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善於用人與人的素質的提高是統一的。而在為人之道中,詩人又最看重不怕打擊甚至殺頭而持正義又能敢說敢為的品質。而且詩人一生就是這種品質的典範,如第六首:


    築牆非過計,鄰人乃見疑。忠言戮其身,哀哉關其思。


    周澤即雲渥,愛憎誰能期。奈何嬰逆鱗,福禍豈不知。


    此詩用兩個故事——智子疑鄰和關其思進忠言遭殺,讚揚了剛正不阿的臣子明知要觸犯君主,仍敢於進諫的精神。


    總之,這組詩,以傳統的比興手法,以古喻今,托物詠懷,感時傷世,表現了詩人傑出的才華。全詩二十首,主題明確,內容廣博,情感激越,哲理深刻,異彩紛呈,「令人有目不暇接之感,不禁慨然嘆為奇絕!」[69]確如編者王旡生所說,有陳伯玉、阮嗣宗詩聖的遺風。因為,由於提倡詩風革新而被譽為開一代詩風的唐代詩人陳伯玉代表作即為《感遇詩》38首的組詩。陳獨秀把自己的詩取其同名,顯然受其啟發和影響。陳伯玉組詩的內容和特點,就是以古喻今或托物寄情,抒發作者懷抱,諷揭時弊,又以無奈而感嘆人生禍福無常,嚮往避世隱居的消極思想。這是他在武則天時代曾提出一些進步主張而未被採納、政治上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而屢遭打擊時的產物(他最後被武三思所指使的人誣害而死,年僅42歲)。與陳獨秀當時的心情頗有相似。


    反對刻意雕琢的形式主義,追求自然壯麗,又多用含蓄的比興方法,為處於黑暗統治下的進步作家開闢一條抒情述懷道路的先驅詩人是魏晉時代的阮嗣宗。包括上述陳伯玉在內,陶淵明、庾信、李白等都受到他的代表作《詠懷詩》(82首)的影響。此組詩多數表現詩人疏狂自放、孤鬱嫉俗的情感。這是他對當時鼓吹禮教而又腐朽、殘暴的司馬氏統治集團不滿並遭到迫害的結果。他反對禮教而走向另一極端——崇尚老莊哲學。


    所以,從作詩的心情、個人遭遇的不幸、詩作的內容與表現手法——五言詩與比興手法等各方麵來看,有理由可以認為陳獨秀作此《感遇詩》是在讀了陳、阮之詩後的有感而發。所不同的是,時代畢竟不同了,陳、阮作詩時,他們的進步主張敗局已定,而陳獨秀作此詩時,正是辛亥革命勝利前夜的黑暗。所以,陳獨秀詩中除表現陳、阮詩作中這種消極心緒外,還有不甘消極、積極向上的人生追求和又一時找不到出路的惆悵。


    但是,由於陳、阮二人所處時代的限製,其詩不能直白心意,不得不較多地用比興手法,雖有含蓄、雋永的優點,也帶來了旁人和後人「歸趣難求」「難以情測」的問題,以上對陳獨秀詩的詮釋,也隻供參考。


    其實,陳獨秀在《感遇詩》中那種消極、苦悶、彷徨的心緒,在1908年、1909年已有充分表露。這就是1908年夏末秋初陳獨秀遊覽日本名勝風景區華嚴瀧時作《華嚴瀑布》十四首組詩,[70]翌年1~8月與蘇曼殊同住東京清壽館時,二人又有唱和詩《本事詩》十首。這些詩主要表現作者幾年奮鬥迭遭失敗及目睹同盟會領導的多次起義慘遭鎮壓後的痛苦、彷徨心理,和以屈原、拜倫自喻,孤憤抑鬱、憂國憂民的情思。如《華嚴瀑布》中:


    列峰顰修眉,湖水漾橫波;時垂百丈淚,敢問意如何。


    死者浴中流,吊者來九州;可憐千萬輩,零落臥荒丘。


    日擁千人觀,不解與君語;空穀秘幽泉,知音復幾許。


    我欲圖君歸,虛室生顏色;畫形難為聲,置筆淚沾臆。


    《本事詩》中第四首蘇曼殊的原唱曰:


    淡掃娥眉朝畫師,同心華髻結青絲。一杯顏色和雙淚,寫就梨花付與誰?


    陳獨秀的和詩曰:


    湘娥鼓瑟靈均泫,才子佳人共一魂;誓忍悲酸爭萬劫,青山不見有啼痕。


    丹頓拜倫是我師,才如江海命如絲;朱弦休為佳人絕,孤憤酸情慾與誰。


    第五首蘇曼殊原唱:


    愧向尊前說報恩,香殘夬玉淺含顰。


    卿自無言儂已會,湘蘭天女是前身。


    陳獨秀和詩曰:


    慵妝高閣鳴箏坐,羞為他人工笑頻。


    盡日歡場忙池,萬家歌舞一閑身。[71]


    如以上的分析,對比起來,1910年《感遇詩》中雖然還有這種消極、苦悶的情緒,但已經開始有從中掙紮出來的願望。這就是陳獨秀辛亥革命前三年思想的基本狀態。


    好像是對這十年中國最初的民主革命做一總結一樣,1911年初春,陳獨秀把對這一時期最親密的戰友(死去的六位和活著的六位)的懷念,壓縮在六首七絕中,進行紀念:


    存歿六絕句


    伯先京口誇醇酒,孟俠龍眠有老親。


    仗劍遠遊五嶺外,碎身直蹈虎狼秦。


    (存為丹徒趙伯先,歿為桐城吳孟俠)


    何朗弱冠稱神勇,章子當年有令名。


    白骨可曾歸閩海,文章今已動英京。


    (存為長沙章行嚴,歿為福州何梅士)


    夬公說法通新舊,汪叟劇談騁古今。


    入世莫尊小乘佛,論才慟惜老成心。


    (存為壽春孫少侯,歿為徽郡汪仲伊先生)


    老贊一腔都是血,熊侯垂死愛譚兵。


    蜀丁未辟蠶叢路,淮上哀吟草木聲。


    (存為霍邱鄭贊丞,歿為正陽熊子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人物傳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郭德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郭德宏並收藏民國人物傳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