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日本是個超級窮鬼,偏偏要賭國運,和大清打甲午戰爭,列強一起圍觀,紛紛表示看好大清,大清自己也超級樂觀,覺得對付洋鬼子不行,難道還怕你個日本矮子?何況北洋艦隊賬麵實力比日本人強多了,沒想到結局出人意料,北洋艦隊徹底灰飛煙滅。
這次勝利,讓日本人再也沒法掩蓋自己的野心,要求割讓滿洲和台灣,這兩個地方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就好比毒蛇張開的大嘴一樣,很明顯要一口吞掉中國。
列強們打鴉片戰爭,主要目的是和中國做生意,並不想占領中國,主要是覺得占領的成本太高,中國有超過2000年中央集權的曆史,組織力很強,不是那些印第安原始部落能比的。
但日本人這麽一搞,讓列強們都開始慌了,我去,不搶地盤就沒了,這個時候,列強們才開始動起瓜分中國的念頭。
德國人在歐洲崛起的晚,對搶殖民地沒什麽經驗,見的世麵也不多,之前和大清打交道的時候,表現比較溫文爾雅,大清的官員對他們印象挺好。
年輕人沒有武德,幹事情很容易衝動,這次看到大清被日本矮子打的一點脾氣都沒有,就一點禮貌都沒有了,借口一個傳教士被殺,直接派艦隊占領膠州灣。
國與國之間交戰,肯定要找個理由,先搞外交,外交斡旋失敗,才能動拳頭嘛,哪有道理都不講,上來就輪拳頭的?又不是流氓打架,為啥說書上說德國占領膠州灣是“野蠻行為”,就是這麽個意思。
野蠻歸野蠻,大家有樣學樣,俄國占大連、法國占廣州、英國租威海,到了這個時候,列強的心態開始轉變,覺得中國和奧斯曼帝國一樣,也要四分五裂了,當時大清是東亞病夫,奧斯曼帝國是西亞病夫嘛。
列強們這樣一搞,再傻的士大夫都看出來了,再這樣下去就要亡國了,亡國奴都沒有好果子吃,這個時候,大清終於形成共識,必須要向西方學習,要搞改革,不搞改革就沒有出路。
然後就開始搞新政,當時就搞了一些新媒體出來,比如各種報紙,以前抨擊朝廷是滅九族的大罪,後來有聰明人就在租界裏辦報紙,天天在那裏罵朝廷,大清警察沒權利進租界抓人,隻能幹瞪眼,言論漸漸就開始放鬆了些。
還有取消科舉,開辦各類學校,關於科舉多說兩句,其實這玩意可以不用取消,稍微改變點內容,變成公務員考試就可以了嘛,選拔官員和高考完全不衝突。
廣東也辦了些學校,其中就包括廣東法政學堂,陳炯明就是這個學校第一屆畢業生,學習成績非常好,三好學生,屬於通過讀書走向輝煌的代表人物,可以看出來,無論什麽時代,說讀書無用論的那些人不是蠢就是壞。
陳炯明後來當選為廣東諮議局議員,大家知道這玩意是維新派搞出來的就可以了,準備學習英國,玩君主立憲,人在年輕時候接觸到的教育非常重要,從此以後,陳炯明就深深迷上了民主,堅信民主才能救中國。
陳炯明後來跟著同盟會混,在廣東組織人馬搞暴動,辛亥革命後,胡漢民成為廣東都督,孫先生後來把胡漢民喊去幫忙籌建臨時政府,1911年底,陳炯明接替胡漢民,成為廣東代都督。
這個時候就有必要單獨牽條線出來,介紹下當時的中國是個什麽情況了。
當時北洋政府財政收入十分可憐,被稱為“關餘”和“鹽餘”,啥意思呢?就是關稅和鹽稅扣除庚子賠款剩下來的那點錢,北洋政府都窮的要死,地方政府和軍閥就更不用說了。
窮則思變,軍閥們轉變思路,什麽來錢快就幹什麽,比如搞鴉片種植,當時軍閥主要收入來源靠鴉片,和現在的阿富汗一模一樣,沒有工業,農業又很落後,哪裏來的錢買槍買炮?肯定販毒來錢快嘛,所以中外的軍閥都喜歡販毒,現在阿富汗種罌粟就跟種麥子似的,屬於地方軍閥扶持項目,還可以獲得貸款。
農民種鴉片賣給軍閥,軍閥販毒後拿錢買糧食,再高價賣給農民,最後農民還是兩手空空,一旦碰到天災,那就是人道災難發生的時候,大家都種毒品了,哪來的糧食?民國經常發生大規模的饑荒,隨隨便便一次就死個幾百萬人,也沒人關注,看看馮小剛的“1942”,就可以明白老百姓的慘狀。
比如去年的蝗災和新冠,對全球很多地方都造成了災難性的影響,有很多人餓死,有人肯定會覺得扯淡,我怎麽沒聽說過?沒聽說過很正常,比如阿富汗,誰會去關心那些老百姓?哪怕阿富汗村裏的老百姓餓死一半,都不會有人去報道,根本就沒有記者會在那裏出現,誰敢去,軍閥就會幹掉誰。
民國時就是這樣的,斯諾就親眼見證過,當時西北發生饑荒,持續三年,餓死很多人,國際救援組織搞了一批糧食,準備運往災區,結果糧食中途就被軍閥給截留了,充做軍糧,一粒米都沒有進入災民口中,救援組織也根本就進不去災區,沒人保證你的安全,怎麽去?路上隨時都可能出現一群土匪把你給幹掉。
還是摘錄一段斯諾1937年寫的原文,大家自己感受下:
“兒童們甚至更加可憐,他們的小骷髏彎曲變形,關節突出,骨瘦如柴,鼓鼓的肚皮由於塞滿了樹皮鋸末像生了腫瘤一樣。女人們躺在角落裏等死,屁股上沒有肉,瘦骨嶙峋,胸部幹癟下垂,像空麻袋一樣。我並不想要危言聳聽。這些現象都是我親眼看到而且永遠不會忘記的。在這場災荒中,千百萬的人就這樣死了,今天還有成千上萬的人在中國這樣死去。我在沙拉子街上看到過新屍,在農村裏,我看到過萬人塚裏一層層埋著幾十個這種災荒和時疫的受害者。”
斯諾當年在中國到處溜達,的確是冒著生命危險,路上的土匪和散兵的確太多,如果運氣不好,被幹掉是很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如果斯諾沒有到處溜達,也就不會寫下這些文字,讓我們對當時的社會有一個了解,什麽樣的記者最偉大?斯諾這樣的就是一個。
看斯諾的文章會知道,毒品雖然來錢快,但隻對軍閥有好處,對老百姓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錢都被軍閥賺走了,自己一無所獲,一旦碰到災年就完蛋。
所以一個國家或者地區要發展,還是要走正路,比如辦教育、搞農業、辦工業,先解決肚皮問題,再提高老百姓素質,然後再慢慢搞點工業,雖然辛苦點,但最後發展起來就會很充實,共同富裕嘛。
還有就是開賭場,廣州當時是東亞大賭場,有錢人的天堂,窮人的地獄,每年給廣州政府貢獻巨額收入。
軍閥們組織鴉片生產和開賭場,肯定不是為了搞社會建設,主要是為了迅速獲得金錢,換取國外的軍火,擴充軍隊搶地盤嘛,所以經常互相攻打,本來就窮的要死的老百姓,連苟活的機會都要失去了。
麵對這種情況,孫先生給出的方案是,組建革命軍隊,武力打倒這些死軍閥,組建新中國,所以孫先生先後組織二次革命、護國戰爭、護法戰爭,堅持用暴力統一全國。
陳炯明覺得不對,打了這麽多仗了,也沒能看到統一的希望,倒血黴的還是老百姓,那就別打了,向美國學習吧。
他最推崇美國的治國理念,美國當初不是隻有十三個州嗎?獨立戰爭勝利後,十三個州各自發展,組成一個鬆散的聯盟,這個時期被稱為“邦聯”,大家沒有國家的概念,等發展的可以了,再組成一個統一的國家,叫“聯邦”。
聯邦的老大就是總統,打個比方,把美國總統想成你們小區物業經理就可以了,搞搞小區的安全和衛生是可以的,如果物業經理想插手小區住戶的家庭開支,那純屬就是做夢。
陳炯明認為,美國這種製度簡直就是為中國量身定製的,當時各省都有軍閥,大家常年打來打去的,天天禍害老百姓,也沒見誰能贏,要不這樣,別特麽打了,都各自發展經濟吧,發展到一定程度,條件成熟了,再考慮成立國家的事情,這個想法就叫“聯省自治”。
大家都被軍閥混戰搞怕了,人心思定,陳炯明這種想法一提出來,大家覺得很有道理,紛紛讚同。
既然提出來,那就要帶個好頭,陳炯明在廣東開始搞實驗,把煙館和賭場全部關了,
這個舉動在當時的廣東很驚世駭俗,舉個例子,如果美國拉斯維加斯政府宣布關閉全部賭場,你想想看,會發生什麽事?
拉斯維加斯的財政收入主要靠賭場,如果賭場沒了,就沒有收入了,公務員的工資誰發?大馬路誰建?小攤販的零食賣給誰?旅館和餐飲到哪裏找顧客?
所有人都會反對這種做法,從農民到富豪,大家都會強烈反對,陳炯明當時在廣東麵臨的就是這種局麵,當時的廣東財政收入主要來源除了煙館就是賭場。
他在廣州還搞了一係列新政,比如開辦學校,把陳獨秀邀請過來搞教育,當教育委員會秘書長,陳獨秀是什麽人,是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屆領導人,通過這件事,陳炯明和陳獨秀建立了良好的個人關係,後來陳炯明落魄的時候,陳獨秀還邀請陳炯明加入共產黨,這個軍閥差點就成為我黨早期成員了。
利用當教育秘書長的機會,陳獨秀在廣東搞工會組織和辦報紙,廣東的革命氛圍就是這麽被培養起來的,後來南昌起義部隊為啥要往潮汕方向走,就是因為這裏有群眾基礎,又是出海口嘛。
陳炯明在廣東搞民主選舉,縣長和議員都搞民選,完全向美國看齊。
從他幹的這些事情來看,陳炯明應該是一個有堅定執行力的理想主義者,他覺得美國的製度好,就要想盡一切辦法去實踐,把廣東當成民主試驗田。
但是陳炯明的治國理念和孫中山產生了嚴重的衝突,孫要打倒全部軍閥,統一全中國,至於犧牲在所難免。陳覺得各省應該先自治再聯合,不要再打打殺殺,免得增加無辜傷亡。
有矛盾就必然有衝突,當陳炯明覺得手裏的實力足夠說no的時候,就開始公開反對北伐了,後來就發生了6.16兵變,陳炯明的部隊炮轟總統府,孫中山登上永豐艦逃亡。
後來發生的事情就比較清楚了,1925年,黃埔軍校學生組織兩次東征,徹底消滅了陳炯明的軍事力量,徹底解決後顧之憂,統一廣東,兩年後開始北伐,1928年名義上統一全國,這也就和上篇(通過北伐戰爭,光頭當上國民黨一把手)接上了
陳炯明和其他軍閥很不一樣,他從來沒有橫征暴斂過,也沒有往自己腰包裏麵裝過一分錢,他的部隊被消滅後,他到香港創辦中國致公黨,擔任首任總理,到1933年去世的時候,由於身無分文,居然下葬的錢都沒有,棺材都隻能使用老母親的,廉潔程度讓人感慨。
這次勝利,讓日本人再也沒法掩蓋自己的野心,要求割讓滿洲和台灣,這兩個地方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就好比毒蛇張開的大嘴一樣,很明顯要一口吞掉中國。
列強們打鴉片戰爭,主要目的是和中國做生意,並不想占領中國,主要是覺得占領的成本太高,中國有超過2000年中央集權的曆史,組織力很強,不是那些印第安原始部落能比的。
但日本人這麽一搞,讓列強們都開始慌了,我去,不搶地盤就沒了,這個時候,列強們才開始動起瓜分中國的念頭。
德國人在歐洲崛起的晚,對搶殖民地沒什麽經驗,見的世麵也不多,之前和大清打交道的時候,表現比較溫文爾雅,大清的官員對他們印象挺好。
年輕人沒有武德,幹事情很容易衝動,這次看到大清被日本矮子打的一點脾氣都沒有,就一點禮貌都沒有了,借口一個傳教士被殺,直接派艦隊占領膠州灣。
國與國之間交戰,肯定要找個理由,先搞外交,外交斡旋失敗,才能動拳頭嘛,哪有道理都不講,上來就輪拳頭的?又不是流氓打架,為啥說書上說德國占領膠州灣是“野蠻行為”,就是這麽個意思。
野蠻歸野蠻,大家有樣學樣,俄國占大連、法國占廣州、英國租威海,到了這個時候,列強的心態開始轉變,覺得中國和奧斯曼帝國一樣,也要四分五裂了,當時大清是東亞病夫,奧斯曼帝國是西亞病夫嘛。
列強們這樣一搞,再傻的士大夫都看出來了,再這樣下去就要亡國了,亡國奴都沒有好果子吃,這個時候,大清終於形成共識,必須要向西方學習,要搞改革,不搞改革就沒有出路。
然後就開始搞新政,當時就搞了一些新媒體出來,比如各種報紙,以前抨擊朝廷是滅九族的大罪,後來有聰明人就在租界裏辦報紙,天天在那裏罵朝廷,大清警察沒權利進租界抓人,隻能幹瞪眼,言論漸漸就開始放鬆了些。
還有取消科舉,開辦各類學校,關於科舉多說兩句,其實這玩意可以不用取消,稍微改變點內容,變成公務員考試就可以了嘛,選拔官員和高考完全不衝突。
廣東也辦了些學校,其中就包括廣東法政學堂,陳炯明就是這個學校第一屆畢業生,學習成績非常好,三好學生,屬於通過讀書走向輝煌的代表人物,可以看出來,無論什麽時代,說讀書無用論的那些人不是蠢就是壞。
陳炯明後來當選為廣東諮議局議員,大家知道這玩意是維新派搞出來的就可以了,準備學習英國,玩君主立憲,人在年輕時候接觸到的教育非常重要,從此以後,陳炯明就深深迷上了民主,堅信民主才能救中國。
陳炯明後來跟著同盟會混,在廣東組織人馬搞暴動,辛亥革命後,胡漢民成為廣東都督,孫先生後來把胡漢民喊去幫忙籌建臨時政府,1911年底,陳炯明接替胡漢民,成為廣東代都督。
這個時候就有必要單獨牽條線出來,介紹下當時的中國是個什麽情況了。
當時北洋政府財政收入十分可憐,被稱為“關餘”和“鹽餘”,啥意思呢?就是關稅和鹽稅扣除庚子賠款剩下來的那點錢,北洋政府都窮的要死,地方政府和軍閥就更不用說了。
窮則思變,軍閥們轉變思路,什麽來錢快就幹什麽,比如搞鴉片種植,當時軍閥主要收入來源靠鴉片,和現在的阿富汗一模一樣,沒有工業,農業又很落後,哪裏來的錢買槍買炮?肯定販毒來錢快嘛,所以中外的軍閥都喜歡販毒,現在阿富汗種罌粟就跟種麥子似的,屬於地方軍閥扶持項目,還可以獲得貸款。
農民種鴉片賣給軍閥,軍閥販毒後拿錢買糧食,再高價賣給農民,最後農民還是兩手空空,一旦碰到天災,那就是人道災難發生的時候,大家都種毒品了,哪來的糧食?民國經常發生大規模的饑荒,隨隨便便一次就死個幾百萬人,也沒人關注,看看馮小剛的“1942”,就可以明白老百姓的慘狀。
比如去年的蝗災和新冠,對全球很多地方都造成了災難性的影響,有很多人餓死,有人肯定會覺得扯淡,我怎麽沒聽說過?沒聽說過很正常,比如阿富汗,誰會去關心那些老百姓?哪怕阿富汗村裏的老百姓餓死一半,都不會有人去報道,根本就沒有記者會在那裏出現,誰敢去,軍閥就會幹掉誰。
民國時就是這樣的,斯諾就親眼見證過,當時西北發生饑荒,持續三年,餓死很多人,國際救援組織搞了一批糧食,準備運往災區,結果糧食中途就被軍閥給截留了,充做軍糧,一粒米都沒有進入災民口中,救援組織也根本就進不去災區,沒人保證你的安全,怎麽去?路上隨時都可能出現一群土匪把你給幹掉。
還是摘錄一段斯諾1937年寫的原文,大家自己感受下:
“兒童們甚至更加可憐,他們的小骷髏彎曲變形,關節突出,骨瘦如柴,鼓鼓的肚皮由於塞滿了樹皮鋸末像生了腫瘤一樣。女人們躺在角落裏等死,屁股上沒有肉,瘦骨嶙峋,胸部幹癟下垂,像空麻袋一樣。我並不想要危言聳聽。這些現象都是我親眼看到而且永遠不會忘記的。在這場災荒中,千百萬的人就這樣死了,今天還有成千上萬的人在中國這樣死去。我在沙拉子街上看到過新屍,在農村裏,我看到過萬人塚裏一層層埋著幾十個這種災荒和時疫的受害者。”
斯諾當年在中國到處溜達,的確是冒著生命危險,路上的土匪和散兵的確太多,如果運氣不好,被幹掉是很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如果斯諾沒有到處溜達,也就不會寫下這些文字,讓我們對當時的社會有一個了解,什麽樣的記者最偉大?斯諾這樣的就是一個。
看斯諾的文章會知道,毒品雖然來錢快,但隻對軍閥有好處,對老百姓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錢都被軍閥賺走了,自己一無所獲,一旦碰到災年就完蛋。
所以一個國家或者地區要發展,還是要走正路,比如辦教育、搞農業、辦工業,先解決肚皮問題,再提高老百姓素質,然後再慢慢搞點工業,雖然辛苦點,但最後發展起來就會很充實,共同富裕嘛。
還有就是開賭場,廣州當時是東亞大賭場,有錢人的天堂,窮人的地獄,每年給廣州政府貢獻巨額收入。
軍閥們組織鴉片生產和開賭場,肯定不是為了搞社會建設,主要是為了迅速獲得金錢,換取國外的軍火,擴充軍隊搶地盤嘛,所以經常互相攻打,本來就窮的要死的老百姓,連苟活的機會都要失去了。
麵對這種情況,孫先生給出的方案是,組建革命軍隊,武力打倒這些死軍閥,組建新中國,所以孫先生先後組織二次革命、護國戰爭、護法戰爭,堅持用暴力統一全國。
陳炯明覺得不對,打了這麽多仗了,也沒能看到統一的希望,倒血黴的還是老百姓,那就別打了,向美國學習吧。
他最推崇美國的治國理念,美國當初不是隻有十三個州嗎?獨立戰爭勝利後,十三個州各自發展,組成一個鬆散的聯盟,這個時期被稱為“邦聯”,大家沒有國家的概念,等發展的可以了,再組成一個統一的國家,叫“聯邦”。
聯邦的老大就是總統,打個比方,把美國總統想成你們小區物業經理就可以了,搞搞小區的安全和衛生是可以的,如果物業經理想插手小區住戶的家庭開支,那純屬就是做夢。
陳炯明認為,美國這種製度簡直就是為中國量身定製的,當時各省都有軍閥,大家常年打來打去的,天天禍害老百姓,也沒見誰能贏,要不這樣,別特麽打了,都各自發展經濟吧,發展到一定程度,條件成熟了,再考慮成立國家的事情,這個想法就叫“聯省自治”。
大家都被軍閥混戰搞怕了,人心思定,陳炯明這種想法一提出來,大家覺得很有道理,紛紛讚同。
既然提出來,那就要帶個好頭,陳炯明在廣東開始搞實驗,把煙館和賭場全部關了,
這個舉動在當時的廣東很驚世駭俗,舉個例子,如果美國拉斯維加斯政府宣布關閉全部賭場,你想想看,會發生什麽事?
拉斯維加斯的財政收入主要靠賭場,如果賭場沒了,就沒有收入了,公務員的工資誰發?大馬路誰建?小攤販的零食賣給誰?旅館和餐飲到哪裏找顧客?
所有人都會反對這種做法,從農民到富豪,大家都會強烈反對,陳炯明當時在廣東麵臨的就是這種局麵,當時的廣東財政收入主要來源除了煙館就是賭場。
他在廣州還搞了一係列新政,比如開辦學校,把陳獨秀邀請過來搞教育,當教育委員會秘書長,陳獨秀是什麽人,是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屆領導人,通過這件事,陳炯明和陳獨秀建立了良好的個人關係,後來陳炯明落魄的時候,陳獨秀還邀請陳炯明加入共產黨,這個軍閥差點就成為我黨早期成員了。
利用當教育秘書長的機會,陳獨秀在廣東搞工會組織和辦報紙,廣東的革命氛圍就是這麽被培養起來的,後來南昌起義部隊為啥要往潮汕方向走,就是因為這裏有群眾基礎,又是出海口嘛。
陳炯明在廣東搞民主選舉,縣長和議員都搞民選,完全向美國看齊。
從他幹的這些事情來看,陳炯明應該是一個有堅定執行力的理想主義者,他覺得美國的製度好,就要想盡一切辦法去實踐,把廣東當成民主試驗田。
但是陳炯明的治國理念和孫中山產生了嚴重的衝突,孫要打倒全部軍閥,統一全中國,至於犧牲在所難免。陳覺得各省應該先自治再聯合,不要再打打殺殺,免得增加無辜傷亡。
有矛盾就必然有衝突,當陳炯明覺得手裏的實力足夠說no的時候,就開始公開反對北伐了,後來就發生了6.16兵變,陳炯明的部隊炮轟總統府,孫中山登上永豐艦逃亡。
後來發生的事情就比較清楚了,1925年,黃埔軍校學生組織兩次東征,徹底消滅了陳炯明的軍事力量,徹底解決後顧之憂,統一廣東,兩年後開始北伐,1928年名義上統一全國,這也就和上篇(通過北伐戰爭,光頭當上國民黨一把手)接上了
陳炯明和其他軍閥很不一樣,他從來沒有橫征暴斂過,也沒有往自己腰包裏麵裝過一分錢,他的部隊被消滅後,他到香港創辦中國致公黨,擔任首任總理,到1933年去世的時候,由於身無分文,居然下葬的錢都沒有,棺材都隻能使用老母親的,廉潔程度讓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