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普通家庭開始缺乏糧食,他們每天辛苦工作,或者種地或者上班,每天都得不到休息,所得的工錢或者收獲卻買不到足夠的糧食,全家人都在挨餓,這種情況下,日本老百姓的怨氣開始越來越大。
日本各地的糧商看到米價飛漲,都囤積大量糧食不出售,導致市麵上糧食更加緊缺。
矛盾在日本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開始不斷發酵,直到爆發。
1918年8月4日,日本本州島富山縣的一個叫東水橋的小村莊,饑餓和憤怒的村民直接砸破了當地一家米商的鋪子,把裏麵的1000多袋大米一搶而空,這個消息就像颶風一樣迅速席卷日本,饑餓的農民和市民開始暴動,到處搶劫米商的鋪子,這場騷動波及日本四分之三的地區,參加人口超過1000萬,強大的衝擊波導致當時的日本寺內內閣直接倒台,新上台的原敬內閣不得不采取措施:打擊奸商,降低米價。
在這場鬥爭中,有聰明人看到了群眾團結起來的力量,在1922年成立了日本共產黨,列寧和斯大林一度對日本共產黨寄予厚望,希望在日本共產黨的領導下,日本爆發革命,自動解除蘇俄在遠東最大的敵人。
山多地少糧食缺也就罷了,日本的地質災害還特別多,什麽火山爆發、地震、台風和海嘯之類的此起彼伏,1923年的日本“關東大地震”就死了十幾萬人,摧毀了大量工業設施,搞的日本經濟更加舉步維艱。
更加悲催的是,世界經濟大蕭條產生了,希特勒靠法西斯統一了德國人的思想,在美國猶太銀行家的扶持下,以軍工生產為導向,迅速實現崛起,羅斯福采取凱恩斯的國家社會主義思路,以政府基建投資為龍頭,楞是把美國拉出了泥潭,斯大林更幸運,因為遭受西方國家製裁,經濟沒有和西方接軌,所以西方經濟危機對蘇聯沒有一點影響,反而蘇聯實現計劃經濟,集中精力辦大事,工業和經濟實力大漲,已經成為第二梯隊的領頭羊。
當時的日本除了那些身居高位的低能兒,一個出色的領袖都沒有,他們自然沒有能力帶領日本走出經濟危機的泥潭。
身殘誌堅的日本無視自身的缺陷,堅定樹立當亞洲老大的想法,那就隻剩下一條路可以走了——搶!靠搶劫別人致富,把自己的財富建立在別人的潦倒上,為此隻能玩命搞軍國主義,拚命發展軍工業,1922年日本就研製出第一艘航空母艦,打劫鄰居朝鮮和中國。
日本人通過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取得中國東北控製權後,看到東北成片的黑土地,哈喇子橫流,開始嫌棄起日本列島,準備花巨資將東北建設成日本人的第二個家,為此,不顧在戰爭中已經負債累累的現實,到處借錢和搜刮國內,投資中國東北,搞到快要破產的邊緣了。
可是大部分投資都不會很快看到效果,當時的中國極其落後,東北也一樣,和關內比起來,還更加落後一些,什麽基礎設施都沒有,日本人想在東北賺到錢,首先就要投入巨款。
想掠奪礦產,可以,先修路吧,公路鐵路都要修,沒有路,如何把礦產運出來呢,可是修路的價格非常高昂,就拿現在中國來說吧,普通鐵路的造價是每公裏3000萬人民幣,高速鐵路的造價是每公裏1.29億元,挖礦和修路都需要能源,石油和電力都需要,中國沒有石油,日本也沒有,這玩意要花外匯從國外購買,想要電力,還要修電站,修了電站還有修輸電設施,這些都需要巨額投資。
這些投資都是初始投資,想要回本需要很長時間,所以日本取得中國東北控製權後,很長時間內都是不停投入,但收獲寥寥。
日本投入戰爭和建設上的錢從哪裏來呢?除了向大英帝國和美國華爾街借款以外,最主要的還是靠掠奪國內老百姓,時間長了,日本底層社會的老百姓日子就很難過。
從這些事情可以看出,日本當時的社會矛盾已經非常尖銳,當日本軍隊在中國的土地上耀武揚威的時候,代價是底層人民生活窮困潦倒,對應的是高層官僚生活腐化墮落,強烈的反差讓日軍下級軍官和士兵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他們開始痛恨資本家和官僚,十分衝動,想要推翻這個腐朽的統治階層。
但是大家要區分開,這些家夥並不是中國人熟悉的革命者,中國的革命者是為了全中國人民的幸福而奮鬥,即使犧牲也在所不惜,並不是為了個人私利,但日軍中這個十分衝動的團夥,並不具備這種胸懷,他們之所以痛恨腐朽的日本官僚高層,不過是因為自己沒有腐朽的資格而已,推翻的目的僅僅是讓自己上,並不是為日本人民謀福利。
這夥後來被稱為“統製派”的日軍陸軍少壯派軍官,基本來自日本最牛的兩所軍校,包括陸軍士官學校和陸軍大學,陸軍士官學校主要是培養下級軍官的,蔣委員長就在這裏讀過,不過沒畢業就回國提前參加工作了,陸軍大學一聽就高檔些,主要是培養中上層軍官的。
“統製派”的很多人大家都很熟悉,比如岡村寧次、東條英機、石原莞爾、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賢二、梅津美治郎、鬆井石根之類,當時這夥人正值壯年,由於軍隊人事工作腐敗不堪,他們升職加薪沒有希望,所以他們很憤怒,然後要造反。
當然,如果他們純粹為了升職而造反,那麽即使成功,也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而已,這群鬼子很多人都出國留洋見過世麵,頭腦非常清醒,知道日本這個二流列強和歐美那些一流列強的差距,他們積極要求進步,除了出人頭地的想法之外,還有自身的理想和追求——吞並滿洲和蒙古,控製中國,用中國的資源滿足日本的野心,在日本內部建立軍人獨裁統治,打擊國內的資本家和奸商,遏製經濟衰退的影響,迅速讓日本強大起來。
他們的這些想法在日本下級軍官和士兵群體中很有影響力,因為這樣幹的話,損失的是日本的現有官僚和資本家,得利的是日本底層人民,也就是日軍下層軍官和士兵的家庭。
就這樣,裕仁有趕走老官僚的想法,“統製派”也要幹掉老官僚,裕仁有地位沒實力,“統製派”有能力也有實力,就是沒地位,雙方一拍結合,迅速勾搭在一起。
1925年,裕仁和“統製派”向老官僚發起了進攻,原因很簡單,在這一年,老官僚山縣有朋被病魔帶走了,和明治天皇到天照大神那裏敘舊去了,領頭大哥一死,明治迅速把“統製派”領袖,也是自己的老師宇恒一成提拔成了陸軍大臣。
一切準備就位,大清洗開始了,裕仁打著裁軍的名號,國家經濟形勢不好嘛,裁軍減輕財政負擔,這個理由誰都挑不出刺,來自山縣有朋家鄉的2000多名軍官被請出陸軍,打發回老家重新就業去了,“統製派”的軍官則被裕仁安排進入軍部,把自己人安插進軍隊之後,裕仁終於把他那個神經病爸爸失去的軍權又奪回來了。
日本各地的糧商看到米價飛漲,都囤積大量糧食不出售,導致市麵上糧食更加緊缺。
矛盾在日本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開始不斷發酵,直到爆發。
1918年8月4日,日本本州島富山縣的一個叫東水橋的小村莊,饑餓和憤怒的村民直接砸破了當地一家米商的鋪子,把裏麵的1000多袋大米一搶而空,這個消息就像颶風一樣迅速席卷日本,饑餓的農民和市民開始暴動,到處搶劫米商的鋪子,這場騷動波及日本四分之三的地區,參加人口超過1000萬,強大的衝擊波導致當時的日本寺內內閣直接倒台,新上台的原敬內閣不得不采取措施:打擊奸商,降低米價。
在這場鬥爭中,有聰明人看到了群眾團結起來的力量,在1922年成立了日本共產黨,列寧和斯大林一度對日本共產黨寄予厚望,希望在日本共產黨的領導下,日本爆發革命,自動解除蘇俄在遠東最大的敵人。
山多地少糧食缺也就罷了,日本的地質災害還特別多,什麽火山爆發、地震、台風和海嘯之類的此起彼伏,1923年的日本“關東大地震”就死了十幾萬人,摧毀了大量工業設施,搞的日本經濟更加舉步維艱。
更加悲催的是,世界經濟大蕭條產生了,希特勒靠法西斯統一了德國人的思想,在美國猶太銀行家的扶持下,以軍工生產為導向,迅速實現崛起,羅斯福采取凱恩斯的國家社會主義思路,以政府基建投資為龍頭,楞是把美國拉出了泥潭,斯大林更幸運,因為遭受西方國家製裁,經濟沒有和西方接軌,所以西方經濟危機對蘇聯沒有一點影響,反而蘇聯實現計劃經濟,集中精力辦大事,工業和經濟實力大漲,已經成為第二梯隊的領頭羊。
當時的日本除了那些身居高位的低能兒,一個出色的領袖都沒有,他們自然沒有能力帶領日本走出經濟危機的泥潭。
身殘誌堅的日本無視自身的缺陷,堅定樹立當亞洲老大的想法,那就隻剩下一條路可以走了——搶!靠搶劫別人致富,把自己的財富建立在別人的潦倒上,為此隻能玩命搞軍國主義,拚命發展軍工業,1922年日本就研製出第一艘航空母艦,打劫鄰居朝鮮和中國。
日本人通過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取得中國東北控製權後,看到東北成片的黑土地,哈喇子橫流,開始嫌棄起日本列島,準備花巨資將東北建設成日本人的第二個家,為此,不顧在戰爭中已經負債累累的現實,到處借錢和搜刮國內,投資中國東北,搞到快要破產的邊緣了。
可是大部分投資都不會很快看到效果,當時的中國極其落後,東北也一樣,和關內比起來,還更加落後一些,什麽基礎設施都沒有,日本人想在東北賺到錢,首先就要投入巨款。
想掠奪礦產,可以,先修路吧,公路鐵路都要修,沒有路,如何把礦產運出來呢,可是修路的價格非常高昂,就拿現在中國來說吧,普通鐵路的造價是每公裏3000萬人民幣,高速鐵路的造價是每公裏1.29億元,挖礦和修路都需要能源,石油和電力都需要,中國沒有石油,日本也沒有,這玩意要花外匯從國外購買,想要電力,還要修電站,修了電站還有修輸電設施,這些都需要巨額投資。
這些投資都是初始投資,想要回本需要很長時間,所以日本取得中國東北控製權後,很長時間內都是不停投入,但收獲寥寥。
日本投入戰爭和建設上的錢從哪裏來呢?除了向大英帝國和美國華爾街借款以外,最主要的還是靠掠奪國內老百姓,時間長了,日本底層社會的老百姓日子就很難過。
從這些事情可以看出,日本當時的社會矛盾已經非常尖銳,當日本軍隊在中國的土地上耀武揚威的時候,代價是底層人民生活窮困潦倒,對應的是高層官僚生活腐化墮落,強烈的反差讓日軍下級軍官和士兵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他們開始痛恨資本家和官僚,十分衝動,想要推翻這個腐朽的統治階層。
但是大家要區分開,這些家夥並不是中國人熟悉的革命者,中國的革命者是為了全中國人民的幸福而奮鬥,即使犧牲也在所不惜,並不是為了個人私利,但日軍中這個十分衝動的團夥,並不具備這種胸懷,他們之所以痛恨腐朽的日本官僚高層,不過是因為自己沒有腐朽的資格而已,推翻的目的僅僅是讓自己上,並不是為日本人民謀福利。
這夥後來被稱為“統製派”的日軍陸軍少壯派軍官,基本來自日本最牛的兩所軍校,包括陸軍士官學校和陸軍大學,陸軍士官學校主要是培養下級軍官的,蔣委員長就在這裏讀過,不過沒畢業就回國提前參加工作了,陸軍大學一聽就高檔些,主要是培養中上層軍官的。
“統製派”的很多人大家都很熟悉,比如岡村寧次、東條英機、石原莞爾、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賢二、梅津美治郎、鬆井石根之類,當時這夥人正值壯年,由於軍隊人事工作腐敗不堪,他們升職加薪沒有希望,所以他們很憤怒,然後要造反。
當然,如果他們純粹為了升職而造反,那麽即使成功,也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而已,這群鬼子很多人都出國留洋見過世麵,頭腦非常清醒,知道日本這個二流列強和歐美那些一流列強的差距,他們積極要求進步,除了出人頭地的想法之外,還有自身的理想和追求——吞並滿洲和蒙古,控製中國,用中國的資源滿足日本的野心,在日本內部建立軍人獨裁統治,打擊國內的資本家和奸商,遏製經濟衰退的影響,迅速讓日本強大起來。
他們的這些想法在日本下級軍官和士兵群體中很有影響力,因為這樣幹的話,損失的是日本的現有官僚和資本家,得利的是日本底層人民,也就是日軍下層軍官和士兵的家庭。
就這樣,裕仁有趕走老官僚的想法,“統製派”也要幹掉老官僚,裕仁有地位沒實力,“統製派”有能力也有實力,就是沒地位,雙方一拍結合,迅速勾搭在一起。
1925年,裕仁和“統製派”向老官僚發起了進攻,原因很簡單,在這一年,老官僚山縣有朋被病魔帶走了,和明治天皇到天照大神那裏敘舊去了,領頭大哥一死,明治迅速把“統製派”領袖,也是自己的老師宇恒一成提拔成了陸軍大臣。
一切準備就位,大清洗開始了,裕仁打著裁軍的名號,國家經濟形勢不好嘛,裁軍減輕財政負擔,這個理由誰都挑不出刺,來自山縣有朋家鄉的2000多名軍官被請出陸軍,打發回老家重新就業去了,“統製派”的軍官則被裕仁安排進入軍部,把自己人安插進軍隊之後,裕仁終於把他那個神經病爸爸失去的軍權又奪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