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的立夏是5月6日,都說牛馬年好種田,這一年懷仁縣的墒情特別好,為大田播種提供了十分適宜的氣侯條件。


    新增的400輛鏈軌75苞米播種機,在14萬坰耕地上穿梭著,每輛播350坰地,無需連軸轉,每天播種50坰,7天就可播完。


    3000多個生產隊的1萬多副馬拉犁也沒閑著,他們要種1萬坰大豆,3萬坰雜糧。每副犁杖隻負責4坰地,有8天就可播完。


    因為雪多,又有春雨,二龍山水庫提前放水了。經過砌石後的東遼河沒有出現任何險情,5月10日沿河的水田便開始翻土了,3萬坰稻田有400輛鏈軌55在作業,隻用3天便翻完了。


    餘下的400輛安裝了麥播機的鏈75,都被拉回到了播種機廠,等待著覃西成帶人前來安裝麥收機。在農機辦事處和農機修造廠未建成前,播種機廠成了1000輛鏈軌75的轉運處。


    水田翻完時,馬拉犁也完成了播種,隨著提閘灌溉的完成,他們一部分便轉入了水田耙地作業,一部分轉入了麥田趟壟扶土作業。


    在劉研的調度指揮下,一切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每天都有30萬男女社員在田地裏耕耘。


    機械化節省了人力,除了北部戰區外,學生可以不停課了。盡管減少了10萬人,因為播種的時間縮短了,仍使勞力們騰出了時間,增多了對麥田的管護。


    柳維嘉有了劉研和他的農技推廣隊以及3000多農技推廣員隊伍在行動,每天隻聽進度就可以把握全局了。她知道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在這一時節,把精力都投到了農科院的5坰實驗田上了。


    40人種45畝大田,每人1畝多地,在12天內完成就可以,每天每人才100平方米,還有翟斌開拖拉機助戰,真的如同繡花一樣。


    但是,她並不輕鬆,因為實驗的科目有50多種,僅記實驗日誌就需要耗費兩個小時的時間。也就是她,讓別人去做,恐怕一天也完成不了。同時,她還得協調10多個品種的種子,配比5、6個品種的肥料,每天都忙碌15、6個小時。並且還得去環城的生產隊找火炕吸菜秧,晚上睡覺才回來,早晨天一亮就又走了,使蘇日娜每天都看不到她的身影。


    石書記有了農工部,春耕的事不用他操心了,便把精力都放在了工地上,每天行程200公裏,巡視8個工地,在巡視中順路去看春耕。他是學農的,感到今年的墒情是老天眷顧他,隻要抓住農時,一次播種,一次出全苗,種植計劃就大功告成了。每天看到那喜人的麥苗,都讓他喜笑顏開。


    經過20多天的施工,8個工地的基礎都高出了地麵:


    麵粉廠建在了南窪子糧庫院內,投資60萬元,年加工5萬噸小麥,能出8000萬斤麵粉,1000萬斤麥麩子,加工每斤麥子2分錢,可掙毛利200萬元,麩子和麥殼也值20萬元,財政能收入90萬元利潤,當年投資當年可見利30萬;


    農機公司辦事處投資40萬,今年隻要經銷1000輛播種機和收割機,營收額就能達2500萬元,可收營業稅75萬元,當年增加財政收入35萬元;


    磷肥廠投資30萬元,年生產磷肥5萬噸,每噸掙20元,利潤可達100萬,財政當年增收70萬;


    水泵廠是由範家鎮農機修理站改建的,有廠房,隻需投資50萬元購進加工設備即可,年生產水泵1萬台,每台200元,產值200萬。鑄造由播種機廠翻砂車間完成,利稅能收入60萬元,當年可增加財政收入10萬元;


    農機修造廠投資100萬元,和播種機廠利潤分成,500輛播種機可分到200萬元,隻要車能賣出去,這裏最掙錢;


    糠醛廠投資80萬元,年產糠醛2000噸,能賣120萬元,毛利40萬元,今年可收20萬元;


    造紙廠投資80萬元,年產包裝紙5000噸,每噸300元,產值可達150萬元,原材料不用花錢,利潤可達70%,能掙100萬,當年可賺20萬;


    唯有催化劑廠是為糠醛廠、磷肥廠、造紙廠提供化工原料的,要投60萬元,利潤算不出來,但是,明年會使那三個廠降低成本的。


    石亞超算了,這8個項目總投資500萬,今年可收入325萬,減去60萬,還剩265萬,再減去20萬元的利息,也能剩240萬,明年可就是700到800萬啊!何愁財政收入不翻番啊!


    石亞超也明白,這8個項目中,除了糠醛項目做到了產供銷一條龍,催化劑項目是供內部循環外,其他項目都存在產供銷某一方麵的問題:


    例如,麵粉沒納入國家供應渠道,全縣100萬人口,要消化5萬噸,每人得消化100斤。關鍵是糧食是統購統銷的,隻能賣給農民當口糧。那麽,多產的1億斤麥子就得賣公糧。實際上掙的是農民的錢,而各大隊都有磨米碾,加工費才每斤1分錢,麵粉廠則要掙2分錢。


    再如,磷肥雖然可在全地區銷售了,但是需要降價和送貨上門才能保證人家能買。價格定到了50元一噸,比供銷社便宜了20元,可運輸還得吃掉一塊利潤。


    還如,包裝紙、水泵都需要找到買家才能實現利潤。


    他想到了播種機和收割機的銷售方式是走省農機公司的渠道,便想再到省裏去跑渠道。


    他又回了娘家,找到了牛廳長,搬出他來去了糧食廳。尋求糧食供應計劃。糧食廳長也是普及大寨縣工作領導小組的成員,參加過杜副書記的現場協調會,聽了來意後笑了,說道:“你們投資60萬能生產出啥麵粉來,充其量也就是全麵。不過,全麵也是麵啊!能讓居民多吃上點細糧不是壞事。這樣吧!現在城鎮居民每人每月供應5斤白麵,2斤大米,就每人每月增加2斤全麵,全省有500萬城鎮居民,你們產量得增到萬6萬噸才夠用。”


    石亞超馬上答應了,又高高興興地去了水利廳。水泵是他們的必備抗旱物資,看在原本是一家人的情份上,水利廳長給了他和牛廳長一份1萬套水泵的規格清單,讓他們按規格生產,說能否長期定貨,就看質量如何了。


    就剩下包裝紙找不到銷路了,石亞超回到縣裏,把任務交給了申廣輝,讓他去找銷路,成立了縣農工商貿易公司,由他兼任經理,給他調配了一輛吉普車,讓他仍兼任西部戰區工高官及信州城公社黨高官,負責協調商糧供,告訴他做好了,便推薦他出任縣革委會副主任。申廣輝積極上任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情係集體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司徒文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司徒文曲並收藏情係集體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