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秘的西山深處,古老的樹林遮天蔽日,蜿蜒的山路如同巨蟒盤踞。勵庵先生的聲音低沉而悠遠,仿佛將一段被歲月塵封的奇異故事從遙遠的時空緩緩牽引而出。


    他的友人聶姓,是個質樸而堅毅的男子。這一日,聶姓之人如往常一般前往西山深處祭掃祖墳。清晨出發時,天色尚有幾分清亮,可時光在山間悄然流轉,天氣愈發寒冷,白晝仿若被一隻無形的手迅速縮短。聶姓之人專注於祭掃之事,待一切完畢,抬頭望向天空,才驚覺太陽已西沉,那最後一抹餘暉也正被暮色無情地吞噬。


    四周的景色漸漸黯淡下來,陰影如同潮水般從樹林深處蔓延開來。聶姓之人望著這一切,心中不禁泛起對虎患的深深擔憂。他深知這西山之中時有猛獸出沒,而此刻夜幕將至,自己若不能盡快離開,恐怕會遭遇不測。於是,他加快了腳步,腳下的山路崎嶇難行,布滿了碎石與樹根,每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每一步都充滿了艱辛。他的呼吸變得急促,額頭也滲出了細密的汗珠,盡管寒冷的空氣不斷侵襲,但他的身軀卻因趕路而微微發熱。


    就在他疲憊不堪,幾乎快要絕望之時,忽然,一座破廟如同幽靈般出現在他的視野之中,坐落在山腹之間。那破廟的牆壁斑駁陸離,歲月的侵蝕在上麵留下了深深的痕跡,仿佛是一張張扭曲的鬼臉在訴說著往昔的哀怨。屋頂的瓦片殘缺不全,有的地方甚至已經坍塌,露出了裏麵腐朽的木梁。在暮色的籠罩下,破廟顯得格外陰森,仿佛是一座通往冥界的入口。


    但聶姓之人此刻已無暇顧及許多,他如獲大赦般,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求生欲望,急忙朝著破廟奔去。待他衝進廟中,天色已然曛黑,四周一片昏暗,唯有幾縷微弱的光線從牆縫中艱難地透入,在地上形成一片片模糊的光影,如同鬼魅在舞動。


    聶姓之人剛緩過一口氣,還未來得及平複狂跳的心髒,便聽到牆隅傳來一陣低沉的人語:“此非人境,檀越可速去。”那聲音仿佛是從九幽地獄傳來,冰冷而又空洞,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威嚴。聶姓之人心中一驚,身體下意識地緊繃起來,但他隨即意識到這或許是一位僧人,於是,他壯著膽子問道:“師何在此暗坐?”那聲音再次響起,卻如同一把利刃,直直地刺入他的耳膜:“佛家無誑語,身實縊鬼,在此待替。”聶姓之人聽聞此言,頓感毛骨悚然,一股寒意從脊梁骨直竄而上,瞬間蔓延至全身。他的雙腿微微顫抖,牙齒也不由自主地打起了寒顫。


    然而,片刻之後,聶姓之人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勇氣。他心想,與其在這荒郊野外被老虎撕成碎片,或許與鬼共處一室還能有一線生機。“與死於虎,無寧死於鬼,吾與師共宿矣。”他的聲音雖然還有些顫抖,但卻透著一股決然。鬼聽了他的話,沉默片刻後說道:“不去亦可,但幽明異路,君不勝陰氣之侵,我不勝陽氣之煉,均刺促不安耳。各占一隅,毋相近可也。”聶姓之人聽了鬼的話,雖心中仍有恐懼,但也稍稍鎮定了些。他緩緩地在廟中的一角坐下,眼睛緊緊地盯著鬼所在的方向,與鬼遙遙相對。


    過了一會兒,聶姓之人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遠遠地向鬼詢問待替之故。鬼長歎一聲,那悠長的歎息聲在破廟中回蕩,仿佛是千年的哀怨在傾訴。緩緩說道:“上帝好生,不欲人自戕其命。如忠臣盡節,烈婦完貞,是雖橫夭,與正命無異,不必待替;其情迫勢窮,更無求生之路者,憫其事非得已,亦付轉輪。仍核計生平,依善惡受報,亦不必待替;倘有一線可生,或小忿不忍,或借以累人,逞其戾氣,率爾投繯,則大拂天地生物之心,故必使待替以示罰。所以幽囚沉滯,動至百年也。”聶姓之人聽了鬼的解釋,心中不禁對生死輪回有了更深的敬畏。他的腦海中浮現出那些忠臣烈士的英勇事跡,以及那些因一時衝動而輕生之人的悲慘下場,暗暗告誡自己,生命可貴,無論遇到何種困境,都不應輕易放棄。


    聶姓之人又問道:“不有誘人相替者乎?”鬼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決然:“吾不忍也。凡人就縊,為節義死者,魂自頂上升。其死速;為忿嫉死者,魂自心不降,其死遲。未絕之頃,百脈倒湧,肌膚皆寸寸欲裂,痛如臠割,胸膈腸胃中如烈焰燔燒,不可忍受,如是十許刻,形神乃離。思是楚毒,見縊者方阻之速返,肯相誘乎?”聶姓之人聽了鬼的描述,不禁對那些輕生之人的痛苦有了更真切的感受。他仿佛能看到那些靈魂在痛苦中掙紮,能感受到他們的悔恨與絕望。心中暗暗慶幸自己還擁有生命,同時也更加堅定了珍惜生命的信念。


    不知不覺間,夜已漸深,聶姓之人與鬼在這破廟中相對無言。聶姓之人心中默默念佛,祈求平安。他的嘴唇微微顫抖,口中念念有詞,每一個音節都充滿了虔誠。鬼似乎也陷入了沉思,整個破廟彌漫著一種靜謐而又神秘的氛圍。俄而,天欲曙,聶姓之人感覺周圍的氣氛有所變化,那股壓抑的陰氣仿佛漸漸散去。他輕聲向鬼詢問,卻無人應答。他定睛仔細諦視,卻發現四周已空無一物,鬼已消失不見,隻留下一片寂靜與空曠。


    自那以後,聶姓之人每次上墓,都會想起那個夜晚與鬼的相遇。他心懷敬畏與感激,總是攜帶著飲食紙錢前往破廟祭祀。每當他沿著那熟悉的山路走向破廟,心中都會湧起一股複雜的情感。他會想起鬼的話語,想起生命的脆弱與珍貴。而每當他擺放好祭品,總會有旋風繞左右,那旋風卷起地上的落葉,在空中盤旋飛舞,仿佛是鬼在接受他的供奉,又仿佛是在向他傳達著某種感激與思念。一年之後,聶姓之人再次上墓,卻發現那股旋風並未出現。他心中一動,暗自思忖,或許是那鬼因一念之善,已解脫鬼趣,往生善道了吧。他的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心中默默為鬼祈福,同時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秉持善念的決心。


    在另一個神秘的故事裏,在一個古舊而寧靜的小鎮上,有一位王半仙。此人平日裏喜好與靈異之物打交道,他的眼神中總是透著一種神秘的光芒,仿佛能看穿這世間的陰陽兩界。他有一位狐友,那狐友頗具靈性,常能知曉許多常人難以理解之事。它的身影靈動而狡黠,毛色如火焰般鮮豔,在月光下閃爍著奇異的光澤。


    一日,王半仙前去拜訪狐友。狐友遠遠瞧見他,便迎上來笑著說:“君昨夜夢至範住家,歡娛乃爾。”王半仙聽了狐友的話,心中一驚,範住者,乃是邑之名妓也。他仔細回憶,發現自己昨夜確實有這樣一個夢。他滿臉疑惑地問狐友:“何以知?”


    狐友悠然說道:“人秉陽氣以生,陽親上,氣恒發越於頂,睡則神聚於心,靈光與陽氣相映,如鏡取影。夢生於心,其影皆現於陽氣中,往來生滅,倏忽變形一二寸小人,如畫圖,如戲劇,如蟲之蠕動,即不可告人之事,亦百態畢露,鬼神皆得而見之。狐之通靈者,亦得見之,但不聞其語耳。昨偶過君家,是以見君之夢。”


    王半仙聽了狐友的解釋,心中對夢境的奧秘有了新的認識。他的腦海中浮現出自己夢中的場景,那些模糊的畫麵仿佛在狐友的話語中變得清晰起來。狐友又接著說:“心之善惡亦現於陽氣中。生一善念,則氣中一線如烈焰;生一惡心,則氣中一線如濃煙。濃煙冪首,尚有一線之光,是畜生道中人;並一線之光而無之,是泥犁獄中人矣。”


    王半仙心中好奇,問道:“惡人濃煙冪首,真夢影何由複見?”狐友耐心地解釋道:“人心本善,惡念蔽之。睡時一念不生,則此心還其本體,陽氣仍自光明,即其初醒時,念尚未起,光明亦尚在。念漸起則漸昏,念全起則全昏矣。君不讀書,試向秀才問之,孟子所謂夜氣,即此是也。”


    王半仙聽了狐友的話,不禁悚然變色,他感歎道:“鬼神鑒察,乃及於夢寐之中。”自此以後,王半仙對自己的言行舉止更加謹慎,時刻警醒自己要心懷善念,莫要被惡念蒙蔽心智。他深知,無論是在醒時還是夢中,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可能被鬼神洞察,唯有秉持善念,才能在這神秘莫測的世間行走得更加坦然。他開始更加注重自身的修養,時常誦讀經文,廣施善緣,希望自己的陽氣能夠如同烈日般光明,不受惡念的侵蝕。而他與狐友之間的交流,也讓他對這神秘的靈異世界有了更深的敬畏與探索之心,他渴望能夠揭開更多隱藏在陰陽背後的秘密,卻又深知這其中的奧秘無窮無盡,自己隻能在這敬畏與探索中,不斷追尋著內心的寧靜與善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午夜奇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餘生不相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餘生不相聚並收藏午夜奇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