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薇問:“如此說來,我們除了填飽肚子外,真的一點欲望也不能有嗎?我們想吃好吃的食物,想穿漂亮的衣裳,想聽美妙的音樂,想看美麗的風景也不可以嗎?”
莊周搖了搖頭,“非也,我們道家倡導的是寡欲,不是無欲。我們可以吃好吃的食物,可以穿漂亮的衣裳,可以聽美妙的音樂,可以看美麗的風景,但不能執著。隻是享受過程而不在乎結果,不將得失存留於心,這樣就沒有問題。”
“欲望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我們要合理地看待欲望。無論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度,一旦超過這個度,就會導致陰陽失衡,使自己偏離道。”
“完全禁欲是不對的,縱欲過度也是不對的,此兩者皆是一種執著。”
“道永遠處在中間,不偏也不倚。完全禁欲和縱欲過度是兩個極端,此兩者皆是在偏離道。”
“無論是欲望還是情緒,都要讓它們自然地流走。我們無法通過排斥和放縱的方式消除掉欲望和情緒,排斥和放縱隻會助長欲望和情緒。”
“很多修行人都很排斥欲望和情緒,認為欲望和情緒是不好的東西,想方設法將它們屏除於心。”
“然而,欲望和情緒是不可能靠排斥和放縱的方式消除掉的,還必須得讓它們自然地流走。”
“就像治水不能一味地用墉堵的方式去治,還得通過疏導的方式將水給疏導出去。”
“一陰一陽之謂道,無論是偏向陰或是偏向陽皆已經不是道,陰陽結合方是真道。”
“無論是欲望還是情緒,都要讓它們處在陰陽平衡的狀態中,不要刻意排斥或放縱。”
“欲望出現了,適當地滿足就行了,不要想太多,不要將之存留於心。”
“情緒出現了,適當地發泄出來就好,不要將之視為洪水猛獸,認為不應該有情緒出現。”
夏薇問:“我記得哥哥說過,欲望和情緒能夠反應出自己的心有沒有處在道中。意思不就是說,當自己出現欲望和情緒時,就已經證明自己偏離道了嗎?不就是說,我們不應該有任何欲望和情緒嗎?”
莊周回答:“非也。欲望和情緒就像一麵鏡子,能夠反應出我們的心有沒有處在道中。但我們無需消除掉欲望和情緒,我們隻需要通過觀察欲望和情緒來矯正自己的心,讓偏離道的心重歸於道就好。”
“欲望和情緒本身沒有任何過錯,它們隻是一麵鏡子,我們無需消除掉它們。就如鏡子能夠反應出我們的穿戴有沒有問題。若你在鏡子中看到自己的穿戴有問題,難不成還怪到鏡子上去?難道把鏡子砸壞,你的穿戴就沒有問題了?”
“所以,我們無需消除掉欲望和情緒,把它們當成一麵鏡子,用來觀察自己有沒有處在道中就好。”
“我們千萬不要把問題搞反了,欲望和情緒本身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它們隻是一麵鏡子。”
“我們之所以會出現過多的欲望和情緒,是因為我們的心中有執著。”
“當我們執著於某些事物,認為非要得到某些事物,或過分地排斥某些事物時,欲望和情緒便出現了。”
“所以,當欲望和情緒出現時,便應該知道,自己的心中有執著了。”
“此時,重點不是消除掉欲望和情緒,而是消除掉內心的執著。”
“隻要消除掉內心的執著,欲望和情緒自然也會跟著消失。”
“內心的執著才是問題的根,欲望和情緒不過是問題的莖和葉罷了。我們一味地在莖葉上下功夫,卻不將根拔去,那也無法將問題徹底鏟除。”
“隻要我們處在道中,不再執著於任何一物,往往是不會有過多的欲望和情緒的。”
“當看到自己有欲望和情緒出現時,就應當知道,自己一定是執著於某樣事物了。”
“對身體以及外物的執著是使我們偏離道的罪魁禍首。妄心就是靠著我們對身體以及外物的執著不斷地發展壯大的。”
“消除掉內心的執著,就等於將妄心的根連根拔起。消除不了執著,那妄心就永遠也不會死去。”
經過莊周詳細的解釋,夏薇恍然大悟,“我明白了!謝謝莊周哥哥!我本來還以為,修道必須屏除一切欲望,原來是我誤解了莊周哥哥的意思了。”
莊周道:“我講的道確實很容易引起人的誤解。當然,會讓人產生誤解,我自身也有過錯。有時候,我沒有特別注意自己的措辭,沒有將問題闡釋清楚,所以才會讓人理解錯了我想表達的意思。”
“特別是欲望這一方麵的問題,特別容易引起人的誤解。我一說懲忿窒欲,很多人就以為是不能有欲望,也不能有怒火。其實不是這樣的。我之前也說了,我們之所以會有過多的欲望,之所以會有怒火,是因為我們對現狀不滿,而這個對現狀不滿的心就是執著。我們應當把重心放在消除執著上,而不是放在消除欲望和情緒上。若是把重心放在消除欲望和情緒上,就等於把問題搞反了。”
“所以,懲忿窒欲的真正含義是消除內心的執著。隻要內心的執著消失了,欲望和怒火也就跟著消失了。”
夏薇點了點頭,又問:“莊周哥哥,執著就是問題真正的根了嗎?可是人真的很難消除掉執著。”
莊周回答:“其實,執著還不是問題真正的根。我們之所以會有那麽多的執著,是因為不明白生命的實相。所以,問題真正的根是因為我們忘失了自己的真實本性。若我們能夠做到隻與道認同,不再與身體認同,我們的內心是不會產生任何執著的。若是有執著產生,便證明自己沒有真正與道認同,而是與身體認同了。”
“與道認同說起來簡單,可是做起來卻不簡單。世間根本沒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完全隻與道認同,不再與身體認同。”
莊周搖了搖頭,“非也,我們道家倡導的是寡欲,不是無欲。我們可以吃好吃的食物,可以穿漂亮的衣裳,可以聽美妙的音樂,可以看美麗的風景,但不能執著。隻是享受過程而不在乎結果,不將得失存留於心,這樣就沒有問題。”
“欲望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我們要合理地看待欲望。無論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度,一旦超過這個度,就會導致陰陽失衡,使自己偏離道。”
“完全禁欲是不對的,縱欲過度也是不對的,此兩者皆是一種執著。”
“道永遠處在中間,不偏也不倚。完全禁欲和縱欲過度是兩個極端,此兩者皆是在偏離道。”
“無論是欲望還是情緒,都要讓它們自然地流走。我們無法通過排斥和放縱的方式消除掉欲望和情緒,排斥和放縱隻會助長欲望和情緒。”
“很多修行人都很排斥欲望和情緒,認為欲望和情緒是不好的東西,想方設法將它們屏除於心。”
“然而,欲望和情緒是不可能靠排斥和放縱的方式消除掉的,還必須得讓它們自然地流走。”
“就像治水不能一味地用墉堵的方式去治,還得通過疏導的方式將水給疏導出去。”
“一陰一陽之謂道,無論是偏向陰或是偏向陽皆已經不是道,陰陽結合方是真道。”
“無論是欲望還是情緒,都要讓它們處在陰陽平衡的狀態中,不要刻意排斥或放縱。”
“欲望出現了,適當地滿足就行了,不要想太多,不要將之存留於心。”
“情緒出現了,適當地發泄出來就好,不要將之視為洪水猛獸,認為不應該有情緒出現。”
夏薇問:“我記得哥哥說過,欲望和情緒能夠反應出自己的心有沒有處在道中。意思不就是說,當自己出現欲望和情緒時,就已經證明自己偏離道了嗎?不就是說,我們不應該有任何欲望和情緒嗎?”
莊周回答:“非也。欲望和情緒就像一麵鏡子,能夠反應出我們的心有沒有處在道中。但我們無需消除掉欲望和情緒,我們隻需要通過觀察欲望和情緒來矯正自己的心,讓偏離道的心重歸於道就好。”
“欲望和情緒本身沒有任何過錯,它們隻是一麵鏡子,我們無需消除掉它們。就如鏡子能夠反應出我們的穿戴有沒有問題。若你在鏡子中看到自己的穿戴有問題,難不成還怪到鏡子上去?難道把鏡子砸壞,你的穿戴就沒有問題了?”
“所以,我們無需消除掉欲望和情緒,把它們當成一麵鏡子,用來觀察自己有沒有處在道中就好。”
“我們千萬不要把問題搞反了,欲望和情緒本身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它們隻是一麵鏡子。”
“我們之所以會出現過多的欲望和情緒,是因為我們的心中有執著。”
“當我們執著於某些事物,認為非要得到某些事物,或過分地排斥某些事物時,欲望和情緒便出現了。”
“所以,當欲望和情緒出現時,便應該知道,自己的心中有執著了。”
“此時,重點不是消除掉欲望和情緒,而是消除掉內心的執著。”
“隻要消除掉內心的執著,欲望和情緒自然也會跟著消失。”
“內心的執著才是問題的根,欲望和情緒不過是問題的莖和葉罷了。我們一味地在莖葉上下功夫,卻不將根拔去,那也無法將問題徹底鏟除。”
“隻要我們處在道中,不再執著於任何一物,往往是不會有過多的欲望和情緒的。”
“當看到自己有欲望和情緒出現時,就應當知道,自己一定是執著於某樣事物了。”
“對身體以及外物的執著是使我們偏離道的罪魁禍首。妄心就是靠著我們對身體以及外物的執著不斷地發展壯大的。”
“消除掉內心的執著,就等於將妄心的根連根拔起。消除不了執著,那妄心就永遠也不會死去。”
經過莊周詳細的解釋,夏薇恍然大悟,“我明白了!謝謝莊周哥哥!我本來還以為,修道必須屏除一切欲望,原來是我誤解了莊周哥哥的意思了。”
莊周道:“我講的道確實很容易引起人的誤解。當然,會讓人產生誤解,我自身也有過錯。有時候,我沒有特別注意自己的措辭,沒有將問題闡釋清楚,所以才會讓人理解錯了我想表達的意思。”
“特別是欲望這一方麵的問題,特別容易引起人的誤解。我一說懲忿窒欲,很多人就以為是不能有欲望,也不能有怒火。其實不是這樣的。我之前也說了,我們之所以會有過多的欲望,之所以會有怒火,是因為我們對現狀不滿,而這個對現狀不滿的心就是執著。我們應當把重心放在消除執著上,而不是放在消除欲望和情緒上。若是把重心放在消除欲望和情緒上,就等於把問題搞反了。”
“所以,懲忿窒欲的真正含義是消除內心的執著。隻要內心的執著消失了,欲望和怒火也就跟著消失了。”
夏薇點了點頭,又問:“莊周哥哥,執著就是問題真正的根了嗎?可是人真的很難消除掉執著。”
莊周回答:“其實,執著還不是問題真正的根。我們之所以會有那麽多的執著,是因為不明白生命的實相。所以,問題真正的根是因為我們忘失了自己的真實本性。若我們能夠做到隻與道認同,不再與身體認同,我們的內心是不會產生任何執著的。若是有執著產生,便證明自己沒有真正與道認同,而是與身體認同了。”
“與道認同說起來簡單,可是做起來卻不簡單。世間根本沒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完全隻與道認同,不再與身體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