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明的《為中共更加布爾塞維克化而鬥爭》的小冊子上,劉少奇還作了很多批語,甚至說王明是「托洛斯基主義」。例如在第36頁「中國革命的動力」一節左旁批有:「李立三是對的,而王明倒是托洛斯基主義」;在第37頁「現在階段的中國革命性質問題」一節左旁批有:「強調反對資產階級,恰是托洛斯基主義」;在第38頁「現在階段的中國革命性質問題」一節後半部分左旁批有:「難道因為富農是資產階級所以反對富農嗎?托派!」
寫完以上批語和閱後感之後,劉少奇又寫了一段話,批評了周恩來、瞿秋白在對待王明一派人問題上的錯誤:「在三中全會之後,國際來信後,當時黨的比較健全的轉變,應該是仍由恩來秋白等同誌主持,在打擊王明一派人之後,再召集會議來從事轉變,秩序當較好一些。恩來秋白諸同誌的錯誤,就在於他們首先投降立三路線,其後又投降了王明一派人,因而造成了極大的罪惡。」
9月21日到27日 周恩來對王明的《為中共更加布爾塞維克化而鬥爭》的小冊子也進行了係統的分析和批判,寫出了《關於新立三路線的研究》的長篇筆記。他明確指出王明小冊子中表現的嚴重錯誤:在國際形勢上,王明是急於證明中國能首先勝利;在中國革命基本問題上,王明是急於要實行由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的轉變;在時局估計與任務上,王明是強調高潮,急於爭取一省數省首先勝利;在黨的任務上,王明是急於實行進攻路線;對占領長沙的估計上,王明認為是一省數省能首先勝利的證明,怪李立三沒有採取正確而有力的措施,所以不能堅持。
周恩來也透徹地分析了王明小冊子對李立三錯誤的批評。他認為王明的批評有三種情況。第一,李立三的觀點是基本正確的,而王明「站在『左』傾觀點來反對」。如關於革命對象問題,王明在反對李立三中強調反富農、反資產階級、反對中間營壘,這「反而更錯了」。第二,李立三的觀點是「左」的、錯誤的,王明在他的小冊子中把這些觀點保留了下來。例如,李立三急於實行革命轉變,王明和李立三一樣,他「自己也是急於轉變論者」。第三,李立三的觀點確實錯了,而王明的觀點也錯了,他同李立三「隻有程度之差」。如對革命形勢的估計上,李立三是估計得過高了,王明的估計雖和李立三略有不同,但也超過了當時的客觀現實。總之,「王明對當時立三路線之批判,完全是站在『左』傾之不正確的觀點上去發表意見」,「不僅未擊中要害」,「還暗藏了許多托洛茨基的觀點」,「這就給了新立三路線以全部思想根據與理論根據」。
對王明小冊子中《關於三中全會與調和態度》一節,周恩來作為三中全會主要主持人之一,明確地指出它有許多地方不符合事實。如說國際指示以後,仍然命令進攻長沙並舉行武漢、南京、鎮江、上海暴動。周恩來針對王明全盤否定三中全會的錯誤觀點,對三中全會給予客觀的評價。他認為,三中全會是按共產國際指示工作的,基本上取消了李立三指示下的全國暴動、攻長沙、兵暴、總行委、總罷工的方針。他說,三中全會「說立三錯誤是個別的『左』傾的策略上的錯誤,『個別』兩字很不對,但『左』傾並未錯,而王明卻說立三路線是一貫右傾機會主義的理論與實際,乃是大錯」。
周恩來還深刻地分析了王明錯誤的社會根源和思想根源。指出:「這些小資產階級不能忍受民族戰爭亦即農民戰爭的長期性。他們企望一下子就進入社會主義,以避免破產痛苦。從這一點就產生政治上的冒險主義與發狂性。如果這樣沒有可能的話,就對大地主大資產階級作不惜任何代價的讓步。從這一點就產生了在政策上的投降性。」他認為,由於前一種情況,就產生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王明「左」傾錯誤;由於後一種情況,就產生了抗日戰爭初期王明的右傾錯誤。[694]
9月24日 弗拉基米洛夫在《延安日記》中說:
今天,在我們例行的碰頭會上,康生意味深長地說起王明來。他說,王明在漢口時的所作所為,不像一個黨員應該做的,他和他的一夥在那裏好像另立了一個黨中央,而置毛澤東同誌的指示於不顧。實際上,王明並沒把以中共中央主席為首的延安的整個領導放在眼裏。王明不服從毛澤東同誌的指示,甚至拒絕翻印他許多很重要的文章,這是有案可查的。
康生還說,王明作為中共駐國民黨區的代表,違背他所得到的指示,他未經毛澤東同誌許可,就直接跟蔣介石通信。他瞞著中共中央主席進行的這種通信聯繫,是令人吃驚的,因為至今還一點也不知道給蔣介石的這些信件的內容。
很明顯,康生是要在各方麵給王明抹黑。他所舉的一些事情並不能看成是什麽嚴重問題,這一點他很清楚。在某些情況下,王明不按慣例,而是根據共產國際執委會的命令,作了相應決定,這是形勢的需要。對王明與蔣介石通信的未知部分,對他在這方麵的活動加以懷疑,顯然是找岔[茬]兒。這是胡說八道,但這種胡說八道大家立刻就會信以為真。這是加於王明的又一罪狀。
說完這些以後,康生說,在1941年9月,政治局著手處理這個問題,結果產生尖銳的分歧,從此,中共中央主席和王明的關係就變得十分緊張。(據我了解,毛澤東想要由他來裁決共產國際執委會的決議是否合理,就是說,他要淩駕於共產國際這個工作機構之上。)
寫完以上批語和閱後感之後,劉少奇又寫了一段話,批評了周恩來、瞿秋白在對待王明一派人問題上的錯誤:「在三中全會之後,國際來信後,當時黨的比較健全的轉變,應該是仍由恩來秋白等同誌主持,在打擊王明一派人之後,再召集會議來從事轉變,秩序當較好一些。恩來秋白諸同誌的錯誤,就在於他們首先投降立三路線,其後又投降了王明一派人,因而造成了極大的罪惡。」
9月21日到27日 周恩來對王明的《為中共更加布爾塞維克化而鬥爭》的小冊子也進行了係統的分析和批判,寫出了《關於新立三路線的研究》的長篇筆記。他明確指出王明小冊子中表現的嚴重錯誤:在國際形勢上,王明是急於證明中國能首先勝利;在中國革命基本問題上,王明是急於要實行由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的轉變;在時局估計與任務上,王明是強調高潮,急於爭取一省數省首先勝利;在黨的任務上,王明是急於實行進攻路線;對占領長沙的估計上,王明認為是一省數省能首先勝利的證明,怪李立三沒有採取正確而有力的措施,所以不能堅持。
周恩來也透徹地分析了王明小冊子對李立三錯誤的批評。他認為王明的批評有三種情況。第一,李立三的觀點是基本正確的,而王明「站在『左』傾觀點來反對」。如關於革命對象問題,王明在反對李立三中強調反富農、反資產階級、反對中間營壘,這「反而更錯了」。第二,李立三的觀點是「左」的、錯誤的,王明在他的小冊子中把這些觀點保留了下來。例如,李立三急於實行革命轉變,王明和李立三一樣,他「自己也是急於轉變論者」。第三,李立三的觀點確實錯了,而王明的觀點也錯了,他同李立三「隻有程度之差」。如對革命形勢的估計上,李立三是估計得過高了,王明的估計雖和李立三略有不同,但也超過了當時的客觀現實。總之,「王明對當時立三路線之批判,完全是站在『左』傾之不正確的觀點上去發表意見」,「不僅未擊中要害」,「還暗藏了許多托洛茨基的觀點」,「這就給了新立三路線以全部思想根據與理論根據」。
對王明小冊子中《關於三中全會與調和態度》一節,周恩來作為三中全會主要主持人之一,明確地指出它有許多地方不符合事實。如說國際指示以後,仍然命令進攻長沙並舉行武漢、南京、鎮江、上海暴動。周恩來針對王明全盤否定三中全會的錯誤觀點,對三中全會給予客觀的評價。他認為,三中全會是按共產國際指示工作的,基本上取消了李立三指示下的全國暴動、攻長沙、兵暴、總行委、總罷工的方針。他說,三中全會「說立三錯誤是個別的『左』傾的策略上的錯誤,『個別』兩字很不對,但『左』傾並未錯,而王明卻說立三路線是一貫右傾機會主義的理論與實際,乃是大錯」。
周恩來還深刻地分析了王明錯誤的社會根源和思想根源。指出:「這些小資產階級不能忍受民族戰爭亦即農民戰爭的長期性。他們企望一下子就進入社會主義,以避免破產痛苦。從這一點就產生政治上的冒險主義與發狂性。如果這樣沒有可能的話,就對大地主大資產階級作不惜任何代價的讓步。從這一點就產生了在政策上的投降性。」他認為,由於前一種情況,就產生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王明「左」傾錯誤;由於後一種情況,就產生了抗日戰爭初期王明的右傾錯誤。[694]
9月24日 弗拉基米洛夫在《延安日記》中說:
今天,在我們例行的碰頭會上,康生意味深長地說起王明來。他說,王明在漢口時的所作所為,不像一個黨員應該做的,他和他的一夥在那裏好像另立了一個黨中央,而置毛澤東同誌的指示於不顧。實際上,王明並沒把以中共中央主席為首的延安的整個領導放在眼裏。王明不服從毛澤東同誌的指示,甚至拒絕翻印他許多很重要的文章,這是有案可查的。
康生還說,王明作為中共駐國民黨區的代表,違背他所得到的指示,他未經毛澤東同誌許可,就直接跟蔣介石通信。他瞞著中共中央主席進行的這種通信聯繫,是令人吃驚的,因為至今還一點也不知道給蔣介石的這些信件的內容。
很明顯,康生是要在各方麵給王明抹黑。他所舉的一些事情並不能看成是什麽嚴重問題,這一點他很清楚。在某些情況下,王明不按慣例,而是根據共產國際執委會的命令,作了相應決定,這是形勢的需要。對王明與蔣介石通信的未知部分,對他在這方麵的活動加以懷疑,顯然是找岔[茬]兒。這是胡說八道,但這種胡說八道大家立刻就會信以為真。這是加於王明的又一罪狀。
說完這些以後,康生說,在1941年9月,政治局著手處理這個問題,結果產生尖銳的分歧,從此,中共中央主席和王明的關係就變得十分緊張。(據我了解,毛澤東想要由他來裁決共產國際執委會的決議是否合理,就是說,他要淩駕於共產國際這個工作機構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