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是西漢末年一個沒落的遠方皇族,劉邦的九世孫。
公元23年更始帝劉玄將劉秀派去招撫河北。
劉秀隻身前往河北,很快就發展出了自己的勢力,
並且在僅僅一年的時間裏將自己勢力,
發展為黃河以北乃至全國最強大的軍事集團,實力不容小覷。
劉秀隨後又消滅了大大小小數十個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
而劉秀之所以在這麽短的時間內便有如此成就,主要體現在其會用人,善用人方麵。
隗囂大將馬援也在隗囂反漢時歸附於漢。光武帝給其精騎五千,
招降隗囂部屬和羌族豪長,從內部分化瓦解隗囂。
隗囂上書劉秀表示親善,企圖以此作為緩兵之計,未遂。即派使向公孫述稱臣。
建武七年(31年)春,公孫述立隗囂為朔寧王,出兵援隴。
秋,隗親率步騎三萬進攻安定郡(郡治高平,今寧夏固原),
進至陰架(今甘肅涇川東)。另派部隊進攻肝縣,企圖奪取關中,
馮異、祭遵分別擊敗。次年春,來歙率軍二千,秘密從番須、回中,襲占略陽,
威脅囂所據冀縣。隗囂集中精銳反攻略陽數月未克。
閏四月,劉秀利用隗囂頓兵堅城、士卒疲憊之機,進兵高平第一城,
竇融也率河西步騎數萬前來會師。漢軍分路挺進隴山,
招降瓦亭守將牛邯等隗囂大將十三人。屬縣十六、軍隊十餘萬皆降,略陽圍解。
隗囂率殘部逃奔西城。漢軍占領天水郡。
適值農民軍餘部複起,京師騷動,劉秀趕回洛陽。
同年十一月,岑彭水灌西城時,隗囂部將王元、行巡、周宗率蜀援軍五千人趕到,
從高地反擊,漢軍措手不及,王元等突入西城,迎隗囂入冀。
時漢軍補給困難,糧食已盡,各部被迫出隴西。
隗囂收拾殘部,一時又奪占隴西數郡。
九年正月,隗囂死。部眾擁立其少子隗純為王。
建武十年(34年)八月,耿弇、寇恂攻破高平第一城。
十月,來歙、蓋延攻破落門,王元隻身逃奔公孫述,
隗純等投降。隴西至此平定。
平隴戰後,劉秀即從南、北兩個方向,對益州的公孫述展開攻勢。
建武十一年(35年)三月,大司馬吳漢率荊州兵六萬,
馬五千匹,於荊門與岑彭會合,沿長江西上入蜀;
來歙、蓋延率諸軍自隴西南下攻河池入蜀。南線岑彭軍溯江西上,
攻克荊門,俘程訊,斬任滿,田戎退守江州(今四川重慶市北嘉陵江北岸),
彭遂由三峽,長驅直入江關。沿途郡縣降附,大軍直迫江州。
建武十一年(35年)六月,北路來歙軍大敗王元、環安軍,
攻破下辨(今甘肅成縣西北)、河池,挺進蜀中。
公孫述派人刺殺來歙,劉秀乃派將軍劉尚繼續率軍南下。
江州城固糧多,不易攻破,岑彭遂留兵圍困,自率主力直指墊江(今四川合川),
攻破平曲(今四川合川東)。公孫述令其將延岑、呂鮪、
王元、公孫恢率軍拒守廣漢(郡治樟潼,今屬四川)、資中(今四川資陽),
另派侯丹率二萬人拒守黃石(今四川涪陵東北橫石灘)。
岑彭留臧宮於平曲拒蜀兵主力延岑,而自率軍折回江州,
溯江西上,襲破黃石,倍道兼程二千餘裏,迂回岷江中遊,
占領武陽(今四川彭山東),進擊廣都(今四川成都市南,岷江東北岸)。
公孫述派人刺殺岑彭。劉秀命吳漢率兵三萬趕到前線,接替岑彭指揮。
建武十二年(36年)一月,吳漢敗蜀軍於魚腹津(今四川眉山之岷江渡口),
進圍武陽,殲滅蜀援軍五千餘人。西上再破廣都,逼近成都。
吳漢求勝心切,率二萬步騎進攻成都,兵敗。
吳漢隨即改變戰術,乘夜秘撤到錦江南岸與副將劉尚合兵,並力對敵,轉敗為勝。
此後,吳漢根據劉秀敵疲再攻的戰術,與蜀軍戰於成都、廣都之間,
殲滅公孫述大量有生力量,兵臨成都城下。
十一月,臧宮攻克繁(今四川彭縣西北)、郫(今四川郫縣)與吳漢會師,合圍成都。
公孫述招募五千敢死士交延岑指揮,準備決戰。
延岑在市橋(今四川成都市南郊)大敗吳漢。
吳漢隱蔽精銳,示弱誘敵。公孫述貿然出擊,蜀軍大敗,
公孫述重傷死。延岑見大勢已去,率成都守軍降。
自建武元年至建武十二年(36年),劉秀登基後用了十二年的時間終於平定天下,
使得自新莽末年以來四分五裂、戰火連年的中國再次歸於一統。
自新末大亂到天下再次一統,曆經近20年的時間,
此間百姓傷亡慘重,戰死和病餓而死者不計其數,
到劉秀再次統一天下之後,天下人口是“十有二存”。
為了使飽經戰亂的中原之地盡快的恢複和發展,
劉秀則“知天下疲耗,思樂息肩。自隴、蜀平後,非儆急,未嚐複言軍旅”。
建武二十七年(51年),功臣朗陵侯臧宮、揚虛侯馬武上書:
請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際發兵擊滅之,立“萬世刻石之功”。
劉秀下詔說:“今國無善政,災變不息,
人不自保,而複欲遠事邊外乎!不如息民。”
劉秀勤於政事,“每旦視朝,日仄乃罷,數引公卿郎將議論經理,夜分乃寐”。
多次發布釋放奴婢和禁止殘害奴婢的詔書,
使得自西漢末年以來,大量失去土地的農民淪為奴婢的問題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也使得戰亂之後大量土地荒蕪而人口又不足的問題得到了解決。
實行輕徭薄稅,為減少貧民賣身為奴婢,經常發救濟糧,
減少租徭役,發展農業生產,興修水利。
罷免貪官汙吏,加強中央集權,同時,光武帝還大力裁撤官吏,
合並郡縣,這樣極大的減輕了人民的負擔。
到劉秀統治的末期,人口數量達到了兩千多萬,增長了一倍還多,
經濟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曆史上稱其統治時期為光武中興。
不過劉秀並未自滿,表示“今國無善政,災變不息,百姓驚惶,人不自保”
“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氣滿腹”,
後來又以日食為由要求百官上書言事時不得稱自己為“聖”。
當時南陽郡新野縣的陰麗華美貌莊重,劉秀早年就有“娶妻當得陰麗華”的願望。
昆陽戰後次年,劉秀乃如願娶陰氏為正室。
婚後次年,劉秀為鞏固與真定王劉揚的聯盟,
再娶劉揚外甥女郭聖通並以之為正室,亦寵之。
郭氏與陰氏並為劉秀生下五子,及劉秀即位之初,並為貴人。
建武二年(26年)因陰氏族小辭後,
郭氏因得立為皇後,其長子強遂立為皇太子。
劉秀因此甚感有愧於陰氏,益加寵遇。
至建武十七年(41年),光武乃廢郭氏,立陰氏為後。
建武十九年(43年),劉秀又以陰氏長子東海王陽聰敏有君人之度,
皇太子強又上表辭位。乃廢強為東海王而以陽為皇太子。
陽改名莊,即日後之漢明帝。
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57年)二月戊戌日(二月初五),
劉秀在南宮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歲。
遺詔說:“我無益於百姓,後事都照孝文皇帝製度,務必儉省。
刺史、二千石長吏都不要離開自己所在的城邑,
不要派官員或通過驛傳郵寄唁函吊唁。”
劉秀死後不久,其子劉莊繼位,於同年三月丁卯日,
葬劉秀於原陵,上廟號世祖、諡曰光武皇帝。
劉秀以優待功臣貴戚為名,賜以爵位田宅,高官厚祿,
而摘除其軍政大權。劉秀鑒於西漢前期三公權重,權柄下移,
雖設三公之位,而把一切行政大權歸之於設在中朝由皇帝直接指揮的尚書台。
尚書台設尚書令一人,秩千石,尚書仆射一人,
六曹尚書各一人,秩皆為六百石,分掌各項政務。
以下設有丞、郎、令史等官,所有一切政令都由尚書台直接稟陳皇帝,由皇帝裁決。
從此,“天下事皆上尚書,與人主參決,乃下三(公)府”;
“雖置三公,事歸台閣”,“三公之職,備員而已”。
但是到了東漢後期,有權勢的大臣多加“錄尚書事”的職銜,
從而權柄再度下移,尚書台又蛻變為權臣專政的工具。
劉秀鑒於西漢後期吏治敗壞、官僚奢侈腐化的積弊,
即位以後,注意整頓吏治,躬行節儉,獎勵廉潔,選拔賢能以為地方官吏;
並對地方官吏嚴格要求,賞罰從嚴。
因而經過整頓之後,官場風氣為之一變。故有“內外匪懈,百姓寬息”之譽。
劉秀對吏治的要求以嚴苛著稱,史載當時“天子勤吏治,
俗頗苛刻”“光武承王莽之餘,頗以嚴猛為政”。
這也導致了一些高官以微罪或無罪而受嚴懲,
例如大司徒伏湛因為沒有報告河南尹和司隸校尉在高廟爭執而被罷官;
大司徒韓歆因為多次直言進諫而被罷官,終至受責自殺;
大司徒戴涉因所舉薦的太倉令犯罪而死於獄中;
大司空宋弘因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彈劾上黨太守而被罷官;
大司空朱浮因“賣弄國恩”而被罷官,等等。
這種過於嚴苛的做法也受到了一些批評。
建武六年(30年),劉秀令司隸州牧各實所部,
省減吏員,縣國不足置長吏可合並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
於是劉秀下詔:“並省四百餘縣,吏職減損,十置其一。”
劉秀善待功臣,分封三百六十多位功臣為列侯,
給予他們尊崇的地位,隻解其兵權。
並且招攬大批文吏入朝。劉秀於建武六年(30年)讓功臣列侯回到自己的封地。
當時劉秀對三公要求嚴格,如果功臣們在朝擔任官職的話難免犯錯,
這樣會失去爵位和土地,劉秀為了保全他們的爵位的土地才讓他們回到封地,遠離朝廷。
建武元年(25年)十月,劉秀稱帝,采納來歙聯隴製蜀、西和東攻的建議,
確定了先關東、後隴蜀,由近及遠、各個擊破,統一全國的戰略方針。
建武二年(26年)至建武五年(29年),劉秀一方麵命來歙出使隴西,
完成聯隴製蜀的戰略,解除了西顧之擾;
一方麵集中主力以洛陽、河內(郡治懷來,今河南武陟西南)為中心,
對關東各割據勢力展開攻勢。建武二年(26年)春,破睢陽,
劉永戰敗退往譙縣(今安徽亳縣)。建武三年(27年)六月,劉永被殺。
並且消滅赤眉軍於宜陽,奪取長安,取得東西二京。
建武四年(28年)五月,大將軍朱佑、建威大將軍耿弇北討彭寵,
建武五年(29年)二月,彭寵被奴仆殺死,劉秀攻占燕薊及其以北地區。
建武六年(30年)二月,殺董憲於朐縣,奪占東海之地。
關東各割據勢力相繼被劉秀擊破。建武十二年(36年)滅蜀。
劉秀廢除西漢時的地方兵製,撤銷內地各郡的地方兵,裁撤郡都尉之職,
也取消了郡內每年征兵訓練時的都試,地方防務改由招募而來的職業軍隊擔任。
但是,到了東漢後期,州牧刺史逐漸權重,兼有軍政財大權,地方兵力又逐漸興起。
劉秀以“柔道”治國,致力於穩定統治的經濟建設和政治建設,
實行加強中央集權為中心的軍製改革,針對周邊少數族的威脅,
製定了以保守為主的邊防政策。劉秀的邊防政策基本上,
維護了東漢政權邊境安全與社會穩定,成為“光武中興“的重要原因,
但其保守性,也對東漢邊防帶來了消極的影響。
東漢初年,針對戰亂之後,生產凋敝,人口銳減的情況,
劉秀注意實行與民休養生息政策,薄賦斂。
建武六年(30年),下詔恢複西漢前期三十稅一的賦製。
其次偃武修文,不尚邊功。劉秀“知天下疲耗,思樂息肩,
自隴蜀平後,非警急,未嚐複言軍旅”不會輕易發動邊功。
自西漢後期以來,農民之淪為奴婢、刑徒者日益增多,
成為西漢末年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化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王莽末年,不少的奴婢、刑徒參加起義;
同時在一些割據勢力的軍隊中也有不少的奴婢、刑徒。
公元23年更始帝劉玄將劉秀派去招撫河北。
劉秀隻身前往河北,很快就發展出了自己的勢力,
並且在僅僅一年的時間裏將自己勢力,
發展為黃河以北乃至全國最強大的軍事集團,實力不容小覷。
劉秀隨後又消滅了大大小小數十個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
而劉秀之所以在這麽短的時間內便有如此成就,主要體現在其會用人,善用人方麵。
隗囂大將馬援也在隗囂反漢時歸附於漢。光武帝給其精騎五千,
招降隗囂部屬和羌族豪長,從內部分化瓦解隗囂。
隗囂上書劉秀表示親善,企圖以此作為緩兵之計,未遂。即派使向公孫述稱臣。
建武七年(31年)春,公孫述立隗囂為朔寧王,出兵援隴。
秋,隗親率步騎三萬進攻安定郡(郡治高平,今寧夏固原),
進至陰架(今甘肅涇川東)。另派部隊進攻肝縣,企圖奪取關中,
馮異、祭遵分別擊敗。次年春,來歙率軍二千,秘密從番須、回中,襲占略陽,
威脅囂所據冀縣。隗囂集中精銳反攻略陽數月未克。
閏四月,劉秀利用隗囂頓兵堅城、士卒疲憊之機,進兵高平第一城,
竇融也率河西步騎數萬前來會師。漢軍分路挺進隴山,
招降瓦亭守將牛邯等隗囂大將十三人。屬縣十六、軍隊十餘萬皆降,略陽圍解。
隗囂率殘部逃奔西城。漢軍占領天水郡。
適值農民軍餘部複起,京師騷動,劉秀趕回洛陽。
同年十一月,岑彭水灌西城時,隗囂部將王元、行巡、周宗率蜀援軍五千人趕到,
從高地反擊,漢軍措手不及,王元等突入西城,迎隗囂入冀。
時漢軍補給困難,糧食已盡,各部被迫出隴西。
隗囂收拾殘部,一時又奪占隴西數郡。
九年正月,隗囂死。部眾擁立其少子隗純為王。
建武十年(34年)八月,耿弇、寇恂攻破高平第一城。
十月,來歙、蓋延攻破落門,王元隻身逃奔公孫述,
隗純等投降。隴西至此平定。
平隴戰後,劉秀即從南、北兩個方向,對益州的公孫述展開攻勢。
建武十一年(35年)三月,大司馬吳漢率荊州兵六萬,
馬五千匹,於荊門與岑彭會合,沿長江西上入蜀;
來歙、蓋延率諸軍自隴西南下攻河池入蜀。南線岑彭軍溯江西上,
攻克荊門,俘程訊,斬任滿,田戎退守江州(今四川重慶市北嘉陵江北岸),
彭遂由三峽,長驅直入江關。沿途郡縣降附,大軍直迫江州。
建武十一年(35年)六月,北路來歙軍大敗王元、環安軍,
攻破下辨(今甘肅成縣西北)、河池,挺進蜀中。
公孫述派人刺殺來歙,劉秀乃派將軍劉尚繼續率軍南下。
江州城固糧多,不易攻破,岑彭遂留兵圍困,自率主力直指墊江(今四川合川),
攻破平曲(今四川合川東)。公孫述令其將延岑、呂鮪、
王元、公孫恢率軍拒守廣漢(郡治樟潼,今屬四川)、資中(今四川資陽),
另派侯丹率二萬人拒守黃石(今四川涪陵東北橫石灘)。
岑彭留臧宮於平曲拒蜀兵主力延岑,而自率軍折回江州,
溯江西上,襲破黃石,倍道兼程二千餘裏,迂回岷江中遊,
占領武陽(今四川彭山東),進擊廣都(今四川成都市南,岷江東北岸)。
公孫述派人刺殺岑彭。劉秀命吳漢率兵三萬趕到前線,接替岑彭指揮。
建武十二年(36年)一月,吳漢敗蜀軍於魚腹津(今四川眉山之岷江渡口),
進圍武陽,殲滅蜀援軍五千餘人。西上再破廣都,逼近成都。
吳漢求勝心切,率二萬步騎進攻成都,兵敗。
吳漢隨即改變戰術,乘夜秘撤到錦江南岸與副將劉尚合兵,並力對敵,轉敗為勝。
此後,吳漢根據劉秀敵疲再攻的戰術,與蜀軍戰於成都、廣都之間,
殲滅公孫述大量有生力量,兵臨成都城下。
十一月,臧宮攻克繁(今四川彭縣西北)、郫(今四川郫縣)與吳漢會師,合圍成都。
公孫述招募五千敢死士交延岑指揮,準備決戰。
延岑在市橋(今四川成都市南郊)大敗吳漢。
吳漢隱蔽精銳,示弱誘敵。公孫述貿然出擊,蜀軍大敗,
公孫述重傷死。延岑見大勢已去,率成都守軍降。
自建武元年至建武十二年(36年),劉秀登基後用了十二年的時間終於平定天下,
使得自新莽末年以來四分五裂、戰火連年的中國再次歸於一統。
自新末大亂到天下再次一統,曆經近20年的時間,
此間百姓傷亡慘重,戰死和病餓而死者不計其數,
到劉秀再次統一天下之後,天下人口是“十有二存”。
為了使飽經戰亂的中原之地盡快的恢複和發展,
劉秀則“知天下疲耗,思樂息肩。自隴、蜀平後,非儆急,未嚐複言軍旅”。
建武二十七年(51年),功臣朗陵侯臧宮、揚虛侯馬武上書:
請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際發兵擊滅之,立“萬世刻石之功”。
劉秀下詔說:“今國無善政,災變不息,
人不自保,而複欲遠事邊外乎!不如息民。”
劉秀勤於政事,“每旦視朝,日仄乃罷,數引公卿郎將議論經理,夜分乃寐”。
多次發布釋放奴婢和禁止殘害奴婢的詔書,
使得自西漢末年以來,大量失去土地的農民淪為奴婢的問題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也使得戰亂之後大量土地荒蕪而人口又不足的問題得到了解決。
實行輕徭薄稅,為減少貧民賣身為奴婢,經常發救濟糧,
減少租徭役,發展農業生產,興修水利。
罷免貪官汙吏,加強中央集權,同時,光武帝還大力裁撤官吏,
合並郡縣,這樣極大的減輕了人民的負擔。
到劉秀統治的末期,人口數量達到了兩千多萬,增長了一倍還多,
經濟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曆史上稱其統治時期為光武中興。
不過劉秀並未自滿,表示“今國無善政,災變不息,百姓驚惶,人不自保”
“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氣滿腹”,
後來又以日食為由要求百官上書言事時不得稱自己為“聖”。
當時南陽郡新野縣的陰麗華美貌莊重,劉秀早年就有“娶妻當得陰麗華”的願望。
昆陽戰後次年,劉秀乃如願娶陰氏為正室。
婚後次年,劉秀為鞏固與真定王劉揚的聯盟,
再娶劉揚外甥女郭聖通並以之為正室,亦寵之。
郭氏與陰氏並為劉秀生下五子,及劉秀即位之初,並為貴人。
建武二年(26年)因陰氏族小辭後,
郭氏因得立為皇後,其長子強遂立為皇太子。
劉秀因此甚感有愧於陰氏,益加寵遇。
至建武十七年(41年),光武乃廢郭氏,立陰氏為後。
建武十九年(43年),劉秀又以陰氏長子東海王陽聰敏有君人之度,
皇太子強又上表辭位。乃廢強為東海王而以陽為皇太子。
陽改名莊,即日後之漢明帝。
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57年)二月戊戌日(二月初五),
劉秀在南宮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歲。
遺詔說:“我無益於百姓,後事都照孝文皇帝製度,務必儉省。
刺史、二千石長吏都不要離開自己所在的城邑,
不要派官員或通過驛傳郵寄唁函吊唁。”
劉秀死後不久,其子劉莊繼位,於同年三月丁卯日,
葬劉秀於原陵,上廟號世祖、諡曰光武皇帝。
劉秀以優待功臣貴戚為名,賜以爵位田宅,高官厚祿,
而摘除其軍政大權。劉秀鑒於西漢前期三公權重,權柄下移,
雖設三公之位,而把一切行政大權歸之於設在中朝由皇帝直接指揮的尚書台。
尚書台設尚書令一人,秩千石,尚書仆射一人,
六曹尚書各一人,秩皆為六百石,分掌各項政務。
以下設有丞、郎、令史等官,所有一切政令都由尚書台直接稟陳皇帝,由皇帝裁決。
從此,“天下事皆上尚書,與人主參決,乃下三(公)府”;
“雖置三公,事歸台閣”,“三公之職,備員而已”。
但是到了東漢後期,有權勢的大臣多加“錄尚書事”的職銜,
從而權柄再度下移,尚書台又蛻變為權臣專政的工具。
劉秀鑒於西漢後期吏治敗壞、官僚奢侈腐化的積弊,
即位以後,注意整頓吏治,躬行節儉,獎勵廉潔,選拔賢能以為地方官吏;
並對地方官吏嚴格要求,賞罰從嚴。
因而經過整頓之後,官場風氣為之一變。故有“內外匪懈,百姓寬息”之譽。
劉秀對吏治的要求以嚴苛著稱,史載當時“天子勤吏治,
俗頗苛刻”“光武承王莽之餘,頗以嚴猛為政”。
這也導致了一些高官以微罪或無罪而受嚴懲,
例如大司徒伏湛因為沒有報告河南尹和司隸校尉在高廟爭執而被罷官;
大司徒韓歆因為多次直言進諫而被罷官,終至受責自殺;
大司徒戴涉因所舉薦的太倉令犯罪而死於獄中;
大司空宋弘因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彈劾上黨太守而被罷官;
大司空朱浮因“賣弄國恩”而被罷官,等等。
這種過於嚴苛的做法也受到了一些批評。
建武六年(30年),劉秀令司隸州牧各實所部,
省減吏員,縣國不足置長吏可合並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
於是劉秀下詔:“並省四百餘縣,吏職減損,十置其一。”
劉秀善待功臣,分封三百六十多位功臣為列侯,
給予他們尊崇的地位,隻解其兵權。
並且招攬大批文吏入朝。劉秀於建武六年(30年)讓功臣列侯回到自己的封地。
當時劉秀對三公要求嚴格,如果功臣們在朝擔任官職的話難免犯錯,
這樣會失去爵位和土地,劉秀為了保全他們的爵位的土地才讓他們回到封地,遠離朝廷。
建武元年(25年)十月,劉秀稱帝,采納來歙聯隴製蜀、西和東攻的建議,
確定了先關東、後隴蜀,由近及遠、各個擊破,統一全國的戰略方針。
建武二年(26年)至建武五年(29年),劉秀一方麵命來歙出使隴西,
完成聯隴製蜀的戰略,解除了西顧之擾;
一方麵集中主力以洛陽、河內(郡治懷來,今河南武陟西南)為中心,
對關東各割據勢力展開攻勢。建武二年(26年)春,破睢陽,
劉永戰敗退往譙縣(今安徽亳縣)。建武三年(27年)六月,劉永被殺。
並且消滅赤眉軍於宜陽,奪取長安,取得東西二京。
建武四年(28年)五月,大將軍朱佑、建威大將軍耿弇北討彭寵,
建武五年(29年)二月,彭寵被奴仆殺死,劉秀攻占燕薊及其以北地區。
建武六年(30年)二月,殺董憲於朐縣,奪占東海之地。
關東各割據勢力相繼被劉秀擊破。建武十二年(36年)滅蜀。
劉秀廢除西漢時的地方兵製,撤銷內地各郡的地方兵,裁撤郡都尉之職,
也取消了郡內每年征兵訓練時的都試,地方防務改由招募而來的職業軍隊擔任。
但是,到了東漢後期,州牧刺史逐漸權重,兼有軍政財大權,地方兵力又逐漸興起。
劉秀以“柔道”治國,致力於穩定統治的經濟建設和政治建設,
實行加強中央集權為中心的軍製改革,針對周邊少數族的威脅,
製定了以保守為主的邊防政策。劉秀的邊防政策基本上,
維護了東漢政權邊境安全與社會穩定,成為“光武中興“的重要原因,
但其保守性,也對東漢邊防帶來了消極的影響。
東漢初年,針對戰亂之後,生產凋敝,人口銳減的情況,
劉秀注意實行與民休養生息政策,薄賦斂。
建武六年(30年),下詔恢複西漢前期三十稅一的賦製。
其次偃武修文,不尚邊功。劉秀“知天下疲耗,思樂息肩,
自隴蜀平後,非警急,未嚐複言軍旅”不會輕易發動邊功。
自西漢後期以來,農民之淪為奴婢、刑徒者日益增多,
成為西漢末年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化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王莽末年,不少的奴婢、刑徒參加起義;
同時在一些割據勢力的軍隊中也有不少的奴婢、刑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