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四哥早上起來,準備繼續駕車去找人,被六爺攔住了。


    “不必找了,她如果想見我,這十年早就帶著孩子去京城找我了,既然避而不見,找也無益。


    至於孩子,她現在也大了,隻要無事就好,父母之間的事情,她長大了也會慢慢理解,就是怪我也就怪了。


    今天晚上要約查幹,還有重要事情要辦,而且查幹說了,他知道蘭蕙的下落,我們先和查幹見麵再說。”六爺對大家說。


    大家聽了,也覺得沒其他更好的辦法,隻能這樣,就都點點頭,六爺接著說:“今天大家一起逛逛西湖吧,老李和黑炭還是第一次來杭城。”


    幾人步行,六爺帶著大家繞著西湖,每經過一處風景,都一一介紹,西湖不小,方圓繞著一圈幾十裏,大家走的又比較慢,走走停停,累了就找個亭子歇一會兒,春天的西湖,柳浪聞鶯,陽光正好。


    隨後幾人去了靈隱寺,靈隱寺香火很旺,大家每人燒了炷香。


    靈隱寺創建於東晉鹹和元年,在宋寧宗嘉定年間被譽為江南禪宗"五山"第一"。


    康熙賜名雲林禪寺,六爺把寺內碑刻,禦題,名人古跡,飛來峰,濟公殿,古塔等等傳說典故一一講給黑炭他們聽。


    不時的有鬆鼠跑到路上,也不怕人,可能聽慣了晨鍾暮鼓,這些小動物也已經都有了靈性。


    過了靈隱寺往南,不遠,就到了法鏡寺,法鏡寺俗稱下天竺。


    這個法鏡寺距今已接近1700年的曆史,西傍飛來峰,東臨月桂峰,山色空蒙,頗為幽靜。


    寺院旁的竹林邊上立著三塊三丈高的巨石,石頭上刻著三個篆字:三生石。


    六爺走到這個石頭前駐足沉默良久,黑炭看石頭上碑刻殘破,筆記很多已經破壞,並不清晰,又看這石頭除了高大以外,也並不離奇,看這三個字有點好奇,就問六爺:


    “這三個字叫三生石,很奇怪的名字,這有什麽典故呢?”


    六爺還在看著這三個字發呆,並沒有回答。


    他知道黑炭是故意問他問題,讓他講故事,分散一下情緒,他知道六爺因為找不到師娘不開心。


    黑炭很會處事,懂得察言觀色,用現在話說,情商很高。


    這兩個月來,他跟隨著六爺學到了很多的知識,六爺也傾囊相授。


    每到一處,人文景觀,曆史古跡,市井傳說,古物鑒別,行規禮貌,都一一告訴黑炭,而黑炭過目不忘,聰慧好學,也深得六爺喜愛。


    六爺看了看,黑炭,抬頭看看天空,天近中午,有點熱,就坐在石頭邊上的竹林旁,對著黑炭說:


    “這裏有一個傳說,是蘇東坡講的,關於輪回的故事。”


    說完,六爺就講了起來。


    這個故事源自於宋代蘇軾寫的故事。


    原文非常精彩,就摘錄了一下。


    洛師惠林寺,故光祿卿李登居第。祿山陷東都,登以居守死之。


    子源,少時以貴遊子,豪侈善歌聞於時,及登死,悲憤自誓,不仕、不娶、不食肉,居寺中五十餘年。寺有僧圓澤,富而知音,源與之遊,甚密,促膝交語竟日,人莫能測。


    一日相約遊青城峨眉山,源欲自荊州泝(泝,同溯,逆水而行)峽,澤欲取長安斜穀路,源不可,曰:“行止固不由人。”遂自荊州路。


    舟次南浦,見婦人錦襠負甕而汲者,澤望而泣:“吾不欲由此者,為是也。”


    源驚問之,澤曰:“婦人姓王氏,吾當為之子,孕三歲矣!吾不來,故不得乳。


    今既見,無可逃者,公當以符咒助我速生。三日浴兒時,願公臨我,以笑為信。後十三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當與公相見。”


    源悲悔,而為具沐浴易服,至暮,澤亡而婦乳。三日往視之,兒見源果笑,具以告王氏,出家財,葬澤山下。


    遂不果行,反寺中,問其徒,則既有治命矣!


    後十三年,自洛適吳,赴其約。


    至約所,聞葛洪川畔,有牧童,扣牛角而歌之曰: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


    呼問:“澤公健否?”


    答曰:“李公真信士。然俗緣未盡,慎勿相近,惟勤修不墮,乃複相見。”


    又歌曰:“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山川尋己遍,卻回煙棹上瞿塘。”遂去不知所之。


    後三年,李德裕奏源忠臣子,篤孝。拜諫議大夫,不就。


    竟死寺中,年八十。


    翻譯過來就是。


    “洛陽京師的惠林寺,原是唐代光祿卿李憕的住處。


    安祿山攻下洛陽,李憕因留置守護被安祿山所害。


    其子李源,年少時是個富家公子,因生活豪華奢侈擅長唱歌而聞名一時。


    李源聽聞父親李憕死訊,悲慟憤怒,發誓不做官、不婚娶、不吃肉,在寺中待了五十多年。


    寺裏有個僧人叫圓澤,與李源是知音。


    李源和他來往甚密,從早到晚促膝長談,旁人不知他們都說些什麽。


    一天,兩人相約同遊蜀地青城的峨眉山,李源想從荊州溯三峽而上,圓澤想從長安走斜穀這條路。


    李源沒有認可,說:‘我已經杜絕世事往來,長安即使是天子所在和我也沒什麽關係了,怎麽能再回到京師呢!’


    圓澤沉默了很久,說:‘繼續走還是停留,世間生死都是天意,原本由不得人。’


    於是答應李源一起從荊州走。船到了南浦,即今江西南昌西南處,看見有個婦人正在打水,褲子上綁著盛水的工具。


    圓澤看著她流淚感歎道:‘我不想走這條路,原因就在此。”


    李源很驚訝,問他緣由。


    圓澤說:‘這婦人姓王,我應當是她的兒子。她已經懷孕三年,我不來,所以她不生。


    今天既然相見,無處可逃。我將死之時你可以在我身邊念經超度,幫我早早出生。


    三天後給孩子洗浴時,希望你能來看我,我會笑,證明那個孩子是我。


    十三年後中秋月圓夜,在杭州天竺寺外,我會與你相見。’


    李源聽了悲痛悔恨走這條路,而後為圓澤沐浴更衣誦經超度。


    到了傍晚,圓澤去世,婦人生下了孩子。


    三天後,李源前去探望,孩子見了李源果然笑了。


    李源把這事都告訴了王氏,王氏出錢把圓澤葬在山下。


    李源不再前行,返回寺中,問圓澤的徒弟,則知圓澤留了遺言。


    十三年後,李源從洛陽回吳地,赴當年之約。


    到了約定的地方,聽到葛洪川畔有牧童拍著牛角唱兒歌:


    ‘三生石上舊精魂,


    賞月吟風不要論。


    慚愧情人遠相訪,


    此身雖異性長存。’


    李源上前詢問:‘圓澤,是你麽?’對方答道:‘李公果然守信,然而俗緣未了,不夠審慎,隻有勤加修行不墮落,我才會再與你相見。’說完離開不知去向。


    又過了兩年,李德裕向皇上稟報李源是忠臣之子,十分孝順,推薦他做諫議大夫。


    李源沒當諫議大夫,在寺中死去,享年八十一歲。


    六爺講完,黑炭驚住了,他還小,不懂得萬物輪回,和生離死別。


    而四哥和老李是不怎麽喜歡六爺講故事的人也聽得目瞪口呆,尤其老李,想起了死去的兒子和老婆,想起一生的坎坷。


    不自禁的走上前仔細摩挲著冰冷的石頭,此時,他多麽希望真的人會輪回,有未來世界,他就會看見他的兒子和老婆。


    按佛教的說法,在輪回中,此生之果皆是種自前生之因,故此生所為也皆可視為償還前生之債,親人朋友之緣疏薄如此,男女情緣亦複如是。


    可是現世之人誰有知前世之事呢?誰不想此生天長地久,無災無難。


    老李認識字,要不也不會把葬經研究透,隻是他讀的書沒有六爺博學。


    六爺講完,也不自禁的感傷,他和他的妻子在西湖邊認識,他們在西湖玩了一個月,西湖的每一處景點早已玩遍,肯定也來過三生石前。


    雖然三生石是寫男人之間的友誼,可是男女之愛誰不是也希望情定三生三世呢?


    他們倆在這海誓山盟過,可是現在天各一方,生死不見。


    也許這就是命運,多少人渴望在一起,卻陰陽相隔,多少人在一起,又不珍惜緣分而浪蕩歲月。


    看著這造化弄人,石頭還在,多少人已經作古了。


    別後相思空一水,重來回首已三生......


    六爺不想在他們麵前傷感和顯露情緒,他站起來說:


    “這些竹子都不是五年前我來這裏那一批竹子了......”


    歎了口氣,他沿著石階進了法鏡寺。


    法鏡寺不大,很幽靜,曆史悠久,但是知道的人很少,就是現在很多人也隻知道杭城有靈隱寺,而不知道有法鏡寺。


    這個三生石不是在靈隱寺,而是在法鏡寺旁邊,現在法鏡寺也是杭城唯一的一個尼姑庵,那時候,還不是尼姑庵,裏麵住著幾個和尚。


    六爺進去燒了香,他看見了主持,那個主持十年前六爺就和他熟悉,他和他妻子在這寺廟進過香。


    住持年紀不小了,七十來歲,看見六爺來到寺內,就把六爺請進禪房,倒了一杯茶。


    ''''施主,經年一別,今日有緣再見,這些年可還安好?''''


    六爺長歎了一口氣,沒有回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晚清古董之墓靴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曦蓬堂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曦蓬堂主並收藏晚清古董之墓靴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