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茅廬 叱吒風雲
青年會創立後,陳獨秀即積極參加或組織身邊的一係列反帝反清活動。鑑於當時清政府所派湖北留日學生的監督姚文甫無理壓製學生正當權利,並阻撓學生學習軍事,1903年3月31日,陳獨秀約同張繼、鄒容、翁浩、王孝慎等人,以姚某生活腐化墮落,強占老師之妾,敗壞了中國人的聲譽,有損國格人格為由,闖入姚宅,「由張繼抱腰,鄒容捧頭,陳獨秀揮剪」,發抒割發代首之恨,並訓曰:「你趕快回國別留在這裏給留學生丟人,你要不走,我們總會要你的命。」然後還把姚的辮子懸在駿河台留學生會館的屋樑上,上書「禽獸姚文甫之辮」,[38]使姚威信掃地。
姚文甫作為朝廷命官,當然不會屈服,更不允許這種無法無天的造反行動。他向清政府駐日本公使蔡鈞控告,蔡照會日本外務部。於是,陳、張、鄒等因此被日政府強行遣送回國。可是,他們一回到上海,立即匯入更加廣大和激烈的革命風暴之中。
1900~1903年,在日本留學生中出現西方民主主義思想傾向並由維新向革命激進轉變,產生青年會的同時,國內主要以上海為中心的東南地區,也出現了這樣的變化和新派人物。他們是1901年、1903年上海兩次拒俄運動的組織者和參加者。同時,他們還以上海南洋公學退學風潮為導火線,發起席捲吳興、杭州、南京、上海各地師生退學、罷課、集會反抗學校中封建勢力的「學界風潮」。
1903年3月陳獨秀(左一)與友人攝於東京
在這些鬥爭中,產生了中國教育會、愛國學社和《蘇報》這些激進組織和報紙,代表人物有蔡元培、吳稚暉、章炳麟、章士釗等。他們當時的革命活動,主要是組織集會,出版書報,發表政論,鼓動人們起來進行反清革命。
《辛醜條約》,中國以巨大的屈辱為代價,換取八國聯軍撤軍的承諾。另按1902年中俄《東三省交收條約》,俄國應於1903年4月撤退在東北的侵略軍。但是,它不但不撤,反而向清政府另提出七項新要求企圖獨霸東北。消息傳出,曾在兩年前上海張園舉行過兩次抗議俄國妄圖霸占我國東北集會的上海士商汪康年,會同蔡元培、吳敬恆主持的中國教育會、愛國學社等組織,在4月27日,發動千餘群眾,包括十八省籍的人,再次在張園集會抗議,並致電清朝外務部,表示:「此約如允,內失主權,外召大釁,我全國人民萬難承認。」[39]同時致電各國外交部,表示「即使政府承允,我全國國民萬不承認」。[40]
在東京的留學生立即響應。29日,四十餘人集會,湯槱、鈕永建等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鈕還提議:「徒言無益,學生不自擔任,但責望於人,非所以國民也。宜自行組織義勇隊以抗俄,並為國民倡。」[41]於是,在會上,留學生紛紛簽名加入「拒俄義勇軍」。
上海又與東京留學生互相呼應。30日,愛國學社、愛國女學等校學生及各界群眾一千二百餘人,在張園再次舉行拒俄集會,蔡元培首先演說,倡議設立國民公會以議論國事。當場決定成立中國國民總會,簽名入會者六百餘人。會議高潮時,得東京留學生成立義勇隊急電,又決定也成立上海義勇隊(後來兩地的義勇隊都改名為軍國民教育會),並推蔡元培、吳敬恆、章士釗為首。據當時與陳獨秀一起回國的潘贊化回憶,被驅逐回國的陳獨秀這時也參加了上海的運動:「留學生返國者,始在上海組織(加入)愛國學社,於英租界跑馬廳旁。蔡元培、吳敬恆、章炳麟、鄒容、陳獨秀主持之。未幾,南京陸師學堂退學生章士釗、陶嚴兄弟、秦力山等十餘人也來加入軍事,聲勢浩大。」[42]但是,可能陳在當時上海名氣還沒有別人大,並且,上海人才濟濟,他作為後來者也插不上手,也沒有什麽特殊的行動,所以當時的報紙和其他人的回憶錄一般都沒有提到他。可是,緊接著陳獨秀到安慶響應上海、東京而發起的安徽拒俄運動,他就成了當然的領袖。而且,在當時報導的各地響應掀起的拒俄運動中,安徽拒俄運動也較為突出。
1903年5月初,陳獨秀回到安慶,就與潘贊化、潘璿華、王國楨、葛光延等人,以「皖城愛國會同人」的名義,在各學校及鬧市區廣為散發張貼陳獨秀起草的《知啟》:
嗚呼!事迫矣!勢亟矣!若我國人心稍懦,俄約一經許允,則東西各國執利益均沾之說,並起而圖,德索山東,法占兩粵,日據閩浙,英取長江,我最可敬愛、最可有為的大中國,豈不胥淪於異域,而尚有尺寸幹淨土哉!
為此,《知啟》疾呼:
我神州血性男子須知:國與人民,利害相共,食毛踐土,具有天良,時至今日,若仍袖手旁觀,聽天待斃,則性命身家,演己身目前之慘,奴隸牛馬,貽子孫萬代之羞。神州大陸,忍令坐沉;家國興亡,在此一舉。[43]
《知啟》通告「特定於本月二十一日(陽曆5月17日)」在藏書樓開演說會,「議補救之方,善後之策」;並聲明「風雨無阻」。
是日,雖然大雨滂沱,但在陳獨秀等人的積極發動下,安徽大學堂、武備學堂、桐懷公學等校師生及其他群眾三百多人,還是冒雨來到藏書樓舉行拒俄集會。據報導:樓內容納不下,「多立門外而聽,眾情踴躍,氣象萬千」。[44]
報導說:大會由陳獨秀主持,「陳君仲甫開演大旨,謂當今非提倡軍人精神斷不足立國,外患日亟,瓜分立至,吾輩恐有不足為牛馬奴隸之一日。詞情慷慨,滿座郗歔」。[45]接著,陳獨秀首先發表演說。他在逐條痛斥沙俄侵華七條要求後指出:
青年會創立後,陳獨秀即積極參加或組織身邊的一係列反帝反清活動。鑑於當時清政府所派湖北留日學生的監督姚文甫無理壓製學生正當權利,並阻撓學生學習軍事,1903年3月31日,陳獨秀約同張繼、鄒容、翁浩、王孝慎等人,以姚某生活腐化墮落,強占老師之妾,敗壞了中國人的聲譽,有損國格人格為由,闖入姚宅,「由張繼抱腰,鄒容捧頭,陳獨秀揮剪」,發抒割發代首之恨,並訓曰:「你趕快回國別留在這裏給留學生丟人,你要不走,我們總會要你的命。」然後還把姚的辮子懸在駿河台留學生會館的屋樑上,上書「禽獸姚文甫之辮」,[38]使姚威信掃地。
姚文甫作為朝廷命官,當然不會屈服,更不允許這種無法無天的造反行動。他向清政府駐日本公使蔡鈞控告,蔡照會日本外務部。於是,陳、張、鄒等因此被日政府強行遣送回國。可是,他們一回到上海,立即匯入更加廣大和激烈的革命風暴之中。
1900~1903年,在日本留學生中出現西方民主主義思想傾向並由維新向革命激進轉變,產生青年會的同時,國內主要以上海為中心的東南地區,也出現了這樣的變化和新派人物。他們是1901年、1903年上海兩次拒俄運動的組織者和參加者。同時,他們還以上海南洋公學退學風潮為導火線,發起席捲吳興、杭州、南京、上海各地師生退學、罷課、集會反抗學校中封建勢力的「學界風潮」。
1903年3月陳獨秀(左一)與友人攝於東京
在這些鬥爭中,產生了中國教育會、愛國學社和《蘇報》這些激進組織和報紙,代表人物有蔡元培、吳稚暉、章炳麟、章士釗等。他們當時的革命活動,主要是組織集會,出版書報,發表政論,鼓動人們起來進行反清革命。
《辛醜條約》,中國以巨大的屈辱為代價,換取八國聯軍撤軍的承諾。另按1902年中俄《東三省交收條約》,俄國應於1903年4月撤退在東北的侵略軍。但是,它不但不撤,反而向清政府另提出七項新要求企圖獨霸東北。消息傳出,曾在兩年前上海張園舉行過兩次抗議俄國妄圖霸占我國東北集會的上海士商汪康年,會同蔡元培、吳敬恆主持的中國教育會、愛國學社等組織,在4月27日,發動千餘群眾,包括十八省籍的人,再次在張園集會抗議,並致電清朝外務部,表示:「此約如允,內失主權,外召大釁,我全國人民萬難承認。」[39]同時致電各國外交部,表示「即使政府承允,我全國國民萬不承認」。[40]
在東京的留學生立即響應。29日,四十餘人集會,湯槱、鈕永建等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鈕還提議:「徒言無益,學生不自擔任,但責望於人,非所以國民也。宜自行組織義勇隊以抗俄,並為國民倡。」[41]於是,在會上,留學生紛紛簽名加入「拒俄義勇軍」。
上海又與東京留學生互相呼應。30日,愛國學社、愛國女學等校學生及各界群眾一千二百餘人,在張園再次舉行拒俄集會,蔡元培首先演說,倡議設立國民公會以議論國事。當場決定成立中國國民總會,簽名入會者六百餘人。會議高潮時,得東京留學生成立義勇隊急電,又決定也成立上海義勇隊(後來兩地的義勇隊都改名為軍國民教育會),並推蔡元培、吳敬恆、章士釗為首。據當時與陳獨秀一起回國的潘贊化回憶,被驅逐回國的陳獨秀這時也參加了上海的運動:「留學生返國者,始在上海組織(加入)愛國學社,於英租界跑馬廳旁。蔡元培、吳敬恆、章炳麟、鄒容、陳獨秀主持之。未幾,南京陸師學堂退學生章士釗、陶嚴兄弟、秦力山等十餘人也來加入軍事,聲勢浩大。」[42]但是,可能陳在當時上海名氣還沒有別人大,並且,上海人才濟濟,他作為後來者也插不上手,也沒有什麽特殊的行動,所以當時的報紙和其他人的回憶錄一般都沒有提到他。可是,緊接著陳獨秀到安慶響應上海、東京而發起的安徽拒俄運動,他就成了當然的領袖。而且,在當時報導的各地響應掀起的拒俄運動中,安徽拒俄運動也較為突出。
1903年5月初,陳獨秀回到安慶,就與潘贊化、潘璿華、王國楨、葛光延等人,以「皖城愛國會同人」的名義,在各學校及鬧市區廣為散發張貼陳獨秀起草的《知啟》:
嗚呼!事迫矣!勢亟矣!若我國人心稍懦,俄約一經許允,則東西各國執利益均沾之說,並起而圖,德索山東,法占兩粵,日據閩浙,英取長江,我最可敬愛、最可有為的大中國,豈不胥淪於異域,而尚有尺寸幹淨土哉!
為此,《知啟》疾呼:
我神州血性男子須知:國與人民,利害相共,食毛踐土,具有天良,時至今日,若仍袖手旁觀,聽天待斃,則性命身家,演己身目前之慘,奴隸牛馬,貽子孫萬代之羞。神州大陸,忍令坐沉;家國興亡,在此一舉。[43]
《知啟》通告「特定於本月二十一日(陽曆5月17日)」在藏書樓開演說會,「議補救之方,善後之策」;並聲明「風雨無阻」。
是日,雖然大雨滂沱,但在陳獨秀等人的積極發動下,安徽大學堂、武備學堂、桐懷公學等校師生及其他群眾三百多人,還是冒雨來到藏書樓舉行拒俄集會。據報導:樓內容納不下,「多立門外而聽,眾情踴躍,氣象萬千」。[44]
報導說:大會由陳獨秀主持,「陳君仲甫開演大旨,謂當今非提倡軍人精神斷不足立國,外患日亟,瓜分立至,吾輩恐有不足為牛馬奴隸之一日。詞情慷慨,滿座郗歔」。[45]接著,陳獨秀首先發表演說。他在逐條痛斥沙俄侵華七條要求後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