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有諸葛亮,魏國後期靠司馬懿,而吳國後期就是靠陸遜了。
陸遜隻憑借一場夷陵之戰,就被人評價為三國軍事能力非常優秀的將領。
夷陵之戰的開始,大致是黃初二年七月劉備派吳班和馮習作為前鋒進攻東吳,
拿下巫縣和秭歸,也就是東吳在南郡最西邊的兩個縣,
之後幾個月蜀漢軍或是沒有進攻、或是進攻受阻,吳馮二人並沒有能繼續東進,
而是屯兵於巫縣和秭歸待機。
秋七月,遂帥諸軍伐吳。孫權遣書請和,先主盛怒不許,
吳將陸議、李異、劉阿等屯巫、秭歸;將軍吳班、馮習自巫攻破異等,軍次秭歸。
這個時候劉備應該不在前線,所以孫權才會在黃初三年正月給曹丕的上書中表示,
劉備的支黨軍隊在秭歸隻有四萬人,考慮到書信傳到曹丕那估計也需要一定時間,
那麽這個所謂的劉備軍隊隻有四萬,指的應該就是吳班、馮習在秭歸的軍隊數量。
癸亥,孫權上書,說:“劉備支黨四萬人,馬二三千匹,出秭歸,
請往掃撲,以克捷為效。
至黃初三年正月時,可能是察覺到吳馮二人僅憑四萬人是無法繼續東進的,
於是劉備便親帥大軍來到秭歸,
所以吳書才稱黃武元年(黃初三年)正月劉備帥大眾來西界,
因為之前劉備應該是不在前線。
而隨著劉備親至前線,夷陵之戰也正式開始。
黃武元年,劉備率大眾來向西界,權命遜為大都督、假節,
督朱然、潘璋、宋謙、韓當、徐盛、鮮於丹、孫桓等五萬人拒之。
二年春正月,先主軍還秭歸,將軍吳班、陳式水軍屯夷陵,夾江東西岸。
或許是因為劉備終於親率大軍至秭歸,又或許是曹丕拒絕幫助的信到了,
黃初三年正月,孫權發覺到需要一個統一的指揮者,
便在這個月正式任命陸遜為大都督,成為西線最高長官。
事實證明,有了統一的長官確實是十分有用的,在陸遜初任大都督之刻,
他的部將就連破劉備五屯,還斬殺了劉備的將領。
黃武元年春正月,陸遜部將軍宋謙等攻蜀五屯,皆破之,斬其將。
三月,鄱陽言黃龍見。
也許正是因為這次突襲,劉備才選擇主動挑釁吳軍,
其目的就是等待陸遜再次進攻時放出伏兵圍殲吳軍,結果陸遜並沒有上當,
於是他不得不把那八千伏兵撤出。
先遣吳班將數千人於平地立營,欲以挑戰。諸將皆欲擊之,
遜曰:“此必有譎,且觀之。“備知其計不可,乃引伏兵八千,從穀中出。
經過一個月後,劉備發現陸遜並沒有繼續進攻後,
他便親率大軍進攻夷道的孫桓並將其包圍,然後派馬良煽動五溪蠻為作為自己的部隊,
接著不聽黃權進攻以黃權為先鋒而是派去江北防備曹丕。
二月,先主自秭歸率諸將進軍,緣山截嶺,於夷道猇亭駐營,自佷山通武陵,
遣侍中馬良安慰五谿蠻夷,鹹相率響應。鎮北將軍黃權督江北諸軍,
與吳軍相拒於夷陵道。
孫桓別討備前鋒於夷道,為備所圍,求救於遜。
及東征吳,遣良入武陵招納五溪蠻夷,蠻夷渠帥皆受印號,鹹如意指。
及稱尊號,將東伐吳,權諫曰:“吳人悍戰,又水軍順流,
進易退難,臣請為先驅以嚐寇,陛下宜為後鎮。“
先主不從,以權為鎮北將軍,督江北軍以防魏師。
而對此陸遜則是選擇繼續與劉備僵持,對於馬良煽動的叛亂,
孫權則使步騭在益陽進行防備。
初,孫桓別討備前鋒於夷道,為備所圍,求救於遜。遜曰:“未可。“
會劉備東下,武陵蠻夷蠢動,權遂命騭上益陽。
之後就劉備和陸遜便一直僵持,直到五個月後——也就是黃初三年六月,
此刻情況終於發生變化。
夏六月,黃氣見自秭歸十餘裏中,廣數十丈。
也許是因為僵持了五個月,蜀軍終於失去了銳氣,
防備懈怠可攻了,又或許是因為連續五個月劉備都未用水軍,
而是一直紮營,陸遜覺得已經不用擔心劉備水軍進攻的可能,
於是陸遜終於在六月下旬,對在猇亭占據地利的劉備發起了進攻。
遜上疏曰:“夷陵要害,國之關限……臣初嫌之,水陸俱進,今反舍船就步,
處處結營,察其布置,必無他變。伏願至尊高枕,不以為念也。“
遜曰:“備是猾虜,更嚐事多,其軍始集,思慮精專,未可幹也。
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計不複生,犄角此寇,正在今日。“
結果沒有想到進攻不利,正如東吳諸將所說,此刻的劉備或許士氣有所衰弱,
但是此刻蜀軍也已徹底掌握地利,大營十分堅固,
硬攻是拿不下來的,於是諸將便指責陸遜是空殺兵。
備舉軍東下,銳氣始盛,且乘高守險,難可卒攻,攻之縱下,
猶難盡克,若有不利,損我大勢,非小故也。
諸將並曰:“攻備當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裏,相銜持經七八月,
其諸要害皆以固守,擊之必無利矣。“遜曰:“備是猾虜,更嚐事多,
其軍始集,思慮精專,未可幹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
兵疲意沮,計不複生,犄角此寇,正在今日。“
乃先攻一營,不利。諸將皆曰:“空殺兵耳。“
但是陸遜馬上想到了破解之道,也就是嚐試用火攻。
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
效果非常好,於是陸遜便趁此機會率領全軍一起進攻,結果——大獲全勝,
劉備五十餘營中四十餘營被攻破,張南、馮習、沙摩柯被殺,杜路和杜寧投降。
一爾勢成,通率諸軍同時俱攻,斬張南、馮習及胡王沙摩柯等首,
破其四十餘營。備將杜路、劉寧等請降。
但是盡管這次全麵反攻之初便斬虜劉備四名中高級將領和一名胡王,
(要知道馮習可是大督,地位顯然不低),劉備仍然收攏四十餘營殘兵,
占據高地馬鞍山防禦陸遜。
備升馬鞍山,陳兵自繞。
陸遜對於這占據著地利,依舊有兵數萬的劉備發起了進攻,
結果僅僅一天功夫,劉備就為陸遜直接圍殲數萬軍隊,
甚至還有功夫派朱然斷劉備後路。
如此窘迫的情況迫使劉備不得不半夜突圍。
可以說,陸遜於猇亭連破劉備四十餘營和馬鞍山將劉備軍斬殺數萬,
是這夷陵之戰最重要的決戰,最終劉備大概損失了過半的軍隊,
夷陵之戰中的正麵戰場。
遜督促諸軍四麵蹙之,土崩瓦解,死者萬數。備因夜遁。
然別攻破備前鋒,斷其後道。
但是你以為這就完了麽?並沒有,接下來是陸遜對蜀漢軍隊進行的最後一次打擊,
也是徹底的毀滅性打擊——即吳軍對蜀軍的秭歸、巫縣追擊戰。
盡管馬鞍山這一戰如此慘烈,
但是劉備最終還是在如此絕望的情況下突破了吳軍的包圍並跑回秭歸收攏殘兵。
在此期間也有如杜畿這些沒有被陸遜攻破,也沒有參與馬鞍山的軍隊前來增援劉備,
但是最終都為吳軍所滅,當然也有部分軍隊可能跟隨劉備一起撤退。
先主自猇亭還秭歸,收合離散兵。
後隨先主征吳,遇大軍敗績,溯江而還,
或告之曰:“後追已至,解船輕去,乃可以免。“
畿曰:“吾在軍,未曾為敵走,況從天子而見危哉!“
追人遂及畿船,畿身執戟戰,敵船有覆者。眾大至,共擊之,乃死。
陸遜發現劉備逃離後,並沒有給劉備以喘息時間,而是立刻率軍追擊,
劉備可能沒想到陸遜來的這麽快,加上收攏殘兵也需要時間,
最終又在秭歸為陸遜所攻,又有王甫等將領戰死。
隨先主征吳,軍敗於秭歸,遇害。
之後陸遜又派李異、劉阿追擊劉備,又有孫桓從上夔道圍堵劉備,
期間劉備十分窘迫,在孫桓的追擊中憤恨的說當初孫桓不過小兒,
現在居然能把他逼到這種程度,可見在東吳的追擊中,
劉備又蒙受了相當不少的損失,不然劉備也不至於說如此之話。
所以最後,劉備為了逃命,他不得不選擇燒鎧甲斷路,
最終得以在八月份逃到了巫縣。
吳遣將軍李異、劉阿等踵躡先主軍,屯駐南山。秋八月,收兵還巫。
桓斬上夔道,截其徑要。備逾山越險,僅乃得免,
忿恚歎曰:“吾昔初至京城,桓尚小兒,而今迫孤乃至此也!“
驛人自擔燒鐃鎧斷後。
杜佑曰:歸州巴東縣有石門山,劉備斷道處。
也正是劉備撤回巫縣的同時,黃權因為被吳軍切斷與劉備的聯係而投降曹丕。
八月,蜀大將黃權率眾降。
之後可能是劉備主動撤離,又或者為陸遜繼續進攻,
在大概八月下旬劉備又放棄巫縣,逃到了白帝城(永安),
這個時候東吳部將本還想繼續追擊劉備,將其生擒,但是陸遜在和孫權商討後,
認為曹丕隨時南下,所以便沒有繼續追擊,而是回去防備曹丕,
等到趙雲軍隊到達永安時,吳軍早已撤離。
又備既住白帝,徐盛、潘璋、宋謙等各競表言備必可禽,乞複攻之。
權以問遜,遜與朱然、駱統以為曹丕大合士眾,
外讬助國討備,內實有奸心,謹決計輒還。
先主失利於秭歸,雲進兵至永安,吳軍已退。
事實證明陸遜的估計是正確的,過了可能不到一個月,
也就是黃初三年九月,曹丕便派人南下了。
秋九月,魏乃命曹休、張遼、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須,
曹真、夏侯尚、張合、徐晃圍南郡。
冬十月……孫權複叛。複郢州為荊州。帝自許昌南征,諸軍兵並進,權臨江拒守。
而在得知曹丕南下後,劉備就又寫信給陸遜,表示自己如果繼續東進,
將軍您該怎麽辦呢?結果被陸遜狠狠的侮辱了一頓,
表示你這次來恐怕是想千裏送人頭,徹底讓你回不去。
劉備聞魏軍大出,書與遜雲:“賊今已在江陵,吾將複東,將軍謂其能然不?“
遜答曰:“但恐軍新破,創痍未複,始求通親,且當自補,
未暇窮兵耳。若不惟算,欲複以傾覆之餘,遠送以來者,無所逃命。“
關於到底是劉備主動求和還是孫權主動求和,我傾向於是劉備主動求和,
沒道理陸遜把劉備打成這副慘樣,就因為劉備到了白帝城就害怕了?
要知道陸遜部將認為白帝城的劉備可一戰而擒之,
陸遜對劉備的態度也是十分囂張,所以我個人傾向於是劉備主動請和,
不然連陸遜都這麽羞辱劉備,陸遜的主公孫權更沒有必要害怕劉備,
而且都是十月——十一月間發生的事情,剛好是一件事,大概率還是劉備請和。
立子登為王太子。十一月,蜀使致書於權,引躬自責,永修舊好。
冬十月,詔丞相亮營南北郊於成都。孫權聞先主住白帝,甚懼,遣使請和。
先主許之,遣太中大夫宗瑋報命。
不得不說這一仗劉備真是敗的奇慘無比,劉備進入白帝城後大為慚恚,
蜀軍已是屍骸漂流了。
僅得入白帝城。其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屍骸漂流,塞江而下。
備大慚恚,曰:“吾乃為遜所折辱,豈非天邪!“
在這裏,東吳軍有自信能在白帝城將劉備生擒,若非曹丕南下,
在趙雲等蜀漢軍隊未至的情況下,如果東吳繼續進攻,劉備即使不被生擒,
也得繼續丟城失地,都說夷陵之戰曹丕應該聽劉曄的南下,
那為何沒有人認為這個夷陵之戰後曹丕西進更好呢?
要知道此刻劉備的核心軍隊已被盡數殲滅,蜀漢在南中也數有叛亂
可謂是岌岌可危,如果此刻曹丕南下漢中,東吳西進白帝城,在這種情況下,
劉備去世前後在南中造反的朱褒、雍闓、黃元、高定,也必然會北上進攻蜀漢,
試問,這種情況下的蜀漢,跟打完夷陵後依然有餘力能在西線留陸遜、
布騭防禦蜀漢的東吳來說,誰更有可能滅亡?顯然是蜀漢。
三年春二月,丞相亮自成都到永安。三月,黃元進兵攻臨邛縣。
建興元年夏,牂牁太守朱褒擁郡反。先是,益州郡有大姓雍闓反,
流太守張裔於吳,據郡不賓,越雋夷王高定亦背叛。
陸遜隻憑借一場夷陵之戰,就被人評價為三國軍事能力非常優秀的將領。
夷陵之戰的開始,大致是黃初二年七月劉備派吳班和馮習作為前鋒進攻東吳,
拿下巫縣和秭歸,也就是東吳在南郡最西邊的兩個縣,
之後幾個月蜀漢軍或是沒有進攻、或是進攻受阻,吳馮二人並沒有能繼續東進,
而是屯兵於巫縣和秭歸待機。
秋七月,遂帥諸軍伐吳。孫權遣書請和,先主盛怒不許,
吳將陸議、李異、劉阿等屯巫、秭歸;將軍吳班、馮習自巫攻破異等,軍次秭歸。
這個時候劉備應該不在前線,所以孫權才會在黃初三年正月給曹丕的上書中表示,
劉備的支黨軍隊在秭歸隻有四萬人,考慮到書信傳到曹丕那估計也需要一定時間,
那麽這個所謂的劉備軍隊隻有四萬,指的應該就是吳班、馮習在秭歸的軍隊數量。
癸亥,孫權上書,說:“劉備支黨四萬人,馬二三千匹,出秭歸,
請往掃撲,以克捷為效。
至黃初三年正月時,可能是察覺到吳馮二人僅憑四萬人是無法繼續東進的,
於是劉備便親帥大軍來到秭歸,
所以吳書才稱黃武元年(黃初三年)正月劉備帥大眾來西界,
因為之前劉備應該是不在前線。
而隨著劉備親至前線,夷陵之戰也正式開始。
黃武元年,劉備率大眾來向西界,權命遜為大都督、假節,
督朱然、潘璋、宋謙、韓當、徐盛、鮮於丹、孫桓等五萬人拒之。
二年春正月,先主軍還秭歸,將軍吳班、陳式水軍屯夷陵,夾江東西岸。
或許是因為劉備終於親率大軍至秭歸,又或許是曹丕拒絕幫助的信到了,
黃初三年正月,孫權發覺到需要一個統一的指揮者,
便在這個月正式任命陸遜為大都督,成為西線最高長官。
事實證明,有了統一的長官確實是十分有用的,在陸遜初任大都督之刻,
他的部將就連破劉備五屯,還斬殺了劉備的將領。
黃武元年春正月,陸遜部將軍宋謙等攻蜀五屯,皆破之,斬其將。
三月,鄱陽言黃龍見。
也許正是因為這次突襲,劉備才選擇主動挑釁吳軍,
其目的就是等待陸遜再次進攻時放出伏兵圍殲吳軍,結果陸遜並沒有上當,
於是他不得不把那八千伏兵撤出。
先遣吳班將數千人於平地立營,欲以挑戰。諸將皆欲擊之,
遜曰:“此必有譎,且觀之。“備知其計不可,乃引伏兵八千,從穀中出。
經過一個月後,劉備發現陸遜並沒有繼續進攻後,
他便親率大軍進攻夷道的孫桓並將其包圍,然後派馬良煽動五溪蠻為作為自己的部隊,
接著不聽黃權進攻以黃權為先鋒而是派去江北防備曹丕。
二月,先主自秭歸率諸將進軍,緣山截嶺,於夷道猇亭駐營,自佷山通武陵,
遣侍中馬良安慰五谿蠻夷,鹹相率響應。鎮北將軍黃權督江北諸軍,
與吳軍相拒於夷陵道。
孫桓別討備前鋒於夷道,為備所圍,求救於遜。
及東征吳,遣良入武陵招納五溪蠻夷,蠻夷渠帥皆受印號,鹹如意指。
及稱尊號,將東伐吳,權諫曰:“吳人悍戰,又水軍順流,
進易退難,臣請為先驅以嚐寇,陛下宜為後鎮。“
先主不從,以權為鎮北將軍,督江北軍以防魏師。
而對此陸遜則是選擇繼續與劉備僵持,對於馬良煽動的叛亂,
孫權則使步騭在益陽進行防備。
初,孫桓別討備前鋒於夷道,為備所圍,求救於遜。遜曰:“未可。“
會劉備東下,武陵蠻夷蠢動,權遂命騭上益陽。
之後就劉備和陸遜便一直僵持,直到五個月後——也就是黃初三年六月,
此刻情況終於發生變化。
夏六月,黃氣見自秭歸十餘裏中,廣數十丈。
也許是因為僵持了五個月,蜀軍終於失去了銳氣,
防備懈怠可攻了,又或許是因為連續五個月劉備都未用水軍,
而是一直紮營,陸遜覺得已經不用擔心劉備水軍進攻的可能,
於是陸遜終於在六月下旬,對在猇亭占據地利的劉備發起了進攻。
遜上疏曰:“夷陵要害,國之關限……臣初嫌之,水陸俱進,今反舍船就步,
處處結營,察其布置,必無他變。伏願至尊高枕,不以為念也。“
遜曰:“備是猾虜,更嚐事多,其軍始集,思慮精專,未可幹也。
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計不複生,犄角此寇,正在今日。“
結果沒有想到進攻不利,正如東吳諸將所說,此刻的劉備或許士氣有所衰弱,
但是此刻蜀軍也已徹底掌握地利,大營十分堅固,
硬攻是拿不下來的,於是諸將便指責陸遜是空殺兵。
備舉軍東下,銳氣始盛,且乘高守險,難可卒攻,攻之縱下,
猶難盡克,若有不利,損我大勢,非小故也。
諸將並曰:“攻備當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裏,相銜持經七八月,
其諸要害皆以固守,擊之必無利矣。“遜曰:“備是猾虜,更嚐事多,
其軍始集,思慮精專,未可幹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
兵疲意沮,計不複生,犄角此寇,正在今日。“
乃先攻一營,不利。諸將皆曰:“空殺兵耳。“
但是陸遜馬上想到了破解之道,也就是嚐試用火攻。
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
效果非常好,於是陸遜便趁此機會率領全軍一起進攻,結果——大獲全勝,
劉備五十餘營中四十餘營被攻破,張南、馮習、沙摩柯被殺,杜路和杜寧投降。
一爾勢成,通率諸軍同時俱攻,斬張南、馮習及胡王沙摩柯等首,
破其四十餘營。備將杜路、劉寧等請降。
但是盡管這次全麵反攻之初便斬虜劉備四名中高級將領和一名胡王,
(要知道馮習可是大督,地位顯然不低),劉備仍然收攏四十餘營殘兵,
占據高地馬鞍山防禦陸遜。
備升馬鞍山,陳兵自繞。
陸遜對於這占據著地利,依舊有兵數萬的劉備發起了進攻,
結果僅僅一天功夫,劉備就為陸遜直接圍殲數萬軍隊,
甚至還有功夫派朱然斷劉備後路。
如此窘迫的情況迫使劉備不得不半夜突圍。
可以說,陸遜於猇亭連破劉備四十餘營和馬鞍山將劉備軍斬殺數萬,
是這夷陵之戰最重要的決戰,最終劉備大概損失了過半的軍隊,
夷陵之戰中的正麵戰場。
遜督促諸軍四麵蹙之,土崩瓦解,死者萬數。備因夜遁。
然別攻破備前鋒,斷其後道。
但是你以為這就完了麽?並沒有,接下來是陸遜對蜀漢軍隊進行的最後一次打擊,
也是徹底的毀滅性打擊——即吳軍對蜀軍的秭歸、巫縣追擊戰。
盡管馬鞍山這一戰如此慘烈,
但是劉備最終還是在如此絕望的情況下突破了吳軍的包圍並跑回秭歸收攏殘兵。
在此期間也有如杜畿這些沒有被陸遜攻破,也沒有參與馬鞍山的軍隊前來增援劉備,
但是最終都為吳軍所滅,當然也有部分軍隊可能跟隨劉備一起撤退。
先主自猇亭還秭歸,收合離散兵。
後隨先主征吳,遇大軍敗績,溯江而還,
或告之曰:“後追已至,解船輕去,乃可以免。“
畿曰:“吾在軍,未曾為敵走,況從天子而見危哉!“
追人遂及畿船,畿身執戟戰,敵船有覆者。眾大至,共擊之,乃死。
陸遜發現劉備逃離後,並沒有給劉備以喘息時間,而是立刻率軍追擊,
劉備可能沒想到陸遜來的這麽快,加上收攏殘兵也需要時間,
最終又在秭歸為陸遜所攻,又有王甫等將領戰死。
隨先主征吳,軍敗於秭歸,遇害。
之後陸遜又派李異、劉阿追擊劉備,又有孫桓從上夔道圍堵劉備,
期間劉備十分窘迫,在孫桓的追擊中憤恨的說當初孫桓不過小兒,
現在居然能把他逼到這種程度,可見在東吳的追擊中,
劉備又蒙受了相當不少的損失,不然劉備也不至於說如此之話。
所以最後,劉備為了逃命,他不得不選擇燒鎧甲斷路,
最終得以在八月份逃到了巫縣。
吳遣將軍李異、劉阿等踵躡先主軍,屯駐南山。秋八月,收兵還巫。
桓斬上夔道,截其徑要。備逾山越險,僅乃得免,
忿恚歎曰:“吾昔初至京城,桓尚小兒,而今迫孤乃至此也!“
驛人自擔燒鐃鎧斷後。
杜佑曰:歸州巴東縣有石門山,劉備斷道處。
也正是劉備撤回巫縣的同時,黃權因為被吳軍切斷與劉備的聯係而投降曹丕。
八月,蜀大將黃權率眾降。
之後可能是劉備主動撤離,又或者為陸遜繼續進攻,
在大概八月下旬劉備又放棄巫縣,逃到了白帝城(永安),
這個時候東吳部將本還想繼續追擊劉備,將其生擒,但是陸遜在和孫權商討後,
認為曹丕隨時南下,所以便沒有繼續追擊,而是回去防備曹丕,
等到趙雲軍隊到達永安時,吳軍早已撤離。
又備既住白帝,徐盛、潘璋、宋謙等各競表言備必可禽,乞複攻之。
權以問遜,遜與朱然、駱統以為曹丕大合士眾,
外讬助國討備,內實有奸心,謹決計輒還。
先主失利於秭歸,雲進兵至永安,吳軍已退。
事實證明陸遜的估計是正確的,過了可能不到一個月,
也就是黃初三年九月,曹丕便派人南下了。
秋九月,魏乃命曹休、張遼、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須,
曹真、夏侯尚、張合、徐晃圍南郡。
冬十月……孫權複叛。複郢州為荊州。帝自許昌南征,諸軍兵並進,權臨江拒守。
而在得知曹丕南下後,劉備就又寫信給陸遜,表示自己如果繼續東進,
將軍您該怎麽辦呢?結果被陸遜狠狠的侮辱了一頓,
表示你這次來恐怕是想千裏送人頭,徹底讓你回不去。
劉備聞魏軍大出,書與遜雲:“賊今已在江陵,吾將複東,將軍謂其能然不?“
遜答曰:“但恐軍新破,創痍未複,始求通親,且當自補,
未暇窮兵耳。若不惟算,欲複以傾覆之餘,遠送以來者,無所逃命。“
關於到底是劉備主動求和還是孫權主動求和,我傾向於是劉備主動求和,
沒道理陸遜把劉備打成這副慘樣,就因為劉備到了白帝城就害怕了?
要知道陸遜部將認為白帝城的劉備可一戰而擒之,
陸遜對劉備的態度也是十分囂張,所以我個人傾向於是劉備主動請和,
不然連陸遜都這麽羞辱劉備,陸遜的主公孫權更沒有必要害怕劉備,
而且都是十月——十一月間發生的事情,剛好是一件事,大概率還是劉備請和。
立子登為王太子。十一月,蜀使致書於權,引躬自責,永修舊好。
冬十月,詔丞相亮營南北郊於成都。孫權聞先主住白帝,甚懼,遣使請和。
先主許之,遣太中大夫宗瑋報命。
不得不說這一仗劉備真是敗的奇慘無比,劉備進入白帝城後大為慚恚,
蜀軍已是屍骸漂流了。
僅得入白帝城。其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屍骸漂流,塞江而下。
備大慚恚,曰:“吾乃為遜所折辱,豈非天邪!“
在這裏,東吳軍有自信能在白帝城將劉備生擒,若非曹丕南下,
在趙雲等蜀漢軍隊未至的情況下,如果東吳繼續進攻,劉備即使不被生擒,
也得繼續丟城失地,都說夷陵之戰曹丕應該聽劉曄的南下,
那為何沒有人認為這個夷陵之戰後曹丕西進更好呢?
要知道此刻劉備的核心軍隊已被盡數殲滅,蜀漢在南中也數有叛亂
可謂是岌岌可危,如果此刻曹丕南下漢中,東吳西進白帝城,在這種情況下,
劉備去世前後在南中造反的朱褒、雍闓、黃元、高定,也必然會北上進攻蜀漢,
試問,這種情況下的蜀漢,跟打完夷陵後依然有餘力能在西線留陸遜、
布騭防禦蜀漢的東吳來說,誰更有可能滅亡?顯然是蜀漢。
三年春二月,丞相亮自成都到永安。三月,黃元進兵攻臨邛縣。
建興元年夏,牂牁太守朱褒擁郡反。先是,益州郡有大姓雍闓反,
流太守張裔於吳,據郡不賓,越雋夷王高定亦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