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6月4日,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6月15日,國民黨南京政府宣布北伐成功,全國統一!


    北伐戰爭取得最終勝利,這個激動人心的消息,應該告訴誰呢?肯定是國民黨創始人,先總理孫中山嘛,舉行祭奠孫中山的活動,不但可以告慰孫中山的在天之靈,更加可以告訴全國人民,國民黨高舉孫中山的偉大旗幟,繼承的是孫中山的偉大遺誌,未來將要進行的是建設國家的偉大事業,可謂一舉多得。


    1928年7月6日,國軍主要領導人雲集北京西山碧雲寺,孫中山去世後,靈柩一直停放在這裏,上午8時20分,在令人哀傷的氛圍中,第三集團軍(閻錫山的部隊)商震宣讀《告總理文》,回顧了總理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歌頌了總理高尚的靈魂,偉大的理想,向總理匯報了總理去世後的各項工作,表示革命尚未成功,同誌們都很努力,今天革命終於成功了,以後要更加努力,特地向總理匯報來了。


    在哀樂的伴奏下,動人心魄的祭文更加增加了大家的哀思,所有人都痛哭流涕,可能有些人不太想哭,但大家都在哭,也就跟著哭了,實事求是的說,如果祭奠儀式到此為止,就效果而言,堪稱完美,留給後世的將是一個打動人心的往事。


    但是,這個詞出現,就意味著幺蛾子出現了,在大家都痛哭流涕的時候,祭文話鋒一轉,扯到軍隊上麵來了,表示要對各集團軍進行編遣裁撤。


    這特麽的就太不友好了,正在悲痛欲絕中的各位大佬,聽到編遣裁撤的詞語,像被踩到尾巴的貓一樣,高度警惕起來,立馬收回眼淚,扯掉鼻涕,剛才還哭聲震天的現場,頓時變得一片寂靜,蔣介石覺得這些軍頭太過分了,雖然提了下要裁撤軍隊,但今天是祭奠先總理的大日子,情緒上應該以悲傷為主,現在一個二個的把臉拉起,好像先總理欠他們錢沒還似的,太要不得了,必須要把氣氛挑起來。


    在從哀嚎一片突然轉到一片寂靜的詭異氛圍中,蔣介石決定以身作則,縱身一躍,大家放心,不是跳樓,是撲到孫中山的棺材上了,邊摸棺材蓋邊嚎啕大哭,恨不得自己跳進棺材,永遠陪伴先總理左右,此情此景,即使鐵打的人心都要被感動,正常的情況是大家陸續跟著哭泣,形成集體把眼睛哭腫的良好效果。


    可是各路軍頭已經被裁軍徹底打消了哭泣的興致,大家都冷眼旁觀蔣介石一個人表演,看著蔣介石大哭,還有人說風涼話:這樣才顯出他是嫡係呢,我們都不是嫡係,叫他哭吧。偌大的現場,就蔣介石一個賢子孝孫嚎啕大哭,場麵實在太難堪,馮玉祥看不下去了,就過去勸蔣介石不要哭了,可是馮玉祥越勸,蔣介石哭的越凶,有人實在看不下去了,幹脆吼起來了:叫他哭吧,我們走了。


    蔣介石一聽,知道表演結束的時候到了,馬上把眼淚一抹,停止哭泣,蓋上棺材蓋,宣布祭奠儀式結束!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隻是切莫入戲太深。


    中原大戰的主要起因就是祭奠儀式上提到的編遣裁撤部隊,原因也很簡單,通過參加北伐,國民黨內形成了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桂係四大軍事山頭,蔣介石想削弱其他山頭,其他山頭不同意,於是幹起來了,先是蔣桂戰爭,後來是馮、閻、桂係聯合起來毆打蔣介石,這個聯合毆打形成的混戰,因為主戰場在河南一帶,自古以來就被稱為中原,所以就叫中原大戰。


    關於中原大戰的介紹有很多了,如果按部就班的說戰鬥的具體經過,顯然不是我們的風格,我們回顧下中原大戰幾位主角的成長經曆,就會發現,這場仗必須要打。


    書本上經常說國民黨反動派,既然有反動派,那麽肯定也有不反動派,這裏的反動派指的是右派,不反動派指的是左派,在書本裏,蔣介石長期作為反動派的頭子,是一個大壞逼,無惡不作,好像一言九鼎的樣子,實際上,在國民黨內,蔣介石當島主之前,從來就沒有一言九鼎過。


    關於蔣介石成長的經曆,在前麵幾篇文章裏麵講的比較清楚了,這小子長期給領導拎包,走的是當秘書被提拔的路線,在大廠工作過的社畜們都知道,走技術路線被提拔的大拿各個都牛逼哄哄,覺得自己憑本事當領導,同時覺得,當秘書拍馬屁混上領導崗位,算什麽玩意,技術流派的長期鄙視秘書路線的,據我觀察,無論哪裏幾乎都是這個模樣。


    我們現在看馮玉祥、閻錫山、桂係李白的照片,覺得他們一個個慈眉善目的,好像很祥和的樣子,進而產生一種感覺,覺得這些人應該是好人,和凶神惡煞沒有任何關係,實際上,這是一種絕對的錯覺,原因在哪裏呢?主要是書本上基本是這些人老年的照片,越凶的人,老了以後看上去越慈祥,演古惑仔烏鴉的張耀揚,年輕的時候看上去囂張跋扈,年紀大了居然一臉慈祥,到哪裏說理去?


    實際上,上麵幾位哥沒有一個是善茬,都說混亂是階梯,這幾位都是在清末民初一片混亂中上位的,靠的就是心狠手辣不擇手段,每個人的手上都沾滿了鮮血,沒有領導提拔他們,都是自己提拔自己,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很牛,天大地大勞資最大,秉承的是不服就幹的原則,都屬於白手起家創業的典範,對於蔣介石這種靠玩弄心機上位的人是非常鄙視的,蔣介石準備裁撤他們的軍隊,當他們的老大,他們能忍嗎?肯定不能啊,必須要打,中原大戰就爆發了。


    我們把時間往回撥一些,看看中原大戰的這幾位哥的成長經曆,搞清楚了往事,再看中原大戰,就容易理解多了。


    首先申明的一點是,這幾位哥的崛起都和辛亥革命強相關,辛亥革命的曆史意義是毋庸置疑正確的,怎麽歌頌都不為過,但回到當時,辛亥革命把大清朝廷整沒了,意味著自秦始皇以來,統治中國人幾千年的皇帝老兒也沒了,各個地方一下子失去了效忠的對象,頓時變得一片混亂起來,亂世之中,誰的實力強誰就能當老大。


    關於這個事情該怎麽理解呢?比如在正常的世道裏,一個人想往上爬,必須要遵守規矩,企業、政府、軍隊都有自己一整套提拔人的程序,單位要推薦,組織部門要考察,完了還要公示,並且在公示期還歡迎舉報,至少形式上要把整套流程走一遍,防止把特別無能和特別壞的壞逼提拔上來,在這種體係裏,即使你能力真的驚天地泣鬼神,隻要組織不任命,你就不能自己跑去當領導,即使去了,別人也會把你當神經病給抓起來。


    可是在亂世就不一樣了,隻要你能力夠強,把老大幹掉就幹掉了,反正國家沒有統一的老大,也就不用擔心別的地方的人聯合起來揍你,所以說混亂是階梯,這句話適用於不同的領域,也適用於不同的時期。


    關於中國國社會不同時期的管控能力,還是要單獨拿出來說說,搞清楚了這些,才會對接下來的事情有更深的理解。


    中國對基層的管理能力,分兩種方式,拿戰國時期來舉例最恰當不過,因為這個時期是兩種管理模式並存的時期,另外一個並存的時期,就是1927-1949年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4年抗戰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墨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墨垚並收藏14年抗戰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