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金珠家就另在金如海的對門。可能是聽到金有妙他們聊天吧,金珠的母親李晴就出門來觀望。她看見是金有妙,就說道:“他尕爸你是啥時候來的?”。
金有妙回答道:“來了有幾天了”。李晴附和道:“我總是很少出門,你來這麽幾天,都把你麽看見”。說完又繼續說道:“今天下過雨不能上地,你沒有放驢去嗎?”。話說放驢就是把驢拉出去吃草,一般農人下完雨都會去放驢。
金有妙說道:“本打算去了,這回碰見珠兒,就玩了起來”。李晴說道:“那帶著珠兒,把我們家的驢也拉出去吧”。金有妙說道:“嫂子,那自然是可以的”。
然後,李晴轉頭看見馮妙元拉著珠兒的手,問道:“這是誰家姑娘,看來和珠兒有緣,她倒可親了”。金有妙說道:“她是馮道辦的老五”。李晴說道:“哦!我聽說過,沒想到是一等一的仙女模樣”。馮妙元一聽,立馬謙虛道:“嫂子過獎了”。
他們聊了一會以後。鶯兒趕著兩家的驢和珠兒一起去放了,金有妙和馮妙元也跟在一起。過一條溝就到金山海家了,也叫了金靈和金朵拉著金靈家的驢一起去放了。
他們來到一處水草比較豐盛的溝裏,把驢全部趕進去。人們在溝沿上盯著就可以了。金有妙看著珠兒說道:“我可以變個法術,把你家驢子的耳朵變沒”。珠兒一聽,拉著馮妙元的手哭了起來。
妙元說道:“有妙哥哥你真壞,別逗她了,你看她都哭了”。金有妙說道:“誰知道她就哭了呢,你趕緊哄哄”。然後馮妙元對珠兒說道:“你尕爸她騙你的,他那有什麽法術呢,我最知道他了”。珠兒一聽不哭了。
靈兒說道:“我知道這附近有一棵李子樹,誰留下看驢,我們去摘”。鶯兒說道:“你們去吧,我和珠兒看驢”。就這樣,他們幾個去摘李子了。
他們來到樹下,也不知道誰家的樹,啥時候栽的,很大,隻能上去摘。然後金有妙就爬上去摘了,馮妙元和靈兒脫了外裙,把袖子綁到一起,弄成比較大的毯子狀,一人拉一邊在下麵接。
李子多到她倆拉不展衣服的時候,就叫金有妙下來了。金有妙下來一看是馮妙元的衣服,就說道“妙元妹妹的這衣服,香的李子都成了你的味道,我都舍不得下口了”。
馮妙元一聽,臉微潤色,說道:“看我不打你個繞舌的,你把我當珠兒哄呢”。說著放下衣服,就追上去捶了她幾拳。幸虧金靈機靈,在妙元放手的一刹那,把衣服的另一頭猛往上拉,李子倒地上了,衣服沒有落地,要不然衣服都得粘泥了。
然後他們幾個分了李子,各自裝兜裏就回來了。回來以後,妙元和金朵本來就裝的最多,妙元把她的分給了珠兒,金朵分了一些給鶯兒。
鶯兒盡管看他們幾家的驢,也不怎麽說話,妙元拉著金有妙給大家講道德經,他們就圍成了一圈,找了一些幹樹枝,坐在了上麵。金有妙說道:“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這裏的意思是說,把執持的器物裝滿,不如適時停止。把身上的劍等物件鍛造的鋒芒,銳勢不能保持長久。金玉滿堂,沒有誰能夠守的住的。富貴驕橫,自己給自己存留禍患。成就了功業,就當退位收斂,這就是自然之道了。
這裏主要是提醒人們,世間一切皆在道中運行,不以人的想法為轉移,包括人的生命,也是道中作,亦在道上過,使命完成了,就應該回到道中去了,不要執著世間的權色富貴,不然苦覺災難,曆曆難平,苦的隻是自己,於事無補,於道無礙”。
說完以後,金靈問道:“也就是說,世間的事情我們做就可以了,不需要有什麽目的和答案對嗎?”。金有妙說道“就是這個道理”。
馮妙元說道:“沒有目的的話,那人們就沒有方向了吧?”。
金有妙說道:“如果一個人在當下,能夠用心的幹活,自在自己,不胡思亂想,就是最好的方向了,這個方向也是道的方向,往而無咎”。
馮妙元繼續說道:“有妙哥哥你繼續說”。 金有妙繼續說道:“第十章: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鑒,能無疵乎。治國愛民 ,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這裏的意思是說,精神和體魄合一,能做到永不分離嗎?凝聚專氣以致柔順,能做到像嬰兒那樣嗎?除去色受想行識五種遮蔽本心的障礙後,心能做到清淨不執嗎?愛國治民,能做到符合道的“無”為而為嗎?有與無一開一合,能做的和雌性的生養那麽完美嗎?明曉上下內外一切之後,能夠做到不需要知性就能明了嗎?
(這段文字是說,我們做一件事情能不能達到精益求精,取得無上智慧,來到與道合一的境界)。
馮妙元聽完,問道:“怎麽才算與道合一?”。 金有妙說道:“就是我們現在的當下,也是與道合一的,要不然我怎麽說話呢?你們怎麽聽呢?皆是道性覺自然而已。了其當下本存,就是合道了。山河大地,不是有中來,也不是無種來,本自恒在,隻是我們把它認為成山河大地了而已”。
他們聊了一會,天色也漸漸暗了下來,他們也各自回家了。馮妙元和金有妙也把珠兒送回家了。
話說金山海的老二金有輝,和金全海的老四金有平。成家分了家以後。日子過的艱難,就約一起去進點絲貨,打算走街串巷。妙讚國內的絲品畢竟已經是進口的,價格比較貴。他們就來到了蠶盛國打算進點。
蠶盛國緊挨著妙讚國,有一個縣城叫易城,名大易縣,就是交易的意思。他倆平時都是在大易城進貨,這裏的絲品比妙讚國便宜一半,加上關稅,他們運回國也能賺個兩三成。
這天他們來到街上,逛了好幾家絲店,走的有些累了,就找了一家飯莊吃飯歇息。
聽到有一桌人聊天,有一人說道:“你們聽說了嗎?這十年來,老國王盛秋豐把國家整的民不聊生,人丁越來越稀少。老國王被三太子盛雄篡位,圈於白城莊餓死了”。有一個附和道:“我知道這事,這是兩年前的事了,你說它啥意思?”。
這個人又說道:“鑒於這個現狀,新國王出台了一個引人入戶的政策,說外國人隻要帶著家眷來我們國家,就可以分到土地和用於耕種的牛,以及養蠶的桑樹和蠶架”。
附和的人說道:“你我又不是外國人,有啥開心的呢?”。這個人又說道:“現在國裏頭人都這麽幹,到外國去拉人,然後上報的時候說自己親戚,國家分的田和蠶桑吃一點回扣,比我們老實幹幾年還賺的多呢?”。
附和的人說道:“你我沒有出過國,誰都不認識,拉誰去呢?”。
這個人又說道:“我們這大易城就有各國的商人,我們平時多打聽,說不定就有願意搬遷的”。
金有輝和金有平聽到這裏,來了興趣,走過去問道:“兩位大哥說的是真的嗎?”。
那個人說道:“榜文都在縣衙門口貼了,怎麽會有假呢?不過要有我們國家的親戚推薦,你們倆想來的話,有親戚嗎?”
金有輝說道:“這倒是沒有”。那個人說道:“沒有親戚你們往那個縣搬呢,沒人引路啊。如果你們想來的話,可以搬到這大易縣。我哥倆給你倆報,就說是我倆的親戚。不過事成以後,國家分的田我們得收三成田的租,蠶架分我們三成”。金有輝回答道:“我們想想”。
他倆回到自己的桌子,金有平說道:“這不是靠咋倆發財嗎?以後還得剝削咋倆,這能成嗎?”。金有輝說道:“我們現在有啥?什麽也沒有,他就算剝削咋,起碼咋倆有田蠶了”。
他倆回來以後,就給金山海和金全海說了一下,帶著全家搬到了,蠶盛國大易縣茯苓鎮,這裏因產茯苓而得名。具體生活咋樣,各種細節暫不細表。
金有妙回答道:“來了有幾天了”。李晴附和道:“我總是很少出門,你來這麽幾天,都把你麽看見”。說完又繼續說道:“今天下過雨不能上地,你沒有放驢去嗎?”。話說放驢就是把驢拉出去吃草,一般農人下完雨都會去放驢。
金有妙說道:“本打算去了,這回碰見珠兒,就玩了起來”。李晴說道:“那帶著珠兒,把我們家的驢也拉出去吧”。金有妙說道:“嫂子,那自然是可以的”。
然後,李晴轉頭看見馮妙元拉著珠兒的手,問道:“這是誰家姑娘,看來和珠兒有緣,她倒可親了”。金有妙說道:“她是馮道辦的老五”。李晴說道:“哦!我聽說過,沒想到是一等一的仙女模樣”。馮妙元一聽,立馬謙虛道:“嫂子過獎了”。
他們聊了一會以後。鶯兒趕著兩家的驢和珠兒一起去放了,金有妙和馮妙元也跟在一起。過一條溝就到金山海家了,也叫了金靈和金朵拉著金靈家的驢一起去放了。
他們來到一處水草比較豐盛的溝裏,把驢全部趕進去。人們在溝沿上盯著就可以了。金有妙看著珠兒說道:“我可以變個法術,把你家驢子的耳朵變沒”。珠兒一聽,拉著馮妙元的手哭了起來。
妙元說道:“有妙哥哥你真壞,別逗她了,你看她都哭了”。金有妙說道:“誰知道她就哭了呢,你趕緊哄哄”。然後馮妙元對珠兒說道:“你尕爸她騙你的,他那有什麽法術呢,我最知道他了”。珠兒一聽不哭了。
靈兒說道:“我知道這附近有一棵李子樹,誰留下看驢,我們去摘”。鶯兒說道:“你們去吧,我和珠兒看驢”。就這樣,他們幾個去摘李子了。
他們來到樹下,也不知道誰家的樹,啥時候栽的,很大,隻能上去摘。然後金有妙就爬上去摘了,馮妙元和靈兒脫了外裙,把袖子綁到一起,弄成比較大的毯子狀,一人拉一邊在下麵接。
李子多到她倆拉不展衣服的時候,就叫金有妙下來了。金有妙下來一看是馮妙元的衣服,就說道“妙元妹妹的這衣服,香的李子都成了你的味道,我都舍不得下口了”。
馮妙元一聽,臉微潤色,說道:“看我不打你個繞舌的,你把我當珠兒哄呢”。說著放下衣服,就追上去捶了她幾拳。幸虧金靈機靈,在妙元放手的一刹那,把衣服的另一頭猛往上拉,李子倒地上了,衣服沒有落地,要不然衣服都得粘泥了。
然後他們幾個分了李子,各自裝兜裏就回來了。回來以後,妙元和金朵本來就裝的最多,妙元把她的分給了珠兒,金朵分了一些給鶯兒。
鶯兒盡管看他們幾家的驢,也不怎麽說話,妙元拉著金有妙給大家講道德經,他們就圍成了一圈,找了一些幹樹枝,坐在了上麵。金有妙說道:“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這裏的意思是說,把執持的器物裝滿,不如適時停止。把身上的劍等物件鍛造的鋒芒,銳勢不能保持長久。金玉滿堂,沒有誰能夠守的住的。富貴驕橫,自己給自己存留禍患。成就了功業,就當退位收斂,這就是自然之道了。
這裏主要是提醒人們,世間一切皆在道中運行,不以人的想法為轉移,包括人的生命,也是道中作,亦在道上過,使命完成了,就應該回到道中去了,不要執著世間的權色富貴,不然苦覺災難,曆曆難平,苦的隻是自己,於事無補,於道無礙”。
說完以後,金靈問道:“也就是說,世間的事情我們做就可以了,不需要有什麽目的和答案對嗎?”。金有妙說道“就是這個道理”。
馮妙元說道:“沒有目的的話,那人們就沒有方向了吧?”。
金有妙說道:“如果一個人在當下,能夠用心的幹活,自在自己,不胡思亂想,就是最好的方向了,這個方向也是道的方向,往而無咎”。
馮妙元繼續說道:“有妙哥哥你繼續說”。 金有妙繼續說道:“第十章: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鑒,能無疵乎。治國愛民 ,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這裏的意思是說,精神和體魄合一,能做到永不分離嗎?凝聚專氣以致柔順,能做到像嬰兒那樣嗎?除去色受想行識五種遮蔽本心的障礙後,心能做到清淨不執嗎?愛國治民,能做到符合道的“無”為而為嗎?有與無一開一合,能做的和雌性的生養那麽完美嗎?明曉上下內外一切之後,能夠做到不需要知性就能明了嗎?
(這段文字是說,我們做一件事情能不能達到精益求精,取得無上智慧,來到與道合一的境界)。
馮妙元聽完,問道:“怎麽才算與道合一?”。 金有妙說道:“就是我們現在的當下,也是與道合一的,要不然我怎麽說話呢?你們怎麽聽呢?皆是道性覺自然而已。了其當下本存,就是合道了。山河大地,不是有中來,也不是無種來,本自恒在,隻是我們把它認為成山河大地了而已”。
他們聊了一會,天色也漸漸暗了下來,他們也各自回家了。馮妙元和金有妙也把珠兒送回家了。
話說金山海的老二金有輝,和金全海的老四金有平。成家分了家以後。日子過的艱難,就約一起去進點絲貨,打算走街串巷。妙讚國內的絲品畢竟已經是進口的,價格比較貴。他們就來到了蠶盛國打算進點。
蠶盛國緊挨著妙讚國,有一個縣城叫易城,名大易縣,就是交易的意思。他倆平時都是在大易城進貨,這裏的絲品比妙讚國便宜一半,加上關稅,他們運回國也能賺個兩三成。
這天他們來到街上,逛了好幾家絲店,走的有些累了,就找了一家飯莊吃飯歇息。
聽到有一桌人聊天,有一人說道:“你們聽說了嗎?這十年來,老國王盛秋豐把國家整的民不聊生,人丁越來越稀少。老國王被三太子盛雄篡位,圈於白城莊餓死了”。有一個附和道:“我知道這事,這是兩年前的事了,你說它啥意思?”。
這個人又說道:“鑒於這個現狀,新國王出台了一個引人入戶的政策,說外國人隻要帶著家眷來我們國家,就可以分到土地和用於耕種的牛,以及養蠶的桑樹和蠶架”。
附和的人說道:“你我又不是外國人,有啥開心的呢?”。這個人又說道:“現在國裏頭人都這麽幹,到外國去拉人,然後上報的時候說自己親戚,國家分的田和蠶桑吃一點回扣,比我們老實幹幾年還賺的多呢?”。
附和的人說道:“你我沒有出過國,誰都不認識,拉誰去呢?”。
這個人又說道:“我們這大易城就有各國的商人,我們平時多打聽,說不定就有願意搬遷的”。
金有輝和金有平聽到這裏,來了興趣,走過去問道:“兩位大哥說的是真的嗎?”。
那個人說道:“榜文都在縣衙門口貼了,怎麽會有假呢?不過要有我們國家的親戚推薦,你們倆想來的話,有親戚嗎?”
金有輝說道:“這倒是沒有”。那個人說道:“沒有親戚你們往那個縣搬呢,沒人引路啊。如果你們想來的話,可以搬到這大易縣。我哥倆給你倆報,就說是我倆的親戚。不過事成以後,國家分的田我們得收三成田的租,蠶架分我們三成”。金有輝回答道:“我們想想”。
他倆回到自己的桌子,金有平說道:“這不是靠咋倆發財嗎?以後還得剝削咋倆,這能成嗎?”。金有輝說道:“我們現在有啥?什麽也沒有,他就算剝削咋,起碼咋倆有田蠶了”。
他倆回來以後,就給金山海和金全海說了一下,帶著全家搬到了,蠶盛國大易縣茯苓鎮,這裏因產茯苓而得名。具體生活咋樣,各種細節暫不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