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如今在東宮侍奉,應當遵奉仁義以顯揚善言,像劉廙之談不必講了。”


    陸遜為人正直嚴厲,後來孫登到賴鄉麵見孫權時,


    也曾述說陸遜的忠誠勤勞,武昌那裏無什麽顧慮。


    陸遜雖任職在外,但心中卻牽掛著朝廷大事,


    他上疏陳述時事認為法令條例過於嚴厲,應首先考慮人的優良才能,


    請求提拔重用施展他們為國效力的才幹。這是撫招遠方人才歸附的大計。


    黃龍二年(230年)春,孫權欲派軍隊取夷州(今台灣)、


    朱崖(今廣東徐聞及海南島),曾征求陸遜的意見。


    陸遜上書認為這樣的事情沒有益處,勸孫權“宜育養士民,寬其租賦”,


    這樣才能完成統一大業。孫權依然派將軍衛溫、諸葛直率軍征討夷州,


    士兵在途中大量病死,最後隻得到數千夷洲人,得不償失。事後,孫權大為後悔。


    嘉禾元年(232年),陸遜率軍向魏廬江(治六安,今安徽六安東北)進發。


    魏揚州都督、征東將軍滿寵見吳軍舍船登陸,


    督率精銳部隊在楊宜口(陽泉水和決水匯合處,今安徽霍丘東北)設伏,


    迎擊吳軍。陸遜探得魏軍動向,遂連夜率部撤退。


    嘉禾二年(233年)二月春,割據遼東的公孫淵向吳奉表稱臣,孫權大悅。


    三月,孫權派使者攜金寶珍貨,赴遼東,封公孫淵為燕王。


    結果公孫淵認為吳國遙遠,難以長期依靠,將使者殺死。


    十二月,魏國拜公孫淵為大司馬,封樂浪公。


    孫權聞後大怒,欲親自帶兵去征討。陸遜上書勸阻,孫權聽取了他的意見。


    嘉禾三年(234年)二月,蜀漢丞相諸葛亮第五次攻魏,遣使聯絡東吳協同攻魏。


    五月,孫權親率大軍十萬進駐巢湖口,準備進攻合肥新城。


    遣陸遜與諸葛瑾率萬餘人進至江夏(郡治武昌,今湖北鄂城)、


    沔口(今湖北漢口),準備進攻襄陽(今湖北襄樊)。


    還遣將軍孫韶、張承率萬餘人進抵淮河,準備進攻廣陵、淮陰(今江蘇淮安)。


    曹叡聞報,遣護軍秦朗統領步、騎兵二萬人援助司馬懿抵禦蜀軍,


    遣步、騎兵八千人為先頭部隊馳援新城。七月,曹叡親率水師繼進。


    孫權多次派兵攻打新城,守將張穎等力戰拒守,終不能克。


    當時吳軍患病者甚多,魏援兵趕到,曹叡統率的大軍即將到達,孫權遂撤圍退兵。


    陸遜遣親信韓扁給孫權送信,韓扁返回時,被魏軍巡邏的士兵抓獲。


    諸葛瑾聞後,心中甚懼,給陸遜寫信說:“敵人捉住韓扁,完全掌握到我們的底細。


    而且現在江水幹涸,應當趕緊撤軍。”陸遜得信後,並未回信,


    反而派人去種葑、豆,並如往常一樣與諸將弈棋、射戲。


    於是諸葛瑾親自前來會見陸遜。陸遜認為孫權已經東歸,沒有什麽可擔憂的,


    他們需要施展靈變的計策,然後退兵。遂與諸葛瑾定計,仍按原計劃向襄陽進軍,


    讓諸葛瑾率水軍,陸遜自率陸軍向襄陽進發。


    魏軍素來忌憚陸遜,馬上回城。陸遜與諸葛瑾遂進軍前行,並虛張聲勢,


    使魏軍不敢進攻。進至白圍(今湖北白河口)後,揚言狩獵,


    暗中分兵將軍周峻、張梁等攻江夏、新市、安陸(今湖北雲夢)、


    石陽(今湖北漢川西北)等地。吳軍所過之處,魏人皆棄物入城,


    以至將城門堵住,無法關門,魏軍隻得自殺其民,然後才得以關上城門。


    吳軍斬俘千餘人,後安全撤回。


    陸遜對所俘之人,好生看待,厚加慰勞,嚴禁士兵前來侵擾。


    帶家眷前來之人,派人前往照看料理。有的人因此受到感動傾慕而相攜前來歸附。


    鄰境地區的人們也心向陸遜。魏國江夏太守逯式,兼領當地兵馬,


    頗為吳國邊境之患,但與魏國老將文聘的兒子文休一向不和。


    陸遜聽說這一情況,即假裝給逯式回信同意他歸降。


    吳軍將信放在兩國的境界上。自此後逯式的部下再也不親近依附他,因此被罷官免職。


    嘉禾六年(237年)正月,孫權下詔令群臣討論對奔喪進行立法,


    丞相顧雍奏請違法奔喪應處以死罪。此後吳縣縣令孟宗違法奔母喪歸家,


    事後在武昌自我拘禁,聽候處罰。陸遜向孫權說明孟宗的平時作為,


    並借機為孟宗求情,孫權於是給孟宗減刑一等,並申明下不為例。


    二月,陸遜奉命督軍征討彭丹,將其平定。


    同年,吳中郎將周祗赴鄱陽郡(治鄱陽,今江西波陽)征兵,


    周祗問計於陸遜,陸遜認為鄱陽郡百姓易動難安,不召為妙。


    周祗等不聽,果然激起民變,吳遽等人聚眾起義,


    殺死周祗,陸遜與陳表征討吳遽,吳遽被招安,得精兵八千餘人,


    三郡平定。陸遜任命陳表為偏將軍,晉封為都鄉侯,北駐章坑。


    赤烏元年(238年)春,校事的呂壹奸邪的罪行敗露,被孫權處死。


    呂壹先前恃寵弄權,離間君臣,擅作威福,挾嫌報複,且手段又十分殘忍。


    遠在武昌的陸遜和潘濬憂心此事,提起來常常到了流淚的地步。


    孫權誅殺呂壹後深以自責[39]。孫權派遣中書郎袁禮向群臣致歉。


    袁禮回朝後,孫權又下詔責備諸葛瑾、步騭、朱然、呂岱等人推脫責任,


    並稱讚了陸遜和潘濬憂心為國。


    其時謝淵、謝厷等各自陳述當前應辦事宜,打算改變一些政治措施,


    為國家興辦一些有益的事情,孫權將此事下交陸遜審定。


    陸遜建議:“國以民為本,強盛取決於民力,財貨也出自民眾。


    民富而國弱,民貧而國強,這種事從古未有。故此治理國家者,


    得到民心則國家得治,失去民心則國家有亂。


    如果不讓人民得到利益,而想讓他們竭力效勞,實在難於做到。


    是以《詩經》有言慨歎‘便益人民,上天賜福’。請求陛下廣施聖恩,


    安撫賑濟百姓,數年之間,國家財力小有豐裕,然後再考慮其他事情。”


    赤烏四年(241年)八月,陸遜修築邾城。


    赤烏七年(244年)正月,顧雍去世,孫權命陸遜繼任丞相,


    下詔說:“朕以無德之人,承應天命,登上大位,天下尚未統一,


    奸亂之徒充塞道路,朕朝夕憂恐,顧不上休息。


    惟你天資聰穎,美德顯著,擔任上將重職,輔佐朝廷除亂。


    有蓋世之功者,就應受到廣大的榮耀,兼具文武才幹的人,定要擔當社稷重任。


    過去伊尹使商湯興隆,呂尚輔佐西周,如今朝廷內外大事,實由你一人肩負。


    今以你為丞相,遣使持節太常傅常授予您印章綬帶。


    你自當發揚光大高尚的美德,建樹美好的功業,恭服遵從王命,安撫平定四方。


    嗚呼!總管三公職事,訓導群臣百官,能不嚴肅認真嗎?你自勉努力吧!


    你原來擔任的荊州牧、右都護兼武昌留守等職仍舊。”


    陸遜素來深思靜慮,所推測的事沒有一件不應驗。


    當初暨豔大造建造府第的輿論,陸遜規勸告誡他,認為必定會由此招禍。


    陸遜又對諸葛恪說:“在我之前的人,我一定事奉他與我一道升遷;


    在我之後的人,我則幫助扶持他。現在看您氣勢侵淩上級,心裏蔑視下屬,


    這並非能鞏固自己德行的基礎。”諸葛恪知道陸遜討厭自己,


    於是又寫信給他說明情況。而廣陵人楊竺,年輕時就博得較大的名聲,


    而陸遜認為他最終會惹禍敗亡,便勸楊竺的哥哥楊穆與楊竺分開生活另立門戶。


    當時,太子孫和同魯王孫霸為了爭奪太子之位兩宮並立,朝廷內外的官員,


    大多派遣子弟侍奉孫和或孫霸,全琮寫信向陸遜告知情況,


    陸遜認為這些子弟應該憑借才能晉升,不應該私自邀利取榮。


    他站在中立立場,認為這些支持兩宮勢力的子弟必會各自結成派別,


    這是古人最忌諱的事。當時全琮次子全寄為孫霸賓客,


    陸遜於是回信給全琮勸其學金日磾殺子以防羞辱家門。


    全琮對其所言非常不滿,兩人從此積怨漸深。


    不久全琮全寄父子稱陸遜之甥顧承曾串通陳恂,


    謊報戰績給自己謀求高位,致使顧承和其兄顧譚被流放。


    孫權孫和父子關係惡化後,孫和的役使曾藏於孫權的床下,


    監聽到孫權和楊竺談論想以孫霸為儲之事。孫和恐懼,於是秘密召見親信陸胤,


    請他乘到武昌的機會請族父陸遜為自己出麵申辯。


    而太子太傅吾粲也幾次與陸遜互通消息。陸遜聽二人言,


    屢次上疏陳述嫡庶之分,又請求進京麵見。孫權發覺禁中語漏泄,


    先後將楊竺、陸胤、吾粲收監審問。陸遜雖未立即被一同問罪,


    也被遣使寫信責備打聽宮中機密。在獄中,楊竺招供陸遜二十條罪證,


    陸胤又對孫和的存在不發一言。陸遜不勝憤忿,懷恨而終。


    最初,暨豔造營府之論,陸遜經常規勸他,認為會帶來禍患。


    又諸葛恪剛愎自負,楊竺盛名在外,陸遜斷言他們終會敗亡。


    他的先見之明到了如此地步。陸遜又向來節儉知足,


    去世的時候,家裏沒有富餘的財物。


    陸遜長子陸延早夭,由次子陸抗襲爵。孫權任命陸遜次子陸抗為建武校尉,


    領陸遜部眾五千人,讓他送靈柩回東,陸遜後來葬於橫山(今上海鬆江昆岡鄉境內)。


    後陸抗進京麵見孫權時,洗清了楊竺所指控二十條罪行。


    太元元年(251年),陸抗回到建業治病。


    等到他要離開時,孫權哭著與他告別:“我過去聽用讒言和你父親不和,


    由此辜負了你。我前後問過的事都焚毀消滅,不要讓人再見到這個了。”


    永安年間,追諡陸遜為昭侯。


    唐建中三年(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


    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吳丞相婁侯陸遜”。


    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隻有關羽、張飛、張遼、周瑜、呂蒙、鄧艾、陸抗。


    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陸遜,


    位居東廡。此後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陸遜亦位列其中。


    陸遜的軍事才能主要表現在他善於忍辱負重,不計較當前得失。


    巧奪荊州一戰,利用關羽驕傲自大的弱點,以卑下的言辭寫信吹捧關羽。


    使關羽完全喪失警惕,專注於樊城之戰。


    而夷陵之戰中,作為吳軍主帥的陸遜統觀兩軍主客觀態勢,


    確定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後發製人,相機破敵的戰略。


    劉備四萬之眾來勢凶猛。陸遜則主動放棄大片土地和戰略要地,


    把五、六百裏的山區讓給蜀軍,不顧手下的非議,靜待時機。


    經過半年相持,深入吳國腹地的蜀軍由於戰線過長,糧草補給困難,


    又值盛夏暑熱,將士疲備不堪。陸遜趁機發動全麵攻擊,劉備大軍頓時土崩瓦解。


    從指揮藝術上說,作為一軍之帥,陸遜的確是善於審時度勢,


    做到了知己知彼,能準確捕捉戰機,出奇製勝。大獲全勝後,


    又適時停止追擊,使曹魏無隙可乘,戰略全局運籌周密,堪稱用兵奇略。


    陸遜在進攻戰時則表現的較為保守。石亭之戰時,朱桓曾建議用他的部隊斷路,


    使得曹休投降,吳軍可以借機乘勝長驅直入,攻取壽春,


    割據準南。但陸遜認為不可,結果此議沒有實行。


    陸遜雖置身行伍,卻還有一套治國安民的謀略。


    他任海昌屯田都尉時,政績明顯,深受百姓擁戴。


    他從當地土地貧瘠且連年幹旱的實際出發,一方麵開倉賑濟貧民,


    一方麵“勸課農桑,鼓勵生產”,“百姓蒙賴”,稱他為“神君”。


    他還曾上書孫權,對國家的嚴法苛刑提出批評,指出:“峻法嚴刑,非常王之隆業,


    有罰無恕,非懷遠之弘規”。他建議孫權要輕刑便民,


    用仁政治理國家,要盡量少動幹戈,務以養本保民為要,


    隻有與民休息輕徭薄賦才能富國強兵,統一天下。


    這些主張說明了陸遜作為一個文武兼備的政治家、軍事家的眼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箱子裏的皇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作家buslXm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作家buslXm並收藏三國:箱子裏的皇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