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曹丕確實是拯救了敵國——也就是蜀漢,如果曹丕孫權南中三路進攻蜀漢,
隻怕過不了兩年,甚至有可能黃初四年四月劉備去世時,
蜀漢便將滅亡,從這個角度來看,蜀漢或許當感謝曹丕,
蜀漢至少要被東吳南中雙方進攻,
而非曆史那樣隻有南中反叛最終被諸葛亮平定那樣簡單。
吳軍陸遜督五萬人和劉備在夷陵—夷道對峙,吳人的數量是比較明確的,就是五萬人。
至於蜀漢軍方麵的數量,我個人推測劉備在夷陵之戰應該是六萬至八萬人不等,
黃初三年正月的四萬隻是劉備支黨(下屬先鋒),
考慮到書信傳到曹丕那估計也需要一定時間,
這個支黨四萬應該是十二月劉備前鋒的數量。
等到黃初三年正月劉備親自率軍到秭歸和前部會和,
所以才會說是“黃武元年,劉備率大眾來向西界”,
而不是黃初二年七月劉備就率大眾來向西界。
況且,劉備派黃權分軍也是黃初三年二月份,黃權之前應該是一直跟隨劉備行動的,
所以劉備率領的本軍應該就有黃權,
因此我個人估計劉備自己所帶來的主力軍應該也有兩萬的數量,
再加上沙摩柯的五溪蠻支援,數量肯定是不止四萬。
再結合劉備是前後布置了五十餘營,即使按照最少一營一千人計算,
劉備五萬餘人加黃權在江北的部隊,也是六萬多人起步,
所以我預計劉備此戰共計約有七萬人,所以傅子才會說陸遜殺劉備八萬兵,
七萬餘人應該是劉備的總兵力才是,考慮到還有黃權被調至江北,
實際劉備和陸遜的交戰兵力應該是接近六萬。
蜀軍分據險地,前後五十餘營。
權將陸議大敗劉備,殺其兵八萬餘人,備僅以身免。
接著陸遜以五萬大軍將劉備七萬人幾乎盡數殲滅,
諸如張南、馮習、傅肜、王甫、程畿、馬良、沙摩柯統統戰死,
杜路和杜寧投降東吳,黃權投魏,劉備帶過去的中高級將領近乎全部被殲滅。
至於軍隊方麵,隻有向寵還成建製的保存了一個營,這句話是什麽意思呢?
就是除了向寵之外的蜀漢軍隊,基本都是被成建製殲滅,
五十餘營隻剩一個是完整的,其他都被成建製殲滅,都是些殘缺編製的殘兵敗將。
如果我們按照一個營1000人來算,五十多個營差不多是六萬人,
向寵一千人算他完整,再加上其餘殘兵,估計劉備所餘未有一萬,損失接近六萬。
秭歸之敗,寵營特完。
反觀東吳那邊呢?損失恐怕非常小,雖然有諸如第一次攻蜀漢營的失利,
但是總體是沒有太大的損失,所以盡管夷陵之戰後一個月時間就發生了曹丕三路伐吳,
但是孫權還是有餘力防禦曹丕進攻,使朱然名震於敵國,
朱桓擊殺曹仁數千人,同時還有餘力在西線留下陸遜和布騭看著劉備。
尚等不能克,乃徹攻退還。由是然名震於敵國,改封當陽侯。
這場戰役十分震撼,東吳方可謂是全勝。
這一戰,東吳以五萬大軍以弱戰強,不僅人數少於蜀漢,
地利也在劉備手,士氣劉備軍更是高昂,然而就是如此劣勢的情況下,
陸遜卻能以微乎其微的損失將劉備八萬大軍近乎盡數殲滅,
自猇亭陸遜火攻後,蜀漢便是沒有反攻能力,被一路追殺,
最終八萬餘人隻剩下了餘(幾千)人。
而且這一戰也並非單純的防禦戰,正如我上麵所說,
自蜀漢方攻夷道不利後,陸遜和劉備就是互相對峙,並且劉備占據高山的地勢,
居高臨下防守更是有利,結果陸遜明明是防守方,
但在猇亭之戰後一直進攻的確反而是他了,不僅將劉備的防禦盡數攻破,還連斬數位大將。
之後馬鞍山劉備人數依舊不少,占據著馬鞍山的高勢地利,
結果卻被山下的陸遜用了僅不到一天的時間就將其軍隊斬殺近半。
之後又是一路逃命,即使占據秭歸依舊被陸遜擊破並斬殺將領。
最後在逃亡巫縣的路上又被吳軍到處追殺,最終僅以身免!
何其的恐怖!漢末三國其他戰役都沒有如此的血腥,如此的慘烈!
對比一下漢末三國的其他戰役。
官渡之戰,曹操在官渡戰場和烏巢兩戰中所殲滅軍隊也不過四萬,
最後所殺的那些袁軍也隻是袁紹帶領八百親信逃離到河北後,
留下的崩潰且沒有反抗能力的俘虜,並非戰爭中的那種慘烈殲滅。
赤壁之戰,前期曹操和周瑜的交戰損失有限,
所以黃蓋在赤壁遭遇戰後還是說“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
最後還是火攻才得以把曹軍盡數解決,然而即使如此,
曹操方麵也未有損失什麽中高級將領,精兵也逃脫成功,
損失雖大,然也未有夷陵那般慘烈。
白狼山之戰,在虎豹騎斬殺蹋頓後,烏桓自行奔潰論為俘虜,
也不是被曹操在戰爭中盡數殲滅。
樊襄之戰關羽利用大水將毫無反抗能力的於禁三萬士兵盡數俘虜,
也不是戰爭中的那種慘烈交鋒。
洮西之戰薑維斬殺王經數萬人,但是陳泰還是使王經即使止損,未被完全殲滅。
段穀之戰,薑維損失數千,損失雖不少然而也是建製返回。
最終,你會發現,像夷陵之戰這樣一路殺,
最終把敵方的軍隊全部殺盡的戰役,在三國是極其少見的。
可以說,夷陵之戰在猇亭陸遜火攻後就是陸遜在亂殺。
正常來說,一般都軍隊在夷陵或者馬鞍山被消滅那麽多軍隊後,
應該是差不多成建製崩潰直接投降了,
類似於官渡之戰袁紹逃跑後留在官渡的那幾萬人一樣直接崩潰,
但是蜀漢軍大部分軍隊都沒有投降,而是大部戰死,如此硬氣也是罕見。
最終在這種情況下劉備被硬生生殺成僅以身免!
何其的可怕!何其的恐怖!何其的震撼!
那為什麽又說這一場戰爭是東吳方麵的完勝呢?
因為這一場戰役,東吳不僅收複了之前被劉備所攻占的兩個縣,
還在劣勢對麵占據地利的情況下,將蜀漢最精銳的軍隊盡數斬殺,
使其險些亡國,國力再也無法與東吳相比。
不僅如此,打完這樣一場大勝仗的東吳在一個月後依舊有實力去應對曹丕,將其挫敗。
然後劉備、諸葛亮主動請和,成就東吳太祖大皇帝之業。
這不叫完勝什麽又叫完勝?
這也是我為何認為陸遜僅憑此戰,便能成為漢末三國軍事前三的將領的原因!
而陸遜能打出如此戰果也是因為孫權的信任。
這也是為什麽我認為孫權是漢末三國最會用軍事人才的君主。
我陸公亦挫之西陵,覆師敗績,困而後濟,絕命永安。
陸公真乃一代軍事奇才也!
如此實力,劉備敗也實該甘心啊!不過昭烈帝確實跑路能力一流,
六十多歲的老人了,被追成那樣還能翻山越嶺,
在周圍人都死差不多的情況下逃脫成功,也是了不起的本事了。
陸遜,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華亭(今上海鬆江)人。
漢末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
陸遜出身江東大族吳郡陸氏。建安八年(203年),入孫權幕府,
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帳下右部督。
曾率兵擊破丹陽山越首領費棧,得精兵數萬人。
後娶孫策次女為妻。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陸遜參與呂蒙襲取荊州的行動,
因功累封婁侯。黃武元年(222年),蜀漢皇帝劉備大舉征吳,
孫權命陸遜為東吳大都督,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破蜀漢軍四十餘營,
加拜輔國將軍,領荊州牧,改封江陵侯。
黃武七年(228年),又於石亭之戰大敗魏揚州牧曹休大軍。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後,以陸遜為上大將軍、右都護,
輔佐太子孫登並掌管陪都武昌事宜。赤烏七年(244年),升任丞相、
總領三公事務,領武昌事。在“二宮之爭”中,他被卷入孫權父子相爭中。
因親屬多支持太子孫和,陸遜屢受孫權責備,
最終在赤烏八年(245年)憂憤而死,終年六十三歲。
孫休時被追諡為昭侯。
陸遜文武兼備,追隨孫權四十餘年,統領吳國軍政二十餘年。
其為人深謀遠慮,忠誠耿直。一生出將入相,被讚為“社稷之臣”,
孫權將他與商朝的伊尹、周朝的薑尚相提並論。
陸遜出身吳郡陸氏,為江東大族,江東四大姓(吳郡顧氏、
吳郡陸氏、吳郡朱氏、吳郡張氏)之一。
祖父陸紆,官至城門校尉。父親陸駿,任九江(今安徽壽春東)都尉。
陸遜出生在華亭,少年喪父,隨其從祖父廬江太守陸康,在其任所舒縣讀書。
興平元年(194年)年初,因袁術和陸康不和,
袁術派遣孫策攻打廬江,陸康堅守了二年。到了興平二年(195年)年末,
廬江城終究還是被孫策攻克了。之後月餘,陸康就病逝。
此前,陸康已將陸遜與親屬送往吳郡。在抵禦孫策的兩年戰爭中,
陸氏家族百餘人因為饑荒和戰亂,死了將近半數。
陸康的幼子、陸遜從父陸績比陸遜小六歲,所以,陸遜幫他支撐門戶。
青年陸遜是溫文爾雅的一介書生。當時的吳縣人士中,
陸績和顧邵以博覽書傳最為知名,陸遜、張敦、卜靜、吾粲次之。
建安五年(200年),孫策因為遭到許貢三門客的刺殺而去世,
孫權繼領其眾,成為將軍,招納俊秀,聘求名士。
建安八年(203年),陸遜二十一歲時,入孫權幕府,成為孫權統治集團的幕僚。
曆仕東、西曹為令史,主持文秘工作。
後出任海昌(今浙江海寧)屯田都尉,兼海昌縣令。
海昌境內連年遭旱災,他開倉賑濟貧民,組織生產自救,緩和了災情,因此深得民心。
當時吳郡、會稽、丹陽(今安徽當塗東北)一帶也有很多隱匿人口。
陸遜上書孫權陳述征討的利益,請求讓他去招募,
當時會稽有山賊大帥潘臨,造反多年,官府無法平定。
陸遜便招兵進討,終將其平定。時陸遜手下已有二千餘人。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鄱陽的賊帥尤突作亂,影響甚大,
陸遜率軍配合奮武將軍賀齊將其討平,斬首數千級。
陸遜因功被拜定威校尉,屯兵利浦。
通過這些戰事,孫權對陸遜頗為中意,
遂將自己的侄女許配於陸遜,並經常找他商討治國大策。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陸遜向孫權建議說:“當今英雄各據一方相持爭雄,
豺狼般的敵人窺測時機,要戰勝敵人平定戰亂,沒有大量的人馬不能成事,
而山寇與我們懷有舊怨,依山據險。我們的內亂尚未平定,
就難以圖謀遠方敵人,應當擴充軍隊,挑選精銳兵卒。”
孫權采納其建議,任命他為身側的帳下右部督,統領帳下親衛部隊,
授給陸遜棨戟,讓他都督會稽、鄱陽、丹陽三郡。
同年,費棧被曹操策反,在丹陽煽動山越起事,充當曹軍內應,配合曹軍。
孫權命陸遜率兵前往征伐。時費棧人多勢大,陸遜帶去的兵馬較少,敵我懸殊。
但陸遜采用多插旌旗牙幢、分布鼓角、夜裏派人潛入山穀吹號擊鼓等疑兵之計,
很快擊破費棧武裝。陸遜勒令各山區越族居民遷徙到平原地區,
編入戶籍,種田納賦,從中挑選強壯者從軍,得精兵萬餘,
使東吳統治得以加強和鞏固。之後,陸遜回駐蕪湖(今安徽蕪湖)。
會稽太守淳於式這時上表告陸遜違法征用民眾,所轄區域的百姓受其擾亂而愁苦不堪。
陸遜後回都拜見孫權,言談之間,提到淳於式是好官。
孫權問:“淳於式控告你而你卻推舉他,是什麽原因?”
陸遜說:“淳於式的心意是想休養百姓,所以控告我。
如果我再詆毀他以混淆聖聽,此類風氣不可長。”
孫權說:“這確實是長者才能做到的事,一般人是不能做到的啊。”對其風範甚為佩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部將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圍困襄陽、樊城。
後擒於禁,斬龐德。在此之際,
駐軍陸口(今湖北蒲圻西北)的虎威將軍呂蒙與孫權定下奪得南郡,擒獲關羽的計劃。
隻怕過不了兩年,甚至有可能黃初四年四月劉備去世時,
蜀漢便將滅亡,從這個角度來看,蜀漢或許當感謝曹丕,
蜀漢至少要被東吳南中雙方進攻,
而非曆史那樣隻有南中反叛最終被諸葛亮平定那樣簡單。
吳軍陸遜督五萬人和劉備在夷陵—夷道對峙,吳人的數量是比較明確的,就是五萬人。
至於蜀漢軍方麵的數量,我個人推測劉備在夷陵之戰應該是六萬至八萬人不等,
黃初三年正月的四萬隻是劉備支黨(下屬先鋒),
考慮到書信傳到曹丕那估計也需要一定時間,
這個支黨四萬應該是十二月劉備前鋒的數量。
等到黃初三年正月劉備親自率軍到秭歸和前部會和,
所以才會說是“黃武元年,劉備率大眾來向西界”,
而不是黃初二年七月劉備就率大眾來向西界。
況且,劉備派黃權分軍也是黃初三年二月份,黃權之前應該是一直跟隨劉備行動的,
所以劉備率領的本軍應該就有黃權,
因此我個人估計劉備自己所帶來的主力軍應該也有兩萬的數量,
再加上沙摩柯的五溪蠻支援,數量肯定是不止四萬。
再結合劉備是前後布置了五十餘營,即使按照最少一營一千人計算,
劉備五萬餘人加黃權在江北的部隊,也是六萬多人起步,
所以我預計劉備此戰共計約有七萬人,所以傅子才會說陸遜殺劉備八萬兵,
七萬餘人應該是劉備的總兵力才是,考慮到還有黃權被調至江北,
實際劉備和陸遜的交戰兵力應該是接近六萬。
蜀軍分據險地,前後五十餘營。
權將陸議大敗劉備,殺其兵八萬餘人,備僅以身免。
接著陸遜以五萬大軍將劉備七萬人幾乎盡數殲滅,
諸如張南、馮習、傅肜、王甫、程畿、馬良、沙摩柯統統戰死,
杜路和杜寧投降東吳,黃權投魏,劉備帶過去的中高級將領近乎全部被殲滅。
至於軍隊方麵,隻有向寵還成建製的保存了一個營,這句話是什麽意思呢?
就是除了向寵之外的蜀漢軍隊,基本都是被成建製殲滅,
五十餘營隻剩一個是完整的,其他都被成建製殲滅,都是些殘缺編製的殘兵敗將。
如果我們按照一個營1000人來算,五十多個營差不多是六萬人,
向寵一千人算他完整,再加上其餘殘兵,估計劉備所餘未有一萬,損失接近六萬。
秭歸之敗,寵營特完。
反觀東吳那邊呢?損失恐怕非常小,雖然有諸如第一次攻蜀漢營的失利,
但是總體是沒有太大的損失,所以盡管夷陵之戰後一個月時間就發生了曹丕三路伐吳,
但是孫權還是有餘力防禦曹丕進攻,使朱然名震於敵國,
朱桓擊殺曹仁數千人,同時還有餘力在西線留下陸遜和布騭看著劉備。
尚等不能克,乃徹攻退還。由是然名震於敵國,改封當陽侯。
這場戰役十分震撼,東吳方可謂是全勝。
這一戰,東吳以五萬大軍以弱戰強,不僅人數少於蜀漢,
地利也在劉備手,士氣劉備軍更是高昂,然而就是如此劣勢的情況下,
陸遜卻能以微乎其微的損失將劉備八萬大軍近乎盡數殲滅,
自猇亭陸遜火攻後,蜀漢便是沒有反攻能力,被一路追殺,
最終八萬餘人隻剩下了餘(幾千)人。
而且這一戰也並非單純的防禦戰,正如我上麵所說,
自蜀漢方攻夷道不利後,陸遜和劉備就是互相對峙,並且劉備占據高山的地勢,
居高臨下防守更是有利,結果陸遜明明是防守方,
但在猇亭之戰後一直進攻的確反而是他了,不僅將劉備的防禦盡數攻破,還連斬數位大將。
之後馬鞍山劉備人數依舊不少,占據著馬鞍山的高勢地利,
結果卻被山下的陸遜用了僅不到一天的時間就將其軍隊斬殺近半。
之後又是一路逃命,即使占據秭歸依舊被陸遜擊破並斬殺將領。
最後在逃亡巫縣的路上又被吳軍到處追殺,最終僅以身免!
何其的恐怖!漢末三國其他戰役都沒有如此的血腥,如此的慘烈!
對比一下漢末三國的其他戰役。
官渡之戰,曹操在官渡戰場和烏巢兩戰中所殲滅軍隊也不過四萬,
最後所殺的那些袁軍也隻是袁紹帶領八百親信逃離到河北後,
留下的崩潰且沒有反抗能力的俘虜,並非戰爭中的那種慘烈殲滅。
赤壁之戰,前期曹操和周瑜的交戰損失有限,
所以黃蓋在赤壁遭遇戰後還是說“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
最後還是火攻才得以把曹軍盡數解決,然而即使如此,
曹操方麵也未有損失什麽中高級將領,精兵也逃脫成功,
損失雖大,然也未有夷陵那般慘烈。
白狼山之戰,在虎豹騎斬殺蹋頓後,烏桓自行奔潰論為俘虜,
也不是被曹操在戰爭中盡數殲滅。
樊襄之戰關羽利用大水將毫無反抗能力的於禁三萬士兵盡數俘虜,
也不是戰爭中的那種慘烈交鋒。
洮西之戰薑維斬殺王經數萬人,但是陳泰還是使王經即使止損,未被完全殲滅。
段穀之戰,薑維損失數千,損失雖不少然而也是建製返回。
最終,你會發現,像夷陵之戰這樣一路殺,
最終把敵方的軍隊全部殺盡的戰役,在三國是極其少見的。
可以說,夷陵之戰在猇亭陸遜火攻後就是陸遜在亂殺。
正常來說,一般都軍隊在夷陵或者馬鞍山被消滅那麽多軍隊後,
應該是差不多成建製崩潰直接投降了,
類似於官渡之戰袁紹逃跑後留在官渡的那幾萬人一樣直接崩潰,
但是蜀漢軍大部分軍隊都沒有投降,而是大部戰死,如此硬氣也是罕見。
最終在這種情況下劉備被硬生生殺成僅以身免!
何其的可怕!何其的恐怖!何其的震撼!
那為什麽又說這一場戰爭是東吳方麵的完勝呢?
因為這一場戰役,東吳不僅收複了之前被劉備所攻占的兩個縣,
還在劣勢對麵占據地利的情況下,將蜀漢最精銳的軍隊盡數斬殺,
使其險些亡國,國力再也無法與東吳相比。
不僅如此,打完這樣一場大勝仗的東吳在一個月後依舊有實力去應對曹丕,將其挫敗。
然後劉備、諸葛亮主動請和,成就東吳太祖大皇帝之業。
這不叫完勝什麽又叫完勝?
這也是我為何認為陸遜僅憑此戰,便能成為漢末三國軍事前三的將領的原因!
而陸遜能打出如此戰果也是因為孫權的信任。
這也是為什麽我認為孫權是漢末三國最會用軍事人才的君主。
我陸公亦挫之西陵,覆師敗績,困而後濟,絕命永安。
陸公真乃一代軍事奇才也!
如此實力,劉備敗也實該甘心啊!不過昭烈帝確實跑路能力一流,
六十多歲的老人了,被追成那樣還能翻山越嶺,
在周圍人都死差不多的情況下逃脫成功,也是了不起的本事了。
陸遜,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華亭(今上海鬆江)人。
漢末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
陸遜出身江東大族吳郡陸氏。建安八年(203年),入孫權幕府,
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帳下右部督。
曾率兵擊破丹陽山越首領費棧,得精兵數萬人。
後娶孫策次女為妻。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陸遜參與呂蒙襲取荊州的行動,
因功累封婁侯。黃武元年(222年),蜀漢皇帝劉備大舉征吳,
孫權命陸遜為東吳大都督,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破蜀漢軍四十餘營,
加拜輔國將軍,領荊州牧,改封江陵侯。
黃武七年(228年),又於石亭之戰大敗魏揚州牧曹休大軍。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後,以陸遜為上大將軍、右都護,
輔佐太子孫登並掌管陪都武昌事宜。赤烏七年(244年),升任丞相、
總領三公事務,領武昌事。在“二宮之爭”中,他被卷入孫權父子相爭中。
因親屬多支持太子孫和,陸遜屢受孫權責備,
最終在赤烏八年(245年)憂憤而死,終年六十三歲。
孫休時被追諡為昭侯。
陸遜文武兼備,追隨孫權四十餘年,統領吳國軍政二十餘年。
其為人深謀遠慮,忠誠耿直。一生出將入相,被讚為“社稷之臣”,
孫權將他與商朝的伊尹、周朝的薑尚相提並論。
陸遜出身吳郡陸氏,為江東大族,江東四大姓(吳郡顧氏、
吳郡陸氏、吳郡朱氏、吳郡張氏)之一。
祖父陸紆,官至城門校尉。父親陸駿,任九江(今安徽壽春東)都尉。
陸遜出生在華亭,少年喪父,隨其從祖父廬江太守陸康,在其任所舒縣讀書。
興平元年(194年)年初,因袁術和陸康不和,
袁術派遣孫策攻打廬江,陸康堅守了二年。到了興平二年(195年)年末,
廬江城終究還是被孫策攻克了。之後月餘,陸康就病逝。
此前,陸康已將陸遜與親屬送往吳郡。在抵禦孫策的兩年戰爭中,
陸氏家族百餘人因為饑荒和戰亂,死了將近半數。
陸康的幼子、陸遜從父陸績比陸遜小六歲,所以,陸遜幫他支撐門戶。
青年陸遜是溫文爾雅的一介書生。當時的吳縣人士中,
陸績和顧邵以博覽書傳最為知名,陸遜、張敦、卜靜、吾粲次之。
建安五年(200年),孫策因為遭到許貢三門客的刺殺而去世,
孫權繼領其眾,成為將軍,招納俊秀,聘求名士。
建安八年(203年),陸遜二十一歲時,入孫權幕府,成為孫權統治集團的幕僚。
曆仕東、西曹為令史,主持文秘工作。
後出任海昌(今浙江海寧)屯田都尉,兼海昌縣令。
海昌境內連年遭旱災,他開倉賑濟貧民,組織生產自救,緩和了災情,因此深得民心。
當時吳郡、會稽、丹陽(今安徽當塗東北)一帶也有很多隱匿人口。
陸遜上書孫權陳述征討的利益,請求讓他去招募,
當時會稽有山賊大帥潘臨,造反多年,官府無法平定。
陸遜便招兵進討,終將其平定。時陸遜手下已有二千餘人。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鄱陽的賊帥尤突作亂,影響甚大,
陸遜率軍配合奮武將軍賀齊將其討平,斬首數千級。
陸遜因功被拜定威校尉,屯兵利浦。
通過這些戰事,孫權對陸遜頗為中意,
遂將自己的侄女許配於陸遜,並經常找他商討治國大策。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陸遜向孫權建議說:“當今英雄各據一方相持爭雄,
豺狼般的敵人窺測時機,要戰勝敵人平定戰亂,沒有大量的人馬不能成事,
而山寇與我們懷有舊怨,依山據險。我們的內亂尚未平定,
就難以圖謀遠方敵人,應當擴充軍隊,挑選精銳兵卒。”
孫權采納其建議,任命他為身側的帳下右部督,統領帳下親衛部隊,
授給陸遜棨戟,讓他都督會稽、鄱陽、丹陽三郡。
同年,費棧被曹操策反,在丹陽煽動山越起事,充當曹軍內應,配合曹軍。
孫權命陸遜率兵前往征伐。時費棧人多勢大,陸遜帶去的兵馬較少,敵我懸殊。
但陸遜采用多插旌旗牙幢、分布鼓角、夜裏派人潛入山穀吹號擊鼓等疑兵之計,
很快擊破費棧武裝。陸遜勒令各山區越族居民遷徙到平原地區,
編入戶籍,種田納賦,從中挑選強壯者從軍,得精兵萬餘,
使東吳統治得以加強和鞏固。之後,陸遜回駐蕪湖(今安徽蕪湖)。
會稽太守淳於式這時上表告陸遜違法征用民眾,所轄區域的百姓受其擾亂而愁苦不堪。
陸遜後回都拜見孫權,言談之間,提到淳於式是好官。
孫權問:“淳於式控告你而你卻推舉他,是什麽原因?”
陸遜說:“淳於式的心意是想休養百姓,所以控告我。
如果我再詆毀他以混淆聖聽,此類風氣不可長。”
孫權說:“這確實是長者才能做到的事,一般人是不能做到的啊。”對其風範甚為佩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部將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圍困襄陽、樊城。
後擒於禁,斬龐德。在此之際,
駐軍陸口(今湖北蒲圻西北)的虎威將軍呂蒙與孫權定下奪得南郡,擒獲關羽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