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馬化”,如果不借助工具查閱一下的話,估計很多人都弄不明白這個詞是什麽意思。
“馬化”是川南人對某種生物叫法的音譯,這個詞出自幹寶的《搜神記》。
在《搜神記》裏,幹寶是這樣說的:“蜀中西南高山之上,有物,與猴相類,長七尺,能作人行。善走逐人,名曰“猳國”,一名“馬化”,或曰“玃猿”。”
翻譯成現代的白話就是:在蜀中西南的高山之上,生活著一種生物,和猴子長的很像,但身高能達到七尺,能像人一樣站起來走路。而且善於奔跑和追逐人。蜀人把這種生物叫做“猳國”、“馬化”,或者是“玃猿”。
幹寶的這句話很有意思,“長七尺”。
荀子《勸學》裏有這麽一句:“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
——“小人學習是從耳聽從嘴出,相距不過四寸而已,怎麽能夠完美他的七尺之軀呢?”
把荀子和幹寶各自說的話綜合起來,就有了一個很單純的結論:這種被稱為“馬化”的生物除了樣貌長的像猴子以外,其他的舉止形態其實和人都差不多,體型身高也有七尺左右。
那麽,我們是否可以推測,這個叫“馬化”的生物,先不說它是人的話,但它至少是個帶點猿猴氣質的類人生物。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到亙古以來就一直流傳著的的各種野人傳說。
在幹寶寫下這段話之前,有人在湘鄂一帶逛山玩水的時候,經常在山巔河畔看見過許多似人非人的身影,披著薜荔藤編織的衣物,係著菟絲子做成的腰帶。見到外人時羞羞答答地笑,仿佛願意與人交往但又怕與人交往。
然後,看見這些似人非人身影的人就把這些情景記了下來:“若有人兮山之阿,彼薜藶兮帶女蘿,既含睇兮又宜筆,予慕予兮善窈窕。”將這些身影命名為“山鬼”。
至於《山海經》,則介紹了一種叫做梟陽的生物,而且把它住的地方稱為“梟陽國”,具體地點就在北朐之西,這種生物與常人相似,但又略有不同,人麵長唇,皮膚漆黑而且渾身長毛。在和人會麵之後會抓住人的雙手,然後嗬嗬大笑。如果要捕捉或者是躲避它的話,就得事先在手臂上套個管子,趁它笑的時候把手抽出來打暈它。
南宋的時候,羅願在撰寫《爾雅翼》的時候也提到過一種叫“猩猩”的物種,說它長得像婦人一般,披頭散發的,往哪裏去都是一大群一起集體行動,赤腳無膝。碰見人以後,它還會用手擋住麵孔。人們都把他們叫做“野人”。
其實,如果有心去翻閱的話,像“馬化”這一類的生物,除了上麵的書籍提到過外,在很多誌怪筆記裏,都是類似的記載,甚至包括一些地方誌。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華夏境內的神農架,曾經有過多起野人目擊事件的發生。
在這之後,還有專門的隊伍到神農架進行了搜尋,找到了一些不常見的毛發或者糞便,但最後似乎沒有一個明確的結論。
野人是人,還是類人的生物,主流學術界認為野人的存在沒有科學依據的支撐,但民間的傳言者卻始終認為野人是存在的。
把話題回到幹寶說的“馬化”身上。
幹寶說,提起“馬化”,見過“馬化”的西蜀人都是這樣講的。它們會時常出沒在官道和有人來往的小路邊,如果是有人路過的話,它們會冷不丁跳出來時不時顯露一下自己的身影。
如果沒有心理準備的話,往往會被它們嚇一大跳,有些膽子小的,還會被嚇暈過去。
在西蜀,大部分男男女女都見過“馬化”,小孩子不聽話哭鬧不止的時候,大人們也往往拿出“不聽話,馬化會把你捉去”一類的話語教育孩子。
最初看見“馬化”的時候,人們都以為這是種體型較大的猴子,但時間久了之後發現好像並不是那麽回事。
在“馬化”出沒的路邊,常常發生女眷丟失的事。但過了幾年以後,很多丟失的女眷會帶著孩子出現在她們家的附近,也有丟失的女眷長期沒有回來的。
在“馬化”出沒的地方,如果在路上的人比較多的話,它會跟著隊伍走上一段,要是動手驅趕的話,它會馬上跑的沒有蹤影,但過一會兒以後,又會出現在路人的眼睛裏。
如果過路的人比較少的話,那可就要當心了,有時候它還會跳出來擋住路,挑釁一下路人,把路過的人趕得飛奔。
而且,“馬化”的鼻子特別靈敏,能分辨出男人和女人的味道。更為怪異的是,對女子,它似乎還能分辨得出誰是資深美女誰是年輕女人。
如果在路上行走的人有年輕漂亮的姑娘,那就要特別注意了,即便是有人給姑娘作伴,它們會想辦法吸引其他人的注意,然後偷偷把年輕姑娘擄走。等同行的人回過神來,往往都想不明白年輕姑娘是怎麽不見的。
這樣的事情發生幾次以後,在經過“馬化”出沒的地方時,過路的人采取“連營”的戰術,用繩子把同行的女子用繩子相互係著,但若是有年輕美貌的女人,同樣也不能幸免。而且,也沒有人知道這些女子被它們擄到了哪裏。
至於西蜀的人為什麽對“馬化”知道的這麽清楚,事情也很簡單。曾有好幾個被它們擄走的女子被送回到了家裏。西蜀的人根據這些送回來的女子的講述,得出了關於“馬化”的事情。
那些被“馬化”送回來的女人,毫無例外的都帶著小孩,少的一個,多的兩三個。
一開始,這些女人回到家裏以後,家裏人很是不悅,覺得她們帶著孩子回來,很傷風化,不願意幫助撫養這些孩子,甚至想想辦法處理掉她們帶回來的孩子。
比方說現代的姑娘家,也沒經過父母之命,也沒有媒妁之言,從家裏出去以後,過了兩年以後帶著孩子回來。姑娘又不肯說孩子的父親是誰,隻讓孩子喚父母為外公外婆。說父母沒有想法,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以後,這些女子的家裏人駭然發現。如果是不幫著把這些孩子養大的話,自家的姑娘在孩子失去以後,也會莫名其妙的的死去。
看著被“馬化”擄去的姑娘一年半載後就帶孩子回到了家裏,父女相逢、母女相逢,或者是兄妹相逢姐弟相逢,本來是一件失而複得的喜事。
但如果是因為忌諱她帶回來的孩子,讓回到家裏的姑娘白白喪失了性命,為父母的為兄弟的心裏都還是邁不過那條坎。於是,隻要姑娘回來了,也不想去追究孩子的父親到底是什麽樣子,姑且幫著把孩子養大就是了。
但西蜀被擄去的姑娘,也不是每一個女子都會再次回來自己出生的地方。
據某位被送回來的女子告訴她的家裏人,她被“馬化”擄走以後,曾在山裏看見十年前自己被“馬化”擄走的姑母。
不過那時,姑母的樣子有點變化了,身上也有了毛發。她試著和姑母說話,一開始,姑母似乎認出了她,還簡單地應了幾句。後來也碰到幾次,但姑母卻不太願意搭理她了。
這次被送回來之前,她又碰到了姑母。可姑母已完全長成了“馬化”的樣子,問她想不想家裏時,姑母搖搖頭跑走了。
而且這種說法,不隻是這位被送回來的姑娘說起。類似的事情,不同的村落都發生過。
姑娘說,被“馬化”擄走的時候,隻聽見耳邊風聲呼呼作響,然後就暈過去了。
醒過來之後,到處都是高大的樹木,根本就分不清位置和方向。至於吃的東西,有山果一類的食物,也有和家裏常用的那些食物。
被它們擄去的女子,都會和他們結為夫妻。除了姑母之外,她也見過“馬化”從別的地方擄回來的姑娘。一開始,有些姑娘不願意和“馬化”成親,但時間長了之後,也就是那麽回事。
不過,等姑娘們和“馬化”開始生活之後,如果姑娘一旦有了身孕,生下孩子之後,就會被它們送回來。
而且,和被擄走的時候差不多,聽到一陣風聲以後,也會暈過去,等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就在離家不遠的地方。
西蜀的人說,這些被送回來的姑娘,帶回來的孩子一開始還能看的出和村落裏的孩子行為舉止有點差異。但等他們再稍微長開一點,就沒有任何分別了。
隻是等他們長大成人以後,有些孩子會像當初自己的母親被擄走時那樣,莫名其妙的就在村落裏失去了蹤影,這些失蹤的孩子有男有女。
沒有失蹤的孩子,別人問他姓什麽的時候,他們都毫無例外的說自己姓楊,就不知道是什麽道理了。
但是,在西蜀人的嘴裏,這個“馬化”到底長的什麽樣子,卻沒有人說個明白。即便是那些被送回來的女子,對“馬化”的長相和她們這些年共同生活的地方到底是個什麽樣子,也全都是守口如瓶。
問的急了,姑娘們情願一死了之,對被擄去的事也不願再提起分毫。
幹寶在聽到有關“馬化”的事情後,也詳細的向蜀人打聽過。但得出的結論依舊如此,後來,幹寶便猜測,現在蜀中西南很多姓楊的人,估計都是“馬化”的子孫吧。
等到了明代,李時珍在撰寫《本草綱目》的時候,說過這麽一段話:“玃老猴也。生蜀西徼外山中,似猴而大,色蒼黑,能人行,善玃持人物,又善顧盼,故謂之玃。純牡無牝,故又名玃。父亦曰:豭玃善攝人婦女為偶生子。”
就是不知道,這段話是李神醫是根據幹寶的講述總結出來,還是曾經去了西蜀專門考證過。但按李先生的作風,想必是到過西蜀的,而且見到過幹寶所說的“馬化”。
因為,李先生的對“馬化”的描述,可比幹寶他們的講述要具體的多了:樣子長得像猴,但是比猴子大多了。皮色蒼黑,又善於像小偷那樣左顧右盼。
而且,李先生對“馬化”的種群也有過研判,隻有公的沒有母的,所以善於偷女人作為配偶為其傳宗接代。
更有意思的是,李先生在總結完“馬化”的事情以後,又接著說了一句“西方有獸,名啁。大如驢,狀如猴,善緣木,純牝無牡,群居要路,執男子合之而孕,此亦玃類而牝牡相反者。”
這種生物剛好與“馬化”相反,同樣是過的集體生活,但是隻有母的沒有公的,在路上碰到男人的話,會強行非禮男人,然後繁衍子孫。
這樣想來,唐僧四人遇到的女兒國國王可能是隻大猴精,不禁讓人大倒胃口。
文明的傳遞總是從腹地到邊陲。幾千年來,中原王朝一直是天朝上國,九州五服之外,諸為夷狄。
“塗山之會,諸侯承唐虞之盛,執玉帛亦有萬國。”
“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
“萬國來朝進貢,仰賀聖明主,一統華夷,普天下八方四海,南北東西。讬聖德,勝堯王,保護家國太平,天下都歸一。”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千官望長安,萬國拜含元。”
乾隆皇帝在和西方國家進行國際交往的時候,也曾說過“天朝上國,物產豐盈,本不必與外夷互通有無”。
所以,如果深入研究幹寶筆下的“馬化”,然後再把“馬化”歸於“野人”題材的話,幹寶和李先生描述的情節,或許就是另外一個國度。
就像現代的人們考證《山海經》,女兒國也好,丈夫國也好,如果把“馬化”的群體看成是丈夫國,也很有可能。
比方說中原之外住在偏遠山區或者深林裏的族群,因為生活方式與文化習慣和中原民族有著不同,也往往被視為“野人”。
但如果“馬化”是一種類人的生物,那給人的遐想就太多了。
“馬化”是川南人對某種生物叫法的音譯,這個詞出自幹寶的《搜神記》。
在《搜神記》裏,幹寶是這樣說的:“蜀中西南高山之上,有物,與猴相類,長七尺,能作人行。善走逐人,名曰“猳國”,一名“馬化”,或曰“玃猿”。”
翻譯成現代的白話就是:在蜀中西南的高山之上,生活著一種生物,和猴子長的很像,但身高能達到七尺,能像人一樣站起來走路。而且善於奔跑和追逐人。蜀人把這種生物叫做“猳國”、“馬化”,或者是“玃猿”。
幹寶的這句話很有意思,“長七尺”。
荀子《勸學》裏有這麽一句:“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
——“小人學習是從耳聽從嘴出,相距不過四寸而已,怎麽能夠完美他的七尺之軀呢?”
把荀子和幹寶各自說的話綜合起來,就有了一個很單純的結論:這種被稱為“馬化”的生物除了樣貌長的像猴子以外,其他的舉止形態其實和人都差不多,體型身高也有七尺左右。
那麽,我們是否可以推測,這個叫“馬化”的生物,先不說它是人的話,但它至少是個帶點猿猴氣質的類人生物。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到亙古以來就一直流傳著的的各種野人傳說。
在幹寶寫下這段話之前,有人在湘鄂一帶逛山玩水的時候,經常在山巔河畔看見過許多似人非人的身影,披著薜荔藤編織的衣物,係著菟絲子做成的腰帶。見到外人時羞羞答答地笑,仿佛願意與人交往但又怕與人交往。
然後,看見這些似人非人身影的人就把這些情景記了下來:“若有人兮山之阿,彼薜藶兮帶女蘿,既含睇兮又宜筆,予慕予兮善窈窕。”將這些身影命名為“山鬼”。
至於《山海經》,則介紹了一種叫做梟陽的生物,而且把它住的地方稱為“梟陽國”,具體地點就在北朐之西,這種生物與常人相似,但又略有不同,人麵長唇,皮膚漆黑而且渾身長毛。在和人會麵之後會抓住人的雙手,然後嗬嗬大笑。如果要捕捉或者是躲避它的話,就得事先在手臂上套個管子,趁它笑的時候把手抽出來打暈它。
南宋的時候,羅願在撰寫《爾雅翼》的時候也提到過一種叫“猩猩”的物種,說它長得像婦人一般,披頭散發的,往哪裏去都是一大群一起集體行動,赤腳無膝。碰見人以後,它還會用手擋住麵孔。人們都把他們叫做“野人”。
其實,如果有心去翻閱的話,像“馬化”這一類的生物,除了上麵的書籍提到過外,在很多誌怪筆記裏,都是類似的記載,甚至包括一些地方誌。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華夏境內的神農架,曾經有過多起野人目擊事件的發生。
在這之後,還有專門的隊伍到神農架進行了搜尋,找到了一些不常見的毛發或者糞便,但最後似乎沒有一個明確的結論。
野人是人,還是類人的生物,主流學術界認為野人的存在沒有科學依據的支撐,但民間的傳言者卻始終認為野人是存在的。
把話題回到幹寶說的“馬化”身上。
幹寶說,提起“馬化”,見過“馬化”的西蜀人都是這樣講的。它們會時常出沒在官道和有人來往的小路邊,如果是有人路過的話,它們會冷不丁跳出來時不時顯露一下自己的身影。
如果沒有心理準備的話,往往會被它們嚇一大跳,有些膽子小的,還會被嚇暈過去。
在西蜀,大部分男男女女都見過“馬化”,小孩子不聽話哭鬧不止的時候,大人們也往往拿出“不聽話,馬化會把你捉去”一類的話語教育孩子。
最初看見“馬化”的時候,人們都以為這是種體型較大的猴子,但時間久了之後發現好像並不是那麽回事。
在“馬化”出沒的路邊,常常發生女眷丟失的事。但過了幾年以後,很多丟失的女眷會帶著孩子出現在她們家的附近,也有丟失的女眷長期沒有回來的。
在“馬化”出沒的地方,如果在路上的人比較多的話,它會跟著隊伍走上一段,要是動手驅趕的話,它會馬上跑的沒有蹤影,但過一會兒以後,又會出現在路人的眼睛裏。
如果過路的人比較少的話,那可就要當心了,有時候它還會跳出來擋住路,挑釁一下路人,把路過的人趕得飛奔。
而且,“馬化”的鼻子特別靈敏,能分辨出男人和女人的味道。更為怪異的是,對女子,它似乎還能分辨得出誰是資深美女誰是年輕女人。
如果在路上行走的人有年輕漂亮的姑娘,那就要特別注意了,即便是有人給姑娘作伴,它們會想辦法吸引其他人的注意,然後偷偷把年輕姑娘擄走。等同行的人回過神來,往往都想不明白年輕姑娘是怎麽不見的。
這樣的事情發生幾次以後,在經過“馬化”出沒的地方時,過路的人采取“連營”的戰術,用繩子把同行的女子用繩子相互係著,但若是有年輕美貌的女人,同樣也不能幸免。而且,也沒有人知道這些女子被它們擄到了哪裏。
至於西蜀的人為什麽對“馬化”知道的這麽清楚,事情也很簡單。曾有好幾個被它們擄走的女子被送回到了家裏。西蜀的人根據這些送回來的女子的講述,得出了關於“馬化”的事情。
那些被“馬化”送回來的女人,毫無例外的都帶著小孩,少的一個,多的兩三個。
一開始,這些女人回到家裏以後,家裏人很是不悅,覺得她們帶著孩子回來,很傷風化,不願意幫助撫養這些孩子,甚至想想辦法處理掉她們帶回來的孩子。
比方說現代的姑娘家,也沒經過父母之命,也沒有媒妁之言,從家裏出去以後,過了兩年以後帶著孩子回來。姑娘又不肯說孩子的父親是誰,隻讓孩子喚父母為外公外婆。說父母沒有想法,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以後,這些女子的家裏人駭然發現。如果是不幫著把這些孩子養大的話,自家的姑娘在孩子失去以後,也會莫名其妙的的死去。
看著被“馬化”擄去的姑娘一年半載後就帶孩子回到了家裏,父女相逢、母女相逢,或者是兄妹相逢姐弟相逢,本來是一件失而複得的喜事。
但如果是因為忌諱她帶回來的孩子,讓回到家裏的姑娘白白喪失了性命,為父母的為兄弟的心裏都還是邁不過那條坎。於是,隻要姑娘回來了,也不想去追究孩子的父親到底是什麽樣子,姑且幫著把孩子養大就是了。
但西蜀被擄去的姑娘,也不是每一個女子都會再次回來自己出生的地方。
據某位被送回來的女子告訴她的家裏人,她被“馬化”擄走以後,曾在山裏看見十年前自己被“馬化”擄走的姑母。
不過那時,姑母的樣子有點變化了,身上也有了毛發。她試著和姑母說話,一開始,姑母似乎認出了她,還簡單地應了幾句。後來也碰到幾次,但姑母卻不太願意搭理她了。
這次被送回來之前,她又碰到了姑母。可姑母已完全長成了“馬化”的樣子,問她想不想家裏時,姑母搖搖頭跑走了。
而且這種說法,不隻是這位被送回來的姑娘說起。類似的事情,不同的村落都發生過。
姑娘說,被“馬化”擄走的時候,隻聽見耳邊風聲呼呼作響,然後就暈過去了。
醒過來之後,到處都是高大的樹木,根本就分不清位置和方向。至於吃的東西,有山果一類的食物,也有和家裏常用的那些食物。
被它們擄去的女子,都會和他們結為夫妻。除了姑母之外,她也見過“馬化”從別的地方擄回來的姑娘。一開始,有些姑娘不願意和“馬化”成親,但時間長了之後,也就是那麽回事。
不過,等姑娘們和“馬化”開始生活之後,如果姑娘一旦有了身孕,生下孩子之後,就會被它們送回來。
而且,和被擄走的時候差不多,聽到一陣風聲以後,也會暈過去,等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就在離家不遠的地方。
西蜀的人說,這些被送回來的姑娘,帶回來的孩子一開始還能看的出和村落裏的孩子行為舉止有點差異。但等他們再稍微長開一點,就沒有任何分別了。
隻是等他們長大成人以後,有些孩子會像當初自己的母親被擄走時那樣,莫名其妙的就在村落裏失去了蹤影,這些失蹤的孩子有男有女。
沒有失蹤的孩子,別人問他姓什麽的時候,他們都毫無例外的說自己姓楊,就不知道是什麽道理了。
但是,在西蜀人的嘴裏,這個“馬化”到底長的什麽樣子,卻沒有人說個明白。即便是那些被送回來的女子,對“馬化”的長相和她們這些年共同生活的地方到底是個什麽樣子,也全都是守口如瓶。
問的急了,姑娘們情願一死了之,對被擄去的事也不願再提起分毫。
幹寶在聽到有關“馬化”的事情後,也詳細的向蜀人打聽過。但得出的結論依舊如此,後來,幹寶便猜測,現在蜀中西南很多姓楊的人,估計都是“馬化”的子孫吧。
等到了明代,李時珍在撰寫《本草綱目》的時候,說過這麽一段話:“玃老猴也。生蜀西徼外山中,似猴而大,色蒼黑,能人行,善玃持人物,又善顧盼,故謂之玃。純牡無牝,故又名玃。父亦曰:豭玃善攝人婦女為偶生子。”
就是不知道,這段話是李神醫是根據幹寶的講述總結出來,還是曾經去了西蜀專門考證過。但按李先生的作風,想必是到過西蜀的,而且見到過幹寶所說的“馬化”。
因為,李先生的對“馬化”的描述,可比幹寶他們的講述要具體的多了:樣子長得像猴,但是比猴子大多了。皮色蒼黑,又善於像小偷那樣左顧右盼。
而且,李先生對“馬化”的種群也有過研判,隻有公的沒有母的,所以善於偷女人作為配偶為其傳宗接代。
更有意思的是,李先生在總結完“馬化”的事情以後,又接著說了一句“西方有獸,名啁。大如驢,狀如猴,善緣木,純牝無牡,群居要路,執男子合之而孕,此亦玃類而牝牡相反者。”
這種生物剛好與“馬化”相反,同樣是過的集體生活,但是隻有母的沒有公的,在路上碰到男人的話,會強行非禮男人,然後繁衍子孫。
這樣想來,唐僧四人遇到的女兒國國王可能是隻大猴精,不禁讓人大倒胃口。
文明的傳遞總是從腹地到邊陲。幾千年來,中原王朝一直是天朝上國,九州五服之外,諸為夷狄。
“塗山之會,諸侯承唐虞之盛,執玉帛亦有萬國。”
“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
“萬國來朝進貢,仰賀聖明主,一統華夷,普天下八方四海,南北東西。讬聖德,勝堯王,保護家國太平,天下都歸一。”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千官望長安,萬國拜含元。”
乾隆皇帝在和西方國家進行國際交往的時候,也曾說過“天朝上國,物產豐盈,本不必與外夷互通有無”。
所以,如果深入研究幹寶筆下的“馬化”,然後再把“馬化”歸於“野人”題材的話,幹寶和李先生描述的情節,或許就是另外一個國度。
就像現代的人們考證《山海經》,女兒國也好,丈夫國也好,如果把“馬化”的群體看成是丈夫國,也很有可能。
比方說中原之外住在偏遠山區或者深林裏的族群,因為生活方式與文化習慣和中原民族有著不同,也往往被視為“野人”。
但如果“馬化”是一種類人的生物,那給人的遐想就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