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鐵路即將竣工,成立銀行的想法
清末,從船政開始打造最強海軍 作者:摸魚劃水睡懶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湯瀟逸在泉州呆的時間比他想的還要久,足足兩個月,到六月中旬才完工。
此時,湯父已經謝恩,走馬上任台澎巡撫,鄭景溪也正式坐上了總辦船政的位置,拿到了大臣木印。
左文襄公創立船政時,上書求刻一顆銀印,朝廷卻不願意,讓其先刻一顆木印用著。
這一用,就用了幾十年,直到朝廷都沒了,依舊是木質的。
這是因為總理船政事務衙門,在一開始級別很高,朝廷不希望如此,而是希望能成為一個地方機構。
但又說不過文襄公,隻能扣著不給刻印。
臨離開泉州之前,湯瀟逸參觀了一下鐵路進度,比他想的還要快。
“湯大人,在下陳陟渝,是鐵路公司幫工程師,家師詹達朝,這段鐵路由在下負責。”
湯瀟逸眨了眨眼。
陳陟渝的袍子被卷起來,露出褲子,褲子上已經出現了許多破口,還有許多補丁的痕跡。
臉上都是灰塵,皮膚是泥黃色,頭戴官帽,就是那種像鬥笠一樣的官帽,證明他是個官。
再仔細一看,衣服是官服,隻是補子被泥和灰塵糊住了。
“陳大人不必多禮,達朝先生呢?”湯瀟逸問道。
“在那邊架橋,我帶大人去。”陳陟渝很主動的帶著湯瀟逸往裏走。
這邊是山區了,好在這一段路還比較平緩,又沿著鐵路路基走,並不麻煩。
“這座橋跨過東溪,直接西線工程,等橋建設好,鐵路的主幹工程建設就差不多了,檢查之後就能試運行。”
“這座橋早已經動工,本來早就該完工了,結果前段時間打台風,昏天黑地的,許多材料都吹散了。”
“之後又是雨季,雨水增多水流端急,耽誤了工期,但最多半月,就能竣工。”
陳陟渝一邊走一邊給湯瀟逸講解著。
等講解完,也正好到了地方。
雖然叫溪,其實是條河,選址是一個河道較為狹窄的位置,此處河麵寬一百來米,這是豐水季。
枯水期就七八十米寬,但水流依然湍急。
畢竟這裏往下,進入中下遊,河道一下子就拓寬到四五百米了。
此時,橋體已經基本完工,為了節約時間,用了大量混凝土。
此時混凝土的成本可比用石頭高!
“老師,湯大人來了!”陳陟渝對著橋邊幾個真的戴著鬥笠的人大喊。
然後,湯瀟逸就看到身穿長褲,上麵一身短打的詹達朝。
“達朝先生?何至於此啊!”湯瀟逸內心深深的被震撼了。
此時的詹達朝,手臂黝黑,腳上全是泥土,為了方便,穿的草鞋,露出來的腳麵有不少傷痕,指甲裏都是黑土,臉上還有泥點,渾身灰塵。
要知道,即便任幫工程師時,他也是一個高級技術官員,此時卻如老農一般。
詹達朝過來後,有些驚慌,規規矩矩的拱手行禮:
“湯大人,這裏條件簡陋,在下這身裝扮不太體麵了些,實在抱歉,還望湯大人恕罪。”
撥清國的規矩,是可以治罪的。
詹達朝不覺得湯瀟逸會因為這個治他的罪,但是也怕衝撞了他,導致鐵路徒生變故。
“先生快不必多禮,先生這話說的不對,先生何罪之有?”
“相反,先生的品格,實在是令瀟逸羞愧萬分。”
湯瀟逸跑上去接住詹達朝的手,不讓他拜下去。
實在話,總經理兼任總工程師,跑到一線幹成這個樣子,十分少見。
特別是清國這個時代。
二人寒暄了一陣,湯瀟逸的情緒收起了許多,才步入正題。
詹達朝陪著湯瀟逸來到橋邊,湯瀟逸踩了踩這個混凝土橋麵:
“達朝先生,我這次來,是公幹完了,將要回閔都,順便來看看情況。”
“聽您的學生說,鐵路快要完工了?”
詹達朝瞥了一眼陳陟渝:
“大人,永春方向建過來的鐵路,還有一二公裏便能抵達對岸,鐵路橋也即將收工,鐵軌鋪設將在三天內結束。”
“不過總體工程,還得二十天左右,需要對沿途鐵軌、路基進行細致檢查,如果有問題,需要及時修補。”
“檢查沒問題,才開始試運行,最開始也是用一個火車頭試試,之後是拉著車廂空載、滿載。”
“即便是鐵路不長,一切順利,也得十來天。”
“這還沒算鐵路沿線的車站建設,不過這可以不急。”
“大人,預計一個月後,鐵路能正式投入使用,而完全竣工,可能還需要幾個月。”
“我勘察了幾個地方,準備鋪幾條讓車鐵軌,以提高運輸效率。”
鐵路是單線的,就是隻有兩條鐵軌,同一時間同一段鐵軌上,隻能有一列火車。
這樣一來,要想火車能正常來回流動,就得設置幾個支出去的鐵軌,用來讓車。
不然的話,一段時間內隻能有一個方向的火車在鐵軌上跑,大大降低運輸效率不說,還浪費車廂車頭。
“一個月後?鐵路通車儀式,一定要給我發電報。”湯瀟逸點了點頭。
這種意義重大的事情,他肯定要來的。
這拍一張照片,高低得是重要文物。
湯瀟逸看到詹達朝腳上的傷口:
“達朝先生,您還是要多注意自己的身體,工程晚幾天也沒事。”
“以後還有很多鐵路需要您去主持,要是您有個什麽意外,我哭都不知道去哪兒哭。”
這話說著是煽情了些,但也確實是實話。
詹達朝現在是湯瀟逸拉攏的最有技術、文化的人之一了。
另一個是他嶽父鄭景溪,工學博士,不過鄭景溪需要盯著航海工業的發展,同樣重要。
甚至於在當前時間尺度下,航海工業的優先級要高於其他工業。
“達朝遵命,這也是我看到咱們自造第一條鐵路即將建成,太激動、太心急了些。”
詹達朝眼中流露出感動。
和湯達朝聊了一會兒工程的事兒,很快他就聊到了另一條鐵路。
“大人,這條鐵路即將完工,用不到這麽多工人了,龍永鐵路差不多也可以開工了,以免徒耗人力。”
湯瀟逸摸了摸自己的荷包:
“是該動工了,大概要多少錢?”
詹達朝猶豫了一會兒,才說道:
“勘探總裏程232公裏,因為在山中,開山架橋頗多,造價較高,預計需要1300萬兩,工期得五年以上。”
湯瀟逸放在荷包上的手放下了。
“1300萬?”
猶豫了一會兒,湯瀟逸說道:
“1300造價著實太高,五年雖然不長,但也不短。”
“達朝先生,您看這樣行不行?從龍岩,造一條鐵路,連接漳州,到時候礦石再走水運。”
“相對而言,這條路更短,更平坦,造價應該更低,工期也不會有這麽久。”
這樣雖然多了兩道工序,但也是沒有辦法了。
一千三百萬,成本有些太高了。
而五年的工期,也有些太長了。
但是也能理解,一路都是山,開隧道、架橋,都是錢,而且都很慢。
而不像永泉鐵路這樣,地形相對平坦,隻有靠近永春的一段比較多山,選好路線,需要的橋不多,開山也不多。
而龍岩地處內地,往永春,全是山,一座接一座的,地無三尺平,這就是兵家不爭之地的含金量。
也就沿海幾個衝積平原好一些。
“倒也並非不可,這樣做會便宜許多,不過工期和費用,得我看去了才知道。”
詹達朝點點頭,歎了口氣,也是鬆了口氣。
畢竟現在四處都缺錢,真要有1300萬,他都不願意花這裏,不如幹點別的。
……
告別鐵路後,湯瀟逸帶著複雜的心情,踏上了回家路。
湯瀟逸沒有先回家,而是先去了船政局,存檔了鐵路文件。
沒錯,鐵路有正式名頭了,花了五千兩,讓慶郡王幫了個小忙,同意了船政局鋪設鐵路,開采煤礦。
鐵礦還沒提,意義不同。
“嶽父大人。”來都來了,總不能不和嶽父鄭景溪打個招呼。
鄭景溪正在看書,聽到湯瀟逸的聲音,一抬頭,歡快的把手中的書遞給湯瀟逸。
“你回來了?快來,看看這個盛世危言,他說的很好,還有這本《庸書》,都是主張變法,開議會、保護商業的。”
“其中批評洋務的部分,我覺得說的十分有道理,說是“遺其體而求其用”,正是如此,洋務才沒法進行下去。”
鄭景溪很開心,很認同這兩本書。
湯瀟逸粗略的看了看,先看前者,再看後者,主要看標題和首尾,以及一些關鍵字詞。
“這份呼籲不錯,其中一些想法也頗具可取之處,但整體上,可行性不強。”
湯瀟逸做出了評價,不過這些書也主要是呼籲,而非直接措施。
畢竟,作者也許懂這樣會有怎麽樣的好局麵,但不懂抵達這一步需要克服多少困難。
此時大部分的人,還停留在有一個明君就能改變現狀的思維。
豈不知,真要如維新一樣搞下去,那下一朝最大之功臣就是光緒,而非老妖婆、慶郡王之流了。
鄭景溪掃興的搖了搖頭,他當然也知道可行性問題:
“總不能照本宣科,其中許多提議總是不錯的,而且其中刻畫的結果,總是能吸引更多人到我們這邊來。”
湯瀟逸皺著眉頭看著其中關於商業、銀行的論述,輕輕說道:
“但也不是不行。”
“嶽父,你說,我拉著閔都商會,開個銀行如何?如果他們不幹,我自己開也可以。”
看到銀行,湯瀟逸一下就想到了鐵路錢不夠用的窘迫,同時也聯想到了自己要花的軍費。
二者合一,開銀行的條件,已經成熟了啊!
當然,要是能拉人進來就好了,就能借他們的錢,辦自己的事兒。
同時,戰爭融資也將更容易。
“為什麽?你有人手嗎?銀行可不是普通人玩的轉的。”鄭景溪嚴肅的說道。
玩實業失敗了,總歸還有地皮、設備、產品在,高低能回口血。
玩金融,可玩不過西方人。
“造鐵路缺錢啊,養兵也得要錢,至於人手……問題就在於人手。”
此時,湯父已經謝恩,走馬上任台澎巡撫,鄭景溪也正式坐上了總辦船政的位置,拿到了大臣木印。
左文襄公創立船政時,上書求刻一顆銀印,朝廷卻不願意,讓其先刻一顆木印用著。
這一用,就用了幾十年,直到朝廷都沒了,依舊是木質的。
這是因為總理船政事務衙門,在一開始級別很高,朝廷不希望如此,而是希望能成為一個地方機構。
但又說不過文襄公,隻能扣著不給刻印。
臨離開泉州之前,湯瀟逸參觀了一下鐵路進度,比他想的還要快。
“湯大人,在下陳陟渝,是鐵路公司幫工程師,家師詹達朝,這段鐵路由在下負責。”
湯瀟逸眨了眨眼。
陳陟渝的袍子被卷起來,露出褲子,褲子上已經出現了許多破口,還有許多補丁的痕跡。
臉上都是灰塵,皮膚是泥黃色,頭戴官帽,就是那種像鬥笠一樣的官帽,證明他是個官。
再仔細一看,衣服是官服,隻是補子被泥和灰塵糊住了。
“陳大人不必多禮,達朝先生呢?”湯瀟逸問道。
“在那邊架橋,我帶大人去。”陳陟渝很主動的帶著湯瀟逸往裏走。
這邊是山區了,好在這一段路還比較平緩,又沿著鐵路路基走,並不麻煩。
“這座橋跨過東溪,直接西線工程,等橋建設好,鐵路的主幹工程建設就差不多了,檢查之後就能試運行。”
“這座橋早已經動工,本來早就該完工了,結果前段時間打台風,昏天黑地的,許多材料都吹散了。”
“之後又是雨季,雨水增多水流端急,耽誤了工期,但最多半月,就能竣工。”
陳陟渝一邊走一邊給湯瀟逸講解著。
等講解完,也正好到了地方。
雖然叫溪,其實是條河,選址是一個河道較為狹窄的位置,此處河麵寬一百來米,這是豐水季。
枯水期就七八十米寬,但水流依然湍急。
畢竟這裏往下,進入中下遊,河道一下子就拓寬到四五百米了。
此時,橋體已經基本完工,為了節約時間,用了大量混凝土。
此時混凝土的成本可比用石頭高!
“老師,湯大人來了!”陳陟渝對著橋邊幾個真的戴著鬥笠的人大喊。
然後,湯瀟逸就看到身穿長褲,上麵一身短打的詹達朝。
“達朝先生?何至於此啊!”湯瀟逸內心深深的被震撼了。
此時的詹達朝,手臂黝黑,腳上全是泥土,為了方便,穿的草鞋,露出來的腳麵有不少傷痕,指甲裏都是黑土,臉上還有泥點,渾身灰塵。
要知道,即便任幫工程師時,他也是一個高級技術官員,此時卻如老農一般。
詹達朝過來後,有些驚慌,規規矩矩的拱手行禮:
“湯大人,這裏條件簡陋,在下這身裝扮不太體麵了些,實在抱歉,還望湯大人恕罪。”
撥清國的規矩,是可以治罪的。
詹達朝不覺得湯瀟逸會因為這個治他的罪,但是也怕衝撞了他,導致鐵路徒生變故。
“先生快不必多禮,先生這話說的不對,先生何罪之有?”
“相反,先生的品格,實在是令瀟逸羞愧萬分。”
湯瀟逸跑上去接住詹達朝的手,不讓他拜下去。
實在話,總經理兼任總工程師,跑到一線幹成這個樣子,十分少見。
特別是清國這個時代。
二人寒暄了一陣,湯瀟逸的情緒收起了許多,才步入正題。
詹達朝陪著湯瀟逸來到橋邊,湯瀟逸踩了踩這個混凝土橋麵:
“達朝先生,我這次來,是公幹完了,將要回閔都,順便來看看情況。”
“聽您的學生說,鐵路快要完工了?”
詹達朝瞥了一眼陳陟渝:
“大人,永春方向建過來的鐵路,還有一二公裏便能抵達對岸,鐵路橋也即將收工,鐵軌鋪設將在三天內結束。”
“不過總體工程,還得二十天左右,需要對沿途鐵軌、路基進行細致檢查,如果有問題,需要及時修補。”
“檢查沒問題,才開始試運行,最開始也是用一個火車頭試試,之後是拉著車廂空載、滿載。”
“即便是鐵路不長,一切順利,也得十來天。”
“這還沒算鐵路沿線的車站建設,不過這可以不急。”
“大人,預計一個月後,鐵路能正式投入使用,而完全竣工,可能還需要幾個月。”
“我勘察了幾個地方,準備鋪幾條讓車鐵軌,以提高運輸效率。”
鐵路是單線的,就是隻有兩條鐵軌,同一時間同一段鐵軌上,隻能有一列火車。
這樣一來,要想火車能正常來回流動,就得設置幾個支出去的鐵軌,用來讓車。
不然的話,一段時間內隻能有一個方向的火車在鐵軌上跑,大大降低運輸效率不說,還浪費車廂車頭。
“一個月後?鐵路通車儀式,一定要給我發電報。”湯瀟逸點了點頭。
這種意義重大的事情,他肯定要來的。
這拍一張照片,高低得是重要文物。
湯瀟逸看到詹達朝腳上的傷口:
“達朝先生,您還是要多注意自己的身體,工程晚幾天也沒事。”
“以後還有很多鐵路需要您去主持,要是您有個什麽意外,我哭都不知道去哪兒哭。”
這話說著是煽情了些,但也確實是實話。
詹達朝現在是湯瀟逸拉攏的最有技術、文化的人之一了。
另一個是他嶽父鄭景溪,工學博士,不過鄭景溪需要盯著航海工業的發展,同樣重要。
甚至於在當前時間尺度下,航海工業的優先級要高於其他工業。
“達朝遵命,這也是我看到咱們自造第一條鐵路即將建成,太激動、太心急了些。”
詹達朝眼中流露出感動。
和湯達朝聊了一會兒工程的事兒,很快他就聊到了另一條鐵路。
“大人,這條鐵路即將完工,用不到這麽多工人了,龍永鐵路差不多也可以開工了,以免徒耗人力。”
湯瀟逸摸了摸自己的荷包:
“是該動工了,大概要多少錢?”
詹達朝猶豫了一會兒,才說道:
“勘探總裏程232公裏,因為在山中,開山架橋頗多,造價較高,預計需要1300萬兩,工期得五年以上。”
湯瀟逸放在荷包上的手放下了。
“1300萬?”
猶豫了一會兒,湯瀟逸說道:
“1300造價著實太高,五年雖然不長,但也不短。”
“達朝先生,您看這樣行不行?從龍岩,造一條鐵路,連接漳州,到時候礦石再走水運。”
“相對而言,這條路更短,更平坦,造價應該更低,工期也不會有這麽久。”
這樣雖然多了兩道工序,但也是沒有辦法了。
一千三百萬,成本有些太高了。
而五年的工期,也有些太長了。
但是也能理解,一路都是山,開隧道、架橋,都是錢,而且都很慢。
而不像永泉鐵路這樣,地形相對平坦,隻有靠近永春的一段比較多山,選好路線,需要的橋不多,開山也不多。
而龍岩地處內地,往永春,全是山,一座接一座的,地無三尺平,這就是兵家不爭之地的含金量。
也就沿海幾個衝積平原好一些。
“倒也並非不可,這樣做會便宜許多,不過工期和費用,得我看去了才知道。”
詹達朝點點頭,歎了口氣,也是鬆了口氣。
畢竟現在四處都缺錢,真要有1300萬,他都不願意花這裏,不如幹點別的。
……
告別鐵路後,湯瀟逸帶著複雜的心情,踏上了回家路。
湯瀟逸沒有先回家,而是先去了船政局,存檔了鐵路文件。
沒錯,鐵路有正式名頭了,花了五千兩,讓慶郡王幫了個小忙,同意了船政局鋪設鐵路,開采煤礦。
鐵礦還沒提,意義不同。
“嶽父大人。”來都來了,總不能不和嶽父鄭景溪打個招呼。
鄭景溪正在看書,聽到湯瀟逸的聲音,一抬頭,歡快的把手中的書遞給湯瀟逸。
“你回來了?快來,看看這個盛世危言,他說的很好,還有這本《庸書》,都是主張變法,開議會、保護商業的。”
“其中批評洋務的部分,我覺得說的十分有道理,說是“遺其體而求其用”,正是如此,洋務才沒法進行下去。”
鄭景溪很開心,很認同這兩本書。
湯瀟逸粗略的看了看,先看前者,再看後者,主要看標題和首尾,以及一些關鍵字詞。
“這份呼籲不錯,其中一些想法也頗具可取之處,但整體上,可行性不強。”
湯瀟逸做出了評價,不過這些書也主要是呼籲,而非直接措施。
畢竟,作者也許懂這樣會有怎麽樣的好局麵,但不懂抵達這一步需要克服多少困難。
此時大部分的人,還停留在有一個明君就能改變現狀的思維。
豈不知,真要如維新一樣搞下去,那下一朝最大之功臣就是光緒,而非老妖婆、慶郡王之流了。
鄭景溪掃興的搖了搖頭,他當然也知道可行性問題:
“總不能照本宣科,其中許多提議總是不錯的,而且其中刻畫的結果,總是能吸引更多人到我們這邊來。”
湯瀟逸皺著眉頭看著其中關於商業、銀行的論述,輕輕說道:
“但也不是不行。”
“嶽父,你說,我拉著閔都商會,開個銀行如何?如果他們不幹,我自己開也可以。”
看到銀行,湯瀟逸一下就想到了鐵路錢不夠用的窘迫,同時也聯想到了自己要花的軍費。
二者合一,開銀行的條件,已經成熟了啊!
當然,要是能拉人進來就好了,就能借他們的錢,辦自己的事兒。
同時,戰爭融資也將更容易。
“為什麽?你有人手嗎?銀行可不是普通人玩的轉的。”鄭景溪嚴肅的說道。
玩實業失敗了,總歸還有地皮、設備、產品在,高低能回口血。
玩金融,可玩不過西方人。
“造鐵路缺錢啊,養兵也得要錢,至於人手……問題就在於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