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料好景不長。不久,安徽共產黨組織終於被國民黨特務破獲,王辯和另一位女同誌被捕。尹寬還支持了一段時期,營救無效,以後也逃到上海。王辯出獄時已是1929年秋天。這時尹寬與陳獨秀等人已轉向托派——中共的反對派。按照莫斯科的標準,反對派就是「反革命派」。黨中央向王辯介紹情況後,勸她不要再與尹寬見麵。但往日的情愛,難以割捨,還希望用愛情的力量把尹寬拉回來。因此,她堅持要見尹寬。某日,二人在虹口公園附近的尹寬住處相見。這時的王辯,已經成熟,失去了少女的羞澀和稚嫩,她當即與尹寬及在場的鄭超麟夫婦爭辯起來,堅決反對托洛茨基主義,勸他們回到黨的路線上來,結果失敗,她拂袖而去,從此再也不與尹寬見麵。


    癡情的尹寬,永遠也忘不了王辯的深情。曾天天到猜想是中央機關所在地的某菜市場轉悠,希望遇見王辯。直到解放後,他因托派問題入獄,遇見山東籍的人還要打聽王辯的下落。後來終於打聽到,高興地對獄中的鄭超麟說:「王辯還活著,王翔千也未死,但已脫黨,在家中替人殺豬。」


    另一位女同誌是中共最早的婦女運動領袖向警予。早年參加赴法勤工儉學時與蔡和森是一對情侶,後來結婚,是當時黨內幹部中革命誌向上情投意合最早結婚的一對,人人羨慕他們是「模範夫妻」,「最佳情侶」。在男女關係上,她表現得很正統,很嚴肅,看不慣黨內一些浪漫事件。開會或閑談時,陳獨秀有時拿男女關係的事情開玩笑,她在場就會正色嚴詞地提出抗議,弄得老頭子下不了台。別的同誌更不敢在她麵前放肆。女同誌也都害怕她。瞿秋白稱她是「黨內馬克思主義宋學家」。可是,1924年蔡和森調北京區委工作後,她在上海發生了情變,愛上了彭述之(中央宣傳部長)。不久,蔡又奉調回上海準備去莫斯科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在火車站未見她來接,引起懷疑。經多次盤問,她才講出實情,說自己愛上了彭。


    第二天,中共中央主席團陳獨秀、彭述之、瞿秋白、張國燾、蔡和森,加上團中央和上海區委的代表開工作會議,向警予也參加。散會時,蔡站起來說,還有一個問題請大家討論。他說了妻子移情別戀的事。一下子場上氣氛好像是凝固了似的,大家許久不能說話,因為太出乎他們的意料。


    最後,陳獨秀說:這要由她自己來決定。她伏案大哭,不肯說一句話。獨秀說:「你究竟愛述之呢,還是愛和森?」她也沒有回答。獨秀提這個問題也的確讓她難以回答,特別是當著大家的麵,而且是當著和森和述之的麵,一個是丈夫,一個情人,叫一個女同誌如何啟口。於是,當場開了一個特殊而奇怪的中央會議,也許是中共歷史上唯一的一次,當著三位當事人的麵,討論三角戀愛糾紛,並做出正式決定:獨秀、秋白、國燾三人提議:蔡和向二人一道到莫斯科去,蔡和森去參加共產國際第五屆執行委員會第六次擴大會議,然後留駐莫斯科;向警予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她並不反對。於是便作為組織決定執行。為了盡量縮小這個事件對黨的工作的影響,陳獨秀囑咐在場者對此事嚴守秘密。


    1925年10月,蔡和向二人服從組織決定去了莫斯科。向警予在國民黨上海執行部婦女部的職務和《民國日報》副刊《婦女周刊》的編輯工作,由剛剛從莫斯科回國的陳碧蘭接任。不久,陳碧蘭與彭述之結合,由同居而結婚,後來經過了幾十年革命戰爭年代急風暴雨、是是非非、生生死死的考驗,一直白頭到老,始終沒有分離,倒是一對真正的「模範夫妻」。


    其實這些事不必忌諱或隱瞞,共產黨人也是人,不是聖人,有七情六慾,即使在情愛問題上有些不妥,並不影響一個人的總體形象和評價。如上述王辯、尹寬、向警予、蔡和森,即使發生這類戀愛糾紛,誰會抹殺他們的革命工作、玷汙他們的烈士形象呢?陳獨秀本人更是如此。


    * * *


    [1] 《訪問陳鬆年談話記錄》(劉祿開、李永堂記錄),1979年7月25日、26日。


    [2] 潘贊化:《我所知道的安慶兩個小英雄故事略述》,《安徽革命史研究資料》第1輯,1980年,第85頁。


    [3] 《新青年》,《新青年》第2卷第1號,1916年9月1日。


    [4] 《近代西洋教育》,《新青年》第3卷第5號,1917年7月1日。


    [5] 潘贊化:《我所知道的安慶兩個小英雄故事略述》,《安徽革命史研究資料》第1輯,1980年,第85頁。


    [6] 濮清泉:《我所知道的陳獨秀》,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編委會:《文史資料選輯》第71輯。


    [7] 吳琳琳:《陳獨秀之女陳子美在美陷於困境》,《環球時報》1997年9月14日。


    [8] 斯內夫利特檔案第231/3066號,《馬林與第一次國共合作》,第243頁。


    [9] 斯內夫利特檔案第230/3055、297/3060號,《馬林與第一次國共合作》,第182~193頁。


    [10] 《馬林致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和薩法羅夫的信》,1923年7月3日,斯內夫利特檔案第300/3076號,《馬林與第一次國共合作》,第278、279頁。


    [11] 《馬林與第一次國共合作》,第284、274頁。


    [12] 吳琳琳:《陳獨秀之女陳子美在美陷於困境》,《環球時報》1997年9月14日。


    [13] 鄭超麟:《陳獨秀在上海住過的地方》,《懷舊集》,東方出版社,1995,第227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人物傳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郭德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郭德宏並收藏民國人物傳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