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能人輩出,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曹操三父子,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甚至就連女角貂蟬、大小喬,都那麽讓人難忘。
在這一群過於顯眼的人中,有一些本來也很厲害的人,
似乎就不太經常有出場的機會,但他們同樣是頂級人物,比如陸遜。
陸遜本名陸議,出身吳郡陸氏的陸遜,東漢建安八年(203年),
入孫權幕府,成為吳國智囊團的一份子。資料中對陸遜的定位是:
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但是比起這個定位,
陸遜的熱度和名氣似乎就像他的名字一樣“稍遜一籌”,
沒有人因為他太有才而被氣死,也沒有人苦苦等待希望拉他入夥,
陸遜顯得那麽不顯眼,又是如何獲得“家”這樣的頭銜的呢?
首先陸遜並非泛泛之輩,他來自江東江東大族,
在那個年代的江東有四大姓:顧氏、陸氏、朱氏、張氏,陸遜的祖父、
父親都做官,但不幸的是少年喪父,但好在有祖父帶著他,
就這樣出生在華亭的陸遜跟隨著在廬江做太守的祖父到舒縣去讀書了。
不僅喪父,成長過程中陸遜還經曆了戰亂。
東漢興平元年(194年)年初,因為袁術和自己的祖父陸康不和,
所以派遣孫策打了過來,陸遜的祖父也不是軟弱的人,死守兩年不肯投降,
但無奈實力還是有差,最終大本營被攻克了。
這之後僅幾個月,祖父陸康也因病去世了。
接連遭受喪父、失去祖父的打擊,這個時候的陸遜也還隻是個孩子,
不過在祖父去世前也打點好一切,早早地將陸遜與親屬送往吳郡。
而戰亂中家族人因為饑荒死地死傷的傷,
這時候僅有自己的小叔叔陸績陪在身邊,
說是叔叔實際上他是自己爺爺最小的一個兒子,年齡比陸遜還小六歲,
所以這個時候真正挑起家中大梁的還是陸遜。
但當時論名氣,陸遜是不及自己這個小叔叔的,吳縣人士中,
陸績和顧邵以博覽書傳最為知名,陸遜、張敦、卜靜、吾粲稍遜一籌。
建安五年(200年)孫權因為孫策被刺而上位,
這個時候他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招賢納士。
這個時候已經二十一歲的陸遜就走到了孫權的麵前,成為幕僚集團的一員。
陸遜曾主持文秘工作,但在他做海昌縣令時,
麵對海倉遭遇的突如其來的旱災,陸遜他開倉賑濟貧民,組織生產自救,
緩和了災情,這一係列操作可以看出陸遜的才能和為人,他的做法也收獲了大波民心。
除了做文職安撫百姓,陸遜上前線也是一把好手。
首先陸遜特別會招兵買馬,短時期內就在吳郡、會稽、
丹陽一帶招募了兩千餘人成為自己的部隊,而後率領軍隊就去征討,
盤踞在會稽山一帶造反多年的大帥潘臨了。
這一戰,陸遜率軍配合奮武將軍賀齊將其討平,斬首數千,
他的才能被進一步看見,也因此被提拔為定威校尉,手握更大的權力。
也因為這次的出色表現,孫權對他很是欣賞。
一來是器重他的才能強強聯合,二來也是為了留住人,
孫權一個激動一下就把自己的侄女許配給了陸遜,
並且許多軍國大事都愛找他商議討論,此刻的陸遜也就從一個普通的幕僚,
真正開始展現出自己謀士的智慧和能力了。孫權對陸遜信任,將他引為近臣,
陸遜也很走心地為他謀劃。建安二十二年(217年),
陸遜向孫權從當時天下英雄各據一方相持爭雄,敵人窺測時機的時局出發向孫權建議,
要戰勝敵人平定戰亂,手裏必須有大量的人馬這是成事的基礎,
因為原先的種種,依山據險的山寇又與孫權這方懷有舊怨。
此刻他們所處的情勢就是內亂未平,難以圖謀遠方,
所以想要去開疆破土更大範圍地打敗敵人,就應當挑選精銳兵卒擴充軍隊。
孫權一聽陸遜說得實在是太有道理了,於是就任命他為身側的帳下右部督,
統領帳下親衛部隊,授給陸遜戟戟,讓他都督會稽、鄱陽、丹陽三郡,
就這樣陸遜因為自己的腦子和幾句話又升職了。
但在陸遜的生涯中,像征討山賊收買民心、日常出出主意這種事都屬於是小打小鬧,
陸遜最大的能耐還是在他以自己的智慧打贏了劉備。
在三國之中提及率較高的是蜀漢和魏,東吳似乎在人才、軍備等各方麵都差一個層次,
但其實東吳也有自己的優勢,東吳的水師力量十分強悍。
幾代水師領導,都深知水戰,這些人拿出來也都赫赫有名周瑜、魯肅、呂蒙,
當然這其中也包括陸遜,而真正將東吳送上王者之位的也正是陸遜。
周瑜雖然並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但這位大名鼎鼎的儒將36歲就生病去世了,
英年早逝太可惜。周瑜死後魯肅接替他,自幼喪父的魯肅為人豪爽想要建功立業,
雖然他被稱為東吳最厲害的人,但實際上在這四個東吳能人中,
陸遜是唯一真正獲得大都督這一職位的。
從能力來講周瑜、呂蒙、陸遜的軍事指揮能力都很強,
但相對於建立了“不穩定的三角對立”、不主張外交的呂蒙,
又或者“聯劉抗曹”外交想丟寬鬆的周瑜,陸遜有一種集幾個人之優勢於一體的感覺。
陸遜看到大環境的現實狀況,
於是采取了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到“穩定的兩強抗一弱”的整體策略。
戰略規劃上陸遜的“限江自保”雖然聽上去有些保守,但他的自保不是要偷生,
而是重在“與民休息”,所以看上去有些認慫實際上是積蓄實力和人氣。
別人都忙著在消耗,他卻想到了“存錢”。
外交上陸遜主張“平等聯盟”,首先他重視外交,但是基礎是“平等”,
這就守住了與人交流的底線,而不是無原則地委屈自己配合他人讓自己處於不利地位。
孫權與劉備、劉禪、諸葛亮的信件,都要陸遜過目,
可見陸遜在外交上管孫權是“管得很寬”的,孫權對他也是百分百信服的,
並不會覺得自己被陸遜控製了。陸遜是四位中任期最長的,
他的軍事指揮主打“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的沉穩的風格。
在陸遜的功績簿上也記載有“夷陵之戰”、“石亭之戰”這樣經典的案例代表。
夷陵之戰,陸遜采取主動撤退的方式,就像撒誘餌一樣,使劉備陷入難以展開的戰場,
陸遜從不著急他沉得住氣穩守待機,最後一擊必殺。石亭之戰,他則是誘敵深入,
而後又一次穩重出擊,使得敵軍大敗。在獲得勝利的情況下,
陸遜也沒有著急地去予取予求,而是否決大舉發起戰略反攻的建議,做出收兵的決策。
在與劉備的對戰中陸遜展現了自己驚人的智慧,在真假之間不停切換。
陸遜明知蜀軍難以打敗,但他並不會慌,而是先以靜製動,實際上施的是疲兵之計。
此時主動前去挑釁,雖然看似傻傻地輸掉一戰,而後率部後撤。
在這第一次交鋒過後,有不少東吳的將軍都勸說陸遜不要再做這樣的傻事了,
認為這是拿自己的部隊開玩笑鬧著玩,是送人頭的行為。
不過陸遜卻不這樣認為,他故意挑釁並失敗,就是為了讓劉備認為自己不行,
讓他輕敵放低警惕性,這樣才好讓他上當。也正是有了這樣的一出好戲,
最終也讓劉備開始大意了起來,最終被陸遜用了一把大火燒掉了七百裏連營。
所以陸遜不僅武功了得,智慧也是特別高的,他依靠計謀贏了劉備,
他看似又“慫”又“傻”,但實際上是“扮豬吃老虎”,
讓敵人以為他們是刀俎而東吳是“魚肉”,
最後反倒是被他們反將一軍放到了東吳的案板上,成為任意宰割的獵物。
在北方,除了匈奴、鮮卑外,還有一個種族叫烏桓。
烏桓,原來的名字叫“東胡”。漢建國初,匈奴冒頓單於滅亡東胡,
其剩餘部分退守烏桓山,遂以山名為族名。烏桓人善於騎射,
依靠打獵獲取禽獸為生,同時放牧牲畜,隨牧草遷徙,居無定所。
烏桓以穹廬帳篷為房屋,帳篷門朝向太陽升起的東方,
以獸肉、奶酪為主食,用獸皮製作衣服。
雄壯有力的男子受到尊重,老弱病殘會受到歧視。烏桓人特別能忍受寒冷。
發怒時,烏桓人會殺害父兄,但是不會傷害母親,因為母親家族有人撐腰,與父兄為仇,
則不會受到族人的報複。族裏麵身強體壯,能為眾人排憂解難者,被推舉為首領,
首領去世,後嗣不能繼位。每個小部落都有首領,成百上千個小部落,組成大部落。
大首領發出號令,以刻木為信,沒有文字,但是族人不敢違抗。烏桓沒有固定姓氏,
以強健的大首領名字為姓氏。大首領以下的民眾,各自放牧牲畜,治理產業,
無須服徭役。族人間通婚,男子把中意的女子先搶回家,生活一段時間,半年或一百天,
再向女方家族送去馬、牛、羊,作為聘禮,而後,帶著妻子返回娘家。
妻子的家裏沒有尊卑之分,家裏每天禮拜,但不禮拜父母。丈夫在妻子家,
像仆役一樣勞作,經過一兩年,妻子家準備一份豐厚的嫁妝,把女兒送回男方家,
家中的一切財物,由女方家操辦。烏桓的風俗,父親死後,兒子可娶後母為妻,
哥哥去世,弟弟可娶寡嫂為妻,但是妻子死後,隻能與第一個丈夫合葬。家裏的事務,
婦人有決定權,對外戰爭,由男子決定。父子、男女之間,相對盤腿而坐,
男子習慣剃發,認為做事情方便。婦人到了出嫁年齡開始養發,將長發盤起來,
分出發髻,插上“句玦”,用黃金、碧玉製作,好像中原婦女頭上戴的首飾。婦人會刺繡,
刺出各種花紋,會織毛毯,氈墊。男子會製作弓箭、鞍轡、馬勒,鍛打金屬,製造兵器。
烏桓生活的地方,適宜種植糜(méi)子和“東牆”,東牆長得像蓬草,
好像內地種植的穄(ji)子,十月份成熟。烏桓人根據鳥獸發情懷孕及哺乳時間,
判斷一年四季。
烏桓人的風俗,戰死在沙場上的勇士受到尊敬,用棺材裝殮屍骸,送葬人哭得很悲傷,
下葬時,以歌舞相送。人們用彩繩牽著一條肥犬,
把死者生前用過的馬具和使用過的衣物,一起焚燒,為死者送葬,焚燒時,
人們不停地向肥犬禱告,保護死者的神靈回到赤山。赤山在遼東郡西北數千裏,
就像中原人死後的靈魂回歸泰山神。烏桓人敬祀鬼神,祭祀天地、日月、星辰、山川,
以及祖先中有威望者。用牛羊舉行祭祀,祭祀完畢,全部焚燒。按照約法,
如果有人不聽從首領,重者可以處死;在族中殺人、傷人,由部落自行處置,
相互仇殺不能阻止,則請大首領出麵,犯罪者用馬、牛、羊贖罪,可以免除死罪;
殺的人是父親、兄弟,可以免罪;犯罪者逃亡,被族中首領追捕,其他族群不得收留,
要將逃亡者驅趕至荒野、沙漠、有蝮蛇出沒的地方,或在丁零西南,烏孫東北。
烏桓被冒頓單於打敗,變得愈發衰弱,不得不臣服於匈奴,每年要向匈奴繳納馬、牛、
羊皮,逾期沒有繳納,就會被匈奴人奪走妻子兒女。
武帝派遣驃騎將軍霍去病在西部大敗匈奴,此後,漢廷將烏桓人遷至上穀郡、漁陽郡、
右北平郡、遼西郡、遼東郡塞外安置,讓他們為漢軍偵察匈奴的動向。
烏桓首領每年到長安朝覲皇帝一次,武帝設置護烏桓校尉,俸祿為二千石,
持符節監護烏桓,詔令烏桓不得與匈奴交往。
在昭帝朝,烏桓變得強大,烏桓人挖掘已故匈奴單於的墳墓,報了當年冒頓屠戮之仇。
匈奴人大怒,向東進攻烏桓。大將軍霍光聽到匈奴攻打烏桓的消息,派度遼將軍範明友,
率領兩萬騎兵從遼東郡出塞截擊匈奴,此時匈奴已經遠遁。範明友趁著烏桓新敗之機,
進攻烏桓,斬殺六千餘人,殺了三位烏桓王,斬下首級帶回。
甚至就連女角貂蟬、大小喬,都那麽讓人難忘。
在這一群過於顯眼的人中,有一些本來也很厲害的人,
似乎就不太經常有出場的機會,但他們同樣是頂級人物,比如陸遜。
陸遜本名陸議,出身吳郡陸氏的陸遜,東漢建安八年(203年),
入孫權幕府,成為吳國智囊團的一份子。資料中對陸遜的定位是:
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但是比起這個定位,
陸遜的熱度和名氣似乎就像他的名字一樣“稍遜一籌”,
沒有人因為他太有才而被氣死,也沒有人苦苦等待希望拉他入夥,
陸遜顯得那麽不顯眼,又是如何獲得“家”這樣的頭銜的呢?
首先陸遜並非泛泛之輩,他來自江東江東大族,
在那個年代的江東有四大姓:顧氏、陸氏、朱氏、張氏,陸遜的祖父、
父親都做官,但不幸的是少年喪父,但好在有祖父帶著他,
就這樣出生在華亭的陸遜跟隨著在廬江做太守的祖父到舒縣去讀書了。
不僅喪父,成長過程中陸遜還經曆了戰亂。
東漢興平元年(194年)年初,因為袁術和自己的祖父陸康不和,
所以派遣孫策打了過來,陸遜的祖父也不是軟弱的人,死守兩年不肯投降,
但無奈實力還是有差,最終大本營被攻克了。
這之後僅幾個月,祖父陸康也因病去世了。
接連遭受喪父、失去祖父的打擊,這個時候的陸遜也還隻是個孩子,
不過在祖父去世前也打點好一切,早早地將陸遜與親屬送往吳郡。
而戰亂中家族人因為饑荒死地死傷的傷,
這時候僅有自己的小叔叔陸績陪在身邊,
說是叔叔實際上他是自己爺爺最小的一個兒子,年齡比陸遜還小六歲,
所以這個時候真正挑起家中大梁的還是陸遜。
但當時論名氣,陸遜是不及自己這個小叔叔的,吳縣人士中,
陸績和顧邵以博覽書傳最為知名,陸遜、張敦、卜靜、吾粲稍遜一籌。
建安五年(200年)孫權因為孫策被刺而上位,
這個時候他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招賢納士。
這個時候已經二十一歲的陸遜就走到了孫權的麵前,成為幕僚集團的一員。
陸遜曾主持文秘工作,但在他做海昌縣令時,
麵對海倉遭遇的突如其來的旱災,陸遜他開倉賑濟貧民,組織生產自救,
緩和了災情,這一係列操作可以看出陸遜的才能和為人,他的做法也收獲了大波民心。
除了做文職安撫百姓,陸遜上前線也是一把好手。
首先陸遜特別會招兵買馬,短時期內就在吳郡、會稽、
丹陽一帶招募了兩千餘人成為自己的部隊,而後率領軍隊就去征討,
盤踞在會稽山一帶造反多年的大帥潘臨了。
這一戰,陸遜率軍配合奮武將軍賀齊將其討平,斬首數千,
他的才能被進一步看見,也因此被提拔為定威校尉,手握更大的權力。
也因為這次的出色表現,孫權對他很是欣賞。
一來是器重他的才能強強聯合,二來也是為了留住人,
孫權一個激動一下就把自己的侄女許配給了陸遜,
並且許多軍國大事都愛找他商議討論,此刻的陸遜也就從一個普通的幕僚,
真正開始展現出自己謀士的智慧和能力了。孫權對陸遜信任,將他引為近臣,
陸遜也很走心地為他謀劃。建安二十二年(217年),
陸遜向孫權從當時天下英雄各據一方相持爭雄,敵人窺測時機的時局出發向孫權建議,
要戰勝敵人平定戰亂,手裏必須有大量的人馬這是成事的基礎,
因為原先的種種,依山據險的山寇又與孫權這方懷有舊怨。
此刻他們所處的情勢就是內亂未平,難以圖謀遠方,
所以想要去開疆破土更大範圍地打敗敵人,就應當挑選精銳兵卒擴充軍隊。
孫權一聽陸遜說得實在是太有道理了,於是就任命他為身側的帳下右部督,
統領帳下親衛部隊,授給陸遜戟戟,讓他都督會稽、鄱陽、丹陽三郡,
就這樣陸遜因為自己的腦子和幾句話又升職了。
但在陸遜的生涯中,像征討山賊收買民心、日常出出主意這種事都屬於是小打小鬧,
陸遜最大的能耐還是在他以自己的智慧打贏了劉備。
在三國之中提及率較高的是蜀漢和魏,東吳似乎在人才、軍備等各方麵都差一個層次,
但其實東吳也有自己的優勢,東吳的水師力量十分強悍。
幾代水師領導,都深知水戰,這些人拿出來也都赫赫有名周瑜、魯肅、呂蒙,
當然這其中也包括陸遜,而真正將東吳送上王者之位的也正是陸遜。
周瑜雖然並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但這位大名鼎鼎的儒將36歲就生病去世了,
英年早逝太可惜。周瑜死後魯肅接替他,自幼喪父的魯肅為人豪爽想要建功立業,
雖然他被稱為東吳最厲害的人,但實際上在這四個東吳能人中,
陸遜是唯一真正獲得大都督這一職位的。
從能力來講周瑜、呂蒙、陸遜的軍事指揮能力都很強,
但相對於建立了“不穩定的三角對立”、不主張外交的呂蒙,
又或者“聯劉抗曹”外交想丟寬鬆的周瑜,陸遜有一種集幾個人之優勢於一體的感覺。
陸遜看到大環境的現實狀況,
於是采取了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到“穩定的兩強抗一弱”的整體策略。
戰略規劃上陸遜的“限江自保”雖然聽上去有些保守,但他的自保不是要偷生,
而是重在“與民休息”,所以看上去有些認慫實際上是積蓄實力和人氣。
別人都忙著在消耗,他卻想到了“存錢”。
外交上陸遜主張“平等聯盟”,首先他重視外交,但是基礎是“平等”,
這就守住了與人交流的底線,而不是無原則地委屈自己配合他人讓自己處於不利地位。
孫權與劉備、劉禪、諸葛亮的信件,都要陸遜過目,
可見陸遜在外交上管孫權是“管得很寬”的,孫權對他也是百分百信服的,
並不會覺得自己被陸遜控製了。陸遜是四位中任期最長的,
他的軍事指揮主打“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的沉穩的風格。
在陸遜的功績簿上也記載有“夷陵之戰”、“石亭之戰”這樣經典的案例代表。
夷陵之戰,陸遜采取主動撤退的方式,就像撒誘餌一樣,使劉備陷入難以展開的戰場,
陸遜從不著急他沉得住氣穩守待機,最後一擊必殺。石亭之戰,他則是誘敵深入,
而後又一次穩重出擊,使得敵軍大敗。在獲得勝利的情況下,
陸遜也沒有著急地去予取予求,而是否決大舉發起戰略反攻的建議,做出收兵的決策。
在與劉備的對戰中陸遜展現了自己驚人的智慧,在真假之間不停切換。
陸遜明知蜀軍難以打敗,但他並不會慌,而是先以靜製動,實際上施的是疲兵之計。
此時主動前去挑釁,雖然看似傻傻地輸掉一戰,而後率部後撤。
在這第一次交鋒過後,有不少東吳的將軍都勸說陸遜不要再做這樣的傻事了,
認為這是拿自己的部隊開玩笑鬧著玩,是送人頭的行為。
不過陸遜卻不這樣認為,他故意挑釁並失敗,就是為了讓劉備認為自己不行,
讓他輕敵放低警惕性,這樣才好讓他上當。也正是有了這樣的一出好戲,
最終也讓劉備開始大意了起來,最終被陸遜用了一把大火燒掉了七百裏連營。
所以陸遜不僅武功了得,智慧也是特別高的,他依靠計謀贏了劉備,
他看似又“慫”又“傻”,但實際上是“扮豬吃老虎”,
讓敵人以為他們是刀俎而東吳是“魚肉”,
最後反倒是被他們反將一軍放到了東吳的案板上,成為任意宰割的獵物。
在北方,除了匈奴、鮮卑外,還有一個種族叫烏桓。
烏桓,原來的名字叫“東胡”。漢建國初,匈奴冒頓單於滅亡東胡,
其剩餘部分退守烏桓山,遂以山名為族名。烏桓人善於騎射,
依靠打獵獲取禽獸為生,同時放牧牲畜,隨牧草遷徙,居無定所。
烏桓以穹廬帳篷為房屋,帳篷門朝向太陽升起的東方,
以獸肉、奶酪為主食,用獸皮製作衣服。
雄壯有力的男子受到尊重,老弱病殘會受到歧視。烏桓人特別能忍受寒冷。
發怒時,烏桓人會殺害父兄,但是不會傷害母親,因為母親家族有人撐腰,與父兄為仇,
則不會受到族人的報複。族裏麵身強體壯,能為眾人排憂解難者,被推舉為首領,
首領去世,後嗣不能繼位。每個小部落都有首領,成百上千個小部落,組成大部落。
大首領發出號令,以刻木為信,沒有文字,但是族人不敢違抗。烏桓沒有固定姓氏,
以強健的大首領名字為姓氏。大首領以下的民眾,各自放牧牲畜,治理產業,
無須服徭役。族人間通婚,男子把中意的女子先搶回家,生活一段時間,半年或一百天,
再向女方家族送去馬、牛、羊,作為聘禮,而後,帶著妻子返回娘家。
妻子的家裏沒有尊卑之分,家裏每天禮拜,但不禮拜父母。丈夫在妻子家,
像仆役一樣勞作,經過一兩年,妻子家準備一份豐厚的嫁妝,把女兒送回男方家,
家中的一切財物,由女方家操辦。烏桓的風俗,父親死後,兒子可娶後母為妻,
哥哥去世,弟弟可娶寡嫂為妻,但是妻子死後,隻能與第一個丈夫合葬。家裏的事務,
婦人有決定權,對外戰爭,由男子決定。父子、男女之間,相對盤腿而坐,
男子習慣剃發,認為做事情方便。婦人到了出嫁年齡開始養發,將長發盤起來,
分出發髻,插上“句玦”,用黃金、碧玉製作,好像中原婦女頭上戴的首飾。婦人會刺繡,
刺出各種花紋,會織毛毯,氈墊。男子會製作弓箭、鞍轡、馬勒,鍛打金屬,製造兵器。
烏桓生活的地方,適宜種植糜(méi)子和“東牆”,東牆長得像蓬草,
好像內地種植的穄(ji)子,十月份成熟。烏桓人根據鳥獸發情懷孕及哺乳時間,
判斷一年四季。
烏桓人的風俗,戰死在沙場上的勇士受到尊敬,用棺材裝殮屍骸,送葬人哭得很悲傷,
下葬時,以歌舞相送。人們用彩繩牽著一條肥犬,
把死者生前用過的馬具和使用過的衣物,一起焚燒,為死者送葬,焚燒時,
人們不停地向肥犬禱告,保護死者的神靈回到赤山。赤山在遼東郡西北數千裏,
就像中原人死後的靈魂回歸泰山神。烏桓人敬祀鬼神,祭祀天地、日月、星辰、山川,
以及祖先中有威望者。用牛羊舉行祭祀,祭祀完畢,全部焚燒。按照約法,
如果有人不聽從首領,重者可以處死;在族中殺人、傷人,由部落自行處置,
相互仇殺不能阻止,則請大首領出麵,犯罪者用馬、牛、羊贖罪,可以免除死罪;
殺的人是父親、兄弟,可以免罪;犯罪者逃亡,被族中首領追捕,其他族群不得收留,
要將逃亡者驅趕至荒野、沙漠、有蝮蛇出沒的地方,或在丁零西南,烏孫東北。
烏桓被冒頓單於打敗,變得愈發衰弱,不得不臣服於匈奴,每年要向匈奴繳納馬、牛、
羊皮,逾期沒有繳納,就會被匈奴人奪走妻子兒女。
武帝派遣驃騎將軍霍去病在西部大敗匈奴,此後,漢廷將烏桓人遷至上穀郡、漁陽郡、
右北平郡、遼西郡、遼東郡塞外安置,讓他們為漢軍偵察匈奴的動向。
烏桓首領每年到長安朝覲皇帝一次,武帝設置護烏桓校尉,俸祿為二千石,
持符節監護烏桓,詔令烏桓不得與匈奴交往。
在昭帝朝,烏桓變得強大,烏桓人挖掘已故匈奴單於的墳墓,報了當年冒頓屠戮之仇。
匈奴人大怒,向東進攻烏桓。大將軍霍光聽到匈奴攻打烏桓的消息,派度遼將軍範明友,
率領兩萬騎兵從遼東郡出塞截擊匈奴,此時匈奴已經遠遁。範明友趁著烏桓新敗之機,
進攻烏桓,斬殺六千餘人,殺了三位烏桓王,斬下首級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