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早間,洋洋灑灑的飄起了雪花。


    眾臣工步伐急促,來到外朝大堂內待命。


    “可知陛下這麽急著召見我們,所為何事啊?”


    “嗯......不清楚,今日並無朝議安排,難不成是前幾日那些新政條陳一事?”


    尚書省的幾個署部長官私下裏嘀咕著。


    王柬站在一旁並未作聲。


    沒一會兒,俞三福來到桌案前立身唱道:“上朝!”


    “聖主萬福,南國永年。”


    “眾卿平身吧。”


    “謝陛下。”


    “今日本無朝議,可朕思量再三,還是把你們召來了。”


    此時門外的雪越下越大,本來落到地上便化成泥漿,這會兒卻鋪滿了地麵,越積越厚。


    “朕決定,要在郢、江二州試點實行新政。”


    “蕭辰,你來說一下吧!”


    眾人皆屏住呼吸,不知道這個番人又出了什麽餿主意。


    蕭辰來到大堂中央,低頭拱手。


    “諸位同僚,夏季時湘州遭遇洪災的事想必大家都已知曉了,當時情況緊急,我等奉旨把受災百姓遷移到了北部的江夏和南新蔡二郡安頓。可日子一長,兩地的糧食已不夠用,現在又是冬天,地裏長不出黍麥來,對此陛下特地下旨從江、郢兩地就近調去糧食救濟,可糧食數量有限,估計最多隻支撐兩月時間。”


    “原本到了春天,百姓種了田也便有了希望,可我們千算萬算,土地仍舊是個未能解決的難題。”


    “據我從當地搜集的信息來看,郢州土地多半在大戶名下,百姓要種田就要從他們手裏租過來,雖說租賃土地這件事沒什麽可稀奇,可是那些大戶所處租金是一天一個價錢,整體是持續走高。這就導致很多人租不起土地;另外,各個郡府征收調稅是按照戶籍人頭來征的,也就是說大戶人家即便有良田千傾,也就交一家人的人頭稅,如此看來,調稅征收還存在很多漏洞。”


    “而新政的宗旨,就在於按照田畝數量征稅,這也是我們在紫光堂每日做的事情。如今新政條陳已初步形成,適才陛下所說在郢、江兩地進行試點,乃是必要之舉。通過新政試點,不僅可以解決燃眉之急,還能總結經驗教訓,進而對新政條陳再次優化,直到符合地方的實際情況。到那時便可在南國境內全麵鋪開,再針對性的對各地區新政的政策進行調整。”


    “大概就是這樣了。”


    蕭辰朝著堂上低頭拱手。


    “嗯,蕭侍郎所言很是明朗,新政條陳已由尚書省下發給了各署部,眾卿有何見解,但說無妨。”


    “陛下!”


    秘書監傅茂遠拱手上前。


    “先不說新政能否適用,如此唐突便要定下治國之策,恐操之過急了;更何況新政試點,在江夏和南新蔡二郡,臣不得不懷疑,蕭侍郎所行西部州郡救災事務,怕是虎頭蛇尾啊!”


    “如今想借用什麽新政來給自己收場吧!”


    “陛下,傅監言之有理,治國之策乃是朝廷頭等大事,絕不可兒戲!然遷移百姓既無田可種,也便無法維持生計,還請陛下另選賢能之人,去往二州......實地勘察才是。”


    西昌侯、太子詹事蕭靜藝兩邊都不得罪。


    “陛下,此番人於朝堂之上頻頻生亂,況且他與索虜串通一事尚未查明真相,如今又蠱惑陛下實行新政,老臣實難與其共處一室!當此朝堂之上,有奸臣賊子就沒有我陸明霞!”


    “臣願以死明誌!望陛下切莫被歹人蒙蔽啊!”


    義興太守陸明霞打著哭腔,說完後竟朝一側的柱子上撞了過去。


    眾人見狀急忙將他拉住,緊接著陸明霞癱在地上嚎啕大哭。


    “危乎南國!哀乎南國......”


    皇帝見此狀不禁皺了皺眉頭。


    想想陸明霞乃一文人,江南有名的書畫大師,任一方太守實行與民休息之策,義興百姓很愛戴他, 是個忠臣。可這文人的脾氣秉性,怎麽越是上了年紀越有增無減了。


    皇帝並未言語,也沒有治誰的罪,隻揚了揚手。


    門外的伍有常會意後差兩個羽林衛將陸明霞攙扶到了一旁不說。


    “還有人要進言嗎?”


    陛下靜靜地看著堂下問道。


    “陛下,老臣有一言。”


    袁昂終於露頭了。


    “陛下,臣熟讀禮法,偶得拙見。自古以來,革新變法皆為自上至下而行,如此方能穩住國家根基。”


    皇帝聽了這話點了點頭。


    “然縱觀古今,變法無不是為了治理下民,而非世家大族。隻因為各地官員、大族乃為國家治理之根基。朝廷所施政策皆由他們執行,百姓意願由他們上表奏報,民情巨細由他們諫言獻策,民間不法亦由他們安撫平定。由此觀之,世家大族之利斷不可輕易動搖。士農工商,乃是亙古恒序,還望陛下......三思。”


    袁尚書這話粗中有細,一旦革新就會觸碰上層人士的利益,甚至是重新洗牌,很明顯,革新就是有悖於禮法的事。


    在場的人都已明了,袁昂這是在給陛下利弊權衡,雖然帶著些威脅的意思。


    “袁尚書所言,朕已思量再三,然革新之舉,迫在眉睫,你們中有很多人都是舊朝老臣,想必舊朝覆滅之根源不會這麽快就忘了吧!”


    想想你們原來的朝廷吧,是多麽腐朽,多麽官僚,奢靡無度以至於民不聊生,要不是朕給你們機會,你們也就隨著風沙四處流浪了。


    皇帝此言過後,堂下沉寂的如死水一般。


    “新政巨細已由中書令徐修仁、中書舍人周開逸草擬完畢,由安成王和鄱陽王主事,你們還有異議嗎?”


    “陛下,臣有一言。”


    六殿下挺身拱手。


    “宣達啊,因七弟比你我更熟悉西部州郡民情,故而此事便由他主事,你還有什麽話要說嗎?”


    “陛下,七弟大病初愈,尚需調養,朝中人才濟濟,臣弟以為七弟斷不可因一時一事累壞了身子,故而臣弟願攜各署部臣工親自趕赴郢、江二州,代陛下實行新政!還請陛下恩準。”


    此時,尚書右仆射袁昂、禦史中丞孫慶緒、建安王蕭文達、侍中王柬、侍中謝揚言、長沙郡王蕭靜曠攜弟弟西昌侯蕭靜藝,還有在一旁哽咽的義興太守陸明霞,聽後皆俯身跪地。


    “臣等附議。”


    南昌侯王遷見六殿下和弟弟王柬這番操作後小腿一軟也跟著伏在了地上。


    右側隊伍裏的吳平候蕭子昭見狀後一連串的眨眼,來回搓撚著那件錦緞袍子的袖口,帶跪不跪的湊到他前麵員外散騎侍郎蔡景節的身後,並未作聲。


    皇帝見了如此場景,心中已是涼了半截。


    好家夥,沒想到半路還真殺出個老六來。


    可皇帝麵不改色,甚至露出一副笑臉來。


    “宣達賢能忠厚,乃國之棟梁。”


    “就算汝等不奏請,朕亦早有安排,都起來吧!”


    “陛下聖明。”


    眾人這才手執笏板起身回到了原位。


    “即刻擬旨:著安成王為侍中,領安西將軍,總領新政要務;都督郢、江、霍三州諸軍事,行郢州刺史及石頭戍事。”


    “著鄱陽王為鎮西將軍,加散騎常侍、領益州刺史、並都督益、寧、南、北秦、沙七州諸軍事,仍兼領使持節;與徐修仁、周開逸一同帶署部協助安成王實施新政,望各司其職,切勿怠慢。”


    “因郢州江夏郡、江州南新蔡郡所居災民合計有七萬餘人,故而先從二郡開始著手實施新政。”


    “著伏玄耀為南新蔡太守,與江夏太守蕭彥瑜一同配合新政實施。”


    “至於臨川王......可全程輔佐新政實施。”


    “宣達,如此安排,你還有什麽要補充嗎?”


    要說皇帝可是做了十足的準備,如果江、郢二州的豪紳大族對新政不滿,可由徐修仁、周開逸等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講述新政的利好,以化解那些人的憤慨;如果有人強行阻攔新政實施甚至是起兵謀反,那麽老七和鄱陽王可用他們的軍職調遣署部將士,就地平亂。


    一文一武,恩威並施,兩手都抓,兩手都要硬!


    當此之時,恐怕沒有別的策略比這更好了。


    就算老六參與其中,也不能改變新政的具體規定,更不會以身涉險,置國家安危於不顧。


    畢竟臨川王有幾斤幾兩,皇帝心裏還是清楚的很。


    “臣等領旨。”


    眾人跪地行禮,而後各自散去不說。


    蕭辰全程參加了朝會,聽到陛下頒了聖旨,有如此成果確實出乎意料。


    如此,他隻身一人散著步,朝著鹿鳴堂走來。


    廊內甲士見了蕭辰無不頷首行禮,蕭辰皆一一回應,就這樣走了一會兒才到地方。


    推開大門,隻見院子裏的積雪已被清掃了多半,地麵上還在持續灑落著片片雪花,看來還有人在這了。


    正要推門進內堂時,忽聽得身旁有一聲音傳來:“來者何人?”


    蕭辰回身朝著聲音的方向看去,隻見一小寺人立在後院的門口,手裏握著掃把,露出一副警惕的神情。


    於是蕭辰低頭拱手。


    “在下蕭辰,之前在這裏住過,今日來此處看看。”


    小寺人聽後快步上前,深深拱手。


    “是蕭侍郎,小人賤名喜兒,給侍郎問安。”


    喜兒說著,跪地行禮。


    “哦?你認得我?”


    蕭辰愣了一下。


    “小人那兄弟德順,在西閣門外被蕭侍郎搭救過,況且義父經常對小人提起侍郎大名。”


    “小人心中對郎君已是十分敬仰。”


    “哦!那你義父是?”


    “小人義父乃是餘中使。”


    “是俞中使啊,那就是熟人了。”


    看來這俞三福可收了不少兒子。


    喜兒滿臉微笑,像是伺候舊主子一樣,從懷裏掏出手帕,給蕭辰掃著身上的雪片。


    “萍兒他們呢?都去哪了?”


    “郎君有所不知,萍兒和院子裏其他寺人早已被派到了別處,這具體去了哪裏嘛......小人也說不上來。”


    “無妨,崗位調動,也正常,我也好久沒來這了。”


    “郎君公務繁忙,今日能在此見到郎君,實乃小人之幸。”


    “俞中使留過話,隻要蕭侍郎回來,仍享縣侯禮製,您請屋中稍坐,我去給郎君煮茶來。”


    喜兒說完,便去了廂房。


    看這位喜兒如此熱情,蕭辰不由得想起了崔雷,他也是如此的貼心且有禮貌。


    可惜啊,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給他平反。


    蕭辰轉身推門進了內堂,裏麵陳設依舊,隻是沒人居住,略顯空曠了些。


    緩緩坐在木榻上,睹物思人,不禁泛起縷縷傷感來。


    “茶來了。”


    喜兒端著木盤放到了桌案上。


    “多謝了。”


    “對了,你們中宮和後宮的寺人不都是固定的嗎?”


    蕭辰抿了一口茶問道。


    喜兒聽後上前拱手。


    “郎君有所不知,中宮和後宮貼身寺人本沒有變數,小人是有幸受到少府上官栽培,有幸來到前宮打理鹿鳴堂,如此也能抽出空閑到巷裏照顧母親。”


    “哦,少府倒是挺人性化......”


    喜兒眨眨眼,好像是沒聽懂,不過見蕭辰滿臉笑容,自己也跟著陪笑罷了。


    “我就是過來瞧瞧,也沒別的。就不多待了,改日再來看你。”


    蕭辰拍了拍喜兒的肩膀,起身就要出去。


    “郎君留步。”


    喜兒喚道。


    “還有什麽事嘛?”


    “如今小人經常於二宮之間行走,為表達小人對郎君敬仰之意,郎君若有什麽需要,小人願隨時聽候差遣。”


    一個小太監,能於中宮和前宮之間自由出入,混的和崔雷差不多了,看來這孩子一定是遇到了貴人。


    憑空得了一個朋友,蕭辰很是高興。


    “好,那就這麽說定了。”


    蕭辰笑了笑,闊步出了大門。


    喜兒站在門外遙遙的望著,直到蕭辰的背影消失了不說。


    東郊臨川王府,袁昂等人攬衣落座。


    “殿下,今日朝堂之上我等稍顯急躁,恐怕此舉會讓陛下心生疑慮啊。”


    袁昂輕聲說道。


    建安王在一旁麵色如土,聽了這話忍不住挑了挑眉毛。


    “袁公,之前給兄長獻策之人是你,現在說急躁之人還是你,這般函矢相攻,難不成是在推卸責任了?”


    王柬見狀緩緩起身,給一旁的建安王續了杯茶。


    “殿下息怒,袁公所想,自然是為了遵循古製,以阻攔七殿下等人實施新政。此前我們向陛下進諫不成,事已至此,也隻能在朝堂之上隨機應變了。”


    臨川王聽後捋了捋胡須。


    “我想袁公之意,是覺得今日朝堂進諫之事稍顯唐突,恐怕陛下會記在心上,影響我們下一步進展罷了。”


    “不過你們放心,陛下向來寬厚,今日之事算不上什麽。”


    “殿下所言有理,我在堂下觀察良久,陛下並沒有動怒之意。”


    “隻是吳平候......不知為何沒有和我等一同進諫呢。”


    王柬麵露難色,近乎於嘀咕的語氣說道。


    “哼!牆頭野草!”


    七殿下聽了氣就不打一處來。


    “殿下息怒,吳平候近日和顯陽宮那邊走得很近,在我看來,一旦永康公主完成婚事,他吳平候便可依附於丁貴嬪,高人一頭了。”


    “今日之舉,乃是其本性所致,殿下不得不提防著些啊。”


    西昌侯在一旁表麵上是寬慰,可這話裏可是帶著刺兒。


    “無恥小人!前番依附於兄長門下,如今卻又低眉頷首於顯陽宮,三姓家奴,不提也罷!”


    建安王在一旁氣的拍了下桌案。


    “殿下,老臣還有一策,不知當講與否。”


    沉寂良久的袁昂對他們的談話置若罔聞,起身朝六殿下拱手示意。


    “你說說看。”


    “我思考再三,覺得陛下實施新政恐怕是早有準備,隻是時機尚未成熟而已。”


    “哦?你繼續說。”


    “殿下試想,陛下如今借著二郡缺糧之機,可謂是名正言順;況且前些日子北使在朝堂之上辱我南國,陛下定不會善罷甘休,如此一來,實施新政之決心便會愈加堅決;而殿下您雖參與其中,但結果恐不會為我們所動,臣以為於新政之事,我們最終會......勞而無功了。”


    “什麽?你這是何意!難道我們在朝堂之上白白跪了半日不成!”


    建安王厲聲喝道。


    六殿下見狀擺了擺手,示意建安王坐下。


    “袁公所以不無道理,你且細細說來。”


    “是。”


    “聖意決斷新政實施,徐修仁等人也便受到了重用,如此一來七殿下便如虎添翼,恐對殿下您不利啊。故而殿下應有所行動,斷不可因小失大,逞一時之氣。”


    “嗯,言之有理!”


    “袁公能如此直言,不愧為謇諤重臣!而且能想到這一層,寡人實在是敬佩不已。”


    四目相對,二人如同酒醉逢知己,高山遇知音。


    王柬等人聽後無不露出快意的笑容,隻有建安王仍舊默不作聲。


    “既然治國之策我們慢他一步,那麽邊關軍務我們必要搶占先機!”


    “兄長且下令吧,我們定會依計行事!”


    建安王聽了這話,熱血沸騰。


    如此,幾人一陣密謀,直至深夜才各自離去......


    有詩雲:


    三公九卿闊胸懷,此花不放彼花開。


    良臣一計安天下,將軍萬騎破陰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遺夢南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章雙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章雙城並收藏遺夢南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