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次生死考驗,陳獨秀表現如何,以上高語罕說是先生從容地催促道:「要槍決就快點!」而柏文蔚說陳是「飽受驚嚇」;程演生說:事後「回去的人說,當時仲甫被綁時並無屈服表示,但麵色亦不能無變了」。這些說法都在情理之中。問題是陳獨秀這樣的人物如果這樣被殺死,太不值得,以後中國的歷史就會改寫。之所以沒被殺死,除了張永正旅長的武力營救之外,還因為在場的範鴻仙、劉叔雅等人的勸阻。範鴻仙旅長說:「陳獨秀是社會上頗有影響的名流,殺不得。」[112]因此,8月13日,柏文蔚一到蕪湖,與龔振鵬嫌隙即消,龔親到江邊拜見柏文蔚,並接到司令部,「聚談甚歡」,麵對失敗之局,共商善後之策。
龔振鵬槍下留人,袁世凱卻不能容忍。8月28日,倪嗣沖兵占安慶,第二天,叛軍胡萬泰進入蕪湖。安徽的討袁革命終於以失敗而告終。倪嗣衝進入安慶即飭令軍隊捕拿柏文蔚前秘書長「陳逆仲甫」及其父陳衍庶,逮不著就抄其老家。當年嗣父陳衍庶和妻子高大眾反對陳獨秀參加「造反」而禍及家門的事,終於臨頭了。陳獨秀下一輩(即「遐」字輩,陳延年即遐延,陳喬年即遐喬)的一位陳家老人陳遐文回憶說:
民國二年,袁世凱當大總統,倪嗣沖在安徽做督軍,馬聯甲那時當統領,說陳獨秀私造槍炮子彈,帶人把家查封了,他家被一抄幹淨,把昔凡公私藏的字畫一搶而空。統領手下的人,還到處捉拿陳獨秀的兩個兒子,要除根。陳獨秀的兩個兒子,一個叫小四子(延年),長長瓜子臉,一個叫小五子(喬年),圓臉兒,小六子(鬆年)年紀還小。當時,小四子、小五子就從屋上跳下來,連夜跑到鄉下,找到我家。我把媽媽的床拉開,在床裏邊搭鋪,把蚊帳撐著,讓他們在裏邊睡了三夜,後來家裏來人才找到他們。據說當時沒有逮到延年喬年,卻把陳獨秀的侄子永年逮去了。[113]
倪嗣沖沒有逮著陳獨秀等人,就通緝安徽革命黨人,陳獨秀名列首位,罪名是「柏逆文蔚、龔逆振鵬死黨,蓄誌謀叛之犯」。[114]
這一年,陳家的命運與整個革命形勢一樣,多災多難。曾給陳氏家族帶來驕傲的陳衍庶,因前一年與洋商合夥做東北大豆生意被騙破產,受到嚴重打擊,自嘆不懂洋務,受人愚弄,不識洋文,兩眼漆黑,一病不起,於1913年5月10日,即陳獨秀與柏文蔚策劃反袁事宜前,去世了。從此陳家也就衰敗下去。陳鬆年說:「倪嗣沖派兵來我家抓人,昔凡公的靈柩還停在家裏。」[115]陳獨秀的嗣母「經過這次刺激,致成大病」。事後,有人去上海,見到陳獨秀,告以家中的遭遇。陳憤憤地說:「恨不得食肉其人」,「過幾年再看吧」。[116]
這說明,陳獨秀對這次革命失敗,並不氣餒,而且,從此以後,他的革命誌向,集國難與家仇於一身,更加堅定徹底了。而且由於家庭的遭難,他從此再也無顏見家人,至死也不再回安慶。客觀上,他作為一個革命者,在反動當局長期的通緝下,也不能「回家看看」,真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以編輯為生 靜待餓死
辛亥革命和討袁革命失敗,陳獨秀逃亡上海。當時許多革命誌士在一場革命失敗後,有的悲觀失望,甚至自殺;有的消極厭倦,從此遠離政治;有的雖不屈不撓,卻隻會重蹈覆轍,從失敗走向失敗。陳獨秀與一般人不一樣:他一邊把精力轉到他喜愛的文字學或其他純學術研究的領域,打發革命低潮時期的寂寞歲月,一邊總結失敗教訓,尋找新的革命出路,在革命高潮到來時,再當重任。所以,他不是一個一般的革命者,而是一個思想家、革命家和學者相結合的複合型人物,具有領袖與書生雙重人格。學者的求實品性,使他在政治鬥爭中具有耿介和光明磊落的作風,但不具有政治領袖所必需的策略手段;他能擦出思想火花,但他不會使其燎原,更不能創造係統的理論。這是他的人生充滿喜劇與悲劇色彩的重要原因。同時,學者的特殊生活,能使他在革命中飽受折磨和疲憊的身心得到療傷和休息,重振起老戰士的雄風。
陳獨秀一生的大部分時間裏,能維持這樣革命家與學者的生活,得之於一個同鄉至交汪孟鄒的幫助。安徽都督府組建時,受舊傳統的影響,不少人靠「裙帶關係」弄了一官半職。汪見陳獨秀任都督府秘書長,也動了這個心思,特地從蕪湖來到安慶,找陳獨秀幫忙,結果碰了一鼻子灰:「都督府裏許多朋友都勸我出來做事,仲甫卻大不以為然,一定要我回蕪湖做生意。」為此,「他和柏文蔚商量,要幫我的忙,湊點股子,再到上海開書店」。[117]
此事首先說明陳獨秀為人為政的正派,絕不以權謀私,用人唯親;同時也說明他對政治和革命風險意識的深刻體驗,和他對汪孟鄒這類「生意人」深切理解與真誠的關懷。1927年大革命失敗時,他也這樣語重心長地囑咐過汪孟鄒及其侄兒汪原放,不要從政和參加實際的革命鬥爭。在延年、喬年犧牲後,他還囑咐三兒子鬆年,千萬不要參加革命,學一門手藝過生活(鬆年學了木匠),為陳家留一根香火。這說明他自己雖然義無反顧地投身了革命,也一貫主張充分發動廣大民眾參加革命才能成功,可是具體到某個人時,他又認為不是每一個人都是能直接投入革命的。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的人物。
龔振鵬槍下留人,袁世凱卻不能容忍。8月28日,倪嗣沖兵占安慶,第二天,叛軍胡萬泰進入蕪湖。安徽的討袁革命終於以失敗而告終。倪嗣衝進入安慶即飭令軍隊捕拿柏文蔚前秘書長「陳逆仲甫」及其父陳衍庶,逮不著就抄其老家。當年嗣父陳衍庶和妻子高大眾反對陳獨秀參加「造反」而禍及家門的事,終於臨頭了。陳獨秀下一輩(即「遐」字輩,陳延年即遐延,陳喬年即遐喬)的一位陳家老人陳遐文回憶說:
民國二年,袁世凱當大總統,倪嗣沖在安徽做督軍,馬聯甲那時當統領,說陳獨秀私造槍炮子彈,帶人把家查封了,他家被一抄幹淨,把昔凡公私藏的字畫一搶而空。統領手下的人,還到處捉拿陳獨秀的兩個兒子,要除根。陳獨秀的兩個兒子,一個叫小四子(延年),長長瓜子臉,一個叫小五子(喬年),圓臉兒,小六子(鬆年)年紀還小。當時,小四子、小五子就從屋上跳下來,連夜跑到鄉下,找到我家。我把媽媽的床拉開,在床裏邊搭鋪,把蚊帳撐著,讓他們在裏邊睡了三夜,後來家裏來人才找到他們。據說當時沒有逮到延年喬年,卻把陳獨秀的侄子永年逮去了。[113]
倪嗣沖沒有逮著陳獨秀等人,就通緝安徽革命黨人,陳獨秀名列首位,罪名是「柏逆文蔚、龔逆振鵬死黨,蓄誌謀叛之犯」。[114]
這一年,陳家的命運與整個革命形勢一樣,多災多難。曾給陳氏家族帶來驕傲的陳衍庶,因前一年與洋商合夥做東北大豆生意被騙破產,受到嚴重打擊,自嘆不懂洋務,受人愚弄,不識洋文,兩眼漆黑,一病不起,於1913年5月10日,即陳獨秀與柏文蔚策劃反袁事宜前,去世了。從此陳家也就衰敗下去。陳鬆年說:「倪嗣沖派兵來我家抓人,昔凡公的靈柩還停在家裏。」[115]陳獨秀的嗣母「經過這次刺激,致成大病」。事後,有人去上海,見到陳獨秀,告以家中的遭遇。陳憤憤地說:「恨不得食肉其人」,「過幾年再看吧」。[116]
這說明,陳獨秀對這次革命失敗,並不氣餒,而且,從此以後,他的革命誌向,集國難與家仇於一身,更加堅定徹底了。而且由於家庭的遭難,他從此再也無顏見家人,至死也不再回安慶。客觀上,他作為一個革命者,在反動當局長期的通緝下,也不能「回家看看」,真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以編輯為生 靜待餓死
辛亥革命和討袁革命失敗,陳獨秀逃亡上海。當時許多革命誌士在一場革命失敗後,有的悲觀失望,甚至自殺;有的消極厭倦,從此遠離政治;有的雖不屈不撓,卻隻會重蹈覆轍,從失敗走向失敗。陳獨秀與一般人不一樣:他一邊把精力轉到他喜愛的文字學或其他純學術研究的領域,打發革命低潮時期的寂寞歲月,一邊總結失敗教訓,尋找新的革命出路,在革命高潮到來時,再當重任。所以,他不是一個一般的革命者,而是一個思想家、革命家和學者相結合的複合型人物,具有領袖與書生雙重人格。學者的求實品性,使他在政治鬥爭中具有耿介和光明磊落的作風,但不具有政治領袖所必需的策略手段;他能擦出思想火花,但他不會使其燎原,更不能創造係統的理論。這是他的人生充滿喜劇與悲劇色彩的重要原因。同時,學者的特殊生活,能使他在革命中飽受折磨和疲憊的身心得到療傷和休息,重振起老戰士的雄風。
陳獨秀一生的大部分時間裏,能維持這樣革命家與學者的生活,得之於一個同鄉至交汪孟鄒的幫助。安徽都督府組建時,受舊傳統的影響,不少人靠「裙帶關係」弄了一官半職。汪見陳獨秀任都督府秘書長,也動了這個心思,特地從蕪湖來到安慶,找陳獨秀幫忙,結果碰了一鼻子灰:「都督府裏許多朋友都勸我出來做事,仲甫卻大不以為然,一定要我回蕪湖做生意。」為此,「他和柏文蔚商量,要幫我的忙,湊點股子,再到上海開書店」。[117]
此事首先說明陳獨秀為人為政的正派,絕不以權謀私,用人唯親;同時也說明他對政治和革命風險意識的深刻體驗,和他對汪孟鄒這類「生意人」深切理解與真誠的關懷。1927年大革命失敗時,他也這樣語重心長地囑咐過汪孟鄒及其侄兒汪原放,不要從政和參加實際的革命鬥爭。在延年、喬年犧牲後,他還囑咐三兒子鬆年,千萬不要參加革命,學一門手藝過生活(鬆年學了木匠),為陳家留一根香火。這說明他自己雖然義無反顧地投身了革命,也一貫主張充分發動廣大民眾參加革命才能成功,可是具體到某個人時,他又認為不是每一個人都是能直接投入革命的。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