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的聖人不需要通過外物的刺激來獲得快樂,他們隻是靜靜地待著,就已經很快樂了。”
“你們一定感到好奇,為什麽有道的聖人隻是靜靜地待著就感到很快樂?”
“因為有道的聖人一直處在與道合一的狀態中,他感受到了道的本自具足,因而不需要通過外物刺激就感到很快樂。”
“一般人無法明白聖人這種異於常人的行為,他們看到聖人既不追求名利,也不追求物質享受,天天無所事事,就以為聖人是在消極避世,殊不知聖人知道了隻想發笑。”
“聖人笑這些人太傻了,明明自己的內在有妙樂,卻還要大費周章去外邊尋找快樂。”
“我們每個人天生就是平安、自由、快樂的,我們根本不需要通過任何外物來獲得快樂。”
“然而我們的妄心卻不認同這一點,我們的妄心不斷地在心中告訴我們:你不可能天生就是平安、自由、快樂的。你隻是一個卑微渺小,脆弱無能的人而已,你看看你現在的處境,要錢沒錢,要權沒權,要名沒名,要地位沒地位,你哪裏來的平安、自由、快樂?想要擁有平安、自由、快樂,就必須努力地去奮鬥。你要非常努力地去追求財色名利,這才是唯一能讓你擁有平安、自由、快樂的方法,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你們看,幾乎全天下的人都聽信了妄心的聲音,都跑去向外求了。”
“殊不知自己一向外求,自己就會離道越來越遠。”
“我們本身就是道,道從來都不需要求,也不可求。”
“所謂的修道,也僅僅隻是認清自己即是道,然後讓自己的心安住於道中不再出來罷了。”
“老子不斷地在他的書中強調無為,就是在告知我們一點:道本身就圓滿具足,它無需通過任何作為來獲得圓滿。我們越是想通過作為來獲得圓滿,我們越是感到不圓滿。”
“無為即是道,道即是無為。隻要我們願意接受自己就是道的說法,我們立即就能感受到道的圓滿。道其實就是這麽簡單,它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麽複雜,否則就不會說大道至簡了。”
“這世間很多人聽聞了道依然如原來那般固執,他們完全不願意相信自己就是道的說法。他們寧願相信妄心的聲音,也不願意相信已經證道的聖人所說的話。”
“這種人叫做與道無緣的人。世間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目光狹隘,隻願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隻要是自己沒有看到的就全盤否定,甚至還會大肆詆毀聖人。”
“悲哉哀哉!非聖人不救人,實在是有些人不願被聖人救。聖人伸出手欲將落入生死苦海中的人拉上岸,但某些人非但不願意接受聖人的好意,還把聖人視為不懷好意的人。”
“若是你們遇到這樣的人,不要和他們爭辯,直接繞開他們就行了。我們道家隻跟有緣人講道,無緣的人哪怕我們把口水講幹,他們也不會聽我們的。”
“非我們道家無情不願救盡世人。實在是因為有些人過於固執,你和他們講道,他們非但不信,還要來找你麻煩,這樣的人你還和他講道,就是在給自己找麻煩。”
“好了,言歸正傳。為師說了那麽多,相信徒兒們也明白道心的重要性了。”
“隻要我們具足了道心,修道就不再是一件難事。若是我們沒有道心,還宣稱自己在修道,那就有如在逆水中行舟,非但前進不了,反而還會後退。”
“這世間有很多宣稱自己在修道的人,心中卻沒有道。他們以為修道隻要打打坐就能成了,故每天都枯坐上幾個時辰。”
“等到時間流逝,歲月變遷,他們才發現自己一直在做無用功。他們感到很疑惑:自己明明很努力地在修道,為什麽卻一點進步都沒有?”
“這都是因為他們沒有具足道心。修道必須要培養道心,若是修道不培養道心,就算打坐到死,也不會有任何成就。”
“培養道心就像在鍋中煮一道菜,若是鍋中沒有菜,卻還在用火燒,那不就是在煮空鍋嗎?我們就算把鍋燒穿了,也燒不出一道菜來啊。”
“所以,我們打坐時必須要帶著道心,這樣打坐才會有效果,否則就是在枯坐。”
“枯坐的人隻會修成頑空,而修成頑空的人是無法得解脫的。”
莊周問道:“什麽是頑空?”
南郭子綦回道:“我們修道必須做到心空,這樣修道才會有效果。但是心空分為兩種,一種為真空,一種為假空。所謂的頑空,即是假空。”
“真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假空因空而空,空了亦不空。”
“……”
眾人聽了這繞口的話,頓時都發懵了。
莊周苦笑道:“師傅,您這話實在太深奧了,能不能說得通俗一點?”
南郭子綦哈哈一笑,說道:“心空確實太抽象了,很難靠語言文字將其說清楚,我也隻能說盡我所能將其說清楚,能不能理解到位就看你們的悟性了。”
“首先說說真空。為什麽說真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
“因為真空的空不是我們認為的什麽也沒有的空。真空的空是有道心支撐的空,有道心支撐的空才能空生妙有,也隻有能生妙有的空方能稱之為真空。所以我才說:真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真空雖然空,但不是什麽也沒有的頑空,而是能夠產生妙樂的空。而這種能夠產生妙樂的空必須要具足道心才能將其發揮出來。”
“然而要具足道心,首先要死人心,正所謂人心不死道心不生。”
“我之前也跟你們說過人心和道心的區別了,這裏我再重複一遍,你們可要記好了,這非常非常關鍵,你們能不能悟道成道盡在於此。”
“人心著眼於外,道心著眼於內。人心著眼於幻,道心著眼於真。人心有善有惡,道心無善無惡。人心有得有失,道心無得無失。人心有生有死,道心無生無死。人心有識有知,道心無識無知。人心因不空而生七情六欲,道心因真空而生自在妙有。”
“你們一定感到好奇,為什麽有道的聖人隻是靜靜地待著就感到很快樂?”
“因為有道的聖人一直處在與道合一的狀態中,他感受到了道的本自具足,因而不需要通過外物刺激就感到很快樂。”
“一般人無法明白聖人這種異於常人的行為,他們看到聖人既不追求名利,也不追求物質享受,天天無所事事,就以為聖人是在消極避世,殊不知聖人知道了隻想發笑。”
“聖人笑這些人太傻了,明明自己的內在有妙樂,卻還要大費周章去外邊尋找快樂。”
“我們每個人天生就是平安、自由、快樂的,我們根本不需要通過任何外物來獲得快樂。”
“然而我們的妄心卻不認同這一點,我們的妄心不斷地在心中告訴我們:你不可能天生就是平安、自由、快樂的。你隻是一個卑微渺小,脆弱無能的人而已,你看看你現在的處境,要錢沒錢,要權沒權,要名沒名,要地位沒地位,你哪裏來的平安、自由、快樂?想要擁有平安、自由、快樂,就必須努力地去奮鬥。你要非常努力地去追求財色名利,這才是唯一能讓你擁有平安、自由、快樂的方法,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你們看,幾乎全天下的人都聽信了妄心的聲音,都跑去向外求了。”
“殊不知自己一向外求,自己就會離道越來越遠。”
“我們本身就是道,道從來都不需要求,也不可求。”
“所謂的修道,也僅僅隻是認清自己即是道,然後讓自己的心安住於道中不再出來罷了。”
“老子不斷地在他的書中強調無為,就是在告知我們一點:道本身就圓滿具足,它無需通過任何作為來獲得圓滿。我們越是想通過作為來獲得圓滿,我們越是感到不圓滿。”
“無為即是道,道即是無為。隻要我們願意接受自己就是道的說法,我們立即就能感受到道的圓滿。道其實就是這麽簡單,它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麽複雜,否則就不會說大道至簡了。”
“這世間很多人聽聞了道依然如原來那般固執,他們完全不願意相信自己就是道的說法。他們寧願相信妄心的聲音,也不願意相信已經證道的聖人所說的話。”
“這種人叫做與道無緣的人。世間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目光狹隘,隻願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隻要是自己沒有看到的就全盤否定,甚至還會大肆詆毀聖人。”
“悲哉哀哉!非聖人不救人,實在是有些人不願被聖人救。聖人伸出手欲將落入生死苦海中的人拉上岸,但某些人非但不願意接受聖人的好意,還把聖人視為不懷好意的人。”
“若是你們遇到這樣的人,不要和他們爭辯,直接繞開他們就行了。我們道家隻跟有緣人講道,無緣的人哪怕我們把口水講幹,他們也不會聽我們的。”
“非我們道家無情不願救盡世人。實在是因為有些人過於固執,你和他們講道,他們非但不信,還要來找你麻煩,這樣的人你還和他講道,就是在給自己找麻煩。”
“好了,言歸正傳。為師說了那麽多,相信徒兒們也明白道心的重要性了。”
“隻要我們具足了道心,修道就不再是一件難事。若是我們沒有道心,還宣稱自己在修道,那就有如在逆水中行舟,非但前進不了,反而還會後退。”
“這世間有很多宣稱自己在修道的人,心中卻沒有道。他們以為修道隻要打打坐就能成了,故每天都枯坐上幾個時辰。”
“等到時間流逝,歲月變遷,他們才發現自己一直在做無用功。他們感到很疑惑:自己明明很努力地在修道,為什麽卻一點進步都沒有?”
“這都是因為他們沒有具足道心。修道必須要培養道心,若是修道不培養道心,就算打坐到死,也不會有任何成就。”
“培養道心就像在鍋中煮一道菜,若是鍋中沒有菜,卻還在用火燒,那不就是在煮空鍋嗎?我們就算把鍋燒穿了,也燒不出一道菜來啊。”
“所以,我們打坐時必須要帶著道心,這樣打坐才會有效果,否則就是在枯坐。”
“枯坐的人隻會修成頑空,而修成頑空的人是無法得解脫的。”
莊周問道:“什麽是頑空?”
南郭子綦回道:“我們修道必須做到心空,這樣修道才會有效果。但是心空分為兩種,一種為真空,一種為假空。所謂的頑空,即是假空。”
“真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假空因空而空,空了亦不空。”
“……”
眾人聽了這繞口的話,頓時都發懵了。
莊周苦笑道:“師傅,您這話實在太深奧了,能不能說得通俗一點?”
南郭子綦哈哈一笑,說道:“心空確實太抽象了,很難靠語言文字將其說清楚,我也隻能說盡我所能將其說清楚,能不能理解到位就看你們的悟性了。”
“首先說說真空。為什麽說真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
“因為真空的空不是我們認為的什麽也沒有的空。真空的空是有道心支撐的空,有道心支撐的空才能空生妙有,也隻有能生妙有的空方能稱之為真空。所以我才說:真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真空雖然空,但不是什麽也沒有的頑空,而是能夠產生妙樂的空。而這種能夠產生妙樂的空必須要具足道心才能將其發揮出來。”
“然而要具足道心,首先要死人心,正所謂人心不死道心不生。”
“我之前也跟你們說過人心和道心的區別了,這裏我再重複一遍,你們可要記好了,這非常非常關鍵,你們能不能悟道成道盡在於此。”
“人心著眼於外,道心著眼於內。人心著眼於幻,道心著眼於真。人心有善有惡,道心無善無惡。人心有得有失,道心無得無失。人心有生有死,道心無生無死。人心有識有知,道心無識無知。人心因不空而生七情六欲,道心因真空而生自在妙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