“奴婢該死。”
“娘娘,這不怪他們,是我讓他們隱瞞實情。”
姚兒輕輕抓著丁貴嬪的胳膊,一時間淚如雨下,好不委屈。
“哎呀,姚兒啊,如此大事,你為何不告訴我呢!”
“娘娘,我......我未能製止賊人行刺,心中已是萬分愧疚,如今又有幫凶之嫌,姚兒實在是......無顏麵對你和父皇了。”
“誒,傻孩子。你能如此孝順,你父皇若是知道你受了傷,定會心疼萬分,又何來怪罪呢。”
“這樣吧,我去同你父皇講,你且安心歇息,不要胡思亂想,知道嗎?”
要說丁貴嬪來此,可是帶著任務的。
據中宮傳言,那索虜店家留在含章殿裏有兩刻鍾左右,而後便有勤政堂大火,中宮宿衛在地動的情況下捉拿刺客,被砸死了幾個人,就連皇帝也險些遇害,很難讓人不懷疑姚兒與那索虜是在裏應外合。
如此傳言,皇帝聽後不禁心生疑惑,那姚兒向來跋扈,行事全憑著性子,一時被蒙蔽了也說不定。
再怎麽說也是自己的親生女兒,所以還是很難相信她會做出勾結刺客的事來,於是便讓丁貴嬪到含章殿稍作問候,順便一探究竟。
丁貴嬪見姚兒如此模樣,也不忍心發問,隻得一番安慰,而後稟報不說。
有詩雲:
骨肉親情難離疏,暗生私心客做主。
惡狼惹得滿城怨,仍憶巷間舊堂屋。
明正堂裏,幾個小寺人端著火盆置在陛下的書桌前麵,側邊的寺人端來一碗雞湯送了過來:“陛下,貴嬪娘娘特地差人送來烏雞湯,陛下快趁熱喝了吧。”
想必那寺人是初次伺候皇帝,本就腳下哆嗦,手裏顫抖。
見皇帝不吭聲,還以為自己做錯了什麽,於是想抬頭看看狀況,可他這一不留神,那碗湯水正蹭到桌案邊兒,進而打翻在了地上。
“小人該死,小人該死,陛下恕罪。”
寺人急忙跪地叩首求饒。
陛下見狀迷著眼並未作聲。
幾個小寺人見狀後上前用袖子吸幹地上的湯水,而後跪在地上都不敢言語。
“你去崇明堂瞧瞧,俞中使傷勢如何了!”
“是。”
寺人聽罷後起身退去。
“啟稟陛下,六殿下在門外求見。”
張德繼立在門口拱手。
“哦?六弟怎麽回來了,讓他進來吧。”
“是!”
“皇兄!皇兄啊!臣弟救駕來遲,罪該萬死啊!”
臨川王雙膝跪地,連連磕著頭。
“臣弟不能護皇兄周全,又有何顏麵......苟活於世!”
隻見他老淚縱橫,拔出佩劍便要往脖子上抹。
“宣達快快住手!”
皇帝緊張的光著腳從錦墊上小跑了過來。
張德繼見狀亦驅身上前,及時抱住了臨川王的身子。
“宣達啊宣達,你何以至此啊!”
皇帝一把攬過臨川王的手,幾近於哽咽。
“我離開建康不過數日,便有索虜行刺聖駕,若臣弟駐守外城,又如何允許此等事發生呢!”
“都怪臣弟,武功和智謀皆不如人......”
“請皇兄......容我以死謝罪!”
此時的臨川王已哭成了淚人兒,皇帝見他如此自責,心中不由得生出憐憫疼愛之情。
“六弟冒雪趕來探望,忠義至此,我又如何會怪罪於你呢!”
“來,快起來說話。”
於是皇帝將臨川王攙起,一同坐到了錦墊上。
隻見臨川王滿臉通紅,手掌發著紅白相間的斑點。
明顯是一路沒有停歇,直奔京都而來的,不然手心也不會被凍成那樣。
“那索虜可曾抓到?”
臨川王朝堂下望了望張德繼。
“回殿下,陛下已下旨,越城左右衛二營於事發當天便封鎖了外城,可時至今日,還一無所獲。”
“哼!無恥索虜,近日還到我北兗州挑釁,幸虧皇兄深謀遠慮,派出大軍禦敵,我來京都時,那索虜已被驅至武州一帶了。”
“有我在北地拱衛,還請皇兄放心!”
“嗯,北地有宣達坐鎮,朕無憂矣!”
“皇兄,外城防務如今由王德重掌管,不過他剛剛接手,便有索虜行刺於宮中。”
“按理說這王德重,平日裏行事極為謹慎,可如今竟有如此疏漏,臣弟甚是擔心啊!”
臨川王看看皇帝,又側身瞧了瞧張德繼。
沒人作聲。
隻見皇帝捋了捋胡須稍作點頭。
“宣達即來,朕正好有事相商。”
“哦?皇兄請講。”
“朕欲派康長明鎮守北兗州,行刺史之職,你意下如何啊?”
話說這康長明乃是皇帝自己的人,早年間便隨皇帝起義建立南國,如今已年近五十,仍然能開動三百石弓。雖說他沒有大功績,可禁不住皇帝一直給他機會,如今兩國在北兗州地區發生摩擦,正是一個立功的好時機。
“額......康將軍名聲在外,實乃我軍上將,隻不過......”
“宣達但說無妨。”
“那臣弟就直說了。康將軍年歲已高,恐怕不再適合領兵作戰。但我聽巷間傳聞,康將軍英雄不減當年,仍可開動數百石虎筋弓,若能親眼目睹......定可力排眾議,臣弟,也不枉這一番崇敬之情了。”
“嗬嗬嗬,宣達所言,更像是在發問啊!”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臣弟不敢。康將軍雖無直閣之名,卻已成朱衣之實,此時門外雪景正盛,何不請康將軍為我們展示射藝呢!”
“嗬嗬嗬......”
皇帝聽了這話,無奈的笑了笑,看來要是想安排康長明去北邊,還真要費點兒心思了。
“也罷, 上陣殺敵,當有壯士之勇!宣達既有如此興致,德繼......就去安排一下吧。”
“是!”
東堂殿外,侍衛搬來皮鼓,拿著短槌等待著命令。
臨川王和皇帝批著獸皮鬥篷,於廊間胡床上端坐。
身後有從紫光堂趕來的袁昂、孫慶緒、臧未真,和前院署衙來的韋懷文、王柬、馮巨基等人立在一旁。
“來人,取虎筋弓來!”
“是!”
皇帝一聲令下,侍衛雙手托著虎筋弓跪到了一旁。
“康將軍,這虎筋弓經過調修,已有三百石之力,你可不要小視啊。”
隻見康長明甩開鬥篷,屈膝跪地行禮。
“陛下放心,區區索虜用不了三百石之力,吾必取其上將首級!”
說話間,康長明接過了虎筋弓。
雖說皇帝愛他這個將才,可這副高傲自大的性格依舊像年輕時候一樣,自己也不思量一下,上了歲數還有沒有那個能力了,眾人見狀皆為他捏了一把汗。
“嗬嗬嗬,康將軍果然精神抖擻,陛下今日隻為觀賞雪景,請將軍來,是為了助興而已,將軍......切勿勉強啊,嗬嗬嗬......”
臨川王在一旁溜著縫兒,康長明哪裏聽得了這般譏諷,於是轉身撐起了虎筋弓。
“既然虎筋弓有如此力道,就以內朝瓦片做靶,將軍意下如何?”
臨川王看著康長明說道。
康長明並未回應,隻見他右腿外斜,向外側退了一小步,形成前後馬步,強行蓄力後,腰腹間便迸發出一股洪流,湧到了臂膀之上。
可正要開弓時,忽聽得右肩咯吱作響。
壞了,肌肉拉傷!
康長明心裏知道今日事態的嚴重性,這要是射不到靶子,丟的可不是自己的臉。
隻聽得‘嗖’的一聲,箭矢的白羽推著銅箭刺穿陣陣風絲,滑破一縷縷緩緩下墜的雪片飛了出去......
要說內朝,離東堂殿門前的連廊沒有八十步也得有七十多步,若是能射中上麵的瓦片,那麽呂布轅門射戟、李廣開弓射虎、花榮百步穿楊也便有了媲美之人。
眾人的眼睛隨著虎筋弓射出的箭矢,向前移動著。
隻見內朝房頂濺起一陣碎雪,簷上瓦片隨之炸裂,掉在了地上。
“真乃呂布在世也!”
臨川王看傻了眼,不由得為之一歎!
皇帝原本緊繃的臉也急促的釋放出一絲微笑來。
“康將軍寶刀未老,著實令人欽佩!”
王柬也在一旁稱讚到。
康長明望了望前方屋簷上散落的雪花,正如當年於百餘敵軍中射倒的那杆大旗一般,讓人心生振奮。
而後康長明稍稍轉身,雙手捧著虎筋弓,跪地朝皇帝行禮。
“末將請赴北地,抵禦敵軍!”
“好,嗬嗬嗬,這虎筋弓隨朕多年,今日便贈與你了。”
康長明聽了這話,內心激動不已。
“末將願以此弓直取洛陽,收複北疆!”
臨川王上前扶起了康長明:“好!好啊!”
“有康將軍坐鎮,我北徐防務如虎添翼,南北一統,指日可待也!”
話是這麽說,可康長明隻覺得肩膀處隱隱作痛,看來剛才真是用力過度了,連同雙腿也跟著打著哆嗦。
猛地用這麽大力氣,不傷身才怪。
可這一切的一切,怎麽能讓臨川王看出來呢。
於是他硬生生的用左手拄著左膝站了起來,立在一旁不說。
這個小細節被一側的韋懷文看的一清二楚,不僅如此,康長明脖領上的汗珠也暴露在了韋懷文這一邊。
同為武將的馮巨基,心裏也有些許懷疑,隻不過嘴上不說罷了。
皇帝的心情說不出來的喜悅,自己的人去了前線,怎麽說也是對臨川王的一種牽製,親情是親情,軍務是軍務,絕對不能一家獨大。
如此,眾人隨著皇帝朝明正堂走著,隻有韋懷文故意放慢腳步,等了等康長明。
侍衛接過他手中的虎筋弓,隻見康長明稍微喘了一口氣。
“長明何至於此呢?”
韋懷文輕聲說道。
既然韋懷文這位老大哥都看出來了,康長明也就不再做掩飾。
“我早年右臂中箭,今日恐舊傷發作矣!”
“既如此,你還執意要去北兗州?”
“陛下之意,懷文兄不會不知吧?事到如今,我還有何退路可言呢!”
“此乃軍務大事,怎可逞一時之能!”
韋懷文按捺不住內心的衝動,聲音稍微大了些。
前麵的王柬聞聲後轉過身來,眉開眼笑:“開三百石弓實屬不易,韋將軍可是要先我一步從康將軍這學射藝嗎?嗬嗬嗬。”
“王尚書若有雅興,何不做前軍先鋒沙場上見高低,如此才是真本事!”
韋懷文摔了個冷臉子,拂袖離去不說。
“哎?這......”
王柬聽了這話,下不來台了。
要說這韋懷文可是從來不開玩笑的人。
“我並未譏諷於他,韋將軍何故如此啊!”
王柬吃了啞巴虧,滿臉委屈的朝著康長明訴苦。
康長明在一旁擺了擺手,也揚長而去,隻留王柬一人在柱子旁邊。
臨川王心裏別提多喪氣,回到明正堂便痛飲了幾杯濃茶做掩飾。
“嗬嗬嗬,你慢些。”
“皇兄見笑了,此茶甚好,我頗為喜愛。”
“嗬嗬嗬,宮內茶飲無非就那麽幾樣,你若是喜歡,帶些回去便是了。朝中諸事繁雜,朕一時還脫不開身,這些茶點就當朕為你踐行吧!”
“臣弟謝恩。”
臨川王拱手示意。
“說到此次索虜入侵,和以往有些不同。”
“之前隻是對我邊疆局部進行騷擾,可如今徐、青、冀三州邊關都有索虜侵擾,怕是蓄謀已久啊。”
“嗯,朕也從奏報中看出了些許異樣。”
“索虜本不可怕,隻是多麵作戰,臣弟分身乏術,恐不能全麵顧及,如今有康將軍坐鎮北兗州,還需再擇人選,確保三州防務無懈可擊,如此一來便可主動應敵,伺機重奪壽陽城,鞏固我北部疆土。”
“不知皇兄......做何考量?”
“宣達言之有理,你對朝中臣卿甚為了解,又掌軍政大權,可有良將舉薦呢?”
臨川王就等這句話呢。
剛才康長明舍命張弓,得到了去北兗州的機會,有那老家夥在,自己便如同被束縛了手腳。
原本氣惱的他沒想到這麽快就又來翻身的機會了。
皇帝也是被興奮衝昏了頭,剛用了平衡之策,想想可憐的六弟,又怎麽忍心將其玩弄於股掌之中呢!於是又生出愛惜手足之心來。
“皇兄這麽一說,我倒想起一個人來。”
“哦?你且說來。”
“吳平侯蕭子昭,此人戰功卓越,帶兵嚴肅,不怒自威,若讓他任職三州都督,東邊戰事可平矣!”
皇帝聽了這話倒也沒怎麽驚訝,這吳平侯在背後趨炎附勢,巴結臨川王,而在皇帝麵前就是個妥妥的小迷弟,隻要有機會都會幫著皇帝重溫昔日戰場上的英勇事跡,況且多次被委任邊關要職,也都完成的不錯。再說蕭子昭這人,從不邀功請賞,行事低調的很,是個大才。
反觀臨川王這邊,之前對蕭子昭兄弟二人的行事雖有褒有貶,可為了長遠考慮,長沙王的勢力不能掉以輕心。
當前階段二人的關係表麵上還不錯,可長沙王終究是地方郡王中的代表,他配合救災成效顯著,治理一方頗有功績,說不定什麽時候就會被重用,如果此時不壓一壓他,等他得了勢,恐怕自己就被動了,如此權衡後,蕭子昭就成了臨川王不得不用的人。
“嗯,子昭有勇有謀,就算宣達不說,朕心中也有安排。”
“那麽......你覺得西昌候蕭靖藝能否擔當此大任呢?”
此時的西昌侯正任仁威將軍,持節都督雍、梁、秦三州軍事,其地位自然比普通將軍要高。最重要的,他是長沙王蕭靖曠的親弟弟,而長沙王的地位在朝中絕不可小視。
雖說是一脈相承,可早年他們的父親在宮裏被陷害,彼時的皇帝是雍州刺史,作為弟弟他並沒有迅速出兵相救,此事眾人皆知,恐怕那兄弟倆也不會這麽快就忘了。
此時皇帝想要重用蕭靖藝,自然也是對長沙王的一種側麵安撫。等到日後委以重任,也能讓他兄弟二人多一些忠心了。
臨川王聽後眨了眨眼,露出了一副為難的樣子來。
“陛下有所不知......誒,還是算了,臣弟實難開口。”
“哦?此處隻有你我兄弟二人,你但說無妨。”
“既如此,臣弟便說了。”
臨川王向前欠了欠身:“靖藝雖我宗族之人,又頗受皇兄喜愛,有此一麵,他便想更進一步,故而極力為裴淵明之子裴之禮作保說媒於嬛兒,以此獲得丁貴嬪信任,雖說此事乃宗族之喜,可我聽聞靖藝得到貴嬪應允後便自視高貴,露出貪婪本性,在齊興、永寧二郡大肆囤地斂財,置百姓生存於不顧,朝中臣工對其雖頗有言詞,可他終究是皇族一脈,眾人是敢怒而不敢言啊!”
“皇兄,值此要緊關頭,若是差遣蕭靖藝趕赴前線,恐怕......難以服眾。”
皇帝聽後皺了皺眉頭,要說臨川王這話也不是空穴來風,這蕭靖藝自從得到丁貴嬪的青睞後,雖然嘴上低調,可背地裏多少有些自大,可他斂財囤地,倒沒聽說過。
“宣達此言不無道理,不過單單憑借傳聞,便棄之不用,我擔心會冷落了人心啊。”
“靖藝乃已故兄長之血脈,我視其為已出。靖藝為人謙虛,不喜妄語,上陣殺敵,乃其此生之誌,況且其兄長沙王,亦是當年隨我征戰立國之士,故而無真憑實據之前,我很難不用他啊!”
“若兄長在世,亦會理解我舉賢不避親之舉吧。”
皇帝說完,抿了一口茶。
臨川王稍作思量,轉而微微一笑:“皇兄言之有理,前線戰事吃緊,擇賢良用之,乃當務之急,子昭為人忠厚,又久經沙場,實乃良將也,臣弟還是堅持舉薦子昭趕赴北地,不知皇兄意下如何?”
皇帝捋了捋胡須,輕輕點頭:“嗯,子昭為人果敢忠義,都說我南國不乏良將賢才,當此之時,亦是他報國之機。”
“皇兄言之有理,如今朝中賢能不可盛數,良將實難羅列,既如此,皇兄可無憂矣!”
“嗯,我有意讓靖藝出任南北兗、北徐、青、冀五州都督,統攬軍務,至於子昭,可使其先為兗州刺史,兼顧青、冀二州軍務,待他上了前線,再做觀察,如此安排,宣達意下如何啊?”
話都說到這份兒了,蕭子昭和蕭靖藝二人又各有安排,那還爭什麽呢!
得了,就這樣吧。
“皇兄運籌帷幄,實乃秦漢天子不能及也!”
“為了鞏固朝廷政令,臣弟還想舉薦幾人,懇請皇兄準許。”
“你且說來。”
“北徐州刺史張豹,本為北國降將,自從歸降我朝後,兢兢業業,為政頗有業績,臣弟欲舉薦其為南徐州刺史。”
皇帝瞧了瞧臨川王,繼續維持著笑容。
“繼續說。”
“揚州治中何敬容,為人忠孝,腹有才學,實乃青年文臣之首,臣弟欲舉薦其為秘書丞,於陛下身邊候令,亦可受朝政熏陶,早些成長起來。”
“嗯,敬容賢能,朕早有任用之意,宣達既然與朕同心,朕就準奏了。”
“多下陛下。”
臨川王低頭拱手。
見他還有話說,於是皇帝笑了笑。
“還有嗎?”
“額,恕臣弟直言,太子天資聰慧,平日喜好出遊郊外,結交良師益友。始興王有記室劉孝儀,崇文尚古,實乃不可多得之賢才,此人若能侍奉太子左右,傳授古製法度,既可成就我朝禮儀之國也!”
“嗯,朕聽僧達說過此人,既如此,就命他為太子洗馬,以備後用吧!”
於是臨川王低身向前跪地:“皇兄任人唯賢,南北賢士必聞聲而至,四海番邦定忠心朝貢,南國盛世,指日可待也!”
“嗬嗬嗬,快起來吧。”
這一番稱讚,皇帝的內心是沾沾自喜,老六終究是老六,給點兒甜頭便可安撫,看來自己的聖明燭照也不是嘴上說說的。
崇明軒裏,俞三福還在昏迷,這次他傷的可不輕。
隻因到庫中取書時,看到房梁上的火油已經燃起,大喊一聲後便往牆角躲去。
可那地動帶來的衝擊波沒等他跑到牆角,便從後邊推了一把,直接把他扔到了牆上,撞了個不省人事。
俞三福也是五十多歲的人了,哪裏還經得住這般折騰。
萬幸的是牆角的一大塊帷布掉落後形成了一塊保護罩,剛好將他裹在裏麵,如此一來,俞三福算是沒傷到要害部位,但他的背部、腿部和手臂均被木削刺中,這幾天從身上取出來的小尖刺便有十餘個,原本白白嫩嫩的小臉兒也被撞的紅腫不退。
此時,幾個小寺人正在屋裏給他喂湯藥。
門口處有一小寺人正在朝裏麵探頭探腦。
伍有常帶著侍衛巡邏,正撞見他。
“爾乃何人,鬼鬼祟祟,來此作甚!”
被伍有常這一聲大喝,小寺人嚇得一哆嗦,急忙俯首跪地:“將軍饒命,我是鹿鳴堂喜兒,因中使對我有恩,聽聞他身受重傷,便想來此處探望。”
伍有常又仔細瞧了瞧:“喜兒?”
喜兒也抬頭看了看他:“小人由俞中使一手帶大,如今在鹿鳴堂當值,本想找中使學習些前宮規製,可誰曾料到中使他......”
喜兒說著,便劈裏啪啦的掉起了眼淚。
“小人奉令看管鹿鳴堂,今日一時魯莽,還請將軍恕罪。”
喜兒再次跪地叩首。
“罷了,你既有少府指令,這前宮亦可自由出入。不過此乃東堂要地,你日後行事還要小心些,去吧。”
“謝將軍。”
喜兒逃過一劫,便向門口的小寺人詢問了俞三福的情況,而後散些銀兩作罷。
卻說姚兒公主這幾日在含章殿裏如坐針氈,沒想到元固竟然是刺客,前番那般親昵,難道就是為了利用自己,進宮行刺嗎?
昔日一幕幕的甜蜜,如今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姚兒依然想不通,若是元固有意為之,為什麽要兜那麽大的圈子呢?
街巷間邂逅不像是有意安排,對自己那份傾慕之心也絕非一時興起,既如此,他又如何舍得拋下自己呢!
“啟稟公主,丁貴嬪前來探望。”
富貴兒跪在門口傳話。
姚兒擦擦眼淚,剛要起身,又似乎想到了什麽,於是直接趴在榻上哭了起來。
“姚兒啊,你這是怎麽了?”
丁貴嬪來到塌邊,聲音很是親切。
姚兒聽罷,哭得越發厲害了。
“有什麽委屈就跟我說,即便我不能解決,還有你父皇為你做主呢。”
丁貴嬪朝周圍看著,想尋找答案,可那些寺人婢女皆跪地不作聲。
於是她撫著姚兒的肩膀安慰起來:“勤政堂被毀亦非你我所料,好在你父皇無恙,你可要當心身子啊。”
“娘娘,我......我召那店家入宮,難免有同謀之嫌。可是誰又知道,那賊子見我識破他心中意圖,便將我打暈在地,姚兒我......有口難辨啊!”
“什麽?你被那刺客打暈了?”
丁貴嬪聽後驚訝萬分,沒聽說有這等事啊。
再次朝後邊瞧了瞧:“你等既然知道公主受傷,何故隱瞞不報!”
“小人該死......”
“奴婢該死。”
“娘娘,這不怪他們,是我讓他們隱瞞實情。”
姚兒輕輕抓著丁貴嬪的胳膊,一時間淚如雨下,好不委屈。
“哎呀,姚兒啊,如此大事,你為何不告訴我呢!”
“娘娘,我......我未能製止賊人行刺,心中已是萬分愧疚,如今又有幫凶之嫌,姚兒實在是......無顏麵對你和父皇了。”
“誒,傻孩子。你能如此孝順,你父皇若是知道你受了傷,定會心疼萬分,又何來怪罪呢。”
“這樣吧,我去同你父皇講,你且安心歇息,不要胡思亂想,知道嗎?”
要說丁貴嬪來此,可是帶著任務的。
據中宮傳言,那索虜店家留在含章殿裏有兩刻鍾左右,而後便有勤政堂大火,中宮宿衛在地動的情況下捉拿刺客,被砸死了幾個人,就連皇帝也險些遇害,很難讓人不懷疑姚兒與那索虜是在裏應外合。
如此傳言,皇帝聽後不禁心生疑惑,那姚兒向來跋扈,行事全憑著性子,一時被蒙蔽了也說不定。
再怎麽說也是自己的親生女兒,所以還是很難相信她會做出勾結刺客的事來,於是便讓丁貴嬪到含章殿稍作問候,順便一探究竟。
丁貴嬪見姚兒如此模樣,也不忍心發問,隻得一番安慰,而後稟報不說。
有詩雲:
骨肉親情難離疏,暗生私心客做主。
惡狼惹得滿城怨,仍憶巷間舊堂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