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魔導師劉秀申請出戰!


    諸將說:“劉將軍平生見小敵怯,今見大敵勇,甚可怪也,且複居前。請助將軍!”


    漢軍士氣大振,劉秀繼續追擊,迫使新軍退卻,


    諸部也乘勝攻擊新軍,斬首數百千級。


    隨後劉秀又以勇士三千人,迂回到敵軍的側後,偷渡昆水(今葉縣輝河),


    向王邑大本營發起猛烈的攻擊。王邑依舊輕敵,下令各營勒卒自持,


    不得擅自出兵,自行和王尋率及萬人迎戰,王邑兵馬陷入困境,


    王尋戰死,諸將未敢出援。昆陽守軍見城外漢軍取勝,乘勢出擊。


    新軍大亂,紛紛奪路逃命,互相踐踏,積屍遍野。


    此時突然大風飛瓦,暴雨如注,滍水暴漲,


    新軍萬餘人涉水被淹死,滍水為之不流。


    新朝號稱百萬大軍的主力覆滅於昆陽城下,三輔震動,新莽政權土崩瓦解。


    更始元年(23年)九月,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死於混戰之中,新朝覆滅。


    在昆陽之戰中立下首功的劉秀馬不停蹄南下攻城略地時,


    劉秀的長兄大司馬劉演被更始帝所殺。


    劉演無故被殺,對劉秀來說是一個莫大的打擊。


    但是劉秀能強忍悲傷、韜光養晦、隱忍負重。


    為了不受更始帝的猜忌,他急忙返回宛城,


    向更始帝劉玄謝罪,對劉演部將不私下接觸。


    雖然昆陽之功首推劉秀,但他不表昆陽之功,


    並且表示兄長犯上,自己也有過錯,並且不敢為劉演服喪,“飲食言笑如平常”。


    不過在獨居時就不吃酒肉,枕席間往往有淚痕。


    部下馮異勸他盡情哀痛,劉秀製止道:“卿勿妄言。”


    更始帝本因劉演一向不服皇威,故而殺之,見劉秀如此謙恭,反而有些自愧。


    故劉秀不但未獲罪,反而被拜為破虜大將軍、武信侯。


    劉秀回到宛城並受封武信侯後不久,


    就在宛城迎娶了他思慕多年的新野豪門千金——陰麗華。


    但是,劉秀心裏明白,即便是一時讓更始帝不猜疑自己,


    以後也可能會得到與兄長劉演一樣的下場,畢竟自己聲名遠播、功高震主。


    當時新莽王朝雖然覆滅,但是黃河以北各州郡都在持觀望態度,


    未曾歸附更始政權,赤眉軍在山東發展迅速、聲勢日益壯大,


    還有“河北三王”、銅馬、尤來、隗囂、公孫述等等割據勢力,


    劉賜對劉玄說:“劉秀是去河北招撫的最佳人選。並且河北一帶隻能是劉秀去才合適。”


    再說,能不能擺平河北,決定更始政權的命運。


    當時南方流行一個童謠:“得不得,在河北。”


    可是以大司馬朱鮪為代表綠林軍出身的將領強烈反對劉秀出巡河北。


    當初劉玄殺劉演,就是朱鮪和李軼的強烈提議,朱鮪他們不讓劉秀去的原因很簡單,


    不是他沒有能力,而是他的能力太強了。


    劉玄很為難,朱鮪這邊的反對意見也是很有道理的,讓他去,


    劉秀勢力壯大,太危險,不讓他去,河北的招撫工作做不好,更危險。


    就在劉玄猶豫不決的時候,馮異向劉秀獻計,


    一定要想辦法巴結左丞相曹竟及其子尚書曹詡,劉秀聽從了馮異的建議,


    “厚結納之”,在曹詡的協助下,劉秀才得以被派到河北,從而有了用武之地。


    更始元年(23年)十月,更始帝劉玄遣劉秀行大司馬事北渡黃河,鎮慰河北州郡。


    路上,劉秀的摯交鄧禹杖策北渡,追趕上劉秀,對劉秀言劉玄必敗,


    天下之亂方起,勸劉秀“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


    以公而慮,天下不足定也!”鄧禹的話正合劉秀的心意。


    劉秀到河北後不久,前西漢趙繆王之子劉林即擁戴一個叫做王郎的人在邯鄲稱帝,


    而前西漢在河北的另一宗室、廣陽王之子劉接也起兵相應劉林。


    一時間,劉秀的處境頗為艱難,甚至有逃離河北之心,幸得上穀、漁陽兩郡的支持,


    尤其是上穀太守耿況之子、少年英雄耿弇,一身豪氣,


    對劉秀言道:“漁陽、上穀的突騎足有萬騎,發此兩郡兵馬,邯鄲根本不足慮。”


    劉秀高興地指著耿弇道:“是我北道主人也!”


    不久,劉秀率軍在更始帝派來的尚書令謝躬和真定王劉楊的協助下,


    取得南欒之戰勝利,攻破了邯鄲,擊殺了王郎等人。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促成和真定王劉楊的聯盟,劉秀親赴真定王府,


    以隆重的禮儀迎娶了劉楊的外甥女——郭聖通,


    此時距劉秀在宛城迎娶陰麗華尚不足一年。


    見劉秀在河北日益壯大,更始帝極為不安,他遣使至河北,


    封劉秀為蕭王,令其交出兵馬,回長安領受封賞,


    同時令尚書令謝躬就地監視劉秀的動向,並安排謝躬做幽州牧,接管了幽州的兵馬。


    劉秀以河北未平為由,拒不領命。


    不久,劉秀授意手下悍將吳漢和岑彭利用謝躬兵敗於尤來軍之機襲取鄴城,


    將其斬殺,其兵馬也為劉秀所收編。


    而更始帝派到河北的幽州牧苗曾與上穀等地的太守韋順、蔡允等也被吳漢、


    耿弇等人所收斬。自此,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


    劉秀發幽州十郡突騎與占據河北州郡的銅馬、尤來等農民軍激戰,


    經過激戰,迫降了數十萬銅馬農民軍,並將其中的精壯之人編入軍中,


    實力大增,當時關中的人都稱河北的劉秀為“銅馬帝”。


    與此同時,他還派鄧禹西入關中,派馮異攻打朱鮪等鎮守的洛陽。


    更始三年(25年),馮異、寇恂等報告在洛陽城外取勝的消息,


    諸將便借機提議為劉秀上尊號,劉秀拒絕,率軍回到薊縣,繼續追剿尤來軍。


    將其剿滅後南下洛陽,途中群臣多次勸進,都被拒絕,


    直到耿純點出了劉秀不稱帝會讓追隨他的士大夫失望離心的道理後,


    劉秀才有意聽從勸進。行至鄗城(今河北省邢台市柏鄉縣固城店鎮),


    劉秀召見馮異,馮異也大力勸進,


    恰逢此時關中儒生強華(劉秀早年在太學讀書時的同舍生)來獻《赤伏符》,


    中有“劉秀發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鬥野,四七之際火為主”的讖語,


    群臣以此為據,再次勸進,劉秀終於答應。


    六月己未(二十二日,公元25年8月5日),劉秀在鄗城千秋亭即皇帝位,建元建武。


    為表重興漢室之意,劉秀建國仍然使用“漢”的國號,


    史稱後漢(唐末五代之後也根據都城洛陽位於東方而稱劉秀所建之漢朝為東漢),


    劉秀是為漢世祖光武皇帝。


    劉秀稱帝後,於建武元年(25年)八月抵達河陽,


    調遣吳漢等將領包圍困守洛陽的朱鮪。


    朱鮪擔心劉秀因殺兄之仇而不放過他,數月都不投降。


    劉秀表示“舉大事者不忌小怨”,派人向朱鮪保證如果投降,


    則決不清算,“官爵可保”,朱鮪遂降,劉秀履行諾言,


    封其為平狄將軍、扶溝侯。十月,劉秀進入洛陽,定都於此。


    此時的長安極度混亂,赤眉軍擁立傀儡小皇帝劉盆子建立了建世政權,


    擁兵三十萬眾,進逼關中,更始遣諸將與赤眉大軍交戰,均大敗而歸,


    死傷甚重,三輔震動。不久,更始向赤眉請降,獲封為長沙王,後為赤眉縊殺。


    劉秀聞綠林、赤眉兩大起義軍發生了火並,也派鄧禹西入關中,以觀時變。


    此間,三輔大饑,人相食,城郭皆空,白骨蔽野,


    赤眉數十萬大軍擁在長安,不日糧草即告匱乏,隻得撤出長安西走隴右以補充糧草,


    結果為割據隴右的隗囂所敗,恰是嚴冬,


    “逢大雪,坑穀皆滿,士多凍死”,赤眉數十萬大軍隻得東歸再次折回長安,


    並擊敗了進駐那裏的鄧禹軍,迫使其退出長安,


    但此時的赤眉軍也遭受了極大的消耗。見鄧禹的西征軍不利,


    劉秀遣馮異前往關中,代替鄧禹指揮西征大軍。


    馮異到後,鄧禹聯合馮異部與赤眉再戰,結果再次大敗,


    馮異隻率少數人棄馬步行才得脫身歸營,而鄧禹則敗走宜陽。


    馮異收攏歸散的部下,堅壁清野,待機再戰。


    不久,馮異軍與赤眉再次大戰於崤底(今澠池西南),


    雙方均傾眾而出,一直大戰到太陽偏西。


    在此之前,馮異提前選精壯之士化妝成赤眉軍,伏於道路兩側,


    此時見雙方皆已力衰,作為伏兵殺出,赤眉軍驚潰大敗,被馮異迫降者八萬餘人。


    崤底之戰使赤眉軍再遭重創,加之糧草已盡,


    不得已再次轉向東南方,力圖補充糧草和人馬,擺脫困境。


    早在崤底之戰前,劉秀鑒於關中大饑,人相食而隗囂的重兵又陳於西方的局麵,


    料赤眉必向東或南方向運動,遂遣破奸將軍侯進等屯新安(今澠池東),


    建威大將軍耿弇屯宜陽(今宜陽西),在東、南兩個方向堵截赤眉東歸或南下之路。


    不久,劉秀得知馮異在崤底大破赤眉,而赤眉軍主力十多萬眾南下走宜陽,


    劉秀乃親自引大軍馳援宜陽一線,與耿弇等人會合,共同阻擊赤眉南下。


    劉秀親率六軍,於宜陽前線將大軍擺開陣勢,大司馬吳漢精兵於最前,


    中軍在其後,驍騎兵和帶甲武士分陳於左右兩側。


    赤眉軍兵士疲敝,糧草缺乏,士氣低落到了極點,自崤底失敗後一路從關中折向南,


    至宜陽,正迎麵撞上劉秀布下的重兵,兵困糧乏的赤眉軍根本無力再戰,


    而後麵又有馮異的大軍,再回關中已無可能。


    在已陷入絕境的情況下,尚有十幾萬兵馬的赤眉軍被迫在宜陽請降,


    並向劉秀呈上了得自更始帝之處傳國玉璽和更始帝的七尺寶劍。


    赤眉降後,上繳的兵器和甲胄堆放在宜陽的城西,


    與旁邊的熊耳山(山名,因似熊耳而得名,在宜陽以東)一樣高。


    至此,起自新莽天鳳五年,縱橫山東十餘年的赤眉軍被劉秀扼殺在了血泊之中。


    在與赤眉軍在關中激戰的同時,劉秀在關東(即函穀關以東)一線,


    亦派遣以虎牙將軍蓋延為首的諸將對梁王劉永進行了東征。


    劉永,西漢梁孝王劉武的八世孫,其家世代為梁王,據梁地,


    故在梁地素有威名,聲望極大。


    王莽攝政之時,其父梁王劉立因結連平帝外家衛氏,被王莽所殺。


    更始帝立,劉永複被冊封為梁王,據舊地。


    後更始政亂,劉永遂據國起兵,以其弟劉防為輔國大將軍,


    招攬沛人周建等豪傑為其將帥,攻下齊陰、山陰、沛、楚、淮陽、汝南等二十八城,


    並遣使拜董憲為翼漢大將軍(後又封海西王)、


    張步為輔漢大將軍(後又封齊王),與共連兵,遂專據東方。


    更始敗亡之後,劉永自稱天子,在睢陽登基。


    對於劉秀來說,近在東方睢陽的劉永是對其威脅最大的軍事集團,


    劉永所在的睢陽距洛陽近在咫尺,時刻威脅著京師洛陽的安全。


    自建武二年(26年)始,劉秀先後派虎牙將軍蓋延,


    和建威大將軍耿弇分別平定了割據睢陽的劉永和青州的張步,


    特別是耿弇與齊王張步的戰鬥,極為慘烈,


    “城中溝塹皆滿,八九十裏僵屍相屬”。


    此間,劉秀還親征海西王董憲,於桃城之戰大獲全勝。


    到建武六年(30年)初,關東基本上為劉秀所定。


    自建武元年(25年)至建武六年(30年)初,經過近六年的東征西討,


    劉秀已經基本上控製了除隴右和巴蜀之外的廣大中原之地,


    基本上統一了中國的東方,與西北隴右的隗囂、


    西南巴蜀的公孫述形成了鼎足之勢。


    建武六年(30年)四月,光武帝至長安,


    告隗囂將派建威大將軍耿弇等七將軍從隴西攻蜀。


    隗囂反對,並派大將王元率兵據隴坻(今陝西隴縣西北),


    伐市塞道阻止漢軍進攻。四月,漢軍沿渭北平原翻隴山仰攻隴坻,結果大敗。


    王元跟蹤追擊,幸馬武率精騎斷後,使漢軍得以撤回。


    劉秀留耿弇守漆縣(今陝西彬縣),馮異守栒邑(今陝西旬邑東北),


    祭遵守沂縣(今陝西隴縣南),另調吳漢由洛陽西進,在長安集結兵力。


    隗囂乘勝派行巡攻栒邑,王元取肝縣,均被擊敗。


    時割據河西的竇融已歸附劉秀,進攻金城(今甘肅蘭州市西北),


    擊破助隗囂的羌族豪強何封等部,隗囂腹背受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箱子裏的皇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作家buslXm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作家buslXm並收藏三國:箱子裏的皇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