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大家都來到了講經室,金有妙繼續講道德經。他說道:“第十六章: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複。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複命。複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使心靈處於極度的虛無,牢牢保持這種寧靜,萬物隨著六根好像在心裏升起又落下,我就由此能夠觀察到循環往複的規律。
所以說,萬物雖然紛紜繁雜,終究會各自返回其根本。返回根本就是這六根不用時的清淨,即為妙心道本的虛靜。這種虛靜就是又使生命產生的本源。
生命的反複來去就是永恒的規律了,知道這個永恒的規律就是明白的人,不知道這個永恒的規律而肆意妄為就有凶險了。明白萬物在道中起落就能有所包容,有所包容就能公平公正,隻有公平了,天下各處才能都能被顧及。也就沒有不來歸順的了,這樣的包容歸順就是天的德化了。包容一切,歸順自然,就是合於大道了。合於大道就可以長久。道雖然沒有身體,但萬物在道中的起落不會停歇怠慢,萬物能變化常住,實道本自在”。
金靈聽完說道:“產生萬物的那個本源就是我們的心,對嗎?”。
金有妙說道:“是的,一切本自在,就是我們的本心,它就是道體,從不是從哪裏來的,也不會到哪裏去,有亙古不失的覺明之性。因明白而產生了妄見,標記了道體,就是萬物了。這種標記是通過六根實現的”
金朵問道:“那這六根哪裏來的?”。金有妙說道:“六根就是覺明之性,即道性本自在,是這種明白之性又因為明白,而分別了此種明白,名為見聽嗅嚐覺知”。
金有妙又說道:“第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 ,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
這裏是說,最好的統治者,別人隻知道他的存在,次一點的統治者,人民親近他,讚美他,再次一點的統治者,別人害怕他,再次一點的統治者,別人輕慢侮辱他,統治者的誠信不足,人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統治者悠然自得,不會輕易發號施令,功到自然,事遂人願,百姓都會說,我本來就是這樣”。
金有妙繼續說到:“第十八章: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這裏的意思是說,大道廢棄了,才提倡仁義,智慧出現了,才會產生詭詐,家庭六親不和,才提倡孝子慈夫,國家陷入混亂,才會出現忠臣。這句話主要體現了社會的運行也在道中,大道會自然調節,人們主觀定義規矩,是離大道越來越遠,並不是越來越近。這種調節主要體現在苦上,人們有欲,萬物乃生。人心有苦,萬物乃歸。這是自然的往複調節之理”。
馮妙元說道:“這就如同人們覺察到愛情的苦自然就會不去結婚,孩子就不會生出來,其他都是這個道理,欲望一定會產生苦對嗎?”。
金有妙說道:“是的,所以去掉苦的辦法,唯有損私去欲”。
金有妙繼續說道:“第十九章: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複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簡素抱樸,少思寡欲 ,絕學無憂。
這裏的意思是說,杜絕聖賢的權威,拋棄所謂的智慧,人民可以得到最大的好處。拋棄仁義等法則,人民才能回歸孝慈。拋棄機巧和厚利,盜賊自然會消失。聖智,仁義,巧利全是包裝的概念,有它的不足,隻能讓一部分既得者受益,大部分人恰恰被奴役。
外表樸素,內心純真,取消思慮妄想,減少欲望,所以沒有才能,沒有知識,沒有亂七八糟的概念就不會憂愁”。
金有妙繼續說道:“第二十章: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獨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儽儽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 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這裏的意思是說,謙遜柔順與怠慢憤怒的差別在哪裏?善與惡的差別在哪裏?人人畏懼的與不可以畏懼的,不可理清。
這裏的荒是表達思考也會像荒漠一樣窮盡。根本找不到這兩者的中心分界在哪裏。
眾人喜歡繁華熱鬧,喜歡錦衣玉食,喜歡嬉戲玩樂,而我喜歡淡泊清心,對那些誘惑無動於衷,混沌無知啊,就像成為孩童前的嬰兒,疲憊頹喪啊,就像沒有歸處。
這裏表達了一種狀態就是無知且一無所有。也是告訴人們悟道最好具備的條件就是無知且一無所有,不要被先入觀念束縛,不要被世俗財色束縛。
人人都想多擁有,而我卻想拋棄,我在別人眼裏是多麽的愚蠢啊,別人看起來多麽的聰明睿智,而我看起來很傻,別人看起來是那麽的精明洞察,而我看起來很糊塗,人人都有自己的本領有所作為,而我卻顯得愚笨鄙陋,我之所以和別人不一樣,我從道中吸取涵養”。
金有妙講完以後,金靈說道:“今天就講這麽多吧,太多了理解不了,我們對詩玩吧,放鬆一下”。馮妙元附和道:“這個最好,也可以悟禪道理”。
孫果兒和唐欣雖然也報了縣城學堂的蠶養班,但是不學詩詞歌賦。就說道:“沒怎麽做過,不是很會”。馮妙元說道:“就玩著放鬆一下,你可以猜一些謎語,我也可以教你做詩”。
然後,金靈說道:“我們就以這外麵此起彼伏的蛙聲為題,大家各做一首,你們過來都沒帶筆,你們說出來,我幫你們寫出來”。
吳寬餘說道:“要是馮炳章在,就更好玩了”。馮妙元附和道:“下次我把他也叫過來”。說完大家開始構思去想了。
馮妙元想的最快,就說道:“農夏坡灑綠,微雨煙柳朦。偶起布穀聲,迎來蛙繼鳴”。金靈也跟著她朗讀的節奏,記錄了下來。
然後金梅說道:“青青山中色,點點草上露。池塘迎新雨,蛤蟆跳拱泥”。金靈也記錄了下來。說道:“你們倆這兩首詩,一個是用聽,一個是用看,下一個不會是用嚐了吧”。
金靈話說完,金朵也想好了,說道:“池塘新雨微,蛙鳴豆黃時。日出清塵霽,農人忙上地。”
說完緊接著吳寬餘說道:“青蛙跳三跳,麻雀繞三繞。跳的胖嘟嘟,繞的毛巧巧。”金靈說道:“你這打趣詩說的也是有趣的很”。
金有妙說道:“地頭田裏草潤潤,露深塘邊蛙歌歌。靈雀飛繞微雨裏,苜蓿花紫點青坡。”
孫果兒說了一個諺語:“腳大掃露水,蛤蟆跳腿背。莫驚小娃娃,醒來笑哈哈”。唐欣也說了一個謎語:“坐也是坐,臥也是坐,行也是坐,立也是坐”。
大家說完,馮妙元說道:“你讀讀你寫的”。金靈讀道:“杏夏常經雨,蛙跳燕銜泥。近午瓦上煙,便知人不饑”。
大家一看外麵,微微細雨也停了,雲層也散去了不少,太陽時不時的在正中露了出來,也是快到中午了,就各自回家了。下午天氣晴了起來,但還有些露水,不能上地。
使心靈處於極度的虛無,牢牢保持這種寧靜,萬物隨著六根好像在心裏升起又落下,我就由此能夠觀察到循環往複的規律。
所以說,萬物雖然紛紜繁雜,終究會各自返回其根本。返回根本就是這六根不用時的清淨,即為妙心道本的虛靜。這種虛靜就是又使生命產生的本源。
生命的反複來去就是永恒的規律了,知道這個永恒的規律就是明白的人,不知道這個永恒的規律而肆意妄為就有凶險了。明白萬物在道中起落就能有所包容,有所包容就能公平公正,隻有公平了,天下各處才能都能被顧及。也就沒有不來歸順的了,這樣的包容歸順就是天的德化了。包容一切,歸順自然,就是合於大道了。合於大道就可以長久。道雖然沒有身體,但萬物在道中的起落不會停歇怠慢,萬物能變化常住,實道本自在”。
金靈聽完說道:“產生萬物的那個本源就是我們的心,對嗎?”。
金有妙說道:“是的,一切本自在,就是我們的本心,它就是道體,從不是從哪裏來的,也不會到哪裏去,有亙古不失的覺明之性。因明白而產生了妄見,標記了道體,就是萬物了。這種標記是通過六根實現的”
金朵問道:“那這六根哪裏來的?”。金有妙說道:“六根就是覺明之性,即道性本自在,是這種明白之性又因為明白,而分別了此種明白,名為見聽嗅嚐覺知”。
金有妙又說道:“第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 ,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
這裏是說,最好的統治者,別人隻知道他的存在,次一點的統治者,人民親近他,讚美他,再次一點的統治者,別人害怕他,再次一點的統治者,別人輕慢侮辱他,統治者的誠信不足,人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統治者悠然自得,不會輕易發號施令,功到自然,事遂人願,百姓都會說,我本來就是這樣”。
金有妙繼續說到:“第十八章: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這裏的意思是說,大道廢棄了,才提倡仁義,智慧出現了,才會產生詭詐,家庭六親不和,才提倡孝子慈夫,國家陷入混亂,才會出現忠臣。這句話主要體現了社會的運行也在道中,大道會自然調節,人們主觀定義規矩,是離大道越來越遠,並不是越來越近。這種調節主要體現在苦上,人們有欲,萬物乃生。人心有苦,萬物乃歸。這是自然的往複調節之理”。
馮妙元說道:“這就如同人們覺察到愛情的苦自然就會不去結婚,孩子就不會生出來,其他都是這個道理,欲望一定會產生苦對嗎?”。
金有妙說道:“是的,所以去掉苦的辦法,唯有損私去欲”。
金有妙繼續說道:“第十九章: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複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簡素抱樸,少思寡欲 ,絕學無憂。
這裏的意思是說,杜絕聖賢的權威,拋棄所謂的智慧,人民可以得到最大的好處。拋棄仁義等法則,人民才能回歸孝慈。拋棄機巧和厚利,盜賊自然會消失。聖智,仁義,巧利全是包裝的概念,有它的不足,隻能讓一部分既得者受益,大部分人恰恰被奴役。
外表樸素,內心純真,取消思慮妄想,減少欲望,所以沒有才能,沒有知識,沒有亂七八糟的概念就不會憂愁”。
金有妙繼續說道:“第二十章: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獨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儽儽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 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這裏的意思是說,謙遜柔順與怠慢憤怒的差別在哪裏?善與惡的差別在哪裏?人人畏懼的與不可以畏懼的,不可理清。
這裏的荒是表達思考也會像荒漠一樣窮盡。根本找不到這兩者的中心分界在哪裏。
眾人喜歡繁華熱鬧,喜歡錦衣玉食,喜歡嬉戲玩樂,而我喜歡淡泊清心,對那些誘惑無動於衷,混沌無知啊,就像成為孩童前的嬰兒,疲憊頹喪啊,就像沒有歸處。
這裏表達了一種狀態就是無知且一無所有。也是告訴人們悟道最好具備的條件就是無知且一無所有,不要被先入觀念束縛,不要被世俗財色束縛。
人人都想多擁有,而我卻想拋棄,我在別人眼裏是多麽的愚蠢啊,別人看起來多麽的聰明睿智,而我看起來很傻,別人看起來是那麽的精明洞察,而我看起來很糊塗,人人都有自己的本領有所作為,而我卻顯得愚笨鄙陋,我之所以和別人不一樣,我從道中吸取涵養”。
金有妙講完以後,金靈說道:“今天就講這麽多吧,太多了理解不了,我們對詩玩吧,放鬆一下”。馮妙元附和道:“這個最好,也可以悟禪道理”。
孫果兒和唐欣雖然也報了縣城學堂的蠶養班,但是不學詩詞歌賦。就說道:“沒怎麽做過,不是很會”。馮妙元說道:“就玩著放鬆一下,你可以猜一些謎語,我也可以教你做詩”。
然後,金靈說道:“我們就以這外麵此起彼伏的蛙聲為題,大家各做一首,你們過來都沒帶筆,你們說出來,我幫你們寫出來”。
吳寬餘說道:“要是馮炳章在,就更好玩了”。馮妙元附和道:“下次我把他也叫過來”。說完大家開始構思去想了。
馮妙元想的最快,就說道:“農夏坡灑綠,微雨煙柳朦。偶起布穀聲,迎來蛙繼鳴”。金靈也跟著她朗讀的節奏,記錄了下來。
然後金梅說道:“青青山中色,點點草上露。池塘迎新雨,蛤蟆跳拱泥”。金靈也記錄了下來。說道:“你們倆這兩首詩,一個是用聽,一個是用看,下一個不會是用嚐了吧”。
金靈話說完,金朵也想好了,說道:“池塘新雨微,蛙鳴豆黃時。日出清塵霽,農人忙上地。”
說完緊接著吳寬餘說道:“青蛙跳三跳,麻雀繞三繞。跳的胖嘟嘟,繞的毛巧巧。”金靈說道:“你這打趣詩說的也是有趣的很”。
金有妙說道:“地頭田裏草潤潤,露深塘邊蛙歌歌。靈雀飛繞微雨裏,苜蓿花紫點青坡。”
孫果兒說了一個諺語:“腳大掃露水,蛤蟆跳腿背。莫驚小娃娃,醒來笑哈哈”。唐欣也說了一個謎語:“坐也是坐,臥也是坐,行也是坐,立也是坐”。
大家說完,馮妙元說道:“你讀讀你寫的”。金靈讀道:“杏夏常經雨,蛙跳燕銜泥。近午瓦上煙,便知人不饑”。
大家一看外麵,微微細雨也停了,雲層也散去了不少,太陽時不時的在正中露了出來,也是快到中午了,就各自回家了。下午天氣晴了起來,但還有些露水,不能上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