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呂蒙為隱蔽企圖,稱病返回建業,途經蕪湖,陸遜前去拜見。


    陸遜對呂蒙說:“關羽自恃他的驍悍之氣,欺淩別人。


    剛剛開始有大功,就意氣驕橫誌向狂肆了。他忙於北進,未存戒心於我。


    他若聽到您病重,必然更加不為防備。如今,出其不意進攻,自然可以擒獲他。


    您見到至尊,應好好計劃。”呂蒙為防止計劃泄露,


    便敷衍道:“關羽勇猛,難以和他為敵,並又據有荊州,施加恩信,


    再加上他剛剛開始立功,膽勢更盛,不是可以圖謀的對象。”


    呂蒙回京,孫權問誰可以替他在陸口指揮,


    呂蒙回答說:“陸遜思慮深遠,才能足以擔負重任,從他的謀慮來看,


    將來定可以大用。而現在他還不太出名,不是關羽所畏忌的,


    要找接替我的人,沒有比他更恰當的了。


    如果要任用他,應當讓他對於外界隱蔽起來,不出頭露麵,


    而在暗中觀察形勢,尋找機會,然後定可以成功。”


    孫權當即拜三十六歲的陸遜為偏將軍、右部督代替呂蒙。


    陸遜至陸口,即寫信給關羽,陸遜利用關羽驕傲自大的弱點,


    在書中以卑下的言辭寫信吹捧關羽,讚賞他的功德,表示自己對他的仰慕,


    並且表示絕不與關羽為敵。關羽看信後,甚為輕視陸遜,愈發大意,


    完全喪失對東吳的警惕。把留守後方、用於提防東吳的軍隊調至前線,全力對付曹操。


    這時,關羽雖然在前線取得節節勝利,但他的後方卻危機四伏。


    關羽剛而自矜,引起了部下的不滿。


    ]留守江陵、公安的將領麋芳、傅士仁因軍資供應不及時,


    關羽聲言要懲治他們,麋芳、傅士仁不堪忍受,頓生異心。


    這些情報,陸遜都了如指掌。


    陸遜見破關羽時機已經成熟,立即上報孫權,孫權於是征討關羽,


    命呂蒙與陸遜為前部攻克公安、南郡。陸遜則長驅直入,


    被孫權任命為宜都太守,拜撫邊將軍,封華亭侯。


    劉備任命的宜都太守樊友棄城而逃,其它據點的長吏和各部首領都望風而降。


    接著,陸遜又派將軍李異、謝旌等率三千人攻劉備將詹晏、陳鳳。


    李異率水軍、謝旌率步兵,擊破詹晏等部,俘陳鳳;


    又率軍大破房陵太守鄧輔、南鄉太守郭睦。秭歸大族文布、鄧凱等招聚夷兵數千人,


    企圖抵抗陸遜軍。陸遜再次令謝旌攻討文布、鄧凱,二人逃走,關羽任用他們為將。


    陸遜派人前去誘降,文布率眾而降。陸遜部所向披靡,勢如破竹,


    占領了秭歸、枝江、夷道,守住了峽口,堵住了關羽退回益州的大門。


    當關羽得到消息,匆匆忙忙從樊城撤軍的時候,公安、江陵已經被麋芳、


    傅士仁獻給了吳軍。關羽軍進退維穀,走投無路,疲於奔命,軍心動搖。


    關羽隻得領兵退守麥城,十二月,關羽率少數騎兵從麥城突圍逃竄,


    被吳將潘璋部司馬馬忠擒獲並斬首。


    在此役中,陸遜前後斬獲招納關羽軍數萬人,孫權即拜陸遜為右護軍、


    鎮西將軍,進封婁侯,鎮撫荊州,孫權嘉獎陸遜的功德,


    讓揚州牧呂範征辟他為別駕從事,舉茂才,


    以使其得到本州的舉命,彰顯自己賜予他的殊榮。


    黃初元年(220年)十月,曹丕篡漢稱帝,改元黃初,翌年(221年)四月,


    劉備也在蜀中稱帝。與此同時,孫權移鎮於鄂,改名武昌。


    陸遜主張延納荊州新附的士人,孫權采用了他的意見。


    黃初二年(221年),劉備不顧諸葛亮、趙雲等群臣勸諫,決意伐吳。


    七月,劉備親統大軍沿江東進。孫權派遣使者請和,劉備不同意。


    當時陸遜與李異、劉阿等屯駐在巫、秭歸,被蜀漢將領吳班、馮習攻破。


    劉備又派遣使者前往武陵,邀請五溪“蠻”發兵相助。


    黃武元年(222年)正月,求勝心切的劉備派吳班、


    陳式督率水軍深入夷陵地區,封鎖長江兩岸。


    二月,他親率諸將自秭歸,經崎嶇山道,進至夷陵一帶,坐鎮猇亭督師。


    蜀漢軍從巫峽至夷陵沿路紮下了幾十個大營,還命黃權為鎮北將軍,


    率江北諸軍進抵夷陵以北與江北吳軍相拒,並監視魏軍動向,以防襲擊;


    命侍中馬良部進駐武陵郡,策應反吳投蜀漢的五溪“蠻”首領沙摩柯部,威脅吳軍側翼。


    不久,劉備派前部督張南率兵圍攻駐守夷道的孫桓。


    吳軍諸將請求陸遜派兵增援,說:“孫安東是至尊的同族,


    他受到圍困,怎能不去救援?”陸遜知夷道城堅糧足,有意讓其牽製蜀軍,


    而堅持不予分兵。便函回答說:“孫安東得到官兵擁戴,城池堅固糧草充足,


    沒有什麽令人擔憂的。待我的計謀全麵施行,即使不去救他,他的圍也自然被解。”


    後孫桓見到陸遜,談及此事時說:“開始我確實怨您不來相救,


    如今勝局已定,才知道您的調度自有良方。”


    當蜀漢軍頻繁挑戰,吳將皆急欲迎擊時,陸遜耐心勸止,堅守不出,


    欲使蜀漢軍師疲憊。陸遜認為如今蜀軍銳氣正盛,難以向他們發起迅猛的進攻。


    如今應該褒獎和激勵將士,觀察形勢變化。等待他們自己敗壞再攻擊。


    諸將不解,以為陸遜畏敵,各懷憤恨。


    有些老將和貴族出身的將領不服約束,陸遜則繩之軍紀,嚴加製止。


    劉備在山穀設伏兵一千人,令吳班平地紮營,企圖誘吳軍出戰。


    為陸遜識破,仍不與戰。但諸將卻都要出擊,陸遜認為有詐。


    劉備見此計不成,便率八千伏兵從穀中撤出。


    兩軍相持半年之久。時至盛夏暑熱,蜀軍無法急戰速勝,兵疲意懈。


    蜀漢水軍又奉命移駐陸上,失去水陸兩軍相互策應的主動權。


    蜀軍深入敵國腹地,延綿數百裏山川連營結寨,因戰線過長,運轉補給發生困難。


    六月,陸遜決定適時轉入反攻,上書孫權說,


    他縱觀劉備前後帶兵作戰,總是勝少敗多,如今劉備舍棄舟船專以步兵作戰,


    正是攻擊劉備的時候,希望至尊高枕無憂,不必掛念。


    陸遜先攻蜀漢軍一營,但交戰不利。但陸遜掌握到打敗劉備的辦法,


    隨即命令將士持草一束,先以火攻破一蜀漢營,遂令諸軍趁勢發起進攻,迫使劉備西退。


    張南從夷道北撤,被朱然、孫桓南北夾擊,戰死。


    陸遜命水軍封鎖長江,孫桓扼守夷道,將蜀軍分割於大江東西,遂行各個擊破。


    吳軍繼施火攻,火燒連營四十餘寨,蜀漢軍死傷慘重,蜀漢將領杜路、


    劉寧投降,都督馮習及沙摩柯被殺。劉備敗退至馬鞍山,依險據守。


    陸遜即集中兵力,四麵圍攻,蜀漢軍土崩瓦解,被殲數萬。


    劉備趁夜突出重圍,後衛將軍傅彤戰死。劉備逃奔秭歸,令在險道上焚燒鐃鎧,


    以阻塞吳追兵道路。蜀漢軍“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


    屍骸漂流,塞江而下”,可見蜀漢軍損失之大,失敗之慘。


    吳軍獲勝後,諸將這才對陸遜大為佩服。孫權聽說後,


    說:“你當時怎麽不上告諸將不服從指揮約束呢?”陸遜則說:“我深受主上恩遇,


    才能得到比自己的實際能力更重要的使命。況且這些將領或是陛下親信,


    或是我軍勇將,或是國家功臣,都是國家理當依靠來共同建立大業的人。


    為臣雖說笨魯懦弱,心中暗慕藺相如、寇恂謙虛居下的道義,以成就國家大事。”


    孫權聽後,大笑稱讚,加拜陸遜為輔國將軍,領荊州牧,即改封為江陵侯。


    當劉備逃往白帝城時,部將徐盛、潘璋、宋謙等各自上書,要乘機進攻蜀國。


    孫權征詢陸遜的看法。陸遜與朱然、駱統以為“曹丕大合士眾。


    外托助國討備,內實有奸心,謹決計輒還”。


    陸遜為防曹魏乘機襲吳,僅派李異、劉珂部追蹤劉備至南山(秭歸南岸山),


    而未行大舉追擊。黃權部被吳軍截斷歸路,被迫降魏。


    不久,魏軍果然發兵攻吳,但已無機可乘。


    劉備收集敗將殘兵,退回白帝城(今重慶奉節東)後,大為慚恚,


    說:“我竟受到陸遜的挫折侮辱,豈非天意啊!”秋,劉備聽說魏犯吳,


    寫信給陸遜說:“賊兵已經在江陵了,我也準備再東征,將軍還能行嗎?


    陸遜說:“恐怕舊傷未愈沒有時間興兵吧。


    你應該跟我們的君主通好才對,如果不聽我的勸告再率大軍前來,


    這次我不會讓一個人存活性命。”孫權聽說劉備在白帝駐紮,頗為憂慮,於是遣使請和。


    黃武二年(223年)四月,陸遜和丞相孫邵率領群臣上表,


    勸吳王即帝位,孫權謙讓沒有答應。五月,劉備去世,後主劉禪即位,


    由諸葛亮輔政,與吳國和好,恢複了吳蜀聯盟。


    凡是吳、蜀的交涉,孫權都令陸遜與諸葛亮通信,又刻了自己的玉璽,


    放在陸遜的住所。孫權每次與劉禪、諸葛亮的書信,都先征求陸遜意見;


    給蜀的文書,也先給陸遜看,有不對的,就讓陸遜修改後直接發出。


    君臣間相互信任到如此程度,這在中國曆史上是少見的。


    黃武五年(226年)春,陸遜因駐守的地方缺糧,上表命令諸將廣開農田。


    孫權回複說:“主意很好!即日起我父子親自領受一份農田,


    用給我駕車的八條牛分拉四犁耕作,雖然比不上古聖賢所作,


    也可以與大家一樣同等勞動。”十月,陸遜上表勸孫權廣施恩德、


    減輕刑罰,放寬田賦的征收,停止戶稅的收稽。


    孫權認同他的觀點,表示二人情分特別不一般,喜樂與憂慮實同。


    於是孫權命令有關主管官員寫好全部的法令條款,


    派郎中褚逢送給陸遜和諸葛瑾過目,讓他們增削修改。


    黃武七年(228年)五月,吳鄱陽太守周魴派人送親筆信給揚州牧曹休,


    謊稱受到吳王責難,打算棄吳降魏,請求派兵接應。曹休未辨真偽,


    即率步、騎兵十萬人,去皖城(今安徽潛山)接應。


    魏明帝曹叡命大將軍司馬懿率軍向江陵(今湖北江陵);


    建威將軍賈逵率軍向東關(今安徽含山西南),與曹休相策應。


    八月,孫權進駐皖口(今安徽懷寧皖水入江處),拜陸遜為大都督、假黃鉞。


    於是陸遜統領六師和禁衛軍而攝行王事。孫權親自執鞭為陸遜在前開路,


    令百官朝陸遜下跪。孫權又派奮武將軍朱桓、綏南將軍全琮為左、右督,


    各統兵三萬襲擊曹休。時曹休已然發覺,但恥於被騙,自恃兵馬精多,仍與吳軍作戰。


    雙方最終戰於石亭(今安徽潛山東北),陸遜自為中部,


    令朱桓、全琮為左右,大敗魏軍。魏軍敗走,陸遜等督軍追殺,


    直抵夾石(今安徽桐城北),斬擒魏軍一萬餘人,繳獲牛馬騾驢車乘萬輛,


    軍資器械無數。曹休殘部幸得賈逵接應,方得生還。


    但不久,曹休便因氣憤,發病而死。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讚賞陸遜的功績,在大將軍之上又設置上大將軍,


    地位高於三公。孫權稱帝時,陸遜被拜為上大將軍、右都護,


    諸葛瑾被拜為大將軍、左都護。“兩漢尊右卑左,久為定製”。


    同年,孫權東巡建業,留太子孫登、皇子及尚書九官等在武昌,


    征召陸遜到武昌輔佐太子,統領留守武昌的宮府事宜。


    並掌管荊州及揚州豫章等三郡事務,主持吳軍國大事。


    孫權令陸遜教導諸位皇子公子。當時建昌侯孫慮喜好鬥鴨。


    陸遜嚴厲地說:“君侯應當勤讀經典,增加自己的新知,玩弄這些東西有什麽用?”


    孫慮當即就拆毀了鬥鴨欄。射聲校尉孫鬆是孫權弟弟孫翊的兒子,


    他不整軍紀,陸遜當著他的麵將他的手下罰以剃光頭發,又斥責他。


    孫鬆臉色看起來不服氣。陸遜看到他臉色稍緩和,問:“你不因我粗鄙,多次來訪,


    以明過失,我便順從你的來意進盡忠言,為什麽你卻臉變色?”


    孫鬆笑答:“我隻是也為自己的過失而生氣,哪裏敢有抱怨?”


    南陽人謝景是太子的賓客,稱讚劉廙先刑後禮的理論,


    陸遜嗬斥謝景說:“禮治優於刑治,久為曆史所證明,


    劉廙以瑣屑的狡辯來歪曲先聖的教誨,完全是錯誤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箱子裏的皇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作家buslXm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作家buslXm並收藏三國:箱子裏的皇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