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陳獨秀這個人,我們今天可以講一講,他是有過功勞的。他是五四運動時期的總司令,整個運動實際上是他領導的。他與周圍的一群人,如李大釗同誌等,是起了大作用的。我們那個時候學習作白話文,聽他說什麽文章要加標點符號,這是一大發明,又聽他說世界上有馬克思主義,我們是他那一代人的學生。五四運動,替中國共產黨準備了幹部。那個時候有《新青年》雜誌,被這個雜誌和五四運動警醒起來的人,後來有一部分進入了共產黨。這些人受陳獨秀和他周圍一群人的影響很大,可以說是他們集合起來,這才成立了黨。[109]


    毛澤東說這一段話是有充分理由的,因為他是這一代人中受陳獨秀《新青年》培育和影響最大最深的人之一。


    早年毛澤東有與陳獨秀相同的思想歷程。從17歲開始,毛澤東學習「新學」,閱讀《新民叢報》等維新派書報,對他們的思想主張讚佩不已,一度把康、梁視為自己人生的「楷模」。但是,進入長沙第一師範後,該校有位教員楊昌濟,早已受《新青年》影響,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批判封建倫理,反對三綱五常和禁欲主義。他主張的德智體並重,反對偏重於智、德而輕體育的思想,這些對毛澤東影響極大。他還善意栽培毛澤東,曾致信章士釗特別推薦毛澤東和蔡和森,懇切勸他重視毛、蔡二君,說:「二子海內人才,前程遠大;君不言救國則已,救國必先重二子。」[110]1918年楊進入北京大學陳獨秀領導的文科當教授,教倫理學,與陳獨秀的關係更加密切,並在《新青年》上發表文章,所以,這時受楊昌濟的直接引導,毛澤東閱讀《新青年》,立即把最高的崇敬移到陳獨秀身上,並且從哲學思想到政治主張、文章風格,全麵崇尚陳獨秀。他後來對美國記者斯諾說:「《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運動的雜誌,由陳獨秀主編。我在師範學校學習的時候,就開始讀這個雜誌了」,聽他說,學白話文,寫文章要加標點符號。「我非常欽佩胡適和陳獨秀的文章,他們代替了已經被我拋棄的梁啓超和康有為,一時成了我的楷模」。[111]


    毛澤東既然把陳獨秀等人視為「楷模」,立即起而學之。他一邊讀陳獨秀等人的文章,一邊思考,常常把文章中精闢的論述,整段地抄在筆記上,並寫上自己的心得,還常與朋友們討論這些觀點和問題。


    他還把陳的思想與康、梁的思想對比,終於認識到前者代表著時代的聲音,而後者已成時代的阻力。1917年8月,他在致黎錦熙的信中說:「康似略有本領,然細觀之,其本源究不能指其實在何處,徒為華言炫聽,並無一桿樹立、枝葉扶疏之妙。」


    毛澤東學習楷模陳獨秀的第一個行動,同時也是受楊昌濟的教育的影響,就是採用《新青年》提倡的文風,擁護陳獨秀、楊昌濟提倡的重視體育的主張,寫了《體育之研究》一文,用「二十八畫生」筆名(繁體字「毛澤東」三字筆畫數),寄給了心中敬仰的陳獨秀。陳獨秀立即將其發表,以表示對他的鼓勵和支持。所以在1917年4月,在當時早期的《新青年》雜誌上,出現一篇迄今為止發現的毛澤東一生中最早公開發表的文章,並不是偶然的,這是毛澤東把陳獨秀當作「楷模」的產物,也是《新青年》、新文化運動造就一代新青年的例證。


    如前所述,陳獨秀在1902年與安徽維新巨子汪希顏的談話中,就提出德、智、體全麵發的教育主張。《新青年》創刊後,他在批判舊教育弊病時,更是痛斥其使青年「柔弱若病夫」,致使「人字吾為東方病夫國」。毛澤東也對舊教育不重視體育的學製很不滿意,主張德、智、體三育並重,「心力」與「體力」全麵發展。他根據自己體育鍛鍊的體會,寫成了《體育之研究》。對照前引的陳獨秀《今日之教育方針》一段話,可看到毛文不僅吸收了陳獨秀的思想,而且有的文字也是相同的。


    文章在論述增強民族體質與保衛國家關係時說:「國力荼弱,武風不振,民族之體質日益輕細,此甚可憂之現象也」;「夫命中致遠,外部之事,結果之事也;體力充實,內部之事,原因之事也。體不堅實,則見兵而畏之,何有於命中,何有於致遠?」文章在論述德、智、體三育關係時,認為體育「實占第一位置,體強壯而後學問道德之進修勇而收效遠」。文章還與陳獨秀一樣認為體育鍛鍊不僅在於強體質,更在於強意誌:「夫體育之主旨,武勇也,武勇之日,若猛烈,若不畏,若敢為,若耐久,皆意誌之事。」並與陳獨秀一樣,嚴厲批判了當時學校教育忽視體育教育的傾向。所不同的是,陳獨秀崇拜西洋教育而對中國傳統教育否定過多,毛澤東則從中國傳統教育中,肯定清初顏元、李塨「文而兼武」的思想,贊同「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的主張。這實際上否定了陳獨秀說的中國傳統教育中「惟有體育一門,從來沒人提倡」的說法。——從這裏,也可看出兩人在對待中西文化上的不同態度。


    當時毛澤東還把陳獨秀當作「大哲學革命家」崇敬,決心投身革命運動。1917年9月22日,張昆弟的日記,記述了他與毛澤東一起在湘江遊泳後毛澤東的一段話說:「毛君潤芝雲:現在國民思想狹隘,安得國人有大哲學革命家,如俄之託爾斯泰其人,以洗滌國民之舊思想,開發其新思想。餘甚然其言。中國人沉鬱閉塞,陋不自知,入主出奴,普成習性。安得有俄之託爾斯泰其人者,衝決一切現象之羅網,發展其理想之世界,行之以身,著之以書,以真理為歸,真理所以,毫不旁顧。前之譚嗣同,今之陳獨秀,其人者魄力雄大,誠非今日俗學所可比擬。毛君又主張家族革命,師生革命;革命非兵戎相見,乃除舊布新之謂。」[112]這與當時陳獨秀領導的新文化運動的精神和內容完全相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人物傳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郭德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郭德宏並收藏民國人物傳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