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盤根錯節的大理密宗,因為惹到了中原儒“教”,就被這麽連根拔起了。


    及至洪熙元年的今日,這些大理國時期的雲南密宗,已經幾乎不剩下多少影響力。


    密宗的佛法教義,也被朝廷派來的官員,幾次三番的挑刺修改。


    就這,讀書人還不願意放過密宗,隔三差五就要參這幫密宗和尚們一本。


    一直到了清朝,密宗勢力已經極度衰微,又被隔三差五的彈劾。


    滿清朝廷被弄得煩不勝煩,再加上密宗也確實不行了,對當地統治也是無用,那就直接取締了事。


    大理密宗至此煙消雲散!


    這就是古代的道統之爭,麵對一家獨大的儒“教”,什麽和尚、道士都不是一合之敵。


    可是現在……


    林煜卻明著說自己要打破理學的桎梏,還說理學陳舊腐朽,已經嚴重阻礙了大明的發展。


    這簡直就是在公開挑釁全天下的讀書人!


    饒是楊榮也不能再偏幫了,因為他也是理學門徒,不是理學門徒,那就在大明當不了官。


    元朝出於統治需要,將理學抬為官學,明朝繼承了元朝的核心版圖,同樣也繼承了作為統治官學的程朱理學。


    下到民間治學,上到朝廷科舉,全都以理學為宗,就連考生答卷時也“專以程朱傳注為主”。


    這個現象,一直到了陽明心學出現,因為“人人皆可成龍”的下沉思想,才逐漸開始動搖理學一家獨大的地位。


    “林先生,學生這裏有個問題,想問一問先生?”


    楊榮本不該插手,但看著眼前目光澈亮的年輕人,再加上這兩節課聽下來,對方也算得上自己半個老師。


    天地君親師,他不能不說,也確實想要問一問。


    林煜頷首:“你問。”


    楊榮挺直了腰杆,問道:“林先生,您為何一定要打破程朱理學?”


    林煜搖頭糾正:“注意,我說的是打破大明理學,而不是程朱理學。”


    楊榮皺眉:“此話怎解?”


    “字麵上的意思,大明理學在根子上就已經長歪了,它的出現就是為了維護王朝的統治,所以自然采取了禁錮思想,腐朽個人意誌,讓天下都處於一汪死水……”


    說著,林煜頓了頓,看了眼楊榮才複又接著問道:“你剛剛既然問到了程朱理學,那我也要問問你,程朱理學的開創者和完善者都是誰?”


    楊榮聽到這個問題,不禁有些疑惑,但還是老實回答道:“程朱理學,又名程朱道學,其‘理學’之名,為宋人始有。但在古代,雖無‘理學’之名,卻也有義理之學之實,那便是‘經學’。”


    “而理學之祖,可以追溯為周敦頤(二程的老師,也提供了理學的最初思想價值觀),但實際開創者,卻是程顥與程頤兄弟,也即是‘二程’。”


    “理學自‘二程’開創以來,其間又經過弟子楊時,再傳羅從彥,三傳李侗,一直傳到南宋為朱子(熹)集為大成。”


    “嗯,”林煜先是點頭予以肯定,接著才又說道,“所以,程朱理學的最終完善也就是朱熹,但大明理學現在的核心思想是什麽?”


    沒等楊榮給出回複,林煜便咬牙切齒道:“是存天理,滅人欲。是不顧百姓死活的‘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是宣揚虛偽的‘仁義禮智信’,而可笑的是,理學最重要的知行合一,宣揚理學的名儒大儒們,往往自己卻無法做到。”


    可以說,大明的理學不僅在思想上極端,而且在執行上也更加抽象。


    宣揚理學者,往往壓根做不到理學最基本的“知行合一”,他們隻會將自己做不到的,強加給朝廷,強加給皇帝,強加給下層的百姓。


    而真正遵守理學的呢?


    自然是該幹嘛幹嘛,人生苦短,及時行樂,享受榮華富貴才是真。


    存天理,滅人欲?


    那是皇帝和百姓該幹的事情,他們這些理學的士大夫們,就應該教導皇帝和百姓,乖乖聽從擺布,皇帝老老實實做被背鍋俠,百姓老老實實讓士大夫們敲骨吸髓就行了。


    百姓喊疼,那你就是不孝,皇帝不讓,那就是不仁。


    百姓反抗,那就是不忠,皇帝改革,那就是暴虐。


    反正我搶你的錢是對的,我搶你的土地也是對的,我要你的讓人頭更是對的。


    “我沒法跟你們說什麽大道理,也沒那個條件(口才)去跟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理學大儒們去辯經,我隻知道實事求是。”


    林煜搖著頭說道:“理學的開創者是‘二程’,是他們先提出了‘天理’,才有著朱熹去改進,但你們知道朱熹為何會去改進‘二程’的那套‘天理’嗎?”


    為什麽?


    這還用問嗎?


    作為理學門徒的楊榮,自然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二程”最初創立理學,開創“天理”道德,本意上的確是好的。


    但在執行上,卻可以用離譜來形容。


    就拿“二程”中的程頤來說,因為他曾經做過一段時間宋哲宗的老師,親自教導過年幼的哲宗皇帝長達三年時間。


    先說程頤的“天理”學說,理論上對於統治階級來說其實是很有利的,程頤也試圖以此來影響趙煦接受他的主張。


    但程頤忽視了趙煦才十歲,年輕人是有叛逆心的,如果僅僅是灌輸舊黨的保守主張還很正常,那僅僅是政見不同而已,可程頤和其背後的舊黨成員為了塑造他們心中的完美君王,不停的幹涉趙煦的私生活,強製性的要求皇帝按照他們的標準來做人。


    用劄記《古今譚概》中的記載:“程頤為講官。一日講罷,未退,上偶起憑欄,戲折柳枝。頤進曰:‘方春發生,不可無故摧拆。’上擲枝於地,不樂而罷。”


    如果說這算野史傳記,當不得真的話,那還有正兒八經的《宋史》。


    “頤每進講,色甚莊,繼以諷諫。”——《宋史·列傳第一百八十六》


    當然,程頤肯定也不是故意的,因為他不止對皇帝這麽嚴格,對當時掌權的“女中堯舜”高滔滔也是一點麵子都不給。


    “帝嚐以瘡疹不禦邇英累日,頤詣宰相問安否,且曰:‘上不禦殿,太後不當獨坐。且人主有疾,大臣可不知乎?’”——《宋史·列傳第一百八十六》


    如此,就把所有人都得罪了,程頤被迫辭官歸鄉潛心治學。


    到了後來哲宗親政,也沒有因為帝師的身份,把他召回,反而任由新黨對程頤進行打壓,一路貶官遷調,直至把程頤折騰死。


    (冷知識:宋朝不殺士大夫,所以要殺官,就隻能不停調任貶官,折騰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霸道總裁胖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霸道總裁胖總並收藏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