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03年《國民日日報》時期,與章士釗、陳獨秀同居的是何梅士,福建人,當時正擬東渡日本習陸軍未就,暫住此處。此人立誌高遠,品性豪放,情趣浪漫,因此與陳一見如故,雙方都覺相見恨晚。這時有一女子沈棋卿,乃浙江名門閨秀,與何梅士一見鍾情,在熱戀中似膠如漆。但沈家以何貧而反對,棒打鴛鴦,將棋卿強行送返原籍,以斷絕二人往來。此事激起陳獨秀和章士釗深切同情。第二年2月16日,何梅士在東京因患腳氣病逝世。章士釗與陳獨秀得訊,皆以為何為棋卿殉情跳海而亡。章士釗為此而以何、沈原型創作了小說《雙枰記》,當時在蕪湖的陳獨秀則寫了兩首情真意切的懷友詩:


    哭何梅士


    海上一為別,滄桑已萬重。落花浮世劫,流水故人蹤。


    星界微塵裏,吾生彈指中。棋卿今尚在,能否此心同。[72]


    此詩刊於1904年4月15日,說明陳寫此詩時,還不知何死真相,還以為是為棋卿殉情。在歌頌了他們純真的愛情同時,感嘆了人世滄桑和生命的短促。章士釗得此詩後,一麵告訴陳何死真相,一麵也百感交集,和詩兩首,並披露他們當時已經以「革命黨」自居,稱何為「吾黨健卒」,而他們三人是最相投契者,因為他們三人在編輯《國民日日報》時,曾「形影相屬者,半年有餘,無一日不促談至漏盡」,「同享友朋之樂也」。而「何梅士之立誌與行事,知之亦詳」;「梅士之死也,方臥病淮南,餘馳書告之,餘得報書,謂梅士之變,使我病已加劇,人生朝露,為歡幾何,對此弗能自悲,哭詩一首,慘不成句矣」。章曾將何耗訊gg友朋,望「集梅士之友為詩哭梅士,庶足以盡待死友之道。今應聲而同感者,隻之一詩」,可謂知己難得。


    由此亦可看到,陳獨秀既是一個很有個性,又是一個很重友誼和情感的人,非常人所可比擬。從章士釗的覆信中得知何死真相後,更激起他情感波瀾,以覺醒記夢的手法和浪漫主義情調,又寫一首歌行體長詩《夜夢亡友何梅士覺而賦此》。詩中雲:


    故人一別流水東,我悲朝露齊翁童。理為萬劫不復值,胡意夢中忽一蓬。談笑顏色一如昨,我亦知爾為鬼雄。


    ……


    神州世變日益急,方以病亡為爾惜。今知拯弱橫葬滄海東,男兒壯舉何悲泣。況復捐軀從知己,同種同心此愛一。我驚此夢百感來,燈火不溫人語寂。


    籲嗟呼,眾生九道相輪移。動植沙石流轉何離奇,與爾有緣得再隨。不知爾為何物,我為何物在何時。[73]


    此詩在前詩基礎上,繼續表示讚賞死者對純真愛情的執著和對自己失去知己悲痛的同時,上升到了為革命失去一「男兒」的悲惜。因為「神州世變日益急」,正需要何梅士的智行膽識為拯弱救亡幹一番轟轟烈烈事業的時候,他卻「橫葬滄海東」,此事是何等的悲泣!


    同時,何梅士與沈棋卿的戀情被拆散事件,也在陳獨秀的頭腦中產生揮之不去的悲情。當時他顯然把控訴和批判包辦婚姻剝奪青年戀愛自由權利的事件,看成與救亡同樣重要的革命內容。所以,接著在5月,在他主辦的《安徽俗話報》批判「惡俗篇」專欄中,連續發表兩篇《婚姻》的文章(第三篇發表於9月)。6月又發表《說國家》的救亡文章。這說明,陳獨秀一開始就把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救亡與批判封建傳統的文化革命放在同等重要地位。這是他的一貫思考,所以,當後來辛亥革命和反袁鬥爭的政治革命暫時失敗時,文化革命在他心目中也就很自然地成為主題。


    這時期與陳獨秀誌同道合、情趣相融的還有蘇曼殊。何梅士由於很快去世,沒有在革命運動中繼續發展與陳的友誼;陳與蘇曼殊的相處,也主要在《國民日日報》時期,也是短暫的。但二人的友誼基礎比何梅士與陳的友誼基礎廣泛深刻得多。如果說陳與何的友誼主要是建立在反對封建包辦婚姻的基礎上,那麽,陳與蘇的友誼則是建立在反對「孔子的奴隸教訓」和「搶奪他人財產」的統治者的革命基礎上了。此外,二人還有共同的愛情痛苦、身世折磨和高傲處世、憤世嫉俗的性格。


    蘇曼殊也是一個陳獨秀式的怪才。父親是旅日僑商,母為日本人(另一說其生母是中國人黃氏,日本人非其生母)。1884年生於橫濱,6歲時回歸原籍廣東香山。1898年因家道中落,重返日本。因此他一生漂泊,未享父母之愛。有人說他與陳因此有共同的「仇父情結」。陳獨秀因婚姻、愛情與革命,與嗣父決裂,最後還「拒認家產」。他則在1904年父親病重去世時,「拒奔父喪」。他還深愛過一個日本女子,但未成功。陳的第一次婚姻也不幸福。因此這方麵也是同病相憐。這些都是使二人成為莫逆之交的重要因素。1902年,蘇曼殊在東京振武學校學軍事時,與陳獨秀等共同發起青年會,與陳相識。現在又與陳住在一起,為《國民日日報》撰寫小品。此人絕頂聰明,通英文、日文和梵文,愛讀並翻譯過拜倫、雪萊的詩作和雨果的《悲慘世界》。他還長於文藝、繪畫和作詩,風格清麗,間有俊逸豪放之作。在這些特長與愛好方麵,他也與陳有許多共同語言,並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後來與蘇曼殊有深交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革命家、詩人柳亞子回憶蘇曼殊在某些方麵曾深受陳獨秀的教益,甚至說曼殊是受陳獨秀的影響而啟發了自己的天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人物傳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郭德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郭德宏並收藏民國人物傳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