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周問:“好了,大家還有什麽問題嗎?”
有鄉親站起來問:“裏正,我們具體如何做才能成道?”
莊周回答:“這正是我接下來要重點說的主題,既然你問了,那我便提前跟你們說吧!”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一點,什麽是成道?真的有道可以成嗎?”
“就如我之前跟你們說的,你們已經是男人了,卻想要成為男人,這不是很可笑嗎?”
“所以,確切的說,沒有道可以成,因為我們已經是道了。”
一鄉親不解地問:“既然我們已經是道,那我們為何還要修道?那不是多此一舉嗎?”
莊周回答:“這就猶如一個狼孩,他本身是一個人,但由於他從小生活在狼群中,誤以為自己也是一隻狼,於是養成了狼的習性。哪怕他的真實本性是人,但他卻不會說人話,隻會像狼一樣嗷嗷叫,不會用雙腳走路,隻會像狼一樣用四肢爬著走,試問這樣的他還是一個人嗎?”
“我們的情況也是一樣,哪怕我們已經是道,但由於我們從小學習了一堆人的知識,養成了一堆人的習性,我們再怎麽看也不像道了。”
“我們的本性和人性恰恰相反。本性無欲無求,無善無惡,無有分別。人性有欲有求,有善有惡,善於分別。”
“本性乃先天之性,人性乃後天之性。本性基於實相,人性基於假象。”
“隻要我們還認為自己是一具身體,我們必然會背道而馳。就如狼孩一旦認為自己是狼,那他就會去學習狼的知識,學習狼的一舉一動,最後變得和狼無異,使自己喪失掉本性。”
“所謂修道,就是找回真正的自己,並去除掉後天養成的一切習氣。所謂成道,就是不再有後天習氣,一直安住於道中不再出來。”
“欲求心和分別心是加深我們習氣的罪魁禍首,隻要我們還不斷地向外求,不斷地去區分事物的善惡美醜,好壞對錯,高低貴賤,那我們就是在不斷地加深習氣,就是在背道而馳。”
“所以,修道必須做到懲忿窒欲,去妄存真,消除掉心中一切分別,否則,妄心就不可能死去,習氣也不可能消除得了。”
有鄉親難以置信地問:“裏正,人真的可以消除掉心中一切分別嗎?”
莊周回答:“大道本來無一物,又哪裏來的分別?一切分別都是顛倒妄想,都是在弄假成真。”
“我們所看到的一切,所感知到的一切都是不真實的,就如晚上做的夢一般。”
“當你們做夢夢到好人和壞人時,試問他們真的是好人,真的是壞人嗎?等到你們醒來時,他們去了哪裏?他們還存在嗎?你們還會去想他們的好壞嗎?”
“不要再去管什麽善惡美醜,好壞對錯,高低貴賤了!執著於這些對立麵隻會使我們離道越來越遠。”
“隻有把夢境當真的人才會執著於二元對立。若我們不把夢境當真,不可能執著於二元對立。”
“隻要世人不悟道,善惡對立的觀念就會一直存在下去,二元對立的戲碼就會不斷在人間上演,永遠也不會止息。”
“隻要世人不悟道,天下就會一直處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趨勢中。戰爭、犯罪、人對人的不人道就會一直存在下去,永遠也沒有盡頭。”
“夢又哪裏來的好壞之分,善惡之別?你們就算在夢中做天下最好的人,那也不過是一個夢境中的迷失者罷了。”
“夢中的一切作為皆是“偽”。無論你們在夢中做了多少好事,那都沒有任何意義。因為無論你們做了多少好事,你們都無法跳脫出夢境這個牢籠。”
“隻有讓自己的心跳出夢境這個牢籠,心才能獲得真正的平安和自由。否則,談論再多仁義道德,禮儀法規也沒用。”
“仁義道德、禮儀法規、以及一切對立的觀念都無法幫助你們跳脫出夢境這個牢籠,隻會使夢境的牢籠變得更穩固。”
“老聃說過: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國家昏亂,有忠臣;六親不和,有孝慈。”
“意思是說:大道荒廢了之後,才有了仁義;智巧出來之後,才有了虛偽;國家昏暗動亂了之後,才有了忠臣;六親不和睦之後,才有了孝慈。”
“由此可見,仁義是大道荒廢後的產物,若大道沒有荒廢,又何須談仁義?同理,忠臣是國家昏暗動亂的產物,若是國家不昏暗動亂,又哪裏需要什麽忠臣?孝慈是六親不和的產物,若是六親和睦,又哪裏需要孝慈?”
“人隻有生病了才需要看病吃藥,若沒有病又哪裏需要看病吃藥?”
“事實上,我們一直都沒有“病”,我們根本不需要看病吃藥,因為我們一直都是本自具足,完美無缺的道。”
“若我們沒有“病”卻還要看病吃藥,即便沒有病也會弄出“病”來。”
“仁義道德、禮儀法規、以及一切對立的觀念就道而言都是多餘的。若天下沒有失道失德,根本不需要談論這些東西。”
“人類太過於依賴智巧,殊不知智巧是一切虛偽狡詐的來源。當人需要用智巧來解決問題時,便證明天下已經失道失德了。”
“我說了這麽多,就是想讓你們明白一點:無論你們在夢中如何折騰,隻要你們的心沒有回歸大道,那都是在瞎折騰,都沒有任何意義,你們最終還是無法跳脫出夢境這個牢籠。”
“一切欲求以及分別都是在作繭自縛,一切有為的手段都是在畫地自限。”
“隻有了悟自己就是完美無缺,本自具足的道,並放下心中一切欲求與分別,一心一意地安住於道的人,方能跳脫出夢境這個牢籠,獲得真正的平安和自由。”
“分析黑暗無法給你們帶來光明,你們不斷去區分夢中事物的善惡美醜,好壞對錯,高低貴賤,對你們沒有任何好處。”
“請停止你們的分別,將你們的心收回到道中來。”
有鄉親站起來問:“裏正,我們具體如何做才能成道?”
莊周回答:“這正是我接下來要重點說的主題,既然你問了,那我便提前跟你們說吧!”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一點,什麽是成道?真的有道可以成嗎?”
“就如我之前跟你們說的,你們已經是男人了,卻想要成為男人,這不是很可笑嗎?”
“所以,確切的說,沒有道可以成,因為我們已經是道了。”
一鄉親不解地問:“既然我們已經是道,那我們為何還要修道?那不是多此一舉嗎?”
莊周回答:“這就猶如一個狼孩,他本身是一個人,但由於他從小生活在狼群中,誤以為自己也是一隻狼,於是養成了狼的習性。哪怕他的真實本性是人,但他卻不會說人話,隻會像狼一樣嗷嗷叫,不會用雙腳走路,隻會像狼一樣用四肢爬著走,試問這樣的他還是一個人嗎?”
“我們的情況也是一樣,哪怕我們已經是道,但由於我們從小學習了一堆人的知識,養成了一堆人的習性,我們再怎麽看也不像道了。”
“我們的本性和人性恰恰相反。本性無欲無求,無善無惡,無有分別。人性有欲有求,有善有惡,善於分別。”
“本性乃先天之性,人性乃後天之性。本性基於實相,人性基於假象。”
“隻要我們還認為自己是一具身體,我們必然會背道而馳。就如狼孩一旦認為自己是狼,那他就會去學習狼的知識,學習狼的一舉一動,最後變得和狼無異,使自己喪失掉本性。”
“所謂修道,就是找回真正的自己,並去除掉後天養成的一切習氣。所謂成道,就是不再有後天習氣,一直安住於道中不再出來。”
“欲求心和分別心是加深我們習氣的罪魁禍首,隻要我們還不斷地向外求,不斷地去區分事物的善惡美醜,好壞對錯,高低貴賤,那我們就是在不斷地加深習氣,就是在背道而馳。”
“所以,修道必須做到懲忿窒欲,去妄存真,消除掉心中一切分別,否則,妄心就不可能死去,習氣也不可能消除得了。”
有鄉親難以置信地問:“裏正,人真的可以消除掉心中一切分別嗎?”
莊周回答:“大道本來無一物,又哪裏來的分別?一切分別都是顛倒妄想,都是在弄假成真。”
“我們所看到的一切,所感知到的一切都是不真實的,就如晚上做的夢一般。”
“當你們做夢夢到好人和壞人時,試問他們真的是好人,真的是壞人嗎?等到你們醒來時,他們去了哪裏?他們還存在嗎?你們還會去想他們的好壞嗎?”
“不要再去管什麽善惡美醜,好壞對錯,高低貴賤了!執著於這些對立麵隻會使我們離道越來越遠。”
“隻有把夢境當真的人才會執著於二元對立。若我們不把夢境當真,不可能執著於二元對立。”
“隻要世人不悟道,善惡對立的觀念就會一直存在下去,二元對立的戲碼就會不斷在人間上演,永遠也不會止息。”
“隻要世人不悟道,天下就會一直處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趨勢中。戰爭、犯罪、人對人的不人道就會一直存在下去,永遠也沒有盡頭。”
“夢又哪裏來的好壞之分,善惡之別?你們就算在夢中做天下最好的人,那也不過是一個夢境中的迷失者罷了。”
“夢中的一切作為皆是“偽”。無論你們在夢中做了多少好事,那都沒有任何意義。因為無論你們做了多少好事,你們都無法跳脫出夢境這個牢籠。”
“隻有讓自己的心跳出夢境這個牢籠,心才能獲得真正的平安和自由。否則,談論再多仁義道德,禮儀法規也沒用。”
“仁義道德、禮儀法規、以及一切對立的觀念都無法幫助你們跳脫出夢境這個牢籠,隻會使夢境的牢籠變得更穩固。”
“老聃說過: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國家昏亂,有忠臣;六親不和,有孝慈。”
“意思是說:大道荒廢了之後,才有了仁義;智巧出來之後,才有了虛偽;國家昏暗動亂了之後,才有了忠臣;六親不和睦之後,才有了孝慈。”
“由此可見,仁義是大道荒廢後的產物,若大道沒有荒廢,又何須談仁義?同理,忠臣是國家昏暗動亂的產物,若是國家不昏暗動亂,又哪裏需要什麽忠臣?孝慈是六親不和的產物,若是六親和睦,又哪裏需要孝慈?”
“人隻有生病了才需要看病吃藥,若沒有病又哪裏需要看病吃藥?”
“事實上,我們一直都沒有“病”,我們根本不需要看病吃藥,因為我們一直都是本自具足,完美無缺的道。”
“若我們沒有“病”卻還要看病吃藥,即便沒有病也會弄出“病”來。”
“仁義道德、禮儀法規、以及一切對立的觀念就道而言都是多餘的。若天下沒有失道失德,根本不需要談論這些東西。”
“人類太過於依賴智巧,殊不知智巧是一切虛偽狡詐的來源。當人需要用智巧來解決問題時,便證明天下已經失道失德了。”
“我說了這麽多,就是想讓你們明白一點:無論你們在夢中如何折騰,隻要你們的心沒有回歸大道,那都是在瞎折騰,都沒有任何意義,你們最終還是無法跳脫出夢境這個牢籠。”
“一切欲求以及分別都是在作繭自縛,一切有為的手段都是在畫地自限。”
“隻有了悟自己就是完美無缺,本自具足的道,並放下心中一切欲求與分別,一心一意地安住於道的人,方能跳脫出夢境這個牢籠,獲得真正的平安和自由。”
“分析黑暗無法給你們帶來光明,你們不斷去區分夢中事物的善惡美醜,好壞對錯,高低貴賤,對你們沒有任何好處。”
“請停止你們的分別,將你們的心收回到道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