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以上頌詩外,1914年11月,陳獨秀也在文章中稱讚吳樾、趙聲等人是「有道德,有誠意,有犧牲精神,由純粹之愛國心而主張革命」的人。[25]
自然,孫中山和陳獨秀讚揚的主要是吳樾的革命犧牲精神,並非贊同其無政府主義的暗殺手段。真正有遠見的政治家是不贊成用這種方法進行革命活動的。孫中山就說過,暗殺手段,「不免有缺光明,其結果定不良也」。[26]
陳獨秀雖然參加了暗殺團,也試驗過炸藥,並參與了吳樾暗殺鐵良的有關策劃。但從上述請潘贊化轉達的意見來看,實際上他是不主張急於採取這種行動的。但是,畢竟是人各有誌,陳獨秀站在友誼的立場上,是難以阻止吳樾、楊篤生這類軍國民教育會組織的活動的。陳獨秀參加暗殺團,也應如是分析,不過是保持與章士釗、楊篤生、蔡元培等這些老朋友的友誼,學一點軍事知識。因為,他本身雖是中江地區暗殺團的負責人,但並沒有去積極組織這種暗殺的實際活動和宣傳,而且接著,他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培訓廣大革命幹部的事業中去了。
綜觀陳獨秀1901年(留學日本)至1905年的思想,反帝愛國是主旋律,十分明確而堅定;清政府腐敗,不能依靠它來教亡這一主張也逐漸明確起來,至於革命主張就相當駁雜了,既有法蘭西共和思想,又有皇帝也是一國之人、政府代表國民的君主立憲因素;既有喚醒國民起來的大眾革命思想,又有參加暗殺團的無政府主義影響;既有反封建統治思想,又有同情革命者的「反滿」情緒。
由此看到,這時陳獨秀還很不成熟,思想處於混沌狀態。這是正常現象,因為人的成長是一個在實踐中逐步發展和提高的過程,即使是天才也是如此。
辦學校、組團體 培訓革命骨幹
吳樾謀炸清廷五大臣失敗,實際結束了吳樾所說的「暗殺時代」,促使革命誌士更加重視集合團體力量、準備群眾起義的組織工作。恰巧,中國同盟會應運而生。1905年8月20日,集合了國內14個省,代表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軍國民教育會等幾個革命團體的100多位革命誌士,在東京召開了同盟會成立大會。同盟會的成立,標誌著中國資產階級革命黨的誕生。從此,中國反清革命運動有了統一的領導,於是,又在各地蓬蓬勃勃地開展起來。這樣,各地缺乏組織革命運動骨幹力量的問題就突出了。
吳樾犧牲後,陳獨秀化悲痛為力量,並按自己的喚起民眾的革命思路,繼續做紮實的基礎工作。又由於革命形勢的發展,他自覺不自覺地把工作重點由辦報宣傳調整到培訓幹部上來。1905年8月,也就是同盟會在東京成立的同時,陳獨秀結束了《安徽俗話報》的工作,以全部精力投入到開辦「安徽公學」「安徽初級師範學校」,組織「嶽王會」的事業中去,花了整整兩年時間,全力為革命新高潮的到來培訓骨幹。這表明,陳獨秀從當時一係列的暗殺失敗中,認真吸取了教訓,徹底擺脫了無政府主義對自己的影響。不過,一直到1923年,即接受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鬥爭論之後,他才對這種暗殺的革命方式,做出如下深刻的理性批判:
(進行暗殺活動的人)隻看見個人,不看見社會與階級;暗殺所得的結果,不但不能建設社會的善階級的善,去掉社會的惡階級的惡,而且引導群眾心理,以為個人的力量可以造成社會的階級的善,可以去掉社會的階級的惡,此種個人的傾向,足以使群眾的社會觀念、階級覺悟日就湮滅。因此……我敢說暗殺隻是一種個人浪漫的奇蹟,不是科學的革命運動。科學的革命運動,必須是民眾的階級的社會的。[27]
陳獨秀辦的第一個學校——安徽公學的前身是李光炯(字德膏)、盧仲農在長沙開辦的「安徽旅湘公學」。李、盧都是比陳大二三十歲的教育界老前輩,因讚賞陳的革命精神而與陳建立了忘年交的友誼。李是安徽桐城人,清末舉人,因隨同當時學界巨子、京師大學堂總教習吳汝綸考察日本教育,萌生了教育救國的思想。回國後在協助吳創辦桐城中學後,1904年春,又應邀到長沙與同鄉又誌同道合者盧仲農開辦了「安徽旅湘公學」。陳獨秀當即給予支持,在剛剛創辦的《安徽俗話報》第2期上為它宣傳,說該校「專收安徽人……學規功課,樣樣都不錯,我想安徽有誌求學的青年,很可以到那裏去學習哩!」[28]
陳獨秀對此校如此推崇,號召有誌青年到那裏去,除了他與李的友誼之外,主要是該校不是一般的學校,而實際是一所革命學校,黃興、趙聲、張繼等革命黨人都曾到校任教,進行革命宣傳。趙聲、張繼等都是陳獨秀當時的摯友。如此貴重的師資,辦在湖南長沙而專收安徽人,勢必發生種種困難,如師資上的「浪費」和生源上的「不足」等。更由於這一年2月15日,黃興、宋教仁、劉揆一和陳天華等人在長沙成立了反清革命團體華興會。10月,他們策劃的在慈禧七十壽辰起義的計劃事泄,「國子監祭酒王先謙以結黨謀逆,密奏清廷,株連黃興、張繼、周震麟、劉揆一多人。李光炯以全家性命為質,營救於藩司張筱傳,筱傳言於巡撫趙小冀,搜捕令因遲延未下,黨人得以從容避免」。[29]但是,走了和尚走不了廟,安徽旅湘公學因此受牽連,「環境困難」。於是,開辦不到一年,就搬到省內第二重鎮、陳獨秀所在的蕪湖市,而據從那時至陳去世都是陳摯友的高語罕說:「遷校運動的中心人物,就是陳獨秀。」[30]學校即改名為「安徽公學」。
自然,孫中山和陳獨秀讚揚的主要是吳樾的革命犧牲精神,並非贊同其無政府主義的暗殺手段。真正有遠見的政治家是不贊成用這種方法進行革命活動的。孫中山就說過,暗殺手段,「不免有缺光明,其結果定不良也」。[26]
陳獨秀雖然參加了暗殺團,也試驗過炸藥,並參與了吳樾暗殺鐵良的有關策劃。但從上述請潘贊化轉達的意見來看,實際上他是不主張急於採取這種行動的。但是,畢竟是人各有誌,陳獨秀站在友誼的立場上,是難以阻止吳樾、楊篤生這類軍國民教育會組織的活動的。陳獨秀參加暗殺團,也應如是分析,不過是保持與章士釗、楊篤生、蔡元培等這些老朋友的友誼,學一點軍事知識。因為,他本身雖是中江地區暗殺團的負責人,但並沒有去積極組織這種暗殺的實際活動和宣傳,而且接著,他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培訓廣大革命幹部的事業中去了。
綜觀陳獨秀1901年(留學日本)至1905年的思想,反帝愛國是主旋律,十分明確而堅定;清政府腐敗,不能依靠它來教亡這一主張也逐漸明確起來,至於革命主張就相當駁雜了,既有法蘭西共和思想,又有皇帝也是一國之人、政府代表國民的君主立憲因素;既有喚醒國民起來的大眾革命思想,又有參加暗殺團的無政府主義影響;既有反封建統治思想,又有同情革命者的「反滿」情緒。
由此看到,這時陳獨秀還很不成熟,思想處於混沌狀態。這是正常現象,因為人的成長是一個在實踐中逐步發展和提高的過程,即使是天才也是如此。
辦學校、組團體 培訓革命骨幹
吳樾謀炸清廷五大臣失敗,實際結束了吳樾所說的「暗殺時代」,促使革命誌士更加重視集合團體力量、準備群眾起義的組織工作。恰巧,中國同盟會應運而生。1905年8月20日,集合了國內14個省,代表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軍國民教育會等幾個革命團體的100多位革命誌士,在東京召開了同盟會成立大會。同盟會的成立,標誌著中國資產階級革命黨的誕生。從此,中國反清革命運動有了統一的領導,於是,又在各地蓬蓬勃勃地開展起來。這樣,各地缺乏組織革命運動骨幹力量的問題就突出了。
吳樾犧牲後,陳獨秀化悲痛為力量,並按自己的喚起民眾的革命思路,繼續做紮實的基礎工作。又由於革命形勢的發展,他自覺不自覺地把工作重點由辦報宣傳調整到培訓幹部上來。1905年8月,也就是同盟會在東京成立的同時,陳獨秀結束了《安徽俗話報》的工作,以全部精力投入到開辦「安徽公學」「安徽初級師範學校」,組織「嶽王會」的事業中去,花了整整兩年時間,全力為革命新高潮的到來培訓骨幹。這表明,陳獨秀從當時一係列的暗殺失敗中,認真吸取了教訓,徹底擺脫了無政府主義對自己的影響。不過,一直到1923年,即接受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鬥爭論之後,他才對這種暗殺的革命方式,做出如下深刻的理性批判:
(進行暗殺活動的人)隻看見個人,不看見社會與階級;暗殺所得的結果,不但不能建設社會的善階級的善,去掉社會的惡階級的惡,而且引導群眾心理,以為個人的力量可以造成社會的階級的善,可以去掉社會的階級的惡,此種個人的傾向,足以使群眾的社會觀念、階級覺悟日就湮滅。因此……我敢說暗殺隻是一種個人浪漫的奇蹟,不是科學的革命運動。科學的革命運動,必須是民眾的階級的社會的。[27]
陳獨秀辦的第一個學校——安徽公學的前身是李光炯(字德膏)、盧仲農在長沙開辦的「安徽旅湘公學」。李、盧都是比陳大二三十歲的教育界老前輩,因讚賞陳的革命精神而與陳建立了忘年交的友誼。李是安徽桐城人,清末舉人,因隨同當時學界巨子、京師大學堂總教習吳汝綸考察日本教育,萌生了教育救國的思想。回國後在協助吳創辦桐城中學後,1904年春,又應邀到長沙與同鄉又誌同道合者盧仲農開辦了「安徽旅湘公學」。陳獨秀當即給予支持,在剛剛創辦的《安徽俗話報》第2期上為它宣傳,說該校「專收安徽人……學規功課,樣樣都不錯,我想安徽有誌求學的青年,很可以到那裏去學習哩!」[28]
陳獨秀對此校如此推崇,號召有誌青年到那裏去,除了他與李的友誼之外,主要是該校不是一般的學校,而實際是一所革命學校,黃興、趙聲、張繼等革命黨人都曾到校任教,進行革命宣傳。趙聲、張繼等都是陳獨秀當時的摯友。如此貴重的師資,辦在湖南長沙而專收安徽人,勢必發生種種困難,如師資上的「浪費」和生源上的「不足」等。更由於這一年2月15日,黃興、宋教仁、劉揆一和陳天華等人在長沙成立了反清革命團體華興會。10月,他們策劃的在慈禧七十壽辰起義的計劃事泄,「國子監祭酒王先謙以結黨謀逆,密奏清廷,株連黃興、張繼、周震麟、劉揆一多人。李光炯以全家性命為質,營救於藩司張筱傳,筱傳言於巡撫趙小冀,搜捕令因遲延未下,黨人得以從容避免」。[29]但是,走了和尚走不了廟,安徽旅湘公學因此受牽連,「環境困難」。於是,開辦不到一年,就搬到省內第二重鎮、陳獨秀所在的蕪湖市,而據從那時至陳去世都是陳摯友的高語罕說:「遷校運動的中心人物,就是陳獨秀。」[30]學校即改名為「安徽公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