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陳獨秀:《我之愛國主義》,《新青年》第2卷第2號,1916年。
[11] 陳獨秀:《答李大槐》,《青年雜誌》第1卷第3號,1915年。
[12] 陳獨秀:《抵抗力》,《青年雜誌》第1卷第3號,1915年。
[13] 陳獨秀:《答李亨嘉》,《新青年》第3卷第3號,1917年。
[14] 魯迅:《吶喊·序》,《魯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第274頁。
[15] 吳稚暉:《章士釗—陳獨秀—梁啓超》,《吳稚暉先生文粹》第1冊,第316頁。
[16] 高一涵:《李大釗同誌傳略》,武漢《中央日報》副刊,1927年5月23日。
[17] 高一涵:《李大釗同誌傳略》,武漢《中央日報》副刊,1927年5月23日。
[18] 《新青年》第2卷第5號,1917年1月1日。
[19] 《新青年》第2卷第5號,1917年1月1日。
[20] 易白沙:《孔子平議》(上),《青年雜誌》第1卷第6號,1916年2月15日。
[21] 易白沙:《孔子平議》(上、下),《青年雜誌》第1卷第6、7號,1916年,第1、7頁。
[22] 參見《陳金川在南京全國第七次陳獨秀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載唐寶林主編《簡報》(陳獨秀研究會會刊)第3、4期合刊,2002年,第43頁。
[23] 《蔡元培致汪兆銘》,1917年3月15日,《蔡元培全集》第3卷,中華書局,1984,第26頁。
[24] 蔡元培:《我在北京大學的經歷》,《東方雜誌》第31卷第1號;沈尹默:《我和北大》,《五四運動回憶錄》(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第166頁。
[25] 《孟鄒日記》,汪原放:《回憶亞東圖書館》,第36頁。
[26] 嶽丹秋(嶽相如之子):《陳獨秀生平點滴》,《安徽文史資料選輯》1980年第1輯。
[27] 嶽丹秋(嶽相如之子):《陳獨秀生平點滴》,《安徽文史資料選輯》1980年第1輯。
[28] 以上教育部兩件原件皆存北京大學。
[29] 《馮友蘭自述》,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第39頁。並參照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同書的內容。
[30] 北京大學檔案,轉引自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影印件。
[31] 《本誌編輯部啟事》,《新青年》第4卷第3號,1918年。
[32] 魯迅:《憶劉半農君》,《魯迅全集》第6卷,第71頁。
[33] 胡適:《逼上梁山——文學革命的開始》(手稿原件),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藏胡適檔案。
[34] 《胡適留學日記》(三),商務印書館,1948,第790頁。
[35] 《胡適留學日記》(三),第784頁。
[36] 《胡適留學日記》(三),第785~786頁。
[37] 《朱經農致胡適》,1916年8月12日,《胡適來往書信選》(上),中華書局,1979。
[38] 《胡適留學日記》(三),第862、867頁。
[39] 胡適:《逼上梁山——文學革命的開始》(手稿原件),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藏胡適檔案。
[40] 《胡適留學日記》(三),第893頁。
[41] 《胡適留學日記》(四),第955~956頁。
[42] 《胡適留學日記》(一),第251頁。
[43] 《新青年》第5卷第4號,1918年10月15日。
[44] 《胡適留學日記》(三),第577頁。
[45] 《致〈甲寅〉編者》,《胡適書信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第61頁。
[46]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藏胡適檔案。
[47] 《胡適留學日記》(三),第845頁。
[48] 陳獨秀:《答張永言》,《青年雜誌》第1卷第6號,1916年。
[49] 陳獨秀:《歐洲文藝史譚(續)》,《青年雜誌》第1卷第3號,1915年11月15日。
[50] 陳獨秀:《歐洲文藝史譚(續)》,《青年雜誌》第1卷第3號,1915年11月15日。
[51] 《通信》,《新青年》第2卷第2號,1916年10月1日。
[52] 胡適:《陳獨秀與文學革命》,王樹棣等編《陳獨秀評論選編》(下),第293頁。
[53] 《通信》,《新青年》第2卷第2號,1916年10月1日。
[54] 胡適:《陳獨秀與文學革命》,王樹棣等編《陳獨秀評論選編》(下),第293頁。
[55] 《通信》,《新青年》第3卷第3號,1917年5月1日。
[56] 《通信》《新青年》第3卷第3號,1917年5月1日。
[57] 陳漱渝:《搴旗作健兒——胡適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民國春秋》1989年第3期。
[58] 陳平原:《序三》,《回眸〈新青年〉》,河南文藝出版社,1997,第9頁。
[59] 胡適:《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台北:遠東出版公司,1986,第137~140頁。
[60] 獨秀:《再答胡適之》,《新青年》第3卷第3號,1917年5月1日。
[61] 《致陳獨秀的信》,1917年4月9日,《新青年》第3卷第3號,1917年5月1日。
[62] 《胡適來往書信集》(上),第6頁。
[63] 《胡適書信集》(上),第97頁。
[64] 《胡適給母親的信》,1917年10月25日,《胡適書信集》(上),第111頁。
[65] 《胡適給母親的信》,1917年10月25日,《胡適書信集》(上),第111頁。
[66] 《錢玄同日記》,1909年1月22日,手稿,魯迅博物館藏。
[67] 《錢玄同日記》,1917年1月1日,手稿,魯迅博物館藏。
[11] 陳獨秀:《答李大槐》,《青年雜誌》第1卷第3號,1915年。
[12] 陳獨秀:《抵抗力》,《青年雜誌》第1卷第3號,1915年。
[13] 陳獨秀:《答李亨嘉》,《新青年》第3卷第3號,1917年。
[14] 魯迅:《吶喊·序》,《魯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第274頁。
[15] 吳稚暉:《章士釗—陳獨秀—梁啓超》,《吳稚暉先生文粹》第1冊,第316頁。
[16] 高一涵:《李大釗同誌傳略》,武漢《中央日報》副刊,1927年5月23日。
[17] 高一涵:《李大釗同誌傳略》,武漢《中央日報》副刊,1927年5月23日。
[18] 《新青年》第2卷第5號,1917年1月1日。
[19] 《新青年》第2卷第5號,1917年1月1日。
[20] 易白沙:《孔子平議》(上),《青年雜誌》第1卷第6號,1916年2月15日。
[21] 易白沙:《孔子平議》(上、下),《青年雜誌》第1卷第6、7號,1916年,第1、7頁。
[22] 參見《陳金川在南京全國第七次陳獨秀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載唐寶林主編《簡報》(陳獨秀研究會會刊)第3、4期合刊,2002年,第43頁。
[23] 《蔡元培致汪兆銘》,1917年3月15日,《蔡元培全集》第3卷,中華書局,1984,第26頁。
[24] 蔡元培:《我在北京大學的經歷》,《東方雜誌》第31卷第1號;沈尹默:《我和北大》,《五四運動回憶錄》(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第166頁。
[25] 《孟鄒日記》,汪原放:《回憶亞東圖書館》,第36頁。
[26] 嶽丹秋(嶽相如之子):《陳獨秀生平點滴》,《安徽文史資料選輯》1980年第1輯。
[27] 嶽丹秋(嶽相如之子):《陳獨秀生平點滴》,《安徽文史資料選輯》1980年第1輯。
[28] 以上教育部兩件原件皆存北京大學。
[29] 《馮友蘭自述》,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第39頁。並參照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同書的內容。
[30] 北京大學檔案,轉引自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影印件。
[31] 《本誌編輯部啟事》,《新青年》第4卷第3號,1918年。
[32] 魯迅:《憶劉半農君》,《魯迅全集》第6卷,第71頁。
[33] 胡適:《逼上梁山——文學革命的開始》(手稿原件),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藏胡適檔案。
[34] 《胡適留學日記》(三),商務印書館,1948,第790頁。
[35] 《胡適留學日記》(三),第784頁。
[36] 《胡適留學日記》(三),第785~786頁。
[37] 《朱經農致胡適》,1916年8月12日,《胡適來往書信選》(上),中華書局,1979。
[38] 《胡適留學日記》(三),第862、867頁。
[39] 胡適:《逼上梁山——文學革命的開始》(手稿原件),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藏胡適檔案。
[40] 《胡適留學日記》(三),第893頁。
[41] 《胡適留學日記》(四),第955~956頁。
[42] 《胡適留學日記》(一),第251頁。
[43] 《新青年》第5卷第4號,1918年10月15日。
[44] 《胡適留學日記》(三),第577頁。
[45] 《致〈甲寅〉編者》,《胡適書信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第61頁。
[46]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藏胡適檔案。
[47] 《胡適留學日記》(三),第845頁。
[48] 陳獨秀:《答張永言》,《青年雜誌》第1卷第6號,1916年。
[49] 陳獨秀:《歐洲文藝史譚(續)》,《青年雜誌》第1卷第3號,1915年11月15日。
[50] 陳獨秀:《歐洲文藝史譚(續)》,《青年雜誌》第1卷第3號,1915年11月15日。
[51] 《通信》,《新青年》第2卷第2號,1916年10月1日。
[52] 胡適:《陳獨秀與文學革命》,王樹棣等編《陳獨秀評論選編》(下),第293頁。
[53] 《通信》,《新青年》第2卷第2號,1916年10月1日。
[54] 胡適:《陳獨秀與文學革命》,王樹棣等編《陳獨秀評論選編》(下),第293頁。
[55] 《通信》,《新青年》第3卷第3號,1917年5月1日。
[56] 《通信》《新青年》第3卷第3號,1917年5月1日。
[57] 陳漱渝:《搴旗作健兒——胡適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民國春秋》1989年第3期。
[58] 陳平原:《序三》,《回眸〈新青年〉》,河南文藝出版社,1997,第9頁。
[59] 胡適:《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台北:遠東出版公司,1986,第137~140頁。
[60] 獨秀:《再答胡適之》,《新青年》第3卷第3號,1917年5月1日。
[61] 《致陳獨秀的信》,1917年4月9日,《新青年》第3卷第3號,1917年5月1日。
[62] 《胡適來往書信集》(上),第6頁。
[63] 《胡適書信集》(上),第97頁。
[64] 《胡適給母親的信》,1917年10月25日,《胡適書信集》(上),第111頁。
[65] 《胡適給母親的信》,1917年10月25日,《胡適書信集》(上),第111頁。
[66] 《錢玄同日記》,1909年1月22日,手稿,魯迅博物館藏。
[67] 《錢玄同日記》,1917年1月1日,手稿,魯迅博物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