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 作者:霸道總裁胖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瞻基想了想,說道:“林先生,道理是這麽個道理。可老祖宗也說過: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就算我大明願意接納這些海外異族,難道他們就不會造反了嗎?”
相關的實例在曆朝,早就已經上演很多次。
比如兩千多年前的大秦,奮六世之餘烈而統一六國,隨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開創帝製大一統。
可到頭來,始皇帝才一駕崩,六國餘孽立刻烽煙四起,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皇朝就這麽二世而亡。
往後的漢唐盛世,也都是異族來犯,那就打回去,異族來降,便納入中國的藩屬。
可即便如此恩威並施,那些異族也始終沒有被漢唐兩朝完全消化,反而東漢滅亡以後,西晉來了個五胡亂華,被納入藩屬的夷狄直接倒反天罡。
唐朝覆滅以後,契丹還建立了國家,與之後的宋朝爭奪中國的正統。
這還隻是難以被消化,與中原王朝分庭抗禮的。
大明前麵的大元蒙古國,它的全名應該是叫大蒙古帝國,元朝的皇帝也是大蒙古帝國的皇帝,大元(大哉乾元)更多是忽必烈在適應中國的傳統,想要完全繼承中國的政治法統。
然而,蒙古人的鐵蹄雖然踏平了歐亞大陸,就連華夏大地也被蒙古人所完全征服,但蒙古人卻隻是占領了這些土地,一直到蒙古人的帝國完全滅亡,他們也沒能真正消化這些土地。
不僅無法消化,在幾百年的漫長歲月裏,蒙古人還反而被當地文明給迅速同化。
蒙古人唯一對那些歐洲、中亞異族的影響,就是讓他們繼承了蒙古人的汗國稱號。
正如歐洲萬世一係的“皇帝”稱號,歐洲的“皇帝”位皆源自於同一個羅馬帝國法統。
就連俄羅斯沙皇國的沙皇,同樣也是在強行蹭羅馬帝國的“皇帝”位。
因為俄羅斯的沙皇,迎娶了羅馬帝國末代旁係王女,隨後便宣稱自己也繼承了羅馬法統。
跟它一樣的,還有神羅皇帝、奧斯曼土耳其,這倆嚴格來說也是同出一源。
整個歐洲大陸的“皇帝”們,隻有英法兩國比較特殊,法國人對羅馬皇帝並不感冒,但大革命後的法國人又厭惡國王,所以便支持拿破侖**。
這時的法國皇帝,嚴格算起來,應該叫法國人的皇帝,而不是法國皇帝。
與羅馬皇帝更不是一個意思,隻是法國人需要這個皇帝而已。
至於英國人,他們比較離譜,他們是直接搶了印度人的皇帝位。
林煜開口說道:“蒙古人無法消化那些被他們征服的土地,反而是在幾百年的時間裏,被當地的異族給逐漸本土化,最後隻留下一個汗國的稱號。”
“大明倒是不用太擔心會被異族同化,因為大明本身有著民族國家思想來兜底,而且蒙古人也是因為本民族的人口太少,無法對占領土地的異族形成優勢。”
“大明的人口很多,隻要朝廷不去刻意搞事,那民族優勢不好說,勢均力敵絕對沒有問題。”
說得糙一點,就是誰(異族)不讓我(大明)種地,那我就把誰種進地裏!
大明要是搞殖民,依靠充足的人口優勢,以及民族國家的思想優勢,肯定不會被海外的異族同化掉。
同樣,這些異族怕是也難以被大明同化,就算被武力同化,如何管理也是個問題。
朱瞻基說道:“我大明自洪武、永樂兩朝,對異族采取的統治措施,基本可分為三類:
對偏僻邊疆,冊封都指揮使司與邊疆衛所,實行羈縻統治,再修建驛站官道,與之保持交通聯係。
對本土境內,就冊封土司,以夷製夷,分而治之,聽話的安撫,不聽話的打壓。
對膽敢叛亂者,自然是雷霆處置,鎮壓剿滅。”
羈縻統治、以夷製夷、鎮壓叛亂。
如此組成了大明對控製權跟不上的邊疆,以及暫時難以完全管理的地方土司,所實行的統治辦法。
在大明國勢足夠強盛的時候,地方土司沒有任何辦法,敢於叛亂的直接鎮壓,不敢叛亂的就分而治之,不斷割肉放血。
到了明朝中期,實際就已經有許多土司,被這幾招組合技,給削的連地方官府都打不過了。
就算有幾個強大的土司,跑出來牛逼哄哄的鬧叛亂。
比如萬曆三大征的播州土司楊應龍,這家夥看到四川官兵羸弱,就開始驕縱自大,發動叛亂想要徹底吞並四川。
明廷震怒,發兵24萬大軍,總督李化龍,主將劉珽分八路進兵。
這場“平播之戰”曆時一共114天,實際開打不到兩個月,楊應龍兵敗自盡。
作為這家夥老巢的海龍屯,成了土司製度的世界文化遺產,也成了明朝正式推行改土歸流的開端。
當然,以上的前提都是建立在大明具備足夠的軍事能力。
一旦大明的軍事能力開始衰弱,國家機器的運轉逐漸癱瘓失靈,那這套對異族統治的組合技,就會迅速趨於崩潰。
播州楊應龍被滅以後,緊接開打的薩爾滸之戰。
明軍大敗,主力部隊幾乎全軍覆沒,就連劉珽在內的幾個名將也戰死沙場。
牢努建立的後金至此,一發不可收拾。
大明對遼東也從戰略激進,變得戰略保守,並構築了無懈可擊的“關(山海關)-寧(寧遠)-錦(錦州)防線”,以及遼人守遼士。
“關寧錦防線”本身沒有問題,在軍事地理學中幾乎堪稱完美。
但要維護這條防線,首先需要大明有錢,其次大明還得牢牢控製住漠南草原的廣闊邊疆……
聽完林煜對大明治邊國策的評價,朱瞻基臉色頓時變得無比凝重,他思慮半晌後開口說道:“所以,大明的治邊國策,也就是土司製度,本質上需要依托朝廷擁有足夠強大的軍事能力。一旦朝廷哪天衰落,那生活在土司製度下的各族百姓,必定會跟著大亂。”
因為大明冊封土司,治理西南的關鍵,就是“以夷製夷、分而治之”,字麵意思上的讓各族土司相互攻伐兼並,達到弱化土司的戰略目的。
這就加劇了土司與大明之間的不認同。
於謙問:“既然‘以夷製夷’不可行,那還有什麽辦法,能夠防治土司叛亂發生?”
相關的實例在曆朝,早就已經上演很多次。
比如兩千多年前的大秦,奮六世之餘烈而統一六國,隨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開創帝製大一統。
可到頭來,始皇帝才一駕崩,六國餘孽立刻烽煙四起,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皇朝就這麽二世而亡。
往後的漢唐盛世,也都是異族來犯,那就打回去,異族來降,便納入中國的藩屬。
可即便如此恩威並施,那些異族也始終沒有被漢唐兩朝完全消化,反而東漢滅亡以後,西晉來了個五胡亂華,被納入藩屬的夷狄直接倒反天罡。
唐朝覆滅以後,契丹還建立了國家,與之後的宋朝爭奪中國的正統。
這還隻是難以被消化,與中原王朝分庭抗禮的。
大明前麵的大元蒙古國,它的全名應該是叫大蒙古帝國,元朝的皇帝也是大蒙古帝國的皇帝,大元(大哉乾元)更多是忽必烈在適應中國的傳統,想要完全繼承中國的政治法統。
然而,蒙古人的鐵蹄雖然踏平了歐亞大陸,就連華夏大地也被蒙古人所完全征服,但蒙古人卻隻是占領了這些土地,一直到蒙古人的帝國完全滅亡,他們也沒能真正消化這些土地。
不僅無法消化,在幾百年的漫長歲月裏,蒙古人還反而被當地文明給迅速同化。
蒙古人唯一對那些歐洲、中亞異族的影響,就是讓他們繼承了蒙古人的汗國稱號。
正如歐洲萬世一係的“皇帝”稱號,歐洲的“皇帝”位皆源自於同一個羅馬帝國法統。
就連俄羅斯沙皇國的沙皇,同樣也是在強行蹭羅馬帝國的“皇帝”位。
因為俄羅斯的沙皇,迎娶了羅馬帝國末代旁係王女,隨後便宣稱自己也繼承了羅馬法統。
跟它一樣的,還有神羅皇帝、奧斯曼土耳其,這倆嚴格來說也是同出一源。
整個歐洲大陸的“皇帝”們,隻有英法兩國比較特殊,法國人對羅馬皇帝並不感冒,但大革命後的法國人又厭惡國王,所以便支持拿破侖**。
這時的法國皇帝,嚴格算起來,應該叫法國人的皇帝,而不是法國皇帝。
與羅馬皇帝更不是一個意思,隻是法國人需要這個皇帝而已。
至於英國人,他們比較離譜,他們是直接搶了印度人的皇帝位。
林煜開口說道:“蒙古人無法消化那些被他們征服的土地,反而是在幾百年的時間裏,被當地的異族給逐漸本土化,最後隻留下一個汗國的稱號。”
“大明倒是不用太擔心會被異族同化,因為大明本身有著民族國家思想來兜底,而且蒙古人也是因為本民族的人口太少,無法對占領土地的異族形成優勢。”
“大明的人口很多,隻要朝廷不去刻意搞事,那民族優勢不好說,勢均力敵絕對沒有問題。”
說得糙一點,就是誰(異族)不讓我(大明)種地,那我就把誰種進地裏!
大明要是搞殖民,依靠充足的人口優勢,以及民族國家的思想優勢,肯定不會被海外的異族同化掉。
同樣,這些異族怕是也難以被大明同化,就算被武力同化,如何管理也是個問題。
朱瞻基說道:“我大明自洪武、永樂兩朝,對異族采取的統治措施,基本可分為三類:
對偏僻邊疆,冊封都指揮使司與邊疆衛所,實行羈縻統治,再修建驛站官道,與之保持交通聯係。
對本土境內,就冊封土司,以夷製夷,分而治之,聽話的安撫,不聽話的打壓。
對膽敢叛亂者,自然是雷霆處置,鎮壓剿滅。”
羈縻統治、以夷製夷、鎮壓叛亂。
如此組成了大明對控製權跟不上的邊疆,以及暫時難以完全管理的地方土司,所實行的統治辦法。
在大明國勢足夠強盛的時候,地方土司沒有任何辦法,敢於叛亂的直接鎮壓,不敢叛亂的就分而治之,不斷割肉放血。
到了明朝中期,實際就已經有許多土司,被這幾招組合技,給削的連地方官府都打不過了。
就算有幾個強大的土司,跑出來牛逼哄哄的鬧叛亂。
比如萬曆三大征的播州土司楊應龍,這家夥看到四川官兵羸弱,就開始驕縱自大,發動叛亂想要徹底吞並四川。
明廷震怒,發兵24萬大軍,總督李化龍,主將劉珽分八路進兵。
這場“平播之戰”曆時一共114天,實際開打不到兩個月,楊應龍兵敗自盡。
作為這家夥老巢的海龍屯,成了土司製度的世界文化遺產,也成了明朝正式推行改土歸流的開端。
當然,以上的前提都是建立在大明具備足夠的軍事能力。
一旦大明的軍事能力開始衰弱,國家機器的運轉逐漸癱瘓失靈,那這套對異族統治的組合技,就會迅速趨於崩潰。
播州楊應龍被滅以後,緊接開打的薩爾滸之戰。
明軍大敗,主力部隊幾乎全軍覆沒,就連劉珽在內的幾個名將也戰死沙場。
牢努建立的後金至此,一發不可收拾。
大明對遼東也從戰略激進,變得戰略保守,並構築了無懈可擊的“關(山海關)-寧(寧遠)-錦(錦州)防線”,以及遼人守遼士。
“關寧錦防線”本身沒有問題,在軍事地理學中幾乎堪稱完美。
但要維護這條防線,首先需要大明有錢,其次大明還得牢牢控製住漠南草原的廣闊邊疆……
聽完林煜對大明治邊國策的評價,朱瞻基臉色頓時變得無比凝重,他思慮半晌後開口說道:“所以,大明的治邊國策,也就是土司製度,本質上需要依托朝廷擁有足夠強大的軍事能力。一旦朝廷哪天衰落,那生活在土司製度下的各族百姓,必定會跟著大亂。”
因為大明冊封土司,治理西南的關鍵,就是“以夷製夷、分而治之”,字麵意思上的讓各族土司相互攻伐兼並,達到弱化土司的戰略目的。
這就加劇了土司與大明之間的不認同。
於謙問:“既然‘以夷製夷’不可行,那還有什麽辦法,能夠防治土司叛亂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