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西漢末年,大家都以為西漢要亡了,
結果位麵之子劉秀橫空出世,延續漢祚兩百年。
許多人對漢朝政權的了解分為三個階段,
首先是漢高祖劉邦所建立的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其次是王莽篡漢建立的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
最後是漢光武帝劉秀恢複漢室建立了東漢(25年—220年)。
然而從時間順序上來看,王莽政權被推翻到東漢建立,這中間還有兩年時間。
在這段時期內又發生了什麽事情呢?答案是誕生了一個短命的王朝——玄漢。
公元11年,黃河在今河北臨漳縣西發生決口,其河道脫離了北部舊河床,
改道至東南的漯川故道,最後在利津一帶入海。
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導致無數家庭支離破碎,並引發了大麵積饑荒。
為了生存,食不果腹的難民開始抱團取暖。他們到處劫掠糧食、財物,
並向當地官府發起正麵挑戰。短短幾年時間,
原本各自為戰的難民團夥經過不斷合並,發展成為規模龐大的農民起義軍隊伍,
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荊州地區的綠林軍和山東地區的赤眉軍。
起義軍隊伍最初都是由農民自發組織形成的,但到了一定規模後,
一些對王莽政權持敵意的士紳也紛紛投身加入。
在這些投身起義隊伍的士紳中,南陽郡的漢朝宗室家族成員最受眾人擁戴。
其中,漢景帝的六世孫劉演(漢光武帝劉秀長兄)很快就成為了綠林軍中的重要領袖。
公元23年初,綠林軍與王莽的官軍在河南發生戰鬥,並取得了關鍵性勝利。
不久,綠林軍首領們共同推舉一個叫劉玄的漢朝宗室成員為皇帝,史稱更始帝。
曆史上將這個由劉玄統治的朝代稱為玄漢。
劉玄也是漢景帝的六世孫,與劉演、劉秀是隔兩房的堂兄弟。
東漢著名史學家班固在《漢書》中將劉玄描述成是一個愚蠢的酒肉之徒,
而將劉演形容成是一個受起義軍首領迫害的蓋世英才,這樣說法很難令人信服。
因為從曆史經驗來看,能在亂世中得到那麽多強人一致擁戴,
更始帝劉玄的個人能力和威望肯定不差。
但史書都是由勝利者書寫,更始帝既然無法鞏固住自己的地位,那就隻能任人評說了。
此外,劉演之所以會在《漢書》中被塑造成是一個悲情英雄,
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劉秀後來成了皇帝,
他自然要將起義軍早年的功績都歸到其長兄身上,
為自己這一脈受命於天找出各種合乎情理的借口。
公元23年末,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政權垮台。
自此,更始帝和他的綠林軍占據了全國最富饒的地區,
並獲得了多數人的認可,新王朝初露曙光。
然而,更始帝卻在這一關鍵時刻犯了幾個致命錯誤,最終導致他身敗名裂,沒有善終。
更始帝的第一個致命錯誤是派劉秀去河北獨立執行招撫當地起義軍的任務。
當時劉演因謀反罪名被處決,劉秀內心肯定是對玄漢政權極為不滿。
更始帝的這個指派剛好讓劉秀有機會可以擺脫朝廷控製,去北方發展自己的勢力。
更始帝的第二個致命錯誤是沒能處理好與赤眉軍的關係。
在推翻王莽政權的過程中,赤眉軍曾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當王莽政權垮台後,赤眉軍中的首領紛紛宣布要投靠複興的漢朝,即玄漢政權。
此時,更始帝應該給予他們高官厚祿進行籠絡,
可是他卻隻冊封了這些首領為侯爵,而對別的方麵需求不予理會。
這就導致赤眉軍諸首領的極度不滿,進而與更始帝分道揚鑣。
更始帝的第三個致命錯誤是對南陽士紳集團過於信任。
當他宣布定都長安後,南陽士紳集團以政府改組為借口乘機發展自身勢力,
並逐漸隔離了原綠林軍首領與更始帝之間的聯係。
這就造成更始帝和首領們越來越不信任對方。
結果在大敵當前的情況下,玄漢政權內部先發生了激烈地權力鬥爭,
從而嚴重消耗了整體實力。
公元25年,赤眉軍兵分三路攻打長安。同年10月,赤眉軍進入京師。
更始帝在騎馬出逃後被俘虜,不久被人勒死,玄漢政權宣告終結。
另一方麵,劉秀在河北迅速發展壯大,史書上稱其“跨州據土,帶甲百萬”。
當更始帝和赤眉軍陷入激戰的時候,劉秀已經在黃河以北登基稱帝了。
公元25年11月,劉秀率軍進入洛陽,並控製了北部平原。
這一區域是當時國家的經濟中心,
劉秀和他的軍隊占據這些地方後可以得到穩定的後勤供給。
公元27年1月,劉秀率軍和已是強弩之末的赤眉軍展開決戰。
結果,赤眉軍戰敗投降,劉秀成功清除了其前進道路上的一塊最大“絆腳石”。
在經過長達十二年時間的南征北戰後,
劉秀相繼剿滅了河北、關東、隴右、西蜀等地方割據勢力,
完成了統一天下的大業,成為無可爭議的東漢開國皇帝。
劉秀,字文叔。南陽蔡陽(今湖北棗陽西南)人,
漢高祖劉邦九世孫。中國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中國古代軍事家、政治家。
劉秀早年入太學學習。王莽末年,赤眉、綠林起義先後爆發。
22年,劉秀與其兄劉演抱著恢複劉姓統治的目的,起兵於舂陵(今湖北棗陽南)。
次年二月綠林軍建立更始政權後,劉演任大司徒,劉秀任太常、偏將軍。
23年六月,新莽大軍圍綠林軍於昆陽(今河南葉縣)。
劉秀突圍調集援兵,與留守城內的義軍合擊,重創莽軍。
劉秀在昆陽之戰中立了大功之後,逐漸與農民軍分庭抗禮。
次年封蕭王,河北地區的豪強地主先後歸附。
劉秀羽翼已豐,遂拒絕聽從更始政權的調動。
同年秋,破降和收編河北地區的銅馬等地農民起義軍,擴充實力,故有“銅馬帝”之稱。
25年六月,正式稱帝於鄗(今河北柏鄉北),重建漢政權,不久定都洛陽,史稱東漢。
27年,農民起義軍全被劉秀消滅。
35年,先後削平青州張步、漁陽彭寵、天水隗囂、益州公孫述等豪強割據武裝,
恢複了中國的統一。57年二月崩,年六十三。
劉秀即位後,首先致力於整頓吏治,加強專製主義中央集權,
又加強監察製度,提高刺舉之吏的權限和地位。
劉秀還采取不少措施來安定民生,恢複殘破的社會經濟。
如建武六年(30年)下詔恢複三十稅一的舊製,
並且罷郡國都尉官,停止地方兵的都試,一度廢除更役製度。
劉秀居安思危,勤於政務,自奉節儉,與開創“光武中興”的局麵有直接的關係。
劉秀是漢高帝劉邦的九世孫,出自漢景帝子長沙定王劉發一脈,
劉秀的先世,因遵行“推恩令”的原則而從列侯遞降。
到他父親劉欽這一輩,隻是濟陽縣令這樣的小官員了。
西漢建平元年十二月初六(前5年1月15日),劉秀出生在陳留郡濟陽縣舍,
其父時為濟陽令。史載劉秀出生時,有赤光照耀整個房間。
劉欽感到奇怪,立即召來功曹史充蘭,派他去問會占卜的人。
充蘭與馬下卒蘇永一起去卜人王長孫的住所。
王長孫卜卦後,對蘇永和充蘭說:“這是件吉利的事情,不用多說了。”
這年,在劉欽房前栽景天的地方有穀子長了出來,共有三株,每株一根莖九個穗,
比一般穀子要長一二尺,是好穀子。父親劉欽因此為其取名為“秀”。
關於劉秀的長相,史書記載說他身長七尺三寸,美髯眉,大口隆準,與眾不同。
元始三年(3年),其父劉欽在南頓縣(在今河南項城市)縣令任上去世,
年僅9歲的劉秀與兄妹便成了孤兒,生活無依,
被遠在南陽郡蔡陽縣(今湖北棗陽)的叔父劉良所撫養,成了普通的平民。
由於劉秀勤於農事,而其兄劉演好俠養士,經常取笑劉秀,將他比做劉邦的兄弟劉喜。
但另一方麵,劉秀也藏匿亡命之徒,官吏不敢上門過問。
新朝天鳳年間(14年―19年),劉秀到長安,入讀太學,
隨名儒許子威治《尚書》,略通大義,並結識了鄧禹、朱佑等,
二人後來皆列入“雲台二十八將”,是劉秀創業的班底。
劉秀成長之際,正逢王莽代漢立新之時。
新莽末年,因其推行的改革盲目崇古,不切實際,又觸動了上至豪強、
下及平民的利益;加之水、旱等天災不斷,廣袤中原赤地千裏、哀鴻遍野。
終於,在新莽天鳳年間,赤眉、綠林、銅馬等數十股大小農民軍紛紛揭竿而起,
大批豪強地主也乘勢開始倒莽。頓時,海內分崩,天下大亂。
劉秀雖名為皇族後裔,但他這一支屬於遠支旁庶一脈。
劉秀的為人與其長兄劉演不同,劉演不事家人居業,傾身破產,
交結天下豪傑,和南陽的諸多子弟都欲趁亂起兵,欲圖大事;
而劉秀則為人“多權略”,處事極為謹慎。劉秀經過了深思熟慮,
見天下確已大亂,方才決定起兵。
地皇三年(22年),南陽饑荒,劉演手下賓客搶劫別人,
劉秀為了躲避官吏,前往新野的姐夫鄧晨家躲避。
同年秋,劉秀到宛城賣穀,與當地人李通及其從弟李軼密謀起兵。
李通計劃在材官都試騎士日起事,讓李軼和劉秀到舂陵(今湖北棗陽市吳店鎮)起兵。
十月,劉演正式打出了“複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的口號,決定起義,
並派遣親客,通知鄧晨在新野起義,劉秀、李通、李軼等在宛城起義,
自己則率七八千人在舂陵起義,自稱“柱天都部”,聯合新市、平林等綠林軍。
十一月,劉秀帶領賓客從宛城來到舂陵,時值長兄劉演會眾起兵。
起初劉演起兵時,宗族都不願意跟隨,紛紛逃跑,
直到看見劉秀穿絳衣大冠(當時的將軍服飾),驚歎“謹厚者亦複為之”,
才安下心來。劉祉、劉良等也追隨起兵。
劉秀兄弟和南陽宗室子弟的兵馬被稱為舂陵軍。當時兵少將寡,
武器很差,甚至在初期,劉秀是騎牛上陣的。
後經過激戰殺死了新野尉,劉秀才有了戰馬。不久又殺死湖陽尉,占領棘陽。
但隨即就遭遇甄阜、梁丘賜等所率的新軍,在小長安潰敗,
劉秀“單馬遁走”,途中還救了妹妹劉伯姬,
但姐姐劉元拒絕上馬,以免拖累劉秀,最終與她的三個女兒被新軍殺死。
此次兵敗後,新市、平林打算放棄對舂陵軍的支援,劉秀便偕劉演、
李通到宜秋見下江兵首領王常,說服他加入,最終新市、
平林、下江與舂陵兵聯合作戰,於翌年正月在沘水、淯陽等地大敗新軍,
並擊殺甄阜、梁丘賜等新莽將領。
更始元年(23年)二月,西漢宗室劉玄被綠林軍的主要將領擁立為帝,
建元“更始”,是為更始帝。對此,劉演及南陽劉姓宗室極為不滿,
隻是迫於在聯軍之中,綠林軍人多勢大,又有強敵在前,隻得暫且作罷。
劉演被封為大司徒,劉秀則受封為太常偏將軍。
更始政權建立,複用漢朝旗號,此舉大大震動了新朝,王莽即遣大司空王邑、
大司徒王尋發各州郡精兵共四十二萬撲向昆陽和宛城一線,
力圖一舉撲滅新生的更始政權。
同年五月,王邑、王尋率軍西出洛陽,南下潁川(今河南省禹州市),
與嚴尤、陳茂兩部會合,
迫使劉秀的部隊從陽關(今河南省禹州西北)撤回昆陽(今河南省平頂山市葉縣)。
昆陽漢軍僅九千人,眾恐不敵,欲棄城退守荊州故地。
劉秀以“合兵尚能取勝、分散勢難保全”為由,說服諸將固守昆陽。
此時新莽軍隊已逼近城北,劉秀率13名騎兵乘夜出城,赴定陵縣、
郾縣調集援兵,後有步兵、騎兵一萬七千精兵赴援昆陽。
王邑等人自恃兵力強大,揚言:“百萬之師,所過當滅,今屠此城,
蹀血而進,前歌後舞,顧不快耶!”王邑軍向昆陽城發起進攻,
並挖掘地道,製造雲車。昆陽守軍別無退路,堅守危城。
此時新軍久戰疲憊,銳氣大減。劉秀於六月一日率領步騎萬餘人馳援昆陽。
劉秀親率千餘精銳為前鋒,反複猛衝,斬殺新軍數十人。
結果位麵之子劉秀橫空出世,延續漢祚兩百年。
許多人對漢朝政權的了解分為三個階段,
首先是漢高祖劉邦所建立的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其次是王莽篡漢建立的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
最後是漢光武帝劉秀恢複漢室建立了東漢(25年—220年)。
然而從時間順序上來看,王莽政權被推翻到東漢建立,這中間還有兩年時間。
在這段時期內又發生了什麽事情呢?答案是誕生了一個短命的王朝——玄漢。
公元11年,黃河在今河北臨漳縣西發生決口,其河道脫離了北部舊河床,
改道至東南的漯川故道,最後在利津一帶入海。
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導致無數家庭支離破碎,並引發了大麵積饑荒。
為了生存,食不果腹的難民開始抱團取暖。他們到處劫掠糧食、財物,
並向當地官府發起正麵挑戰。短短幾年時間,
原本各自為戰的難民團夥經過不斷合並,發展成為規模龐大的農民起義軍隊伍,
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荊州地區的綠林軍和山東地區的赤眉軍。
起義軍隊伍最初都是由農民自發組織形成的,但到了一定規模後,
一些對王莽政權持敵意的士紳也紛紛投身加入。
在這些投身起義隊伍的士紳中,南陽郡的漢朝宗室家族成員最受眾人擁戴。
其中,漢景帝的六世孫劉演(漢光武帝劉秀長兄)很快就成為了綠林軍中的重要領袖。
公元23年初,綠林軍與王莽的官軍在河南發生戰鬥,並取得了關鍵性勝利。
不久,綠林軍首領們共同推舉一個叫劉玄的漢朝宗室成員為皇帝,史稱更始帝。
曆史上將這個由劉玄統治的朝代稱為玄漢。
劉玄也是漢景帝的六世孫,與劉演、劉秀是隔兩房的堂兄弟。
東漢著名史學家班固在《漢書》中將劉玄描述成是一個愚蠢的酒肉之徒,
而將劉演形容成是一個受起義軍首領迫害的蓋世英才,這樣說法很難令人信服。
因為從曆史經驗來看,能在亂世中得到那麽多強人一致擁戴,
更始帝劉玄的個人能力和威望肯定不差。
但史書都是由勝利者書寫,更始帝既然無法鞏固住自己的地位,那就隻能任人評說了。
此外,劉演之所以會在《漢書》中被塑造成是一個悲情英雄,
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劉秀後來成了皇帝,
他自然要將起義軍早年的功績都歸到其長兄身上,
為自己這一脈受命於天找出各種合乎情理的借口。
公元23年末,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政權垮台。
自此,更始帝和他的綠林軍占據了全國最富饒的地區,
並獲得了多數人的認可,新王朝初露曙光。
然而,更始帝卻在這一關鍵時刻犯了幾個致命錯誤,最終導致他身敗名裂,沒有善終。
更始帝的第一個致命錯誤是派劉秀去河北獨立執行招撫當地起義軍的任務。
當時劉演因謀反罪名被處決,劉秀內心肯定是對玄漢政權極為不滿。
更始帝的這個指派剛好讓劉秀有機會可以擺脫朝廷控製,去北方發展自己的勢力。
更始帝的第二個致命錯誤是沒能處理好與赤眉軍的關係。
在推翻王莽政權的過程中,赤眉軍曾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當王莽政權垮台後,赤眉軍中的首領紛紛宣布要投靠複興的漢朝,即玄漢政權。
此時,更始帝應該給予他們高官厚祿進行籠絡,
可是他卻隻冊封了這些首領為侯爵,而對別的方麵需求不予理會。
這就導致赤眉軍諸首領的極度不滿,進而與更始帝分道揚鑣。
更始帝的第三個致命錯誤是對南陽士紳集團過於信任。
當他宣布定都長安後,南陽士紳集團以政府改組為借口乘機發展自身勢力,
並逐漸隔離了原綠林軍首領與更始帝之間的聯係。
這就造成更始帝和首領們越來越不信任對方。
結果在大敵當前的情況下,玄漢政權內部先發生了激烈地權力鬥爭,
從而嚴重消耗了整體實力。
公元25年,赤眉軍兵分三路攻打長安。同年10月,赤眉軍進入京師。
更始帝在騎馬出逃後被俘虜,不久被人勒死,玄漢政權宣告終結。
另一方麵,劉秀在河北迅速發展壯大,史書上稱其“跨州據土,帶甲百萬”。
當更始帝和赤眉軍陷入激戰的時候,劉秀已經在黃河以北登基稱帝了。
公元25年11月,劉秀率軍進入洛陽,並控製了北部平原。
這一區域是當時國家的經濟中心,
劉秀和他的軍隊占據這些地方後可以得到穩定的後勤供給。
公元27年1月,劉秀率軍和已是強弩之末的赤眉軍展開決戰。
結果,赤眉軍戰敗投降,劉秀成功清除了其前進道路上的一塊最大“絆腳石”。
在經過長達十二年時間的南征北戰後,
劉秀相繼剿滅了河北、關東、隴右、西蜀等地方割據勢力,
完成了統一天下的大業,成為無可爭議的東漢開國皇帝。
劉秀,字文叔。南陽蔡陽(今湖北棗陽西南)人,
漢高祖劉邦九世孫。中國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中國古代軍事家、政治家。
劉秀早年入太學學習。王莽末年,赤眉、綠林起義先後爆發。
22年,劉秀與其兄劉演抱著恢複劉姓統治的目的,起兵於舂陵(今湖北棗陽南)。
次年二月綠林軍建立更始政權後,劉演任大司徒,劉秀任太常、偏將軍。
23年六月,新莽大軍圍綠林軍於昆陽(今河南葉縣)。
劉秀突圍調集援兵,與留守城內的義軍合擊,重創莽軍。
劉秀在昆陽之戰中立了大功之後,逐漸與農民軍分庭抗禮。
次年封蕭王,河北地區的豪強地主先後歸附。
劉秀羽翼已豐,遂拒絕聽從更始政權的調動。
同年秋,破降和收編河北地區的銅馬等地農民起義軍,擴充實力,故有“銅馬帝”之稱。
25年六月,正式稱帝於鄗(今河北柏鄉北),重建漢政權,不久定都洛陽,史稱東漢。
27年,農民起義軍全被劉秀消滅。
35年,先後削平青州張步、漁陽彭寵、天水隗囂、益州公孫述等豪強割據武裝,
恢複了中國的統一。57年二月崩,年六十三。
劉秀即位後,首先致力於整頓吏治,加強專製主義中央集權,
又加強監察製度,提高刺舉之吏的權限和地位。
劉秀還采取不少措施來安定民生,恢複殘破的社會經濟。
如建武六年(30年)下詔恢複三十稅一的舊製,
並且罷郡國都尉官,停止地方兵的都試,一度廢除更役製度。
劉秀居安思危,勤於政務,自奉節儉,與開創“光武中興”的局麵有直接的關係。
劉秀是漢高帝劉邦的九世孫,出自漢景帝子長沙定王劉發一脈,
劉秀的先世,因遵行“推恩令”的原則而從列侯遞降。
到他父親劉欽這一輩,隻是濟陽縣令這樣的小官員了。
西漢建平元年十二月初六(前5年1月15日),劉秀出生在陳留郡濟陽縣舍,
其父時為濟陽令。史載劉秀出生時,有赤光照耀整個房間。
劉欽感到奇怪,立即召來功曹史充蘭,派他去問會占卜的人。
充蘭與馬下卒蘇永一起去卜人王長孫的住所。
王長孫卜卦後,對蘇永和充蘭說:“這是件吉利的事情,不用多說了。”
這年,在劉欽房前栽景天的地方有穀子長了出來,共有三株,每株一根莖九個穗,
比一般穀子要長一二尺,是好穀子。父親劉欽因此為其取名為“秀”。
關於劉秀的長相,史書記載說他身長七尺三寸,美髯眉,大口隆準,與眾不同。
元始三年(3年),其父劉欽在南頓縣(在今河南項城市)縣令任上去世,
年僅9歲的劉秀與兄妹便成了孤兒,生活無依,
被遠在南陽郡蔡陽縣(今湖北棗陽)的叔父劉良所撫養,成了普通的平民。
由於劉秀勤於農事,而其兄劉演好俠養士,經常取笑劉秀,將他比做劉邦的兄弟劉喜。
但另一方麵,劉秀也藏匿亡命之徒,官吏不敢上門過問。
新朝天鳳年間(14年―19年),劉秀到長安,入讀太學,
隨名儒許子威治《尚書》,略通大義,並結識了鄧禹、朱佑等,
二人後來皆列入“雲台二十八將”,是劉秀創業的班底。
劉秀成長之際,正逢王莽代漢立新之時。
新莽末年,因其推行的改革盲目崇古,不切實際,又觸動了上至豪強、
下及平民的利益;加之水、旱等天災不斷,廣袤中原赤地千裏、哀鴻遍野。
終於,在新莽天鳳年間,赤眉、綠林、銅馬等數十股大小農民軍紛紛揭竿而起,
大批豪強地主也乘勢開始倒莽。頓時,海內分崩,天下大亂。
劉秀雖名為皇族後裔,但他這一支屬於遠支旁庶一脈。
劉秀的為人與其長兄劉演不同,劉演不事家人居業,傾身破產,
交結天下豪傑,和南陽的諸多子弟都欲趁亂起兵,欲圖大事;
而劉秀則為人“多權略”,處事極為謹慎。劉秀經過了深思熟慮,
見天下確已大亂,方才決定起兵。
地皇三年(22年),南陽饑荒,劉演手下賓客搶劫別人,
劉秀為了躲避官吏,前往新野的姐夫鄧晨家躲避。
同年秋,劉秀到宛城賣穀,與當地人李通及其從弟李軼密謀起兵。
李通計劃在材官都試騎士日起事,讓李軼和劉秀到舂陵(今湖北棗陽市吳店鎮)起兵。
十月,劉演正式打出了“複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的口號,決定起義,
並派遣親客,通知鄧晨在新野起義,劉秀、李通、李軼等在宛城起義,
自己則率七八千人在舂陵起義,自稱“柱天都部”,聯合新市、平林等綠林軍。
十一月,劉秀帶領賓客從宛城來到舂陵,時值長兄劉演會眾起兵。
起初劉演起兵時,宗族都不願意跟隨,紛紛逃跑,
直到看見劉秀穿絳衣大冠(當時的將軍服飾),驚歎“謹厚者亦複為之”,
才安下心來。劉祉、劉良等也追隨起兵。
劉秀兄弟和南陽宗室子弟的兵馬被稱為舂陵軍。當時兵少將寡,
武器很差,甚至在初期,劉秀是騎牛上陣的。
後經過激戰殺死了新野尉,劉秀才有了戰馬。不久又殺死湖陽尉,占領棘陽。
但隨即就遭遇甄阜、梁丘賜等所率的新軍,在小長安潰敗,
劉秀“單馬遁走”,途中還救了妹妹劉伯姬,
但姐姐劉元拒絕上馬,以免拖累劉秀,最終與她的三個女兒被新軍殺死。
此次兵敗後,新市、平林打算放棄對舂陵軍的支援,劉秀便偕劉演、
李通到宜秋見下江兵首領王常,說服他加入,最終新市、
平林、下江與舂陵兵聯合作戰,於翌年正月在沘水、淯陽等地大敗新軍,
並擊殺甄阜、梁丘賜等新莽將領。
更始元年(23年)二月,西漢宗室劉玄被綠林軍的主要將領擁立為帝,
建元“更始”,是為更始帝。對此,劉演及南陽劉姓宗室極為不滿,
隻是迫於在聯軍之中,綠林軍人多勢大,又有強敵在前,隻得暫且作罷。
劉演被封為大司徒,劉秀則受封為太常偏將軍。
更始政權建立,複用漢朝旗號,此舉大大震動了新朝,王莽即遣大司空王邑、
大司徒王尋發各州郡精兵共四十二萬撲向昆陽和宛城一線,
力圖一舉撲滅新生的更始政權。
同年五月,王邑、王尋率軍西出洛陽,南下潁川(今河南省禹州市),
與嚴尤、陳茂兩部會合,
迫使劉秀的部隊從陽關(今河南省禹州西北)撤回昆陽(今河南省平頂山市葉縣)。
昆陽漢軍僅九千人,眾恐不敵,欲棄城退守荊州故地。
劉秀以“合兵尚能取勝、分散勢難保全”為由,說服諸將固守昆陽。
此時新莽軍隊已逼近城北,劉秀率13名騎兵乘夜出城,赴定陵縣、
郾縣調集援兵,後有步兵、騎兵一萬七千精兵赴援昆陽。
王邑等人自恃兵力強大,揚言:“百萬之師,所過當滅,今屠此城,
蹀血而進,前歌後舞,顧不快耶!”王邑軍向昆陽城發起進攻,
並挖掘地道,製造雲車。昆陽守軍別無退路,堅守危城。
此時新軍久戰疲憊,銳氣大減。劉秀於六月一日率領步騎萬餘人馳援昆陽。
劉秀親率千餘精銳為前鋒,反複猛衝,斬殺新軍數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