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這雨下了三天,天氣就徹底晴了起來。金靈又要去拔扁豆了,金朵和金有妙,以及馮妙元跟著鶯兒去金有妙家土豆地裏除草。
土豆是黃土高坡最常見的食物之一,它的果實在根部,莖葉都不能吃,可以做驢的飼料。開的花是紅白兩色,具體要看品種的不同。土豆地裏,螞蚱是很多的,且比較好捉。金有妙又帶著馮妙元捉螞蚱去了,鶯兒和朵兒鋤的很認真。
螞蚱飛起來時,會發出“吱吱”的聲音,隨著聲音,就能知道它落在哪裏。然後悄悄的跟過去,然後用衣服迅速的蓋住它,再在衣服上輕輕的揣摩,看它在哪裏?不能用勁揣摩,要不然就拍死它了。然後用手扣住它,慢慢翻開衣服就捉到了。
金有妙把外衣借給了妙元,她是東奔西跑,也沒捉到一隻,就坐在了地頭上休息去了。
金有妙坐在了她的身旁,她很自然的把頭又枕在了金有妙的胳膊上了,說道:“這裏真的好美,我喜歡這裏”。
金有妙說道:“生活如意的時候,哪裏都感覺是美的。生活不如意的時候,就連我們現在這樣,片刻的寧靜也不會有”。
馮妙元說道:“有妙哥哥,你說苜蓿花為什麽是紫色的,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麽美麗的花”。
金有妙說:“世間本沒有這種植物的,說天上有一個仙子把它帶到了人間,讓它開紫色的花,來區分凡間之物。後來仙子回到了天上,苜蓿就留在了凡間。每當仙子下凡的時候,都會對這種花情有獨鍾”。
馮妙元一聽,擰了一下他的胳膊,說道:“當你說第一句話時,我就知道你在編排我,看我不掐你”。然後她又說道:“我想是這仙子不會再回去天上了”。
金有妙說道:“為什麽呢?”。馮妙元說道:“傻瓜,因為她心愛的花在凡間呢”。稍頓了片刻,她又說道:“有妙哥哥,你能一直陪著我嗎?”。金有妙回答道:“我會的,你的有妙哥哥,與道同在”。
馮妙元聽到這裏,說道:“哥哥,你繼續給我講道德經吧,隻要你講經,我就有一種前所未有的踏實”。
金有妙說道:“第二十六章: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這裏的意思是說,重為輕為根本,靜是躁動的綱領。這兩句話表達了,想要做成事情必須提前準備,厚積薄發,越全麵越好。要想控製自己的情緒必須順從靜的平常,要從心底清淨處下手。
所以,君子走一天也離不開輜重幹糧,故君子有華麗的生活,顯貴地位權勢時,卻能坦蕩從容,超然處之。怎麽有萬乘的國君,會以輕率躁動治理天下呢?輕率就會失去立身的根本,躁動就會失去主宰的地位。
這段話主要反應了做人幹事情都要厚積薄發。有所準備,尤其是婚姻愛情更是這樣。”
馮妙元聽完,說道:“生活中的情情愛愛,自然是不能脫離物質的。但你和我,它是本道一體的,距離不能把我們分開”。
金有妙繼續說道:“第二十七章: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這裏的意思是說,善於行走的不留痕跡,善於言談的不說錯話,善於計算的不用籌策,善於關閉的不用栓鎖那也打不開,善於捆縛的不用繩索那也不能鬆解。
因此,聖人總是能做到人盡其才,沒有被拋棄的人。聖人總是能做到物盡其用,沒有被廢棄的東西。這可以成為代代傳承的善工道理。所以精通這些善工道理的人可以成為不精通的人的老師。不精通這些善工道理的人就成為了精通的人的資源。不崇拜這樣的師傅,不貪愛這樣資源,就算智者也會迷惑,但是自然有這樣做的妙處。
這裏主要是體現這樣一個道理,你沒有手藝知識就去學,有傳下來的手藝知識就組織人變成資源。如果不懂也不去學,懂了也不用,這樣的話,智者也就看不懂了。
這是為什麽呢?這就是它的妙處啊!那到底妙在哪裏呢?其實這裏強調的是合道無為,自由自在。求道者不追求善巧利欲”。
金有妙繼續說道:“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複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複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穀。為天下穀,常德乃足。複歸於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製不割。
這裏的意思是說,知道了強大的雄,卻安於守住柔順的雌,這是天下的溪源,道的德就不會離失,能複歸於嬰兒般的開始。(這裏告訴大家,我本即淨,甘願守住清淨就能處下,合道就是德了)。
人總是爭理好勝,是自己知道有理有勝,如果能清淨到一無所有,就能如小溪自然處下,也能守住溪源初心回歸。
知道什麽是陽,卻安於陰的地位,這是天下的法則,道的德就不會偏差,複歸於道的本處。(這段話是易理的道理,陽上陰下,陽動陰隨,這樣天下就可以化育運作,有了這個法則,道的德就不會偏差,能複歸於道本的無極。無極運作有和無,運作天下的陰和陽,這就是道以及符合道的德啊。
知道榮耀,卻安於被侮辱,這是天下空穀境界,能夠達到這個境界,道的德就足備了,複歸於道的質樸,樸散開來就是天下的器物了。
聖人能用道的這些德,就可以為百官之長,完善社會體製渾然天成,不會傷害到百姓。
馮妙元靜靜的聽著,漸漸躺在了金有妙的懷裏。忽然聽見有人喊她。
他們回頭一望,是馮秀珍走了過來,說道:“你在這裏啊,讓我好不容易找到你”。馮妙元說道:“找我做甚?”。馮秀珍說道:“二叔要回縣城,要帶你回去”。馮妙元一聽,回頭給金有妙說道:“有妙哥哥,那我先走了,你忙完了趕緊也回縣城吧”。走的時候,深情的望了金有妙一眼,一步三回頭的消失在地埂的轉彎處。
馮妙元來到金山學堂,馮玄真已經在學堂的門口等著她了。她上前接過馬的韁繩,默默的走在了前麵。馮玄真摸了下馬的脊背,說道:“這馬體力還是不錯,上去坐前麵吧”。馮妙元腳一蹬,坐了上去,馮玄真也就坐在了後麵。馬兒漸漸駛出了村子……。
山間的蛙聲,依舊回蕩著,布穀鳥依舊時不時的鳴起。紫色的苜蓿花依舊點綴在綠色的山坡上。山坡上的人們依舊蹲臥在黃色的扁豆地裏。螞蚱的“吱吱”聲依舊此起彼伏。遠處波浪起伏的山頭上依舊飄影點點。那酸的掉牙的杏子依舊在心裏回蕩。滿山零灑的狗蹄花依舊在風裏搖擺。那靈動活潑的兔子依舊撞在心上。這個世界本沒有距離,我為何如此留戀,淚水從馮妙元的兩頰輕輕滑落,一篇篇關於道的經文,述說著她最後的堅強……。
土豆是黃土高坡最常見的食物之一,它的果實在根部,莖葉都不能吃,可以做驢的飼料。開的花是紅白兩色,具體要看品種的不同。土豆地裏,螞蚱是很多的,且比較好捉。金有妙又帶著馮妙元捉螞蚱去了,鶯兒和朵兒鋤的很認真。
螞蚱飛起來時,會發出“吱吱”的聲音,隨著聲音,就能知道它落在哪裏。然後悄悄的跟過去,然後用衣服迅速的蓋住它,再在衣服上輕輕的揣摩,看它在哪裏?不能用勁揣摩,要不然就拍死它了。然後用手扣住它,慢慢翻開衣服就捉到了。
金有妙把外衣借給了妙元,她是東奔西跑,也沒捉到一隻,就坐在了地頭上休息去了。
金有妙坐在了她的身旁,她很自然的把頭又枕在了金有妙的胳膊上了,說道:“這裏真的好美,我喜歡這裏”。
金有妙說道:“生活如意的時候,哪裏都感覺是美的。生活不如意的時候,就連我們現在這樣,片刻的寧靜也不會有”。
馮妙元說道:“有妙哥哥,你說苜蓿花為什麽是紫色的,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麽美麗的花”。
金有妙說:“世間本沒有這種植物的,說天上有一個仙子把它帶到了人間,讓它開紫色的花,來區分凡間之物。後來仙子回到了天上,苜蓿就留在了凡間。每當仙子下凡的時候,都會對這種花情有獨鍾”。
馮妙元一聽,擰了一下他的胳膊,說道:“當你說第一句話時,我就知道你在編排我,看我不掐你”。然後她又說道:“我想是這仙子不會再回去天上了”。
金有妙說道:“為什麽呢?”。馮妙元說道:“傻瓜,因為她心愛的花在凡間呢”。稍頓了片刻,她又說道:“有妙哥哥,你能一直陪著我嗎?”。金有妙回答道:“我會的,你的有妙哥哥,與道同在”。
馮妙元聽到這裏,說道:“哥哥,你繼續給我講道德經吧,隻要你講經,我就有一種前所未有的踏實”。
金有妙說道:“第二十六章: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這裏的意思是說,重為輕為根本,靜是躁動的綱領。這兩句話表達了,想要做成事情必須提前準備,厚積薄發,越全麵越好。要想控製自己的情緒必須順從靜的平常,要從心底清淨處下手。
所以,君子走一天也離不開輜重幹糧,故君子有華麗的生活,顯貴地位權勢時,卻能坦蕩從容,超然處之。怎麽有萬乘的國君,會以輕率躁動治理天下呢?輕率就會失去立身的根本,躁動就會失去主宰的地位。
這段話主要反應了做人幹事情都要厚積薄發。有所準備,尤其是婚姻愛情更是這樣。”
馮妙元聽完,說道:“生活中的情情愛愛,自然是不能脫離物質的。但你和我,它是本道一體的,距離不能把我們分開”。
金有妙繼續說道:“第二十七章: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這裏的意思是說,善於行走的不留痕跡,善於言談的不說錯話,善於計算的不用籌策,善於關閉的不用栓鎖那也打不開,善於捆縛的不用繩索那也不能鬆解。
因此,聖人總是能做到人盡其才,沒有被拋棄的人。聖人總是能做到物盡其用,沒有被廢棄的東西。這可以成為代代傳承的善工道理。所以精通這些善工道理的人可以成為不精通的人的老師。不精通這些善工道理的人就成為了精通的人的資源。不崇拜這樣的師傅,不貪愛這樣資源,就算智者也會迷惑,但是自然有這樣做的妙處。
這裏主要是體現這樣一個道理,你沒有手藝知識就去學,有傳下來的手藝知識就組織人變成資源。如果不懂也不去學,懂了也不用,這樣的話,智者也就看不懂了。
這是為什麽呢?這就是它的妙處啊!那到底妙在哪裏呢?其實這裏強調的是合道無為,自由自在。求道者不追求善巧利欲”。
金有妙繼續說道:“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複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複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穀。為天下穀,常德乃足。複歸於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製不割。
這裏的意思是說,知道了強大的雄,卻安於守住柔順的雌,這是天下的溪源,道的德就不會離失,能複歸於嬰兒般的開始。(這裏告訴大家,我本即淨,甘願守住清淨就能處下,合道就是德了)。
人總是爭理好勝,是自己知道有理有勝,如果能清淨到一無所有,就能如小溪自然處下,也能守住溪源初心回歸。
知道什麽是陽,卻安於陰的地位,這是天下的法則,道的德就不會偏差,複歸於道的本處。(這段話是易理的道理,陽上陰下,陽動陰隨,這樣天下就可以化育運作,有了這個法則,道的德就不會偏差,能複歸於道本的無極。無極運作有和無,運作天下的陰和陽,這就是道以及符合道的德啊。
知道榮耀,卻安於被侮辱,這是天下空穀境界,能夠達到這個境界,道的德就足備了,複歸於道的質樸,樸散開來就是天下的器物了。
聖人能用道的這些德,就可以為百官之長,完善社會體製渾然天成,不會傷害到百姓。
馮妙元靜靜的聽著,漸漸躺在了金有妙的懷裏。忽然聽見有人喊她。
他們回頭一望,是馮秀珍走了過來,說道:“你在這裏啊,讓我好不容易找到你”。馮妙元說道:“找我做甚?”。馮秀珍說道:“二叔要回縣城,要帶你回去”。馮妙元一聽,回頭給金有妙說道:“有妙哥哥,那我先走了,你忙完了趕緊也回縣城吧”。走的時候,深情的望了金有妙一眼,一步三回頭的消失在地埂的轉彎處。
馮妙元來到金山學堂,馮玄真已經在學堂的門口等著她了。她上前接過馬的韁繩,默默的走在了前麵。馮玄真摸了下馬的脊背,說道:“這馬體力還是不錯,上去坐前麵吧”。馮妙元腳一蹬,坐了上去,馮玄真也就坐在了後麵。馬兒漸漸駛出了村子……。
山間的蛙聲,依舊回蕩著,布穀鳥依舊時不時的鳴起。紫色的苜蓿花依舊點綴在綠色的山坡上。山坡上的人們依舊蹲臥在黃色的扁豆地裏。螞蚱的“吱吱”聲依舊此起彼伏。遠處波浪起伏的山頭上依舊飄影點點。那酸的掉牙的杏子依舊在心裏回蕩。滿山零灑的狗蹄花依舊在風裏搖擺。那靈動活潑的兔子依舊撞在心上。這個世界本沒有距離,我為何如此留戀,淚水從馮妙元的兩頰輕輕滑落,一篇篇關於道的經文,述說著她最後的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