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黨是無產階級革命的黨,隨時都須準備武裝暴動的黨,在民族革命的進程中,應該參加武裝鬥爭的工作,助長進步的軍事勢力,摧毀反動的軍閥勢力,並漸次發展工農群眾的武裝勢力。


    這次北伐開始後的重要會議,竟然根本不提北伐,也不製定對北伐的對策,完全是準備另一套共產黨武裝暴動的方案,把北伐戰爭讓給國民黨去進行。


    陳獨秀對北伐戰爭消極,就來積極進行自己的「國民革命」,俗稱「大革命」。它的目標是要解放工農大眾;而國民黨的「國民革命」實際上就是單純的「北伐戰爭」,目標是打倒北洋政權。


    7月12日,中共中央發表了《第五次對於時局的主張》,與國民黨的北伐宣言唱反調,提出走國民會議的道路:「現在本黨對於時局的主張,仍舊主張國民會議是解決中國政治問題的道路。」國民會議的運動「是國民革命時代自始至終一切運動的骨幹」;並且為這一運動製定了一個23條「共同政綱」。[1]


    北伐戰爭在當時被視為革命的武裝打倒軍閥的武裝。而陳獨秀黨中央卻高喊什麽召開國民會議來解決國是,真是牛頭不對馬嘴,所以,很快被淹沒在北伐軍勝利的號角聲中了。但是,共產黨依靠民眾進行工農革命的原則不能變。於是,陳獨秀黨中央立即修正了自己的態度,首先,7月25日,讓中華全國總工會發表《對國民政府出師北伐宣言》,指出:「這次國民北伐軍北伐的成功和失敗,就是中國革命的勝利和失敗,與中國民眾痛苦的解除有極大的關係,所以……應該即刻下定自己的決心,極力的贊助國民革命軍,作國民革命軍的後盾,使之得到勝利。」[2]接著在31日,又發出《中央通告第一號》,一改原來對北伐悲觀的估計,承認「唐生智已占長沙,迫嶽陽……北伐軍大有長驅而下湘贛進窺武漢形勢」;「北伐軍之勝利,已喚起了全國革命民眾之注意,甚至影響到一部分小軍閥均有輸誠革命政府趨勢,所以我們可以說全國反赤潮流現已到一低落時期,而革命潮流則隨北伐軍之進展而上漲,廣東政府之北伐已成為全國民眾最注意的一個問題」。


    其次,中共中央決定把北伐戰爭與國民會議運動結合起來,號召各地民眾積極響應北伐,贊助北伐的同時,組織「國民會議促成會」,在北伐勝利的地方,使之成為「市民會議、縣民會議的過渡機關,即對於地方政府成為當地人民的代議機關」。總之,建立解放民眾的民主製度:「從地方政治的直接爭鬥以匯合北伐革命的勢力,達到全國民眾的解放。」[3]


    應該說,這是陳獨秀獨立自主製定的路線,體現了陳獨秀思想中一貫的「民主」理念。但是,這個策略生不逢時,與蔣介石追求的「軍事獨裁」目標不相容,而對中共起支配作用的莫斯科,見貌似強大的北洋軍閥如此不堪一擊,被自己低估的北伐軍如此勝利進軍,也一改原先反對北伐的方針,對中共的民眾運動和民主政權不感興趣,一心想靠有軍事實力的蔣介石快快打倒北洋政府。於是,陳獨秀的路子隻能是越走越窄,最後以失敗而告終。這時陳獨秀正當壯年,又有最美好的理想——建立民主共和國,但是,卻成了他一生中最窩囊的年代。這裏有一個重要的認識問題:那時是革命潮流向上時期,陳獨秀不可能認識到,暴力革命的結果,往往是以暴易暴,很難產生民主政權。蔣介石等軍閥決不允許自己打下的地盤上,建立什麽共產黨領導的民眾政權。


    同時,陳獨秀起先明確反對北伐,現在又連發指示擁護北伐,雖然轉變得較委婉,但始終沒有做坦率的自我批評。鄭超麟評論說:這樣,在幹部中,「對陳獨秀的領袖地位是很大的打擊。張國燾認為,當初不是我錯了,是陳獨秀錯了。瞿秋白也是這樣認為的」。[4]


    在汪、蔣之間


    陳獨秀一旦確定了自己的路線,就立即行動起來。在7月31日發出的《中央通告第一號》中,分別對廣東根據地、湖北、江西等戰爭地區及東南與北方非戰地區做出了不同的工作指示,總的精神是,「提出我們獨立的政治主張,而不可籠統的宣傳北伐」,即在北伐中要「保護民眾利益」,「要求政權的民主主義化」。因為,這時的廣東和北伐軍占領區內,已經出現了陳獨秀擔心的情況,維經斯基為首的共產國際遠東局的一份調查報告有以下記錄。


    張太雷說:北伐前廣東農民運動有較廣泛的開展,北伐後,藉口籌措軍費,「在農民中強製分攤債券。誰不購買,就說他是反革命,說他反對北伐。當地的市政府官員成立了新的警察局,實際上是反對農民的。廣州的縣長(宋子文)為了支持豪紳到處安插自己的親信。到處對農民發起攻勢,或許不起義的農民運動就會被擊潰」。


    關守森(音,廣東區委組織部長)說:「在北伐的藉口下,他們想取消結社的自由」;「東部地區衛戍司令下令禁止成立農會。他宣布,他將把反對當地市政官員的行動作為反對國民政府的行動,作為反革命予以懲處」。


    彭湃說:「在汕頭,蔣介石的走卒何軍長(何應欽)在工人代表大會上以蔣介石的名義發表演說,在北伐期間,罷工就是反革命。」


    總之,正如參加這次調查的鮑羅廷也承認:「這次北伐使蔣介石發動的政變(指三二〇事件、五一五事件——引者)以及作為這一政變內容的整個軍事獨裁傾向神聖化了。」[5]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人物傳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郭德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郭德宏並收藏民國人物傳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