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正是陳獨秀的個性,作為思想家的個性。這樣的個性,在《新青年》初期,他作為個人獨立存在時,可以充分發揮,但當他加入一個組織後,如過去的中共和現在的托派,就不能不受到限製,而不管他的思想和主張有時是多麽的正確和英明。這就是個性與組織性、紀律性的矛盾。自然,這種矛盾是辯證的,有時能統一,則使個人的智慧藉助於組織的力量,其能量發揮到極致,創造輝煌的業績;有時則相反,組織性壓製個性,使人無所作為,甚至受到無情的打擊和摧殘。陳獨秀的一生,多次發生這兩種狀況。另外,個人的力量總是渺小的,即使有很英明的思想,如新文化運動時期的陳獨秀,也隻能發生思想上的影響,若無組織的力量,不可能發生改革社會的作用。這大概就是馬克思說的「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吧!
在組織上,托派的致命弱點是它的嚴重的分裂,始終沒有真正的統一。統一大會後,先是曾為統一做出過較大貢獻尹寬,由於受到無產者社內部彭述之為首的一幫人的排斥,連大會代表都沒有當上,成為繼劉仁靜後又一個托派「邊緣人物」。於是,他利用原來的關係,首先糾集幾個人,控製了幾個支部,進行反對「中央」的活動。而馬玉夫這個為無產者社的成立立過汗馬功勞的人,自以為是當然的「中央委員」,但是,先是被撤協委代表,十分不滿,憤而退出無產者社領導班子;繼又未當上大會代表,更未當上「中央委員」。於是,他壞事做絕,竟到國民黨龍華警備司令部告密,企圖置新生的托派組織於死地,致使統一大會後還不到一個月——1931年5月23日,托派(中央)執行委員會的機關即遭破壞,除陳獨秀、彭述之、羅漢外,其他委員全被逮捕,整個組織陷於癱瘓。陳獨秀雖然因馬玉夫不知道他的住址而倖免逮捕,但馬的背叛引起他的極大震動和痛苦,頗有寇準錯用丁渭之悔,哀嘆說:「我不識人!」陳獨秀常有感情用事之時,他見馬玉夫平時作風流裏流氣,還自稱是「工人代表」,就對人說:「搞革命,當領導人,還是知識分子,工人不懂!」[86]
其實,觀察一個人的品質,把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法教條化為出身成分論,根本是唯心主義的。當時托派和共產黨內部都有唯成分論的影響。中共六大時,受布哈林的指使,選了一個工人出身的向忠發當總書記,實際卻是個擺設,實權掌握在知識分子、職業革命家李立三手中。托派因為寄希望於唯一的城市工人運動,更強調工人出身這個「教條」。但是,托派的全部歷史表明,中國的工人階級並不接受他們的革命綱領和路線。
陳獨秀走到另一極端,搞革命要靠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又怎樣呢!其實馬玉夫也不是什麽工人,梁幹喬等人的背叛,更否定了陳獨秀的說法。以中國托派元老自居的梁幹喬,自認為是統一組織後的當然的「中央委員」,但他在「我們的話派」中的表現,使他聲名狼藉,徒然代表最大的一派參加協議委員會,又參加統一大會,最後卻落選,什麽也不是。於是,他也惱羞成怒,與陸一淵等四人,跑到南京,以廣州黃埔軍校同學的身份投靠戴笠。此時戴正奉蔣介石之命,籌建法西斯組織軍統前身復興社特務處。於是,梁就與戴等人結成「十人團」,並被稱為復興社的「十三太保」之一,成為軍統特務組織最早的骨幹。[87]背叛後,他給國民黨的第一份禮物,就是發表反共聲明:聲稱共產主義不符合中國國情。他說參加托派統一大會後,「沒有看見一種鮮明的足為建立健全無產階級政黨的要素」,因此他感到「懷疑」和「失望」,並說這「並不是偶然的現象,而正是現存的無產階級力量的反映,是抱了純粹共產主義理論的人們,落到中國現實環境上必然發生的心理現象」[88];陸一淵則說:「中國工人群眾在資本主義下尚未孕育成無產階級意識,社會主義的政治要求絕對引不起他們的興趣」。[89]
陳獨秀不承認開局失敗,不像共產黨那樣退出城市,轉向農村,而是堅持在城市鬥爭。於是他著手重整托派事業,吸收尹寬、宋敬修、蔣振東等人加入「中央常委」,但到8月,又遭打擊。一天,尹寬受陳獨秀之託召集會議於上海英租界振華旅館,中央組織部長代陳主持會議。是夜,與會者又全體被捕。
就這樣,「陳獨秀想收拾殘局,重振旗鼓,但很長時間也收不攏來」。[90]所謂「中央常委」,一直隻有他和彭述之兩三個人。即使如此,陳獨秀與彭述之之間也不團結。
托派小組織協議統一期間,由於陳獨秀採取堅決措施製止了彭述之企圖破壞統一的行動,1924年以來兩人關係親密合作的關係破裂,連私人間的友誼也不存在了。陳獨秀是個性情中人,喜怒形於色,而被稱為「孔老夫子」的彭述之是內向人,城府很深。這樣兩個人,一旦破裂,就不會像陳獨秀與胡適、陳獨秀與章士釗那樣——曾經肝膽相照,政治上決裂後,還有久遠的私人友誼。陳與彭在政治上幾乎沒有分歧,就是在個人作風和氣質上,二人難以相互容忍。如鄭超麟說:「陳獨秀是富於意氣的人,他容易信任人,容易過分估量所信任的人的價值,可是對這人失望之後又容易走到另一極端去。」從此,他對於彭述之的厭惡恰好同過去的信任一般,很是極端。當時何資深議論彭述之,說他是個「紙老虎」,表麵張牙舞爪,在無產者社中勢力很大,戳穿之後,空無所有。陳獨秀則說:「不是紙老虎,是爛西瓜。紙老虎裏麵不過是空無所有而已,爛西瓜表麵很好看,剖開之後噴出一陣惡臭。」[91]
在組織上,托派的致命弱點是它的嚴重的分裂,始終沒有真正的統一。統一大會後,先是曾為統一做出過較大貢獻尹寬,由於受到無產者社內部彭述之為首的一幫人的排斥,連大會代表都沒有當上,成為繼劉仁靜後又一個托派「邊緣人物」。於是,他利用原來的關係,首先糾集幾個人,控製了幾個支部,進行反對「中央」的活動。而馬玉夫這個為無產者社的成立立過汗馬功勞的人,自以為是當然的「中央委員」,但是,先是被撤協委代表,十分不滿,憤而退出無產者社領導班子;繼又未當上大會代表,更未當上「中央委員」。於是,他壞事做絕,竟到國民黨龍華警備司令部告密,企圖置新生的托派組織於死地,致使統一大會後還不到一個月——1931年5月23日,托派(中央)執行委員會的機關即遭破壞,除陳獨秀、彭述之、羅漢外,其他委員全被逮捕,整個組織陷於癱瘓。陳獨秀雖然因馬玉夫不知道他的住址而倖免逮捕,但馬的背叛引起他的極大震動和痛苦,頗有寇準錯用丁渭之悔,哀嘆說:「我不識人!」陳獨秀常有感情用事之時,他見馬玉夫平時作風流裏流氣,還自稱是「工人代表」,就對人說:「搞革命,當領導人,還是知識分子,工人不懂!」[86]
其實,觀察一個人的品質,把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法教條化為出身成分論,根本是唯心主義的。當時托派和共產黨內部都有唯成分論的影響。中共六大時,受布哈林的指使,選了一個工人出身的向忠發當總書記,實際卻是個擺設,實權掌握在知識分子、職業革命家李立三手中。托派因為寄希望於唯一的城市工人運動,更強調工人出身這個「教條」。但是,托派的全部歷史表明,中國的工人階級並不接受他們的革命綱領和路線。
陳獨秀走到另一極端,搞革命要靠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又怎樣呢!其實馬玉夫也不是什麽工人,梁幹喬等人的背叛,更否定了陳獨秀的說法。以中國托派元老自居的梁幹喬,自認為是統一組織後的當然的「中央委員」,但他在「我們的話派」中的表現,使他聲名狼藉,徒然代表最大的一派參加協議委員會,又參加統一大會,最後卻落選,什麽也不是。於是,他也惱羞成怒,與陸一淵等四人,跑到南京,以廣州黃埔軍校同學的身份投靠戴笠。此時戴正奉蔣介石之命,籌建法西斯組織軍統前身復興社特務處。於是,梁就與戴等人結成「十人團」,並被稱為復興社的「十三太保」之一,成為軍統特務組織最早的骨幹。[87]背叛後,他給國民黨的第一份禮物,就是發表反共聲明:聲稱共產主義不符合中國國情。他說參加托派統一大會後,「沒有看見一種鮮明的足為建立健全無產階級政黨的要素」,因此他感到「懷疑」和「失望」,並說這「並不是偶然的現象,而正是現存的無產階級力量的反映,是抱了純粹共產主義理論的人們,落到中國現實環境上必然發生的心理現象」[88];陸一淵則說:「中國工人群眾在資本主義下尚未孕育成無產階級意識,社會主義的政治要求絕對引不起他們的興趣」。[89]
陳獨秀不承認開局失敗,不像共產黨那樣退出城市,轉向農村,而是堅持在城市鬥爭。於是他著手重整托派事業,吸收尹寬、宋敬修、蔣振東等人加入「中央常委」,但到8月,又遭打擊。一天,尹寬受陳獨秀之託召集會議於上海英租界振華旅館,中央組織部長代陳主持會議。是夜,與會者又全體被捕。
就這樣,「陳獨秀想收拾殘局,重振旗鼓,但很長時間也收不攏來」。[90]所謂「中央常委」,一直隻有他和彭述之兩三個人。即使如此,陳獨秀與彭述之之間也不團結。
托派小組織協議統一期間,由於陳獨秀採取堅決措施製止了彭述之企圖破壞統一的行動,1924年以來兩人關係親密合作的關係破裂,連私人間的友誼也不存在了。陳獨秀是個性情中人,喜怒形於色,而被稱為「孔老夫子」的彭述之是內向人,城府很深。這樣兩個人,一旦破裂,就不會像陳獨秀與胡適、陳獨秀與章士釗那樣——曾經肝膽相照,政治上決裂後,還有久遠的私人友誼。陳與彭在政治上幾乎沒有分歧,就是在個人作風和氣質上,二人難以相互容忍。如鄭超麟說:「陳獨秀是富於意氣的人,他容易信任人,容易過分估量所信任的人的價值,可是對這人失望之後又容易走到另一極端去。」從此,他對於彭述之的厭惡恰好同過去的信任一般,很是極端。當時何資深議論彭述之,說他是個「紙老虎」,表麵張牙舞爪,在無產者社中勢力很大,戳穿之後,空無所有。陳獨秀則說:「不是紙老虎,是爛西瓜。紙老虎裏麵不過是空無所有而已,爛西瓜表麵很好看,剖開之後噴出一陣惡臭。」[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