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8月11日,三峽庫區一期水位移民工程全麵啟動,此後的十三年中,湖北和重慶二十個區市縣總計131萬移民陸續搬遷離開自己的故鄉,其中有16.6萬人選擇外遷安置。


    三峽鎖鑰世無雙,?百萬移民彰精神。


    這項值得在任何曆史課本上大書特書的人類文明壯舉被稱為——三峽百萬大移民。


    不過對於1998年的楊守安而言,生活似乎並沒有發生什麽實質性的變化,唯有一件事讓他苦惱,那就是村裏的小學要拆了。


    雲陽村的小學建在張姓祠堂裏,這祠堂大約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曆史了,因為保養得當,所以看著依然幹淨整潔。


    張姓是村裏的大姓,大概有百來戶人家,八十年代中期的時候巫山各個村子開始時興續家譜、修祠堂,雲陽村的張姓人家也跟風開始籌劃要湊錢把祠堂翻新,順便舉行點大規模的祭拜祖宗活動,以彰顯家族的香火繁盛和太平生活。


    當時有人提出要把小學搬出去,由縣裏教委出資,重新蓋個新的校舍。


    為了這件事他們還特地成立了個“委員會”,並給張姓在外麵有頭有臉的族人寫信,反正就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主意的出主意。


    一位在北京做官,平日裏極少和家裏聯係的張姓長輩對此熱烈響應,單人掏出一萬塊錢的工程款,但隻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小學不能搬,不但不能搬,連祖宗牌位上“千秋萬代”的字樣也最好換成“書山有路”。


    回信寄到村裏,張姓幾個當家人聚在一起反複研究,討論了好幾天都依然無法理解這波操作的含義,後來是家族裏幾個德高望重的老人在商量過後,力排眾議,決定按照捐款人的意思來做。


    修祠堂是以修小學的名義進行的,張家人把整個過程搞得熱火朝天,雖然沒有點高香,沒有放鞭炮,但殺豬宰牛順便暗地裏續族譜的事情一刻也沒落下。


    動靜搞這麽大,十裏八鄉自然是傳開了,大家夥都知道雲陽村的張家族人重修小學,支持教育事業,主動為國出力。


    消息傳到巫山縣裏,領導自然是大受感動,祠堂剛一修完,相關部門就送來了一批嶄新的課桌椅,當然少不了還有一麵錦旗,上書“百年樹人,振興中華”。


    張家人恍然大悟,開始感念那位北京長輩的遠見和恩德,這些年對他的抱怨也煙消雲散,甚至在夜裏還跑到村外麵對著祠堂的方向點了高香、放了鞭炮,弄得村裏的外姓人莫名其妙。


    當然對於楊守安來說,這些舊時趣事的真假並不重要,他在意的是現在小學要沒了,他唯一的收入來源也就跟著消失了。


    自從嘎公去世以後,楊守安就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家裏的房子和半畝田地雖然還在,但指望那點苞米和紅苕來養活一個12歲正在長身體的孩子顯然是不現實的。


    對於楊守安這種情況,老書記也是操碎了心,多次到鎮裏奔走,給申請下來了特殊幫扶的名額,同時還給在村小學裏安排了個兼職的崗位。


    工作內容其實就是給住在小學裏的六位老師做後勤保障,燒飯、劈柴、偶爾洗洗衣服什麽的,力所能及,又不失體麵。


    相比而言,報酬就顯得非常豐厚——免去楊守安的學費,同時每個月再補助三十塊錢。


    別小看這三十塊的重要性,當時雲陽村普通務農家庭的年收入攤到每個月也就一百出頭,對於楊守安這樣“一個人吃飽,全家不愁”的來說,已經算是天大的“恩惠”了。


    所以麵對如此重大的人生變故,楊守安自然是急切地想要找一個解決的辦法,此時他正站在村口的大樹下左顧右盼,等了很久才總算是看到個瘦得跟個猴子似的人影走過來。


    “阿四,怎麽說?問到新小學要建在哪裏沒?”


    來人叫阿四,是楊守安在村裏除了老書記外唯一信任的人,他們同年出生,性格相投,平日裏一起抓鳥摸蛋、下河捕魚,結下了牢固的革命友誼。


    “你自己怎麽不去?害我被校長抓著訓了好一頓,問我為啥不去縣裏接著上初中,對了,他還提到你了,說你上周給陳老師他們做的炒雞蛋不新鮮,幾個人鬧了好幾天的肚子,問你是不是把買雞蛋的錢吞了,隨便拿的鳥蛋充數。”


    楊守安老臉一抽,心想“不對啊,那鳥蛋看著也沒裂紋啊,怎麽會吃了鬧肚子呢?”。


    不過他嘴上可不會承認,麵不改色反將一軍。


    “放屁,肯定是老劉頭賣的雞蛋有問題,回頭我就去找他,讓他退錢。對了,問你新小學的事情呢?你別扯其他的。”


    談話回歸正軌,但結論卻不盡人如意。


    舊小學的拆遷不可避免,而新小學的規劃還沒出來,可能是靠後重建,也有可能幹脆就和其他幾個村合並,總之短時間內楊守安不得不接受“失業”的局麵了。


    “不要說小學了,按照校長的說法,所有那條線以下的東西都會拆掉、搬走,鎮裏的、縣裏的,都不例外。”


    阿四在那故作高深,顯然老校長不光光是苦口婆心勸誡了他一番,同時也把自己心裏的“苦水”倒了一通。


    楊守安不語,目光卻落在了不遠處山腰間的那條醒目紅線上。


    那是175米線,按照那些被稱為移民幹部的人的說法,等幾年以後大壩建成,這條線以下的地方都會被水淹沒。


    楊守安還記得那一天家裏來了好幾個人,帶著黃色紅色的安全帽,把線畫在了他家房後的山坡上。


    村裏的鄰居都來圍觀,盯著這條奇怪的線,也是自那天以後,大山分成了上麵和下麵,以後與從前。


    鳥兒飛過不會回頭,鬆鼠依然上躥下跳,就連最老實的水牛也不會因為這條線而駐足停留。


    175米隻是一道線,但對於祖祖輩輩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而言,卻成為了過去淹沒的起點。


    “媽的,你還有什麽賺錢的門路沒?以後我連學校的雞蛋都吃不上了,難不成要天天啃洋芋、紅苕嗎?”


    楊守安咬牙切齒,對於移民這件事他並不排斥,相反還有著自己的宏偉計劃,但前提是他得活著等到移民補償款的發放。


    阿四沉默了幾秒鍾,最後猛地抬頭,望向楊守安的雙眼泛著血紅,仿佛是下定了某種需要無雙勇氣的決心。


    “門路是有,就看你敢不敢幹?”


    “老子都快餓死了,天底下還有什麽事情是不敢幹的?”


    “替人挖墳幹不幹?”


    “你再說一遍?”


    “替人挖墳幹不幹?”


    “我說上一句。”


    “額……門路是有,就看你敢不敢幹?”


    “不敢。”


    「175米是三峽水利樞紐工程設計的正常蓄水位,也是其全麵實現各項功能的重要標誌線,在這個高程下,三峽水庫庫容達393億立方米,形成總麵積達1084平方千米的人工湖泊,三峽工程水電資源可實現最大限度利用,長江航道將成為更順暢高效的“黃金水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山有蟬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亂世TICH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亂世TICH並收藏山有蟬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