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書香門第「大世家」


    關於陳獨秀出生在一個什麽樣的家庭,學術界曾有過一些爭論,主要是陳本人在1937年發表的《實庵自傳》中說的一句話引起的。陳在自傳中詳論了科舉製度在舊社會的重大作用後說:「我們這一家姓陳的,在懷寧本是個小戶人家,紳士們向來是瞧不起的。全族中到我的父親時才有一個秀才,叔父還中了舉。」


    於是,不少學者(包括筆者以前的論著)在寫陳出生在什麽樣人家時,都說他出生於「小戶人家」。其實不然,陳說的是「本是個小戶人家」,因為在科舉為上的社會中,衡量一家是大還是小,唯一標準是在科舉考試中是否得到功名。而他家在父親輩以前,雖「十二世業儒」,卻未得一個功名,所以是被紳士們「瞧不起的」。但陳出世以前,陳家這種「小戶人家」的地位已經發生變化。因為他的父親陳衍中曾考中秀才,叔父陳衍庶(字昔凡,又名庶)在23歲時還中了舉,之後就官運亨通,先考取謄錄館,議敘後補知縣,在山東治理黃河有功,被山東巡撫張耀保舉薦直隸州用。後調往盛京(即今瀋陽)辦理文案,又得將軍裕祿賞識,奏留奉天(今遼寧),署奉天府軍糧同知,歷任懷德、柳河等地知縣。據《懷寧縣誌》記載,他為官很有才幹,以柳河署為例,「柳河固新設治,凡創建一出其手,念柳民苦轉輸,為籌巨款,並蠲廉設局以貸,行十餘年無弊」。在一次賑災放糧活動中,「一晝夜理訟卷三百餘件,悉得民隱」。


    陳衍庶有很高深的文化修養,特別在書畫方麵造詣更深。著名畫家黃賓虹把他與清末安徽的名畫家放在一起,給予很高的評價。


    陳獨秀受了這種家族傳統的影響,一生除了主要從事政治活動之外,在書畫和文字學方麵,也有很高的造詣。


    陳衍庶還是一個亦儒亦官亦商的全才型人物。在升官發財之後,他就開始收藏、經營書畫古玩業,在瀋陽、北京曾開設有古玩店。北京的店,就在中外著名的古玩街琉璃廠,店名「崇古齋」。所以,陳獨秀出生時,陳家已經成為官宦世家。對這一點,凡是與陳交往很深的朋友,都了解。1942年,陳逝世後,鄭超麟應陳的終身至交汪孟鄒的提議撰寫《陳傳》。鄭擬出的提綱中,根據陳的自傳,有一句「陳出生於小戶人家」,汪看後很不以為然。胡適明確說「他家是所謂大世家」。[5]章士釗說:「陳獨秀,懷寧世家子,自幼讀書有聲。」[6]王森然說:陳「先生本世家,其祖(有誤,應是叔——引者)若父,曾在奉天官知府。家資豐厚,為安徽懷寧之大地主。北京琉璃廠尚有其商店……先生幼年乃一華胄公子也」。[7]


    陳家雖然「十二世業儒」,但在陳衍庶當官以前,由於家貧,都是自家人課授後輩。陳衍庶雖然比其兄陳衍中才小三歲,但從小卻在其兄的教導下讀書。據《江州義門陳氏宗譜》記載:「先是太恭人(即陳祖母勞氏——引者)以季子昔凡幼弱,不能成立為慮,象五承母誌,訓誨季弟,無微不至。距太恭人喪不數年,昔凡舉於鄉矣,而象五之心始慰。」一個秀才哥哥教出一個舉人弟弟(陳獨秀也曾在其兄課讀下考取秀才),可見手足情深。所以,陳獨秀不滿二周歲喪父後,立即立嗣給陳衍庶。獨秀的童年和少年時代,實際上為陳衍庶所養育,特別是經濟上。陳衍庶在東北為官期間,一度還把陳帶在身邊,曾教陳練過字,幹過一些文案工作。陳後來一手好書法,是此時打下的基礎。


    也許說陳家是「大世家」是指他家是巨富。1925年秋,陳領導的五卅運動進入尾聲時,受到沉重打擊的英國,對中國開始刮目相看。英國勞工運動左翼領袖勃勞頓尤其同情中國人民,來到上海訪問,在拜見陳時問道:「國內外報紙嚐載陳家擁巨資,確有其事乎!」陳幽默地指著隔壁一間屋子說:「吾之財產,全此乎矣。」而隔壁所藏卻是黨中央的文件。[8]其實,在陳獨秀出生前後,陳家的經濟狀況有一個由窮到富又到破產的過程。陳家到陳獨秀祖父、父親這兩代時,還很窮,《宗譜》上說,在他父親青年時期,甚至窮到「家徒四壁,無以為生」,主要靠祖母做女紅來維持。直到陳衍庶中舉、當官後,才慢慢發達起來。所以,陳出生時,陳家可算是個小康之家。


    後來,陳家果真成為大富,因為1905年日俄戰爭時,陳衍庶正好在東北做官,戰場正在他管轄的區域內。當時戰爭雙方都需要馬匹等物資,一些商人便從蒙古一帶販運馬匹等到戰區,陳衍庶就乘機抽牲口稅。這種特殊稅收不入國庫,而是收入他自己的腰包,從而積累起大量財富。以後,他用這些錢置地、蓋房、開店做生意。據統計,最盛時,陳家家產總計達6萬元左右。其中有奉天彰武縣的土地200畝;安徽貴池縣置地800餘畝;奉天和北京的兩家古玩店;安慶有兩處房產:一處在四牌樓附近,10家鋪麵房,每月租金可收200元左右。一處在南水關,花園式自住用房19間,加出租平房8間。[9]所以,中國第一個為陳作傳的王森然,說他家是「安徽懷寧大地主」,說陳幼年時是「華胄公子」。


    但是,好景不長。1912年底,陳家就破產了。原來,1909年,陳衍庶辭職歸鄉時,曾到浙江探望老友、拜把子兄弟曾子固。此人乃是他的東北前任州知府,這時升任浙江巡撫。在他的撮合下,曾子固作為官保,陳衍庶以浙江益大公司的名義與上海怡德洋行簽訂了一項大豆交易合同:英方出定金滬銀71280兩,由陳以財產契約為抵押,在東北為英商代購3萬噸大豆;而英商不得在東北自行收購大豆。陳以為可以從中牟取暴利,卻不知其做官可以,做生意不行,特別不是老奸巨猾的英商的對手。簽約後不久,他與曾就發現,英商違約搶先在東北大量收購大豆,造成價格猛然上漲。陳若按約交售大豆,必大大虧損。於是,陳、曾二人按約向政府提出訴訟,取消合同,交還了那筆預付款。陳、曾官司贏了,然而,在辦理除約退金手續時,英商與姚買辦欺侮陳、曾不識外文,搞欺詐舞弊,使退金收據與原約不符。到1912年,耍無賴的英商竟然向中國政府外交部提出反訴訟,要求中國「政府勒令益大公司東人,將原付定銀清還」。[10]查閱字據,陳、曾有口難辯。於是,陳一病不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人物傳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郭德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郭德宏並收藏民國人物傳記最新章節